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脐带组织间充质干细胞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87289发布日期:2022-02-12 12:57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脐带组织间充质干细胞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分离装置,尤其是一种脐带组织间充质干细胞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2.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指存在于新生儿脐带组织中的一种多功能干细胞,它能分化成许多种组织细胞,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应用灭活脐带血清培养体系可成功扩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特性,为建立间充质干细胞库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3.脐带组织间充质干细胞在分离时,需要取新鲜健康脐带,冲洗干净后,用剪刀和镊子剔去血管,剥出里面的华氏胶组织,再将所得的组织充分剪碎后,置于培养箱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在剥离时,需要将脐带放置在消毒后的操作盘中,但是由于现有的分离中操作盘中不具备固定结构,导致脐带在分离时,容易随着工作人员用力的方向出现位移,增大了分离难度,降低了分离装置的实用性。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脐带组织间充质干细胞分离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脐带组织间充质干细胞分离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操作盘在分离华氏胶组织时无法对脐带固定的问题。
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脐带组织间充质干细胞分离装置,包括操作盘和支脚,所述支脚顶端对称设置有固定结构,所述支脚后侧设置有辅助结构;
6.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板,所述操作盘顶端一侧对称固定有固定块,且固定块上皆转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另一端皆套设有限位框,所述操作盘顶端对称开设有与限位框配合的放置框槽,所述限位框两侧皆贯穿有支撑杆,且支撑杆两端皆固定在放置框槽侧壁上,所述支撑杆底端皆卡合有连接板,每个所述连接板底端和限位框内部之间皆固定有弹簧,所述连接板顶端皆固定有转动块,所述支撑杆上皆开设有与转动块配合的环形槽。
7.进一步地,所述辅助结构包括放置盒,所述操作盘后侧底端固定有支撑板,且支撑板顶端卡合有放置盒,所述放置盒内部固定有隔板,所述隔板侧边的放置盒内部填充有酒精棉,所述支撑板两侧皆固定有限位块。
8.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固定块皆设置为横向放置的“工”字形,每个所述固定板两端皆设置为与操作盘顶端配合的“l”形。
9.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固定板底端皆胶粘有防护胶垫,所述限位框顶部底端皆固定有橡胶垫,每个所述限位框顶端两侧皆开设有弧形槽,每个所述限位框两侧皆开设有与支撑杆配合的通槽。
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皆设置为与支撑杆配合的弧形,所述转动块皆设置为与环形槽配合的弧形。
11.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块侧边的支撑板上皆固定有固定杆,且固定杆上皆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限位块后端皆固定有与转动杆配合的卡合杆,所述卡合杆皆设置为与转动杆配合的“l”形,所述转动杆的长度皆大于固定杆到放置盒之间的长度,所述放置盒两侧皆开设有与配合的卡槽。
12.通过本技术上述实施例,采用了转动式固定结构,可以先根据分离需要,将脐带铺平放置在操作盘上,然后转动固定板,使得固定板抵接在脐带上,然后通过限位框对固定板压紧固定,即可通过固定板将脐带固定在操作盘上,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分离操作,解决了现有的操作盘在分离华氏胶组织时无法对脐带固定的问题,提高了操作盘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4.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15.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局部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
16.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局部结构背视剖面示意图;
17.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支撑杆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18.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图1中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9.图中:1、操作盘,2、支脚,3、固定块,4、固定板,5、防护胶垫,6、限位框,7、放置框槽,8、支撑杆,9、连接板,10、弹簧,11、转动块,12、环形槽,放置盒13、放置盒,隔板14、隔板,酒精棉15、酒精棉,支撑板16、支撑板,17、限位块,18、固定杆,19、转动杆,20、卡合杆。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2.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3.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4.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6.本实施例中的分离装置可以适用于培养方法,例如,在本实施例提供了如下一种脐带组织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本实施例中的分离装置可以用于脐带组织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
