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糖生产用防垢装置

文档序号:31799983发布日期:2022-10-14 18:33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糖生产用防垢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糖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红糖生产用防垢装置。


背景技术:

2.红糖是甘蔗经压榨、提汁、澄清、煮炼而成的赤色结晶体,它不仅含有丰富的糖份,还含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并且红糖性温、味甘、入脾,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
3.蔗汁在澄清之后需要进行煮炼,在煮糖过程中煮糖罐的内表面容易产生大量的积垢,这是由于在煮炼的过程中,需要蒸发蔗汁中大量水分,使蔗汁浓缩成糖浆,在蔗汁浓度增加的同时,蔗汁中的非糖分的浓度也不断增加,当浓度超过它本身的溶解度而达到过饱和状态时便会沉淀析出成为积垢。这些积垢附着在煮糖罐的内表面难以清理,并且这些积垢会降低煮糖罐的传热效率,影响蔗汁的正常流动,从而导致换热条件恶化,进而降低了煮糖罐的蒸发强度,使蔗汁熬煮时间加长。并且在清理蒸煮罐的积垢时,往往需要对设备进行停机,但红糖生产的季节性较强,若停机时间太频繁也会严重影响到红糖生产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红糖生产用的防垢装置,以解决蔗汁在蒸煮过程中由于浓度变化沉淀析出沉淀物,粘附在蒸煮锅内壁上形成积垢,影响蔗汁的熬制效率以及在生产旺季时需要频繁停机对蒸煮锅进行清理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红糖生产用防垢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固定有加热锅,所述加热锅内设置有熬煮锅,所述熬煮锅包括分体设置的锅体和锅盖,所述锅盖上设置有排气口和旋转驱动装置,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内伸进锅体内与搅拌轴连接,所述搅拌轴上设置有搅拌叶,所述搅拌叶靠近所述锅体内壁的一侧固定有刮板,所述刮板与所述锅体内壁接触,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超声波发生器,所述锅体外壁固定有超声波换能器,所述超声波发生器与所述超声波换能器通过信号传输电缆连接,所述加热锅内表面上设置有减振层。
6.进一步地,所述减振层包括导热内层板、导热外层板,所述导热外层板与所述加热锅内壁接触,所述导热内层板与所述锅体接触,所述导热内层板与所述导热外层板之间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减振弹簧和高导热材料箔片。
7.进一步地,所述高导热材料箔片设置成波浪形。
8.进一步地,所述超声波换能器包括振动机构,所述振动机构上设置有变幅杆,所述变幅杆上固定有波导装置,所述波导装置与所述锅体外壁接触。
9.进一步地,所述锅盖上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上设置有磁化处理器。
10.进一步地,所述磁化处理器包括外壳和内筒,所述外壳和内筒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永磁体,所述永磁体的一个磁极沿所述内筒径向朝内,另一个磁极径向朝外,所述内筒两端设置有与所述内筒的中轴线垂直的导流片。
11.进一步地,所述搅拌叶包括螺旋搅拌叶、锚式搅拌叶,所述锚式搅拌叶围绕在螺旋搅拌叶外,所述刮板固定在锚式搅拌叶上。
12.进一步地,所述锅盖上设置有提手,所述提手与直线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固定,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固定在支架上方。
13.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支架对加热锅进行支撑,熬煮锅设置成分体的锅体和锅盖,锅盖可打开,并且锅盖上设置有排气口用于排出蔗汁熬制过程中蒸发的水汽,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内伸进锅体内与搅拌轴连接,搅拌轴上设置有搅拌叶,在熬煮过程中,搅拌叶不停的对蔗汁溶液进行搅拌,不仅可以使蔗汁的受热均匀便于水分的蒸发,还能够增加蔗汁在熬煮锅内的流速,使蔗汁结垢的速率减小并且强迫其析出的部分沉淀物悬浮在蔗汁溶液中,减小粘附在锅体内壁的沉淀物形成积垢的可能性。在搅拌叶靠近锅体内壁的一侧固定刮板,在搅拌叶对蔗汁溶液进行搅拌时,刮板在锅体内壁上移动,避免同一部分的蔗汁在锅体内壁上长时间停留而在管道壁上沸腾形成气泡,而使沉积物依附于锅体内壁上形成积垢的情况。在支架上设置超声波发生器,锅体外壁上固定超声波换能器,超声波换能器和超声波发生器通过信号传输电缆连接,在对蔗汁进行熬煮时超声波发生器将发出高频交流信号,高频交流信号通过信号传输电缆传输给超声波换能器,超声波换能器将高频交流信号转换为机械振动作用于锅体上,使锅体内壁与蔗汁、沉积物产生不同步振动,破坏沉积物与金属之间的结合,使沉积物不易粘附在锅体内壁形成积垢。在加热锅内表面上设置减振层可减小超声波振动的传递,避免作用于锅体上的超声波振动对加热锅造成影响,造成加热锅损坏的情况。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蔗汁溶液的搅拌以及超声波振动减缓蔗汁溶液中的沉积物在锅体内壁上形成积垢的速度,延长锅体的不间断工作时长,提高红糖生产的效率。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a的细节放大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磁化处理器的结构示意图。
