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泥改良复合菌剂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497188发布日期:2022-06-22 06:01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底泥修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底泥改良复合菌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对受到长期污染尤其是工业污染河道的治理和修复,首先需要对河道底泥或对清淤后的残留底泥进行稳定化改良,以消除残留的污染物,对水体的再次污染,为后续的修复创造良好的条件,营造一个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的多样化的环境,因此,底泥修复极为重要。
3.底泥改良剂是用于底泥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现有的底泥改良剂大多为化学成分,这种底泥改良剂在使用时,修复过程缓慢,条件苛刻,修复效果差,而且其中的化学成分容易残留在水体中,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底泥改良复合菌剂及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底泥改良剂大多为化学成分,这种底泥改良剂在使用时,修复过程缓慢,条件苛刻,修复效果差,而且其中的化学成分容易残留在水体中,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底泥改良复合菌剂及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s1,菌液扩大培养:
7.将酵母菌、乳酸菌、光合菌、反硝化菌、芽孢杆菌、硝化菌分别进行扩大培养,直至检测到菌液中有效活菌数量均≥2
×
108cfu/ml;
8.s2,混合培养:
9.将酵母菌、乳酸菌、光合菌、反硝化菌、芽孢杆菌、硝化菌菌液按比例混合后,进行混合培养,发酵得复合菌剂;
10.s3,载体制备:
11.s31,将活性污泥脱水,制得脱水活性污泥;
12.s32,将s31得到的脱水活性污泥与高粘凹凸棒粉、微粒形活性炭、粉煤灰按比例混合均匀,制备改性生物源多孔材料,作为载体;
13.s4,菌剂负载:
14.将改性生物源多孔材料浸泡在复合菌剂内进行菌剂负载,负载条件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时间为72~96h,负载完成后,对改性生物源多孔材料进行风干处理。
15.优选的,所述s2中混合培养的时间为3~5d。
16.优选的,所述s2中混合培养的温度为30℃。
17.优选的,所述s31中脱水活性污泥的水分含量<30%。
18.优选的,所述s32中各组分含量的质量份数如下:
19.高粘凹凸棒粉10~20份、微粒形活性炭30~50份、粉煤灰10~20份、脱水活性污泥5~10份。
20.一种底泥改良复合菌剂,组成成分包括厌氧菌和好氧菌;
21.其中,厌氧菌包括酵母菌、乳酸菌、光合菌和反硝化菌;
22.其中,好氧菌包括芽孢杆菌和硝化菌
23.优选的,以质量百分比计,厌氧菌和好氧菌的含量如下:
24.厌氧菌70~80%、好氧菌20~30%;
25.其中,以质量份数计,厌氧菌中各组份含量为:酵母菌10~20份,乳酸菌10~20份,光合菌20~30份,反硝化菌20~30份;
26.其中,以质量份数计,好氧菌中各组份含量为:芽孢杆菌10~20份,反硝化菌5~10份。
27.本发明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8.(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底泥改良复合菌剂及制备方法得到的产品在使用时,好氧菌增加底泥表层的好氧微生物含量,厌氧菌的投加,增加底泥中下层厌氧微生物的含量;
29.(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底泥改良复合菌剂及制备方法得到的产品在使用时,载体的空隙可附着大量微生物,与底泥形成团粒结构,提高团粒厌氧环境,激发厌氧菌的活性,提高污染物的降解效率;
30.(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底泥改良复合菌剂及制备方法得到的产品在使用时,载体与底泥形成团粒结构,覆盖底泥,防止底泥污染物迅速向水体释放;
31.(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底泥改良复合菌剂及制备方法得到的产品在使用时,载体与底泥形成团粒结构,增加底泥的通透性,使水体中的溶解氧渗透到底泥中,增加底泥表层的溶氧量,迅速激活投加的好氧微生物,同时激活底泥表层土著好氧微生物,迅速增加底泥表层的好氧微生物含量,改善底泥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3.实施例1
34.一种底泥改良复合菌剂,组成成分包括厌氧菌和好氧菌;
35.其中,厌氧菌包括酵母菌、乳酸菌、光合菌和反硝化菌;
36.其中,好氧菌包括芽孢杆菌和硝化菌。
37.其中,以质量百分比计,厌氧菌和好氧菌的含量如下:
38.厌氧菌70%、好氧菌30%;
39.其中,以质量份数计,厌氧菌中各组份含量为:酵母菌10份,乳酸菌10份,光合菌20份,反硝化菌20份;
40.其中,以质量份数计,好氧菌中各组份含量为:芽孢杆菌10份,反硝化菌5份。
41.一种底泥改良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
42.s1,菌液扩大培养:
43.将酵母菌、乳酸菌、光合菌、反硝化菌、芽孢杆菌、硝化菌分别进行扩大培养,直至
检测到菌液中有效活菌数量均≥2
×
108cfu/ml;
44.s2,混合培养:
