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转浸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24699发布日期:2022-05-16 22:53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转浸出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料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转浸出器。


背景技术:

2.植物油料的加工工艺分为压榨工艺和浸出工艺,植物油料浸出工艺是油脂精炼工艺中最为关键的工序之一,其利用油脂与溶剂的互溶性,溶剂渗透到固体油料内部,溶解油脂形成浓混合油,由于存在浓度差,固体油料内部的浓混合油扩散到外部的稀混合油中,从而把把油脂萃取出来,该工艺的优点是出油率高、粕的质量好、加工成本低等优点。现有的油料浸出器不能达到连续性浸出生产,且浸出的混合油浓度较低,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转浸出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转浸出器,以期望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指出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平转浸出器,包括底座和上筒体,上筒体上设置有顶盖,底座、上筒体和顶盖围成一密闭腔室,在该密闭腔室中转动设置有转子和固定设置有承接斗,转子为圆筒结构且转子内设置有桶体,桶体外壁与转子内壁之间的环形空间划分成十六个料格,所述转子和承接斗之间设置有第一栅板,承接斗包括呈环形排列的一号油斗、二号油斗、三号油斗、四号油斗、五号油斗、六号油斗和卸料斗,所述一号油斗、三号油斗、四号油斗、五号油斗和六号油斗底部均连接有泵体,该泵体通过输送管与循环排放管连接,循环排放管设置在上筒体内壁并位于转子上部,所述二号油斗底部通过泵体与外部工序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上筒体侧部设置有电机,电机与传动箱连接,在转子外侧设置有传动齿,所述传动齿与传动箱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顶盖上设置有进料仓,进料仓下部设置有进风器,进风器的排料口通入到转子的料格中。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栅板为圆形且在第一栅板上设置有扇形缺口,所述二号油斗中设置有第二栅板。
9.进一步的,所述桶体上贯穿设置有主轴,主轴的上下端头都分别伸出底座(1)与顶盖且所述主轴上套设有轴套,所述上筒体中贯穿设置有喷淋管,喷淋管位于转子上部。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本实用新型在上筒体中设置有转子,转子中划分为多个料格,通过转子旋转喷淋管不断向各个料格中喷洒溶剂来对植物油进行浸出,使得该装置能连续性的浸出生产,在转子底部设置有承接斗,承接斗包括多个油斗和卸料斗,油斗中将落下的混合油再次经过循环排放管排入到料格中,使得混合油中的溶剂能再次进入料格进行浸出,通过这样的方式循环浸出能有效提高溶剂的利用率和提高混合油的浓度。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转子和承接斗的展开平面示意图。
14.图中,1-底座、2-第一栅板、21-扇形缺口、3-传动箱、4-转子、41-料格、5-喷淋管、6-顶盖、7-主轴、8-进风器、9-进料仓、10-轴套、11-上筒体、12-传动齿、13-承接斗、131-一号油斗、132-二号油斗、133-三号油斗、134-四号油斗、135-五号油斗、136-三号油斗、136-六号油斗、137-卸料斗、14-泵体、15-循环排放管、16-电机、17-桶体、18-第二栅板。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6.实施例1:
17.参考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转浸出器,包括底座1和上筒体11,上筒体11上设置有顶盖6,底座1、上筒体11和顶盖6围成一密闭腔室,在该密闭腔室中转动设置有转子4和固定设置有承接斗13,转子4为圆筒结构且转子4内设置有桶体17,该桶体17可用来存储溶剂,桶体17外壁与转子4内壁之间的环形空间划分成十六个料格41,所述转子4和承接斗13之间设置有第一栅板2,浸出后的混合油通过第一栅板2流入到承接斗13中,承接斗13包括呈环形排列的一号油斗131、二号油斗132、三号油斗133、四号油斗134、五号油斗135、六号油斗136和卸料斗137,所述一号油斗131、三号油斗133、四号油斗134、五号油斗135和六号油斗136底部均连接有泵体14,该泵体14通过输送管与循环排放管15连接,循环排放管15设置在上筒体11内壁并位于转子4上部,使得落入油斗中的混合油能再次进入到料格中进行浸出,一方面提高了溶剂的使用率,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混合油的浓度,所述二号油斗132底部通过泵体14与外部工序连接,如去往一蒸工序。
18.实施例2:
