一种硬化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810176发布日期:2022-04-27 03:40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硬化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薄膜领域,涉及一种双向拉伸在线涂布的硬化膜,具体是一种硬化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具有透光率高、雾度低、亮度高、不泛黄、附着力好、平整度好、耐高温和紫外线照射、挺度佳、抗烧裂、不易破损等特点,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以及家庭日用等方面。近年来,随着pet薄膜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光学级的pet薄膜在平板显示、模内注塑(imd)、太阳能电池、汽车膜窗膜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推广。
3.pet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其本身的表面硬度较低,耐磨性能也较差,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划伤、磨损等缺陷,导致产品性能下降、外观品质降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采用的最普遍的方法是在pet薄膜表面上形成一层耐划伤、抗磨损的硬化层,硬化层的功能成分主要分为有机硅类、聚氨酯类、和丙烯酸类材料。如专利公开号为cn 101384927a的专利,通过在基材上涂覆一层含有氟-硅氧烷接枝聚合与与紫外线固化树脂的硬涂层,制成的硬化膜其铅笔硬度可达2h到8h。专利cn 102129090,在基材表面涂覆一层丙烯酸酯类树脂及含羟基或氨基的低聚物等涂层,经过uv固化后,在基材表面形成一层硬化层,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良好的耐酸碱性能,同时具有高透光率和耐溶剂性能。专利cn 102490429 a,通过在基材上涂覆一层折射率为1.57-1.69的第一涂层,以及在第一涂层上涂覆一层折射率为1.45-1.60之间,3官能度的聚氨酯丙烯酸预聚物类物质,光固化后制成硬化膜,具有极低的干涉纹,2h以上的硬度。专利cn 102504625 a,用uv丙烯酸树脂低聚物、多官能度uv丙烯酸单体、光引发剂、改性全氟聚醚、流平剂、和溶剂按比例混合,涂覆与基材上,光固化后形成抗刮伤、耐磨,并且具备防指纹污染性能的硬化膜。
4.目前,如上文中所提及的常规硬化膜,制备都是采用离线涂布溶剂型配方,再进行uv固化的方式制造而成的,所谓离线涂布,是指在聚酯薄膜经过双向拉伸工艺制作完成以后,再将成品薄膜进行涂布、干燥、uv固化而成,溶剂型配方是以有机溶剂作为涂布液的主体溶剂,在整个生产过程需消耗大量的能源,溶剂型涂布液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挥发性有机气体,对环境不友好。
5.随着全社会对于环保、节能要求越来越高,在线涂布的方法逐渐受到重视,在线涂布是指在聚酯薄膜在经过纵向拉伸后,在膜的一面或者两面涂布水性配方,再将带有涂布液的薄经过横拉段干燥、拉伸、固化而成。涂布液是以水作为主体溶剂,对环境友好。
6.相较于离线涂布硬化膜,在线涂布有两项比较明显的缺点,一是在线涂布常借用横拉段的温度进行热固化,目前热固化涂层硬度很难突破1h,与uv固化2h以上的硬度难以匹敌;二是在线涂布后,涂布液在干燥段挥发水分、固化成膜后,随着薄膜要进行横向3-4倍的拉伸,而高硬度树脂在与固化剂反应成膜后,形成致密的网状结构,再进行高拉伸,涂层产生微小裂纹,导致薄膜透光率下降、雾度升高、膜片发白、发雾,不能满足对光学性能、涂布表观要求较高的应用领域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硬化膜及其制备方法,其好处在于pet双向拉伸制作过程中在线涂布的,具备一定硬度,同时有具备良好光学性能的pet薄膜产品。
8.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硬化膜,包括基膜,以及位于所述基膜一面的硬化层;所述硬化层的涂布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物质:
