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粮食自动连续蒸煮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62284发布日期:2021-12-08 13:10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粮食自动连续蒸煮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粮食蒸煮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粮食自动连续蒸煮系统。


背景技术:

2.传统粮食熟化一般是采用水煮方式进行,其过程为加水然后加热煮熟。或者采用蒸汽蒸煮的方式进行,粮食事先经过浸泡后,用蒸汽蒸熟。现有的蒸煮设备往往需要先经过水煮一定的时间,然后才进行蒸汽蒸煮才能熟透。例如酿酒用的高粱,必须要先进行水煮,然后进行蒸汽蒸煮才能煮熟,如果仅仅是蒸汽蒸煮,是无法煮熟的。因此,现有的蒸煮设备无法满足酿酒业蒸煮粮食的需要,还需要进行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粮食自动连续蒸煮系统,该粮食自动连续蒸煮系统利用水煮结合蒸汽蒸煮的方式,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对高粱等较难煮熟的粮食进行自动化蒸煮的技术难题,粮食利用本设备蒸煮,不再需要预先用水浸泡,节约了工序和人力,具有结构设计科学合理,蒸煮效率高等特点。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所述的粮食自动连续蒸煮系统,包括机架、驱动装置、传动网带、蒸煮仓;
6.所述的驱动装置、传动网带、蒸煮仓分别安装于机架上;
7.所述的蒸煮仓包括进料口、蒸汽预热段、水泡煮段、蒸汽蒸煮段、排料口;所述的进料口和排料口分别位于蒸煮仓的两端;在由进料口至排料口的方向上,蒸汽预热段、水泡煮段、蒸汽蒸煮段依次连接;所述的进料口设于蒸汽预热段的入口处;
8.所述的传动网带贯穿整个蒸煮仓;所述的驱动装置驱动传动网带运动,将粮食输送经过蒸煮仓完成蒸煮。所述的驱动装置可以选用电机。
9.所述的传动网带包括输送带和返回带,所述的输送带从蒸煮仓内穿过,所述的返回带从蒸煮仓的下方返回。
10.所述的输送带将蒸汽预热段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顶仓a,下部为底仓a,所述的返回带经过底仓a的下方返回;所述的底仓a与蒸汽源连通。
11.所述的水泡煮段包括热水锅、顶仓b,所述的热水锅锅底的竖直高度低于蒸汽预热段底部和蒸汽蒸煮段底部的竖直高度,输送带经过蒸汽预热段后向下浸入热水锅后向上进入蒸汽蒸煮段。
12.所述的输送带将蒸汽蒸煮段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顶仓c,下部为底仓b,所述的返回带经过底仓b的下方返回,所述的底仓b与蒸汽源连通。
13.所述的水泡煮段、蒸汽蒸煮段的组合结构设有一组以上。对于高粱类粮食,水泡煮段、蒸汽蒸煮段的组合结构需要设置两组以上。
14.所述的蒸煮仓还包括降温段,所述的降温段设于蒸汽蒸煮段和排料口之间。
15.所述的输送带将降温段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顶仓d,下部为底仓c,所述的返回
带经过底仓c的下方返回;
16.所述的底仓c底部设有风机;所述的风机的出风口向上设置,并与底仓c底部连通;
