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影印接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45440发布日期:2021-12-01 13:20阅读:6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生物影印接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实验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影印接种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微生物筛选领域,在进行细胞微生物的筛选的时候,影印接种法是常见的接种方法。具体操作为把在一块板子上长的微生物影印到另一块板子上,这个过程中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借助纤维细毛比较多的绒布绒布在压在原接种板上进行复制,然后再粘贴在另一块板子上。
3.但是采用这种绒布来完成转运时,存在按压力难以控制的问题,传统绒毛绒布按压时,过重容易造成转印重影或菌落重叠,按压过轻容易造成转印无完全的缺点,因此设计出适合均匀压力的装置进行复制菌落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生物影印接种装置。
5.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微生物影印接种装置,其不同之处在于,包括:
7.支撑垫及均匀布于所述支撑垫上的绒毛;所述微生物影印接种装置的重量与所述支撑垫面积比值为50g/cm2~60g/cm2;所述支撑垫的材质为硅胶或橡胶。
8.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将绒毛均匀分布在支撑垫上,并控制微生物影印接种装置的重量与支撑垫面积的比值在50g/cm2~60g/cm2,加上支撑垫选用硅胶或橡胶不硬不软的材质,使装置依靠自身的重力提供按压力,力度控制均匀,避免后续粘贴效果不佳。
9.进一步,所述绒毛的材质为硅胶或橡胶。
10.采取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采取硅胶或橡胶作为绒毛材质,既避免了绒毛过硬复制效果不佳,又避免了传统的绒毛过软的绒毛材质易变性弯曲而导致的转印重影或菌落重叠。
11.进一步,所述绒毛的高度为2mm~4mm,直径为0.3mm~0.8mm,每个所述绒毛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绒毛的直径。
12.采取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将绒毛的高度为2mm~4mm,直径为0.3mm~0.8mm,其影印效果佳,绒毛间距的控制进一步避免影印重影与菌落重叠的现象。
13.进一步,每个所述绒毛的间距等于所述绒毛的直径。
14.采取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绒毛呈合理密度进行分布,避免分布空间的浪费,降低利用率。
15.进一步,所述支撑垫与所述绒毛采用一体成型。
16.采取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一体成型的设置避免绒毛与支撑垫出现空隙,而导致菌落污染装置;同时,一体成型设置也更加易于清洗。
17.进一步,所述微生物影印接种装置的重量与所述支撑垫面积比值为55g/cm2。
18.采取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将比值控制在55g/cm2其影印成功率进一步提高。
19.进一步,所述绒毛的高度为3mm,直径为0.5mm。
20.采取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将绒毛的高度为3mm,直径为0.5mm,其影印成功率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21.图1为微生物影印接种装置的俯视图;
22.图2为微生物影印接种装置的剖视图;
2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4.支撑垫

1,绒毛

2。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垫的面积根据培养微生物的平板面积进行设计,微生物影印接种装置的重量与支撑垫面积比值可以根据具体材质调控其厚度实现。
27.实施例1
2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微生物影印接种装置,具体结构如图1及图2所示。
29.包括:支撑垫及均匀布于支撑垫上的绒毛。
30.在本实施中,微生物影印接种装置的重量与支撑垫面积比值为55g/cm2。
31.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垫1上分布于绒毛数量对应的孔洞(图中未示出),绒毛的一端卡在孔洞中。
32.在本实施例中,绒毛2与支撑垫1的材质为硅胶或橡胶
33.在本实施例中,绒毛的高度为3mm,直径为0.5mm,每个所述绒毛等于所述绒毛的直径。
34.实施例2
3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微生物影印接种装置,具体结构如图1及图2所示。
36.包括:支撑垫及均匀布于支撑垫上的绒毛。
37.在本实施中,微生物影印接种装置的重量与支撑垫面积比值为55g/cm2。
38.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垫1与绒毛2的采用一体成型设计,其材质为硅胶。
39.在本实施例中,绒毛的高度为3mm,直径为0.5mm,每个绒毛的间距等于所述绒毛的直径。
40.实施例3
4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微生物影印接种装置,具体结构如图1及图2所示。
42.包括:支撑垫1及均匀布于支撑垫上的绒毛2。
43.在本实施中,微生物影印接种装置的重量与支撑垫面积比值为50g/cm2。
44.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垫1与绒毛2的采用一体成型设计,其材质为硅胶。
45.在本实施例中,绒毛2的高度为2mm,直径为0.3mm,每个绒毛2的间距等于所述绒毛的直径。
46.实施例4
4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微生物影印接种装置,具体结构如图1及图2所示。
48.包括:支撑垫1及均匀布于支撑垫2上的绒毛。
49.在本实施中,微生物影印接种装置的重量与支撑垫面积比值为60g/cm2。
50.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垫1与绒毛2的采用一体成型设计,其材质为硅胶。
51.在本实施例中,绒毛的高度为4mm,直径为0.8mm,每个绒毛的间距等于所述绒毛的直径。
52.实施例5
53.本实施例将实施例2~实施例4的装置与传统的绒布装置进行微生物影印接种实验,具体操作如下:
54.将每个装置进行在同一实验员操作下进行多次影印接种操作,每次操作后将装置洗净杀菌后,再进行下一次,重复操作10次,以无转印重影或菌落重叠以及转印完全作为操作成功,统计操作成功率,结果如表1所示。
55.表1转印成功率统计表
56.装置成功率(%)实施例2100实施例390实施例490传统绒布60
57.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进行转印操作,其转印的成功率大幅度提高。
5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微生物影印接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垫及均匀布于所述支撑垫上的绒毛;所述微生物影印接种装置的重量与所述支撑垫面积比值为50g/cm2~60g/cm2;所述支撑垫的材质为硅胶或橡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影印接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绒毛的材质为硅胶或橡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影印接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绒毛的高度为2mm~4mm,直径为0.3mm~0.8mm,每个所述绒毛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绒毛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影印接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绒毛的间距等于所述绒毛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影印接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垫与所述绒毛采用一体成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影印接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影印接种装置的重量与所述支撑垫面积比值为55g/cm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影印接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绒毛的高度为3mm,直径为0.5mm。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生物影印接种装置,包括:支撑垫及均匀布于所述支撑垫上的绒毛;所述微生物影印接种装置的重量与所述支撑垫面积比值为50g/cm2~60g/cm2;所述支撑垫的材质为硅胶或橡胶。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将绒毛均匀分布在支撑垫上,并控制微生物影印接种装置的重量与支撑垫面积的比值在50g/cm2~60g/cm2,使装置依靠自身的重力提供按压力,力度控制均匀,避免后续粘贴效果不佳。果不佳。果不佳。


技术研发人员:孙中峰 邵元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锐志魔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29
技术公布日:2021/11/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