9.高tg的水性丙烯酸树脂20-50份;
10.水性树脂10-40份;
11.去离子水35-39份;
12.封闭端异氰酸酯固化剂1-10份;
13.所述高tg的水性丙烯酸树脂tg大于80℃,tg代表玻璃化转变温度。
14.作为本技术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基膜采用双向拉伸工艺形成;所述硬化层是在所述基膜进行纵向拉升后、横向拉伸前涂布硬化层的涂布液形成。
15.作为本技术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基膜为光学级薄膜;所述基膜的厚度介于30-300μm;所述基膜的全光线透光率≥85%;所述基膜的雾度≤3.5%。
16.作为本技术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基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特性粘度介于0.6dl/g-0.7dl/g,色度b值低于0.8。
17.作为本技术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水性树脂包含水性聚酯树脂、水性聚氨酯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所选的水性树脂的tg范围在40℃-90℃之间。
18.作为本技术改进的技术方案,封闭端异氰酸酯固化剂的解封温度大于140℃。
19.本技术的另一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硬化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0.将光学级的聚酯切片经过干燥后,经过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在铸片辊上骤冷形成厚片;
21.将上一步骤聚酯厚片预热后,纵向拉伸;
22.在纵向拉伸后的膜片的任意面上,涂覆一层水性的硬化液;
23.将涂布后的湿膜片经烘箱干燥、横向拉伸、涂层固化、热定型、冷却后,即得到带有表面硬化涂层的聚酯薄膜。
24.涂覆方式包含坡流涂布、条缝涂布、刮棒涂布、微凹版涂布中的任意一种。
25.作为本技术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涂布固化的温度高于横向拉伸阶段的温度。
26.作为本技术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涂层固化、热定型阶段的温度不低于140℃;所述横向拉伸阶段的温度不高于140℃。
27.有益效果:
28.水性丙烯酸树脂的tg值决定了其形成涂膜的硬度和拉伸性能。当tg值越高则涂膜越硬,拉伸性能越弱;反之,tg值越低,其涂膜硬度越低,其拉伸性能越好。固化剂也会对涂层硬度和拉伸性能产生影响。固化剂与树脂在适当的温度下反应,将彼此独立的树脂分子形成交联网络结构的高分子网络,会提升涂层的硬度、降低拉伸性能。在应用于聚酯薄膜在线涂布时,由于涂层干燥后要跟随薄膜一起进行横向拉伸,tg的选择成为矛盾点,若为了保证涂层硬度,选择高tg的树脂,拉伸性能弱,涂层在拉伸过程中断裂,产生微小裂纹,导致薄膜透光率下降、雾度升高、膜片发白、发雾,影响产品的光学性能及表观;选择较低的tg的丙烯酸树脂,成膜后涂层的硬度难以保证,而且tg值低,涂膜在高温条件下容易变软,回粘,导
致薄膜层间粘连,影响后期使用。在本发明中,采用了高tg的水性丙烯酸树脂与普通的水性树脂配合,来兼顾涂层硬度与拉伸性能,并且选择解封温度大于140℃的异氰酸酯固化剂,控制横拉预热、拉伸段温度低于固化剂解封温度,使涂层在横拉的预热、拉伸段,不发生交联反应;未交联成膜的涂层随着薄膜经过拉伸后,在薄膜定型段高温(一般高于200℃)的催化作用下,发生交联反应,形成致密的网络状结构,进一步提升了涂层的硬度,同时兼顾了涂层的拉伸性能,保证了薄膜产品表观和光学性能。