17.所述的顶仓d内设有搅拌辊a;所述的搅拌辊a用于耙松输送带上的粮食;所述的顶仓d的顶部设有出风导出仓;所述的出风导出仓的顶部设有出风口。
18.所述的顶仓d内设有带有阀门的补水管a,所述的补水管a的出水口位于搅拌辊a的前方。
19.所述的蒸煮仓还包括酒曲添加段,所述的酒曲添加段设于蒸汽蒸煮段和排料口之间;所述的排料口位于酒曲添加段后端。
20.所述的输送带将酒曲添加段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顶仓e,下部为底仓d,所述的返回带经过底仓d的下方返回;所述的顶仓e顶部设有酒曲罐,顶仓e内设有搅拌辊b,所述的搅拌辊b位于酒曲罐后方,用于将输送带上的粮食与酒曲混合。
21.所述的酒曲罐包括存储槽、驱动电机、大轴、小轴、大齿轮、小齿轮;所述的存储槽安装于顶仓e的顶板上,底部设酒曲出口,酒曲出口通过出口管与顶仓e连通;所述的存储槽的出口处设有水平并且垂直于进料方向的大轴和小轴;所述的大轴和小轴的末端均从存储槽一侧的侧壁穿出,大轴和小轴的前端通过轴承与存储槽另一侧的内侧壁连接,大轴和小轴的末端上分别设有相互啮合的大齿轮和小齿轮;所述的驱动电机设于顶仓e的顶板上,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大轴连接;所述的大轴、小轴之间留有缝隙。
22.所述的蒸汽预热段、水泡煮段、蒸汽蒸煮段的底部分别设有排水管。
23.所述的蒸汽预热段、水泡煮段、蒸汽蒸煮段的顶部分别设有带有阀门的补水管。
24.所述的水泡煮段的补水管上设置的阀门为浮球阀,根据设定水位自动补水。
25.所述的蒸煮仓的进料口处设有储料桶,所述的储料桶的底部通过带阀门的出料管与进料口连接;所述的进料口与蒸汽预热段之间设有限高板,用于限制传动网带上粮食的高度。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27.粮食先在储料桶中存放,煮饭时,打开出料管阀门,粮食从进料口进入蒸煮仓,通过限高板控制粮食在输送带上的厚度;粮食首先进入蒸汽预煮段进行蒸汽预煮,然后进入水泡煮段在沸水里煮泡,在经水蒸气蒸煮段进行蒸煮,大米经过这一过程,就已经完全煮熟了。如果是高粱,需要进入第二组水泡煮段和水蒸气蒸煮段进行第二次泡煮和第二次水蒸气蒸煮,才能煮熟。
28.煮熟后的粮食进入降温段进行吹冷,然后进入酒曲添加段,加入酒曲混合,就成为了合格的酿酒原料,可以进行后续发酵过程了。
2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30.1、本实用新型通过独特设计的蒸汽预煮段能够对粮食进行初步预煮,这种预煮可以使得粮食内的淀粉变形,便于后续水泡煮段粮食吸水有较大促进作用,蒸汽预煮结合水泡煮段组合结构,能够有效替代粮食浸泡工序,将原来需要浸泡几个小时的粮食,改为直接流水线几分钟就能完成,大大节约了工作时间和人力成本。
31.2、本实用新型通过水泡煮段和蒸汽预煮段交替蒸煮,较好的实现了粮食的充分煮熟,提高了蒸煮效率,能够有效提升酿酒业粮食蒸煮的效率,大为节约人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3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粮食自动连续蒸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粮食自动连续蒸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4.图3为本实用新型酒曲罐的结构示意图;
35.图中各部分名称及序号如下:
[0036]1‑
机架,2

