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浒苔治理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354765发布日期:2022-08-31 13:25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浒苔治理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浒苔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浒苔治理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从2008年开始,大量浒苔从黄海中部海域漂移至青岛附近海域,青岛近海海域及沿岸遭遇了突如其来的浒苔自然灾害,但在2021年黄海浒苔灾害规模已远超往年,创历史最大值,虽然浒苔无毒,但是浒苔大量繁殖能够遮蔽阳光,影响海底藻类的生长,因此针对沿海地区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治理浒苔,但是效果并不显著,而且部分地区存在使用化学药剂虽然可使浒苔死亡,但是对海洋环境破坏较严重,并且目前市面上的浒苔腐蚀菌剂普遍耐酸性较差,ph值在5.0-8.0之间,并且浒苔腐蚀菌剂保质期通常在一个月左右,存放周期短,并且不耐酸。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目前治疗海洋浒苔效果并不显著,现有采用化学药剂清理浒苔,但是对海洋环境破坏较严重,而且普遍耐酸性较差,ph值在5.0-8.0之间,并且保质期通常在一个月左右,存放周期短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浒苔治理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4.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浒苔治理菌剂,包括生态复合菌干燥孢子,所述生态复合菌干燥孢子由以下组分组成:枯草芽孢杆菌、硝化菌、放线菌、丝状菌、光合菌、植物乳酸杆菌、啤酒酵母菌、假丝酵母、副干酪乳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
5.优选地,各组分的重量份为:枯草芽孢杆菌7-10份,硝化菌1-3份,放线菌7-10份,丝状菌2-4份,光合菌4-7份,植物乳酸杆菌3-6份,啤酒酵母菌5-8份,假丝酵母3-6份,副干酪乳杆菌3-6份,巨大芽孢杆菌2-4份。
6.优选地,各组分按照以下质量比制备:枯草芽孢杆菌、硝化菌、放线菌、丝状菌、光合菌、植物乳酸杆菌、啤酒酵母菌、假丝酵母、副干酪乳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为:8:1:8:2:4:3:6:3:3:2。
7.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浒苔治理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枯草芽孢杆菌、硝化菌、放线菌、丝状菌、光合菌、植物乳酸杆菌、啤酒酵母菌、假丝酵母、副干酪乳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按照8:1:8:2:4:3:6:3:3:2的比例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固态培养基中,并添加无菌水,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进行培养扩繁,在20-36℃的保温条件下,连续通入无菌空气,并间接搅拌,发酵一周,完成浒苔治理菌剂制备。
8.优选地,所述浒苔治理菌剂ph值小于4。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菌剂为生态处理菌剂,可强效消灭海洋湖泊的浒苔污染,并且对海水及海洋环境无任何负面影响;2、本技术治理菌剂可对鲜活漂浮浒苔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并且菌剂浓度越高,
时间越长,处理效果越好,通过本生物治理菌剂可实现对海洋漂浮浒苔生态治理,区别于传统打捞上岸再运输的处理模式,仅需投放菌剂,减少了大量人力物力投入;本技术中生物浒苔治理菌剂局具有较好的耐酸性,经试验测试本技术生物浒苔治理菌剂ph值小于4,维持在3.3左右,并且保质期较长,可长期存放,解决了目前市场浒苔腐蚀菌剂耐酸性较弱及保质期较短的问题3、本技术浒苔治理菌剂使用方便快捷,直接投放即可,减少了打捞造成的其它成本费用,并且可参与近海远海作业,适用于所有海水水浴,在海上即可彻底治理。
附图说明
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1.图1为0小时、24小时、48小时及72小时静置组藻体状态对比图(a为0小时静置状态图,c为24小时静置状态图,e为48小时静置状态图,g为72小时静置状态图)。
12.图2为0小时、24小时、48小时及72小时充气组藻体状态对比图(b为0小时充气状态图,d为24小时充气状态图,f为48小时充气状态图,h为72小时充气状态图)。