29.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在线涂布的方式生产硬化膜,即在生产双向拉伸pet的同时,完成对pet薄膜的硬化处理,减少了二次涂布过程,降低了生产成本。由于采用水性配方,减轻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0.应当理解,前述构思以及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额外构思的所有组合只要在这样的构思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都可以被视为本公开的发明主题的一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32.一种硬化膜,包括基膜,以及位于所述基膜任意一面的硬化层;所述基膜采用双向拉伸工艺形成;所述硬化层是在所述基膜进行纵向拉升后、横向拉伸前涂布硬化层的涂布液形成。
33.所述的基膜为光学级薄膜;厚度范围为:30-300μm;全光线透光率≥85%;雾度≤3.5%。所述基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所述pet膜的特性粘度介于0.6dl/g-0.7dl/g,色度b值低于0.8。
34.所述的一种硬化膜,硬化层的硬度不低于1h。所述硬化层的涂布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物质:
35.高tg的水性丙烯酸树脂20-50份;
36.水性树脂10-40份;
37.去离子水35-39份;
38.封闭端异氰酸酯固化剂1-10份;
39.所述高tg水性丙烯酸树脂tg大于80℃,由公知的方法经单体共聚得到,一方面通过软、硬单体的搭配,使得树脂兼顾硬度和可拉伸性;另一方面添加功能性单体、反应性乳化剂、引发剂和ph调节剂,赋予树脂对聚酯膜的附着力和亲水性;制得水性丙烯酸树脂;所述单体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物质:
40.所述的软单体、硬单体重量份比例范围为:
41.软单体/硬单体:1/10-1/2;
42.所述的软单体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43.所述的硬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睛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44.所述的功能性单体为丙烯酸、双丙酮丙烯酰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45.所述的反应型乳化剂为2-丙烯酰胺-2,2-二甲基乙磺酸钠、丙烯酰胺硬脂酸钠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46.所述的引发剂为过硫酸钾、过硫酸铵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47.所述的ph调节剂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48.所述的软单体与硬单体占全部单体重量的80%,所述的功能性单体、反应性乳化剂、引发剂和ph调节剂占全部单体重量的20%,各物质的量根据实际需求定。
49.将制得的丙烯酸酯乳液、经过低温挥发溶剂后,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测试固体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50.所述水性树脂包含水性聚酯树脂、水性聚氨酯树脂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所选的水性树脂的tg范围在40℃-90℃之间。
51.所述封闭端异氰酸酯固化剂的解封温度大于140℃,优选采用3、5-二甲基吡唑、苯酚、甲乙酮肟、乙二醇单丁醚等作为封闭剂的水性聚异氰酸酯固化剂。
52.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上述在线涂布的硬化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3.将透明基膜的原料切片在150℃-180℃结晶干燥后,送入相应的挤出系统熔融挤出,得到基膜熔体,熔融挤出温度为260℃-285℃;
54.将基膜熔体经模头在转动的冷却辊上得到未取向的铸塑厚片;
55.将冷却后的铸塑厚片加热到80℃-120℃,纵向拉伸3.0倍-3.8倍,得到纵向拉伸膜片;
56.将水性硬化液涂覆在经纵向拉伸膜片的任意面上;