27.样本采集和细胞分离培养:严格在无菌条件下采集产后足月胎儿的脐带组织,放入含有添加了80-弹簧100u/ml青霉素和80-弹簧100μg/ml链霉素培养基的无菌容器,0-4℃运输,运输过程中确保脐带组织完全浸没在培养基溶液液面以下,48小时内对脐带组织进行处理;将脐带中的胶体组织收集到离心管或培养皿中,用剪刀或组织破碎仪将胶体组织破碎成组织块;取胶体组织块到一个新的无菌器皿中,加入消化液在35-37℃恒温振荡器中振荡孵育50-80分钟,振荡频率为40-60rpm;向步骤a3)中消化后得到的混合液中加入1-3倍体积的缓冲液稀释,充分混均后,转移并离心,弃上清液;向沉淀中加入缓冲液洗涤细胞,再次离心,弃上清液;向沉淀中加入生长培养基,充分吹打混匀后接种于贴壁培养皿中,放置培养箱中进行原代细胞培养,每二-三天换培养液;传代培养:原代细胞经过培养,待细胞融合度达到80%以上,继续传代培养;生长曲线绘制:待第二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融合度达到80%以上,将细胞消化好,并终止消化,充分吹打混匀,离心弃上清液;用培养基重悬细胞后计数,将细胞悬液加入多孔板进行培养、检测;将检测结果绘制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细胞检测:采用第三代细胞进行检测,准备消化好的第三代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缓冲液洗涤后对细胞进行抗体标记经孵育洗涤后,进行检测。
28.当然本实施例也可以用于其他培养方法。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分离装置进行介绍。
29.请参阅图1-5所示,一种脐带组织间充质干细胞分离装置,包括操作盘1和支脚2,支脚2顶端对称设置有固定结构,支脚2后侧设置有辅助结构;
30.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板4,操作盘1顶端一侧对称固定有固定块3,且固定块3上皆转动连接有固定板4,固定板4另一端皆套设有限位框6,操作盘1顶端对称开设有与限位框6配合的放置框槽7,限位框6两侧皆贯穿有支撑杆8,且支撑杆8两端皆固定在放置框槽7侧壁上,支撑杆8底端皆卡合有连接板9,每个连接板9底端和限位框6内部之间皆固定有弹簧10,连接板9顶端皆固定有转动块11,支撑杆8上皆开设有与转动块11配合的环形槽12,通过固定板4对脐带进行按压固定,使得脐带在分离时可以稳定放置,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提高了操作盘1使用时的稳定性。
31.辅助结构包括放置盒13,操作盘1后侧底端固定有支撑板16,且支撑板16顶端卡合有放置盒13,放置盒13内部固定有隔板14,隔板14侧边的放置盒13内部填充有酒精棉15,支
撑板16两侧皆固定有限位块17,通过放置盒13方便放置分离用器械,且通过酒精棉15方便进行消毒,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每个固定块3皆设置为横向放置的“工”字形,每个固定板4两端皆设置为与操作盘1顶端配合的“l”形,方便固定板4在固定块3上转动,且方便固定板4与操作盘1内部贴合;每个固定板4底端皆胶粘有防护胶垫5,限位框6顶部底端皆固定有橡胶垫,每个限位框6顶端两侧皆开设有弧形槽,每个限位框6两侧皆开设有与支撑杆8配合的通槽,通过防护胶垫5对脐带进行保护,且通过橡胶垫对固定板4进行保护,且方便在打开固定板4时拉倒限位框6,方便限位框6在支撑杆8上移动;连接板9皆设置为与支撑杆8配合的弧形,转动块11皆设置为与环形槽12配合的弧形,方便连接板9在支撑杆8外表面转动,也方便转动块11在环形槽12内部转动,且环形槽12的长度皆小于连接板9的长度,避免环形槽12影响连接板9转动;限位块17侧边的支撑板16上皆固定有固定杆18,且固定杆18上皆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9,限位块17后端皆固定有与转动杆19配合的卡合杆20,卡合杆20皆设置为与转动杆19配合的“l”形,转动杆19的长度皆大于固定杆18到放置盒13之间的长度,放置盒13两侧皆开设有与限位块17配合的卡槽,通过限位块17和转动杆19对放置盒13进行限位固定,使得放置盒13可以在支撑板16上放置更加稳定,从而提高了操作盘1使用时的稳定性。
3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当需要进行分离时,先根据分离需要将洗净后的新鲜脐带铺平放置在操作盘1顶端,在固定块3的配合下转动固定板4,带动防护胶垫5抵接在脐带上,然后拉动限位框6,使得限位框6压缩弹簧10向上移动,然后在支撑杆8的配合下,转动限位框6,此时弹簧10带动连接板9,以支撑杆8为中心做转动,当限位框6转动固定板4顶端竖向放置时,松开限位框6,使得限位框6在弹簧10的拉动下,抵接在固定板4上,即可将压在脐带上的固定板4固定,从而可以对脐带进行固定,当分离操作完成后,再次向上移动限位框6,并转动,当限位框6转动至与固定板4错位后,将固定板4转动打开后,即可将分离后的脐带取出,分离过程中,临时不用的器械可以放置在放置盒13内部,当器械重新使用时,可以在酒精棉15上擦拭消毒,当操作盘1使用完成后,转动转动杆19,使得转动杆19与卡合杆20分离,即可使得转动杆19对放置盒13的限位解除,将放置盒13从支撑板16上取下,即可对放置盒13和操作盘1单独消毒,也可以将酒精棉15取出,塞入新的酒精棉15,放置盒13清洗消毒完成后,将放置盒13对齐卡合至支撑板16上,再将转动杆19转动至与卡合杆20卡合,即可将放置盒13固定在操作盘1后侧。
33.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34.1.本技术操作简单,通过固定板4对脐带进行压紧固定,避免脐带在分离时随着操作者的用力方向移动,使得脐带在分离时可以稳定放置,便于操作者进行分离操作,提高了分离装置的实用性;
35.2.本技术结构合理,通过放置盒13便于临时放置分离用器械,通过酒精棉15可以用于器械使用前的消毒,且通过放置盒13和操作盘1的可拆分式设置,可以对操作盘1和固定块3单独消毒,使得操作盘1在使用时更加方便。
36.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和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技术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3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