19.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为了驱动转子进行旋转,所述上筒体11侧部设置有电机16,电机16与传动箱3连接,传动箱3包括有多个啮合的齿轮,在转子4外侧设置有传动齿12,所述传动齿12与传动箱3连接,进一步的,传动箱3中的齿轮与传动齿12啮合。
20.实施例3:
2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所述顶盖6上设置有进料仓9,进料仓9下部设置有进风器8,通过进风器8能均匀连续的排料,进风器8的排料口通入到转子4的料格41中,料格41在旋转过程中通过进风器8进物料排入到各个料格41中。
22.实施例4:
2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所述第一栅板2为圆形且在第一栅板2上设置有扇形缺口21,该扇形缺口21位于卸料斗137上部,从而将物料从卸料斗137排出,排出的物料可再次通过进料仓9进入料格41中浸出,所述二号油斗132中设置有第二栅板18,以对混合油进一步的过滤。
24.实施例5:
2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所述桶体17上贯穿设置有主轴7,主轴7的上下端头都分别伸出底座(1)与顶盖6且所述主轴7上套设有轴套10,所述上筒体11中贯穿设置有喷淋管5,喷淋管5中通入浸出溶剂,喷淋管5位于转子4上部。
26.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形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技术特征:
1.一种平转浸出器,包括底座(1)和上筒体(11),上筒体(11)上设置有顶盖(6),底座(1)、上筒体(11)和顶盖(6)围成一密闭腔室,其特征在于:在该密闭腔室中转动设置有转子(4)和固定设置有承接斗(13),转子(4)为圆筒结构且转子(4)内设置有桶体(17),桶体(17)外壁与转子(4)内壁之间的环形空间划分成十六个料格(41),所述转子(4)和承接斗(13)之间设置有第一栅板(2),承接斗(13)包括呈环形排列的一号油斗(131)、二号油斗(132)、三号油斗(133)、四号油斗(134)、五号油斗(135)、六号油斗(136)和卸料斗(137),所述一号油斗(131)、三号油斗(133)、四号油斗(134)、五号油斗(135)和六号油斗(136)底部均连接有泵体(14),该泵体(14)通过输送管与循环排放管(15)连接,循环排放管(15)设置在上筒体(11)内壁并位于转子(4)上部,所述二号油斗(132)底部通过泵体(14)与外部工序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转浸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筒体(11)侧部设置有电机(16),电机(16)与传动箱(3)连接,在转子(4)外侧设置有传动齿(12),所述传动齿(12)与传动箱(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转浸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6)上设置有进料仓(9),进料仓(9)下部设置有进风器(8),进风器(8)的排料口通入到转子(4)的料格(41)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转浸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栅板(2)为圆形且在第一栅板(2)上设置有扇形缺口(21),所述二号油斗(132)中设置有第二栅板(1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转浸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17)上贯穿设置有主轴(7),主轴(7)的上下端头都分别伸出底座(1)与顶盖(6)且所述主轴(7)上套设有轴套(10),所述上筒体(11)中贯穿设置有喷淋管(5),喷淋管(5)位于转子(4)上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转浸出器,包括底座和上筒体,上筒体上设置有顶盖,底座、上筒体和顶盖围成一密闭腔室,在该密闭腔室中转动设置有转子和固定设置有承接斗,转子为圆筒结构且转子内设置有桶体,桶体外壁与转子内壁之间的环形空间划分成十六个料格,所述转子和承接斗之间设置有第一栅板,承接斗包括呈环形排列的一号油斗、二号油斗、三号油斗、四号油斗、五号油斗、六号油斗和卸料斗,所述一号油斗、三号油斗、四号油斗、五号油斗和六号油斗底部均连接有泵体,该泵体通过输送管与循环排放管连接,循环排放管设置在上筒体内壁并位于转子上部,所述二号油斗底部通过泵体与外部工序连接。本实用新型以期望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指出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刘安迪 刘军 曾祥菊 郭芮 刘永平 王保才 段鹏生 王晶晶 赵凯丽 蔡瑜 陈永红 农艺 吴国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滇雪粮油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0
技术公布日:2022/5/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