57.将涂好双面涂层的膜片经90℃-130℃加热干燥后,横向拉伸3.0倍-4.0倍,此步骤中,关键点在于控制干燥和拉伸段的温度不高于固化剂的反应温度,保证涂布液中各组分不在拉伸段前发生交联反应。随后将拉伸后的薄膜经220℃-245℃热定型,热定型段的温度需要控制在高于固化剂的反应温度,使树脂、固化剂在该阶段发生交联反应,形成网状高分子结构。冷却后收卷,得到光学级硬化膜。
58.实施例1
59.①
涂布液配制:
60.涂布液:采用软单体/硬单体质量比例为1/10合成的水性丙烯酸树脂(用dsc测试tg:130℃):30份、sensho chemical水性聚氨酯树脂wb-630(tg:60℃):30份、去离子水:35份、乙二醇单丁醚封闭型异氰酸酯固化剂(解封温度大于140℃):5份。
61.②
薄膜的制备
62.聚酯切片经过150℃的温度干燥4小时,进入螺杆挤出机,在260℃温度下经过模头挤出,在铸片辊上骤冷至30℃以下,形成厚片,随后经导辊牵引至纵拉区域,厚片经预热辊预热、红外加热器加热到85℃后,纵向拉伸3.1倍,随后冷却,对薄膜的双面进行电晕处理,随后将上述的硬化层涂布液和易粘合层涂布液涂布在薄膜的两个表面上,涂布湿片进入横拉区域,在横拉预热段110℃干燥、固化后,在130℃下横向拉伸3.5倍,在240℃下热定型,冷
却后切边,收卷,制成在线涂布的硬化膜。测其性能(见表1)。
63.实施例2
64.①
涂布液配制:
65.涂布液:采用软单体/硬单体质量比例为1/5合成的水性丙烯酸树脂(用dsc测试tg:100℃):30份、sensho chemical水性聚氨酯树脂wb-630(tg:60℃):30份、去离子水:35份、乙二醇单丁醚封闭型异氰酸酯固化剂(解封温度大于140℃):5份。
66.②
薄膜的制备
67.聚酯切片经过170℃的温度干燥4小时,进入螺杆挤出机,在270℃温度下经过模头挤出,在铸片辊上骤冷至30℃以下,形成厚片,随后经导辊牵引至纵拉区域,厚片经预热辊预热、红外加热器加热到85℃后,纵向拉伸3.3倍,随后冷却,对薄膜的双面进行电晕处理,随后将上述的硬化层涂布液和易粘合层涂布液涂布在薄膜的两个表面上,涂布湿片进入横拉区域,在横拉预热段100℃干燥、固化后,在125℃下横向拉伸3.5倍,在245℃下热定型,冷却后切边,收卷,制成在线涂布的硬化膜。测其性能(见表1)。
68.实施例3
69.①
涂布液配制:
70.涂布液:采用软单体/硬单体质量比例为1/2合成的水性丙烯酸树脂(用dsc测试tg:80℃):30份、sensho chemical水性聚氨酯树脂wb-630(tg:60℃):30份、去离子水:35份、乙二醇单丁醚封闭型异氰酸酯固化剂(解封温度大于140℃):5份。
71.②
薄膜的制备
72.聚酯切片经过180℃的温度干燥4小时,进入螺杆挤出机,在285℃温度下经过模头挤出,在铸片辊上骤冷至30℃以下,形成厚片,随后经导辊牵引至纵拉区域,厚片经预热辊预热、红外加热器加热到85℃后,纵向拉伸3.6倍,随后冷却,对薄膜的双面进行电晕处理,随后将上述的硬化层涂布液和易粘合层涂布液涂布在薄膜的两个表面上,涂布湿片进入横拉区域,在横拉预热段110℃干燥、固化后,在130℃下横向拉伸3.8倍,在260℃下热定型,冷却后切边,收卷,制成在线涂布的硬化膜。测其性能(见表1)。
73.实施例4
74.①
涂布液配制:
75.涂布液:采用软单体/硬单体质量比例为1/5合成的水性丙烯酸树脂(用dsc测试tg:100℃):20份、sensho chemical水性聚氨酯树脂wb-630(tg:60℃):40份、去离子水:35份、乙二醇单丁醚封闭型异氰酸酯固化剂(解封温度大于140℃):5份。
76.②
薄膜的制备
77.聚酯切片经过175℃的温度干燥4小时,进入螺杆挤出机,在255℃温度下经过模头挤出,在铸片辊上骤冷至30℃以下,形成厚片,随后经导辊牵引至纵拉区域,厚片经预热辊预热、红外加热器加热到85℃后,纵向拉伸3.1倍,随后冷却,对薄膜的双面进行电晕处理,随后将上述的硬化层涂布液和易粘合层涂布液涂布在薄膜的两个表面上,涂布湿片进入横拉区域,在横拉预热段105℃干燥、固化后,在130℃下横向拉伸3.7倍,在260℃下热定型,冷却后切边,收卷,制成在线涂布的硬化膜。测其性能(见表1)。
78.实施例5
79.①
涂布液配制:
80.涂布液:采用软单体/硬单体质量比例为1/5合成的水性丙烯酸树脂(用dsc测试tg:100℃):50份、sensho chemical水性聚氨酯树脂wb-630(tg:60℃):10份、去离子水:35份、乙二醇单丁醚封闭型异氰酸酯固化剂(解封温度大于140℃):5份。
81.②
薄膜的制备