18.附图中:1-支架,2-加热锅,3-熬煮锅,4-锅体,5-锅盖,6-排气口,7-旋转驱动装置,8-搅拌轴,9-搅拌叶,10-刮板,11-超声波发生器,12-超声波换能器,13-减振层,14-导热内层板,15-导热外层板,16-减振弹簧,17-高导热材料箔片,18-进料口,19-磁化处理器,20-外壳,21-内筒,22-永磁体,23-导流片,24-螺旋搅拌叶,25-锚式搅拌叶,26-提手,27-直线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19.参照附图,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
20.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红糖生产用防垢装置,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上固定有加热锅2,支架1对加热锅2进行支撑。所述加热锅2内设置有熬煮锅3,所述熬煮锅3包括分体设置的锅体4和锅盖5,所述锅盖5上设置有排气口6、进料口18、提手26和旋转驱动装置7,所述提手26与直线驱动机构27的输出端固定,所述直线驱动机构27固定在支架1上
方。此时直线驱动机构27提供动力使锅盖5可以上下运动,在需要时直线驱动机构27将锅盖5整体提起远离锅体4,便于对锅体4内壁进行清洗,或是将锅体4内的物料倒出。所述旋转驱动装置7的输出端内伸进锅体4内与搅拌轴8连接,所述搅拌轴8上设置有搅拌叶9,所述搅拌叶9靠近所述锅体4内壁的一侧固定有刮板10,所述刮板10与所述锅体4内壁接触,搅拌叶9可设置呈螺旋搅拌叶24、锚式搅拌叶25等。此时旋转驱动装置7使用伺服电机,为搅拌叶9提供旋转动力,在设置时使搅拌叶9可以正反旋转,有利于锅体4中蔗汁溶液的流动。优选的,所述搅拌叶9包括螺旋搅拌叶24、锚式搅拌叶25,所述锚式搅拌叶25围绕在螺旋搅拌叶24外,所述刮板10固定在锚式搅拌叶25上。在蔗汁熬煮过程中,蔗汁中的水分被大量蒸发形成粘稠的糖汁,螺旋搅拌叶24可以对高粘度糖汁进行强制搅拌,使其在锅体4内流动,在螺旋搅拌叶24外侧围绕设置锚式搅拌叶25,锚式搅拌叶25可对锅体4底部的蔗汁进行搅拌,并且此时将刮板10设置在锚式搅拌叶25外侧,由于锚式搅拌叶25的形状与锅体4底部形状仿形,在搅拌叶9转动时,刮板10随之转动,可更好的避免使与锅体4内壁相接触的蔗汁溶液长时间在锅体4内壁上停留。
21.锅盖5上还设置有进料口18,该进料口18上设置有磁化处理器19,具体地,所述磁化处理器19包括外壳20和内筒21,所述外壳20和内筒21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永磁体22,所述永磁体22的一个磁极沿所述内筒21径向朝内,另一个磁极径向朝外,所述内筒21两端设置有与所述内筒21的中轴线垂直的导流片23。蔗汁溶液经过内筒21时,在永磁体22的作用下,不改变蔗汁的化学结构,蔗汁中的正负离子相互碰撞形成一定量的离子缔合体,这种缔合体在水溶液中构成大量的结晶中心,形成松软的淤泥状物,这种状态下的物理结构在外力的作用下很容易松散,使蔗汁在熬煮过程中难以形成沉积物粘附在锅体4内壁上形成积垢。
22.所述支架1上还设置有超声波发生器11,所述锅体4外壁固定有超声波换能器12,所述超声波发生器11与所述超声波换能器12通过信号传输电缆连接,具体地,所述超声波换能器12包括振动机构,所述振动机构上设置有变幅杆,所述变幅杆上固定有波导装置,所述波导装置与所述锅体4外壁接触。在对蔗汁进行熬煮时超声波发生器11将发出高频交流信号,高频交流信号通过信号传输电缆传输给超声波换能器12,超声波换能器12中的振动机构将高频交流信号转换为机械振动,变幅杆对机械振动进行变幅后经过波导装置作用于锅体4上,使锅体4内壁与蔗汁、沉积物产生不同步振动,破坏沉积物与金属之间的结合,使沉积物不易粘附在锅体4内壁上形成积垢。
23.所述加热锅2内表面上设置有减振层13,具体的,所述减振层13包括导热内层板14、导热外层板15,所述导热外层板15与所述加热锅2内壁接触,所述导热内层板14与所述锅体4接触,所述导热内层板14与所述导热外层板15之间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减振弹簧16和高导热材料箔片17。此时减振弹簧16起到减振的作用,减小超声波振动的传递,避免超声波振动对加热锅2造成影响,而高导热材料箔片17使加热锅2产生的热量传递至锅体4对蔗汁进行熬煮,优选地,高导热材料箔片17材质采用高导热碳材料、铜或铝,将高导热材料箔片17设置成波浪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超声波振动的传递,进一步的减少超声波振动对加热锅2的影响。
24.采用本实用新型先通过磁环处理器对蔗汁进行磁化使其在熬煮前减少沉积物在锅体4内壁上形成积垢的可能性,进而通过搅拌叶9和刮板10的设置进一步降低积垢的产生,再者通过超声波振动避免沉积物在锅体内壁上形成积垢,以增长熬制锅的使用时间,避
免在使用熬煮锅时频繁停机对锅体4进行清理的情况,提高了红糖的生产效率。
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