传动网带,3

蒸煮仓,4

排料口,5

补水管,6

浮球阀,7

储料桶,8

出料管,9

限高板,10

排水管;
[0037]
201

输送带,202

返回带;
[0038]
31

蒸汽预热段,32

水泡煮段,33

蒸汽蒸煮段,34

降温段,35

酒曲添加段;
[0039]
311

顶仓a3,312

底仓;
[0040]
321

热水锅,322

顶仓b;
[0041]
331

顶仓c,332

底仓b;
[0042]
341

顶仓d,342

底仓c,343

风机,344

搅拌辊a,345

出风导出仓,346

补水管a;
[0043]
351

顶仓e,352

底仓d,353

搅拌辊b,354

酒曲罐;
[0044]
101

存储槽,102

驱动电机,103

大轴,104小轴,105

大齿轮,106

小齿轮,107

缝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0046]
实施例1
[0047]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粮食自动连续蒸煮系统,所述的粮食自动连续蒸煮系统,包括机架1、驱动装置、传动网带2、蒸煮仓3;
[0048]
所述的驱动装置、传动网带2、蒸煮仓3分别安装于机架1上;
[0049]
所述的蒸煮仓3包括进料口、蒸汽预热段31、水泡煮段32、蒸汽蒸煮段33、排料口4;所述的进料口和排料口4分别位于蒸煮仓的两端;在由进料口至排料口4的方向上,蒸汽预热段31、水泡煮段32、蒸汽蒸煮段33依次连接;所述的进料口设于蒸汽预热段31的入口处;
[0050]
所述的传动网带2贯穿整个蒸煮仓3;所述的驱动装置驱动传动网带2运动,将粮食输送经过蒸煮仓3完成蒸煮。
[0051]
所述的传动网带2包括输送带201和返回带202,所述的输送带201从蒸煮仓3内穿过,所述的返回带202从蒸煮仓3的下方返回。
[0052]
所述的输送带201将蒸汽预热段31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顶仓a311,下部为底仓a312,所述的返回带202经过底仓a312的下方返回;所述的底仓a312与蒸汽源连通。
[0053]
所述的水泡煮段32包括热水锅321、顶仓b322,所述的热水锅321锅底的竖直高度低于蒸汽预热段31底部和蒸汽蒸煮段33底部的竖直高度,输送带201经过蒸汽预热段31后向下浸入热水锅321后向上进入蒸汽蒸煮段33。
[0054]
所述的输送带201将蒸汽蒸煮段33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顶仓c331,下部为底仓b332,所述的返回带202经过底仓b332的下方返回,所述的底仓b332与蒸汽源连通。
[0055]
所述的蒸煮仓3还包括降温段34,所述的降温段34设于蒸汽蒸煮段33和排料口4之间。
[0056]
所述的输送带201将降温段34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顶仓d341,下部为底仓c342,所述的返回带202经过底仓c342的下方返回;
[0057]
所述的底仓c342底部设有风机343;所述的风机343的出风口向上设置,并与底仓c342底部连通;
[0058]
所述的顶仓d341内设有搅拌辊a344;所述的搅拌辊a344用于耙松输送带201上的粮食;所述的顶仓d341的顶部设有出风导出仓345;所述的出风导出仓345的顶部设有出风口。
[0059]
所述的顶仓d341内设有带有阀门的补水管a346,所述的补水管a346的出水口位于搅拌辊a344的前方。
[0060]
所述的蒸煮仓3还包括酒曲添加段35,所述的酒曲添加段35设于蒸汽蒸煮段33和排料口4之间;所述的排料口4位于酒曲添加段35后端。
[0061]
所述的输送带201将酒曲添加段35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顶仓e351,下部为底仓d352,所述的返回带202经过底仓d352的下方返回;所述的顶仓e351顶部设有酒曲罐354,顶仓e351内设有搅拌辊b353,所述的搅拌辊b353位于酒曲罐354后方,用于将输送带201上的粮食与酒曲混合。
[0062]
如图3所示,所述的酒曲罐包括存储槽101、驱动电机102、大轴103、小轴104、大齿轮105、小齿轮106;所述的存储槽101安装于顶仓e351的顶板上,底部设酒曲出口,酒曲出口通过出口管与顶仓e351连通;所述的存储槽101的出口处设有水平并且垂直于进料方向的大轴103和小轴104;所述的大轴103和小轴104的末端均从存储槽101一侧的侧壁穿出,大轴103和小轴104的前端通过轴承与存储槽101另一侧的内侧壁连接,大轴103和小轴104的末端上分别设有相互啮合的大齿轮105和小齿轮106;所述的驱动电机102设于顶仓e351的顶板上,驱动电机102的输出轴与大轴103连接;所述的大轴103、小轴104之间留有缝隙107。
[0063]
所述的蒸汽预热段31、水泡煮段32、蒸汽蒸煮段33的底部分别设有排水管10。
[0064]