82.聚酯切片经过170℃的温度干燥4小时,进入螺杆挤出机,在260℃温度下经过模头挤出,在铸片辊上骤冷至30℃以下,形成厚片,随后经导辊牵引至纵拉区域,厚片经预热辊预热、红外加热器加热到85℃后,纵向拉伸3.8倍,随后冷却,对薄膜的双面进行电晕处理,随后将上述的硬化层涂布液和易粘合层涂布液涂布在薄膜的两个表面上,涂布湿片进入横拉区域,在横拉预热段110℃干燥、固化后,在130℃下横向拉伸4.0倍,在260℃下热定型,冷却后切边,收卷,制成在线涂布的硬化膜。测其性能(见表1)。
83.实施例6
84.①
涂布液配制:
85.涂布液:采用软单体/硬单体质量比例为1/5合成的水性丙烯酸树脂(用dsc测试tg:100℃):30份、sensho chemical水性聚氨酯树脂wb-630(tg:60℃):30份、去离子水:39份、乙二醇单丁醚封闭型异氰酸酯固化剂(解封温度大于140℃):1份。
86.②
薄膜的制备
87.聚酯切片经过170℃的温度干燥4小时,进入螺杆挤出机,在260℃温度下经过模头挤出,在铸片辊上骤冷至30℃以下,形成厚片,随后经导辊牵引至纵拉区域,厚片经预热辊预热、红外加热器加热到85℃后,纵向拉伸3.0倍,随后冷却,对薄膜的双面进行电晕处理,随后将上述的硬化层涂布液和易粘合层涂布液涂布在薄膜的两个表面上,涂布湿片进入横拉区域,在横拉预热段110℃干燥、固化后,在130℃下横向拉伸3.3倍,在260℃下热定型,冷却后切边,收卷,制成在线涂布的硬化膜。测其性能(见表1)。
88.实施例7
89.①
涂布液配制:
90.涂布液:采用软单体/硬单体质量比例为1/5合成的水性丙烯酸树脂(用dsc测试tg:100℃):30份、sensho chemical水性聚氨酯树脂wb-630(tg:60℃):30份、去离子水:35份、乙二醇单丁醚封闭型异氰酸酯固化剂(解封温度大于140℃):10份。
91.②
薄膜的制备
92.聚酯切片经过170℃的温度干燥4小时,进入螺杆挤出机,在260℃温度下经过模头挤出,在铸片辊上骤冷至30℃以下,形成厚片,随后经导辊牵引至纵拉区域,厚片经预热辊预热、红外加热器加热到85℃后,纵向拉伸3.0倍,随后冷却,对薄膜的双面进行电晕处理,随后将上述的硬化层涂布液和易粘合层涂布液涂布在薄膜的两个表面上,涂布湿片进入横拉区域,在横拉预热段110℃干燥、固化后,在130℃下横向拉伸3.3倍,在260℃下热定型,冷却后切边,收卷,制成在线涂布的硬化膜。测其性能(见表1)。
93.实施例8
94.①
涂布液配制:
95.涂布液:采用软单体/硬单体质量比例为1/5合成的水性丙烯酸树脂(用dsc测试tg:100℃):30份、sensho chemical水性聚酯树脂wb-730(tg:46℃):30份、去离子水:35份、乙二醇单丁醚封闭型异氰酸酯固化剂(解封温度大于140℃):5份。
96.②
薄膜的制备
97.聚酯切片经过170℃的温度干燥4小时,进入螺杆挤出机,在260℃温度下经过模头挤出,在铸片辊上骤冷至30℃以下,形成厚片,随后经导辊牵引至纵拉区域,厚片经预热辊预热、红外加热器加热到85℃后,纵向拉伸3.0倍,随后冷却,对薄膜的双面进行电晕处理,随后将上述的硬化层涂布液和易粘合层涂布液涂布在薄膜的两个表面上,涂布湿片进入横拉区域,在横拉预热段110℃干燥、固化后,在130℃下横向拉伸3.3倍,在260℃下热定型,冷却后切边,收卷,制成在线涂布的硬化膜。测其性能(见表1)。
98.实施例9
99.①
涂布液配制:
100.涂布液:采用软单体/硬单体质量比例为1/5合成的水性丙烯酸树脂(用dsc测试tg:100℃):30份、sensho chemical水性聚氨酯树脂wb-630(tg:60℃):30份、去离子水:35份、3、5-二甲基吡唑封闭型异氰酸酯固化剂(解封温度大于140℃):5份。
101.②
薄膜的制备
102.聚酯切片经过170℃的温度干燥4小时,进入螺杆挤出机,在260℃温度下经过模头挤出,在铸片辊上骤冷至30℃以下,形成厚片,随后经导辊牵引至纵拉区域,厚片经预热辊预热、红外加热器加热到85℃后,纵向拉伸3.0倍,随后冷却,对薄膜的双面进行电晕处理,随后将上述的硬化层涂布液和易粘合层涂布液涂布在薄膜的两个表面上,涂布湿片进入横拉区域,在横拉预热段110℃干燥、固化后,在130℃下横向拉伸3.3倍,在260℃下热定型,冷却后切边,收卷,制成在线涂布的硬化膜。测其性能(见表1)。
103.对比例1
104.①
涂布液配制:
105.涂布液:采用软单体/硬单体质量比例为1/1合成的水性丙烯酸树脂(用dsc测试tg:60℃):30份、sensho chemical水性聚氨酯树脂wb-630(tg:60℃):30份、去离子水:35份、乙二醇单丁醚封闭型异氰酸酯固化剂(解封温度大于140℃):5份。
106.②
薄膜的制备