45.将酵母菌、乳酸菌、光合菌、反硝化菌、芽孢杆菌、硝化菌菌液按比例混合后,进行混合培养,发酵得复合菌剂,混合培养的时间为3~5d,混合培养的温度为30℃;
46.s3,载体制备:
47.s31,将活性污泥脱水,使得水分含量<30%,制得脱水活性污泥;
48.s32,以质量份数计,取高粘凹凸棒粉10份、微粒形活性炭30份、粉煤灰10份和脱水活性污泥5份,混合均匀,制备改性生物源多孔材料,作为载体;
49.s4,菌剂负载:
50.将改性生物源多孔材料浸泡在复合菌剂内进行菌剂负载,负载条件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时间为72~96h,负载完成后,对改性生物源多孔材料进行风干处理。
51.实施例2
52.一种底泥改良复合菌剂,组成成分包括厌氧菌和好氧菌;
53.其中,厌氧菌包括酵母菌、乳酸菌、光合菌和反硝化菌;
54.其中,好氧菌包括芽孢杆菌和硝化菌。
55.其中,以质量百分比计,厌氧菌和好氧菌的含量如下:
56.厌氧菌70%、好氧菌30%;
57.其中,以质量份数计,厌氧菌中各组份含量为:酵母菌15份,乳酸菌14份,光合菌23份,反硝化菌26份;
58.其中,以质量份数计,好氧菌中各组份含量为:芽孢杆菌16份,反硝化菌8份。
59.一种底泥改良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
60.s1,菌液扩大培养:
61.将酵母菌、乳酸菌、光合菌、反硝化菌、芽孢杆菌、硝化菌分别进行扩大培养,直至检测到菌液中有效活菌数量均≥2
×
108cfu/ml;
62.s2,混合培养:
63.将酵母菌、乳酸菌、光合菌、反硝化菌、芽孢杆菌、硝化菌菌液按比例混合后,进行混合培养,发酵得复合菌剂,混合培养的时间为3~5d,混合培养的温度为30℃;
64.s3,载体制备:
65.s31,将活性污泥脱水,使得水分含量<30%,制得脱水活性污泥;
66.s32,以质量份数计,取高粘凹凸棒粉12份、微粒形活性炭37份、粉煤灰16份和脱水活性污泥9份,混合均匀,制备改性生物源多孔材料,作为载体;
67.s4,菌剂负载:
68.将改性生物源多孔材料浸泡在复合菌剂内进行菌剂负载,负载条件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时间为72~96h,负载完成后,对改性生物源多孔材料进行风干处理。
69.实施例3
70.一种底泥改良复合菌剂,组成成分包括厌氧菌和好氧菌;
71.其中,厌氧菌包括酵母菌、乳酸菌、光合菌和反硝化菌;
72.其中,好氧菌包括芽孢杆菌和硝化菌。
73.其中,以质量百分比计,厌氧菌和好氧菌的含量如下:
74.厌氧菌80%、好氧菌20%;
75.其中,以质量份数计,厌氧菌中各组份含量为:酵母菌13份,乳酸菌12份,光合菌24份,反硝化菌22份;
76.其中,以质量份数计,好氧菌中各组份含量为:芽孢杆菌17份,反硝化菌6份。
77.一种底泥改良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
78.s1,菌液扩大培养:
79.将酵母菌、乳酸菌、光合菌、反硝化菌、芽孢杆菌、硝化菌分别进行扩大培养,直至检测到菌液中有效活菌数量均≥2
×
108cfu/ml;
80.s2,混合培养:
81.将酵母菌、乳酸菌、光合菌、反硝化菌、芽孢杆菌、硝化菌菌液按比例混合后,进行混合培养,发酵得复合菌剂,混合培养的时间为3~5d,混合培养的温度为30℃;
82.s3,载体制备:
83.s31,将活性污泥脱水,使得水分含量<30%,制得脱水活性污泥;
84.s32,以质量份数计,取高粘凹凸棒粉18份、微粒形活性炭43份、粉煤灰16份和脱水活性污泥9份,混合均匀,制备改性生物源多孔材料,作为载体;
85.s4,菌剂负载:
86.将改性生物源多孔材料浸泡在复合菌剂内进行菌剂负载,负载条件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时间为72~96h,负载完成后,对改性生物源多孔材料进行风干处理。
87.实施例4
88.一种底泥改良复合菌剂,组成成分包括厌氧菌和好氧菌;
89.其中,厌氧菌包括酵母菌、乳酸菌、光合菌和反硝化菌;
90.其中,好氧菌包括芽孢杆菌和硝化菌。
91.其中,以质量百分比计,厌氧菌和好氧菌的含量如下:
92.厌氧菌80%、好氧菌20%;
93.其中,以质量份数计,厌氧菌中各组份含量为:酵母菌20份,乳酸菌20份,光合菌30份,反硝化菌30份;
94.其中,以质量份数计,好氧菌中各组份含量为:芽孢杆菌20份,反硝化菌10份。
95.一种底泥改良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
96.s1,菌液扩大培养:
97.将酵母菌、乳酸菌、光合菌、反硝化菌、芽孢杆菌、硝化菌分别进行扩大培养,直至检测到菌液中有效活菌数量均≥2
×
108cfu/ml;
98.s2,混合培养:
99.将酵母菌、乳酸菌、光合菌、反硝化菌、芽孢杆菌、硝化菌菌液按比例混合后,进行混合培养,发酵得复合菌剂,混合培养的时间为3~5d,混合培养的温度为30℃;
100.s3,载体制备:
101.s31,将活性污泥脱水,使得水分含量<30%,制得脱水活性污泥;
102.s32,以质量份数计,取高粘凹凸棒粉20份、微粒形活性炭50份、粉煤灰20份和脱水活性污泥10份,混合均匀,制备改性生物源多孔材料,作为载体;
103.s4,菌剂负载:
104.将改性生物源多孔材料浸泡在复合菌剂内进行菌剂负载,负载条件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时间为72~96h,负载完成后,对改性生物源多孔材料进行风干处理。
105.以上实施例1~4制备的产品具有高效的底泥修复能力,操作简单,修复速度快,修复效果好,而且生态环保,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10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10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