所述的蒸汽预热段31、水泡煮段32、蒸汽蒸煮段33的顶部分别设有带有阀门的补水管5。
[0065]
所述的水泡煮段32的补水管5上设置的阀门为浮球阀6,根据设定水位自动补水。
[0066]
所述的蒸煮仓3的进料口处设有储料桶7,所述的储料桶7的底部通过带阀门的出料管8与进料口连接;所述的进料口与蒸汽预热段31之间设有限高板9,用于限制传动网带2上粮食的高度。
[0067]
实施例2
[0068]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粮食自动连续蒸煮系统,所述的粮食自动连续蒸煮系统,包括机架1、驱动装置、传动网带2、蒸煮仓3;
[0069]
所述的驱动装置、传动网带2、蒸煮仓3分别安装于机架1上;
[0070]
所述的蒸煮仓3包括进料口、蒸汽预热段31、水泡煮段32、蒸汽蒸煮段33、排料口4;所述的水泡煮段32、蒸汽蒸煮段33的组合结构设有两组。所述的进料口和排料口4分别位于蒸煮仓的两端;在由进料口至排料口4的方向上,蒸汽预热段31、第一组的水泡煮段32、第一组的蒸汽蒸煮段33、第二组的水泡煮段32、第二组的蒸汽蒸煮段33依次连接;所述的进料口设于蒸汽预热段31的入口处;
[0071]
所述的传动网带2贯穿整个蒸煮仓3;所述的驱动装置驱动传动网带2运动,将粮食
输送经过蒸煮仓3完成蒸煮。
[0072]
所述的传动网带2包括输送带201和返回带202,所述的输送带201从蒸煮仓3内穿过,所述的返回带202从蒸煮仓3的下方返回。
[0073]
所述的输送带201将蒸汽预热段31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顶仓a311,下部为底仓a312,所述的返回带202经过底仓a312的下方返回;所述的底仓a312与蒸汽源连通。
[0074]
所述的水泡煮段32包括热水锅321、顶仓b322,所述的热水锅321锅底的竖直高度低于蒸汽预热段31底部和蒸汽蒸煮段33底部的竖直高度,输送带201经过蒸汽预热段31后向下浸入热水锅321后向上进入蒸汽蒸煮段33。
[0075]
所述的输送带201将蒸汽蒸煮段33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顶仓c331,下部为底仓b332,所述的返回带202经过底仓b332的下方返回,所述的底仓b332与蒸汽源连通。
[0076]
所述的蒸煮仓3还包括降温段34,所述的降温段34设于蒸汽蒸煮段33和排料口4之间。
[0077]
所述的输送带201将降温段34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顶仓d341,下部为底仓c342,所述的返回带202经过底仓c342的下方返回;
[0078]
所述的底仓c342底部设有风机343;所述的风机343的出风口向上设置,并与底仓c342底部连通;
[0079]
所述的顶仓d341内设有搅拌辊a344;所述的搅拌辊a344用于耙松输送带201上的粮食;所述的顶仓d341的顶部设有出风导出仓345;所述的出风导出仓345的顶部设有出风口。
[0080]
所述的顶仓d341内设有带有阀门的补水管a346,所述的补水管a346的出水口位于搅拌辊a344的前方。
[0081]
所述的蒸煮仓3还包括酒曲添加段35,所述的酒曲添加段35设于蒸汽蒸煮段33和排料口4之间;所述的排料口4位于酒曲添加段35后端。
[0082]
所述的输送带201将酒曲添加段35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顶仓e351,下部为底仓d352,所述的返回带202经过底仓d352的下方返回;所述的顶仓e351顶部设有酒曲罐354,顶仓e351内设有搅拌辊b353,所述的搅拌辊b353位于酒曲罐354后方,用于将输送带201上的粮食与酒曲混合。
[0083]
如图3所示,所述的酒曲罐包括存储槽101、驱动电机102、大轴103、小轴104、大齿轮105、小齿轮106;所述的存储槽101安装于顶仓e351的顶板上,底部设酒曲出口,酒曲出口通过出口管与顶仓e351连通;所述的存储槽101的出口处设有水平并且垂直于进料方向的大轴103和小轴104;所述的大轴103和小轴104的末端均从存储槽101一侧的侧壁穿出,大轴103和小轴104的前端通过轴承与存储槽101另一侧的内侧壁连接,大轴103和小轴104的末端上分别设有相互啮合的大齿轮105和小齿轮106;所述的驱动电机102设于顶仓e351的顶板上,驱动电机102的输出轴与大轴103连接;所述的大轴103、小轴104之间留有缝隙107。
[0084]
所述的蒸汽预热段31、水泡煮段32、蒸汽蒸煮段33的底部分别设有排水管10。
[0085]
所述的蒸汽预热段31、水泡煮段32、蒸汽蒸煮段33的顶部分别设有带有阀门的补水管5。
[0086]
所述的水泡煮段32的补水管5上设置的阀门为浮球阀6,根据设定水位自动补水。
[0087]
所述的蒸煮仓3的进料口处设有储料桶7,所述的储料桶7的底部通过带阀门的出
料管8与进料口连接;所述的进料口与蒸汽预热段31之间设有限高板9,用于限制传动网带2上粮食的高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