107.聚酯切片经过170℃的温度干燥4小时,进入螺杆挤出机,在270℃温度下经过模头挤出,在铸片辊上骤冷至30℃以下,形成厚片,随后经导辊牵引至纵拉区域,厚片经预热辊预热、红外加热器加热到85℃后,纵向拉伸3.3倍,随后冷却,对薄膜的双面进行电晕处理,随后将上述的硬化层涂布液和易粘合层涂布液涂布在薄膜的两个表面上,涂布湿片进入横拉区域,在横拉预热段100℃干燥、固化后,在125℃下横向拉伸3.5倍,在245℃下热定型,冷却后切边,收卷,制成在线涂布的硬化膜。测其性能(见表1)。
108.对比例2
109.涂布液:采用软单体/硬单体质量比例为1/5合成的水性丙烯酸树脂(用dsc测试tg:100℃):10份、sensho chemical水性聚氨酯树脂wb-630,(tg:60℃):50份、去离子水:35份、乙二醇单丁醚封闭型异氰酸酯固化剂(解封温度大于140℃):5份。
110.②
薄膜的制备
111.聚酯切片经过170℃的温度干燥4小时,进入螺杆挤出机,在270℃温度下经过模头挤出,在铸片辊上骤冷至30℃以下,形成厚片,随后经导辊牵引至纵拉区域,厚片经预热辊预热、红外加热器加热到85℃后,纵向拉伸3.3倍,随后冷却,对薄膜的双面进行电晕处理,
随后将上述的硬化层涂布液和易粘合层涂布液涂布在薄膜的两个表面上,涂布湿片进入横拉区域,在横拉预热段100℃干燥、固化后,在125℃下横向拉伸3.5倍,在245℃下热定型,冷却后切边,收卷,制成在线涂布的硬化膜。测其性能(见表1)。
112.对比例3
113.涂布液:采用软单体/硬单体质量比例为1/5合成的水性丙烯酸树脂(用dsc测试tg:100℃):10份、sensho chemical水性聚氨酯树脂wb-630(tg:60℃):50份、去离子水:35份、常温反应型聚碳化二亚胺交联剂:5份。
114.②
薄膜的制备
115.聚酯切片经过170℃的温度干燥4小时,进入螺杆挤出机,在270℃温度下经过模头挤出,在铸片辊上骤冷至30℃以下,形成厚片,随后经导辊牵引至纵拉区域,厚片经预热辊预热、红外加热器加热到85℃后,纵向拉伸3.3倍,随后冷却,对薄膜的双面进行电晕处理,随后将上述的硬化层涂布液和易粘合层涂布液涂布在薄膜的两个表面上,涂布湿片进入横拉区域,在横拉预热段100℃干燥、固化后,在125℃下横向拉伸3.5倍,在245℃下热定型,冷却后切边,收卷,制成在线涂布的硬化膜。测其性能(见表1)。
116.对比例4
117.①
涂布液配制:
118.涂布液:采用软单体/硬单体质量比例为1/5合成的水性丙烯酸树脂(用dsc测试tg:100℃):70份、去离子水:25份、乙二醇单丁醚封闭型异氰酸酯固化剂(解封温度大于140℃):5份。
119.②
薄膜的制备
120.聚酯切片经过170℃的温度干燥4小时,进入螺杆挤出机,在270℃温度下经过模头挤出,在铸片辊上骤冷至30℃以下,形成厚片,随后经导辊牵引至纵拉区域,厚片经预热辊预热、红外加热器加热到85℃后,纵向拉伸3.3倍,随后冷却,对薄膜的双面进行电晕处理,随后将上述的硬化层涂布液和易粘合层涂布液涂布在薄膜的两个表面上,涂布湿片进入横拉区域,在横拉预热段100℃干燥、固化后,在125℃下横向拉伸3.5倍,在245℃下热定型,冷却后切边,收卷,制成在线涂布的硬化膜。测其性能(见表1)。
121.表1检测结果
122.[0123][0124]
对比例1中,水性丙烯酸树脂中软单体成分较多,树脂的tg值偏低,与低tg的水性树脂搭配,形成的涂层硬度为hb,达不到1h。
[0125]
对比例2中,水性丙烯酸树脂整体占比较低,与低tg的水性树脂搭配,形成的涂层硬度为hb,达不到1h。
[0126]
对比例3中,采用常温反应型聚碳化二亚胺交联剂,树脂与固化剂横拉的干燥和拉伸阶段已经发生反应,过早的形成交联网络结构,涂层在拉伸过程中断裂,产生微小裂纹,导致薄膜透光率下降、雾度升高。
[0127]
对比例4中,只采用了水性丙烯酸树脂,虽然使用了乙二醇单丁醚封闭型异氰酸酯固化剂,树脂与固化剂只会在横拉的热定型段发生反应,形成的涂层具有4h的硬度,但是由于缺失了tg较低的水性树脂,在拉伸过程高tg的水性丙烯酸树脂也会产生微小裂纹,导致薄膜透光率下降、雾度升高。
[0128]
表1中,相关性能的检测方法
[0129]

透光率、雾度:执行标准:iso 14782/13468-1,检测仪器:日本电色:ndh-2000n。
[0130]

铅笔硬度:执行标准:astm d3363,检测仪器:日本三菱uni硬度测试铅笔、英国易高:elcometer 3086。
[0131]

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执行标准:astm d3418,检测仪器:美国ta仪器dsc 250。
[0132]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