13.图3为24小时、48小时及72小时充气对照组浒苔细胞状态对比组(a为24小时充气对照组细胞状态图,e为48小时充气对照组细胞状态图,i为72小时充气对照组细胞状态图)。
14.图4为24小时、48小时及72小时充气高浓度浒苔细胞状态对比图(b为24小时充气高浓度组细胞状态,f为48小时充气高浓度组细胞状态,j为72小时高浓度组细胞状态)。
15.图5为24小时、48小时及72小时静置对照组细胞状态对比图(c为24小时静置对照组细胞状态,g为48小时静置对照组细胞状态,k为72小时静置对照组细胞状态)。
16.图6为24小时、48小时及72小时静置高浓度组细胞状态对比图(d为24小时静置高浓度组细胞状态,h为48小时静置高浓度组细胞状态,l为72小时静置高浓度组细胞状态)。
17.图7为菌剂处理堆积浒苔24小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图。
18.图8为菌剂处理24小时藻体细胞变化状态图(20x)。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释:如图1-图8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浒苔治理菌剂,包括生态复合菌剂干燥孢子,所述生态复合菌干燥孢子由以下组分组成:枯草芽孢杆菌、硝化菌、放线菌、丝状菌、光合菌、植物乳酸杆菌、啤酒酵母菌、假丝酵母、副干酪乳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各组分的重量份为:枯草芽孢杆菌7-10份,硝化菌1-3份,放线菌7-10份,丝状菌2-4份,光合菌4-7份,植物乳酸杆菌3-6份,啤酒酵母菌5-8份,假丝酵母3-6份,副干酪乳杆菌3-6份,巨大芽孢杆菌2-4份。
20.在一些实施例中,各组分按照以下质量比制备:枯草芽孢杆菌、硝化菌、放线菌、丝状菌、光合菌、植物乳酸杆菌、啤酒酵母菌、假丝酵母、副干酪乳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为8:1:
e)。
29.72小时后,对照组藻体依然保持0小时漂浮状态。低浓度组有2瓶均有少量藻体下沉,1瓶部分藻体下沉;中浓度组有1瓶藻体小部分下沉,有1瓶部分藻体下沉到底,有1瓶大部分藻体呈下沉趋势,但未沉到底;高浓度组1瓶有下沉趋势,有1瓶藻体少量下沉,仅1瓶藻体完全下沉(见图2-h)。显微镜下观察,充气高浓度组藻体细胞已经全部死亡(见图4-j ),而对照组藻体细胞受损,内有孢子(见图3-i)。
30.为进一步验证菌剂处理效果,针对菌剂处理堆积藻体实验包括以下步骤:将新鲜藻体(鲜重11g
±
1g)堆积在塑料盘中,设5个温度实验组(15、20、25、30和35℃),每个温度实验设1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实验组将菌剂均匀喷洒在藻体上(3次),对照组喷施灭菌海水(3次)。堆积观察24小时,进行拍照,并采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记录各温度下实验组和对照组浒苔藻体变化。
31.菌剂处理堆积藻体实验结果:菌剂处理24h后(见图7和图8),15℃:处理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藻体细胞全活;20℃:藻体开始变黄,藻体细胞皱缩,颜色加深,多数细胞死亡,对照组藻体细胞没有死亡;25℃:处理组有藻体出现死亡,多数细胞死亡,对照组细胞变黄,少数细胞死亡;30℃:藻体变为浅黄色,藻体细胞都受到高温伤害,处理组死亡细胞数比对照组多;35℃:处理组和实验组藻体均变黄,处理组藻体状态更差,处理组多数细胞死亡,对照组有少数细胞死亡。
32.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浒苔治理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枯草芽孢杆菌、硝化菌、放线菌、丝状菌、光合菌、植物乳酸杆菌、啤酒酵母菌、假丝酵母、副干酪乳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按照8:1:8:2:4:3:6:3:3:2的比例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固态培养基中,并添加无菌水,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进行培养扩繁,在28℃的保温条件下,连续通入无菌空气,并持续搅拌一周, 完成浒苔治理菌剂的制备,所述浒苔治理菌剂ph值小于4。也就是说,将所需的生态复合菌干燥孢子,具体每种成分用量为枯草芽孢杆菌200kg、硝化菌25kg、放线菌200kg、丝状菌50kg、光合菌100kg、植物乳酸杆菌75kg、啤酒酵母菌150kg、假丝酵母75kg、副干酪乳杆菌75kg,巨大芽孢杆菌50kg,共计1000kg混匀后加入到50吨固态培养基中,并添加无菌水30吨,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进行培养扩繁,在20-36
°
c的保温条件下,连续通入无菌空气,并间接搅拌,发酵168个小时,得到发明所述的生态复合菌群。发明所述的生态复合菌群广泛应用于浒苔治理中。需要注意的是,所制备的浒苔治理菌剂ph值小于4。
3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