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绿色溶剂加速脂肪酶催化合成维生素C棕榈酸酯的工艺

文档序号:30919116发布日期:2022-07-29 22:37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添加绿色溶剂加速脂肪酶催化合成维生素C棕榈酸酯的工艺
添加绿色溶剂加速脂肪酶催化合成维生素c棕榈酸酯的工艺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生物化工领域,尤其涉及添加绿色溶剂加速脂肪酶催化合成维生素c棕榈酸酯的工艺。


背景技术:

2.l-抗坏血酸(维生素c)是一种众所周知的天然抗氧化剂,因其高度亲水性而不溶于油和脂肪,导致抗坏血酸作为抗氧化剂在食品中的应用受到限制。通过使用脂肪酸制备抗坏血酸的疏水衍生物vc棕榈酸酯(l-ap),可以克服溶解度问题,同时还增强了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3.传统上,l-ap是通过酸催化酯化合成的,但由于抗坏血酸在苛刻的化学反应条件下容易氧化、降解和重排,因此化学合成过程会形成多种副产物,需要多步纯化得到产品,这些复杂的过程会降低产品收率。酶法合成l-ap反应条件温和,脂肪酶的区域选择性高,副产物少,因此,脂肪酶催化合成l-ap受到了广泛关注。
4.根据国内外研究发现,脂肪酶催化合成l-ap的常用溶剂为正己烷、丙酮、叔丁醇、叔戊醇等。然而,维生素c在这些常用溶剂中溶解度极低,使得反应速率低、反应时间长、生产能力低下,同时维生素c的转化率不高且产物浓度低,因此,维生素c的溶解度问题是酶法合成l-ap的瓶颈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供添加绿色溶剂加速脂肪酶催化合成维生素c棕榈酸酯(l-ap)的工艺,通过添加环境友好型绿色溶剂1,3-二甲基-2-咪唑啉酮(dmi)提高了维生素c的溶解性,加快了反应速度,极大缩短了反应时间,显著提高了转化率和产品浓度。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添加绿色溶剂加速脂肪酶催化合成维生素c棕榈酸酯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有机溶剂和一定量的1,3-二甲基-2-咪唑啉酮(dmi)混合配置成混合溶剂,将棕榈酸、维生素c、脂肪酶、分子筛和所述混合溶剂加入到生物反应容器中,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反应一定时间后即得维生素c棕榈酸酯。
8.所述有机溶剂为丙酮、乙腈、叔丁醇、叔戊醇、正己烷和异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叔戊醇。
9.所述1,3-二甲基-2-咪唑啉酮(dmi)添加量占混合溶剂总体积的5%~50%(v/v)。
10.所述维生素c的初始浓度为20~55g/l,棕榈酸与维生素c的摩尔比为1:1~10:1。
11.所述脂肪酶为固定化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
12.所述反应温度为30~70℃,反应时间为6~36h。
1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技术方案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4.本发明添加的1,3-二甲基-2-咪唑啉酮(dmi)提高了溶剂中维生素c的溶解度,极
大地提高了反应速度,缩短了反应所需时间,最终转化率≥95%。
附图说明
15.图1为dmi添加量对反应时程曲线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17.本发明添加绿色溶剂加速脂肪酶催化合成维生素c棕榈酸酯的制备方法如下:
18.(1)将有机溶剂和一定比例的1,3-二甲基-2-咪唑啉酮(dmi)搅拌混合均匀,配置成混合溶剂备用;
19.其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丙酮、乙腈、叔丁醇、叔戊醇、正己烷和异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为叔戊醇。
20.(2)将棕榈酸、维生素c、固定化脂肪酶、分子筛和混合溶剂加入到生物反应容器中,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为30~70℃,每2h取样,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
21.(3)反应结束后过滤除去除分子筛和固定化脂肪酶,然后使用旋蒸仪除去溶剂,获得含有l-ap、棕榈酸和少量维生素c的混合物。
22.(4)将获得的混合物分别用正己烷和水洗涤两次,除去棕榈酸和维生素c即得产物l-ap,然后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
23.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在agilent 1260series色谱仪进行,色谱柱:eclipse xdb-c18(5μm,4.6mm,250mm,agilent),检测器:vwd(254nm),柱温:40℃,流动相:甲醇/醋酸(95/15),流速:1.0ml/min,进样量:5μl。用外标法计算产物l-ap转化率。
24.实施例1
25.将一定体积的叔戊醇与1,3-二甲基-2-咪唑啉酮(dmi)混合,配置成为20%dmi含量的混合溶剂备用;
26.向50ml锥形瓶中加入10ml混合溶剂、0.3g维生素c、2.2g棕榈酸、50mg固定化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和4a型分子筛2g,50℃反应16h,所得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转化率为95.2%。
27.实施例2
28.将一定体积的叔戊醇与1,3-二甲基-2-咪唑啉酮(dmi)混合,配置成为10%dmi含量的混合溶剂备用;
29.向50ml锥形瓶中加入0.3g维生素c、2.2g棕榈酸、50mg固定化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4a型分子筛2g和10ml混合溶剂,50℃反应20h,所得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转化率为92.9%。
30.实施例3
31.将一定体积的叔戊醇与1,3-二甲基-2-咪唑啉酮(dmi)混合,配置成为20%dmi含量的混合溶剂备用;
32.向100ml锥形瓶中加入20ml混合溶剂、1.0g维生素c、5.8g棕榈酸、100mg固定化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和4a型分子筛5g,50℃反应16h,所得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转化率达
88%。
33.实施例4
34.将一定体积的丙酮与1,3-二甲基-2-咪唑啉酮(dmi)混合,配置成为10%dmi含量的混合溶剂备用;
35.向50ml锥形瓶中加入0.3g维生素c、2.2g棕榈酸、50mg固定化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4a型分子筛2g和10ml混合溶剂,50℃反应20h,所得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转化率为92.3%。
36.实施例5
37.将一定体积的乙腈与1,3-二甲基-2-咪唑啉酮(dmi)混合,配置成为10%dmi含量的混合溶剂备用;
38.向50ml锥形瓶中加入0.3g维生素c、2.2g棕榈酸、50mg固定化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4a型分子筛2g和10ml混合溶剂,50℃反应16h,所得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转化率为90.7%。
39.实施例6
40.将一定体积的正己烷与1,3-二甲基-2-咪唑啉酮(dmi)混合,配置成为10%dmi含量的混合溶剂备用;
41.向50ml锥形瓶中加入0.3g维生素c、2.2g棕榈酸、50mg固定化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4a型分子筛2g和10ml混合溶剂,50℃反应16h,所得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转化率为87.2%。
42.实施例7
43.将一定体积的叔戊醇与1,3-二甲基-2-咪唑啉酮(dmi)混合,分别配置成dmi含量为0%、10%、20%的混合溶剂备用;
44.分别向100ml锥形瓶中加入0.6g维生素c、4.4g棕榈酸、100mg固定化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4a型分子筛4g和20ml不同浓度梯度的混合溶剂,控制反应温度为50℃,每隔2h取样,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转化率结果如图1所示。
45.对以上实施例1~6制得的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转化效果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参考表1。
46.表1
47.序号转化率(%)产物浓度(g/l)实施例195.267.2实施例292.965.6实施例388103.5实施例492.365.1实施例590.764实施例687.261.5
48.通过上述实施例对比,可以发现1,3-二甲基-2-咪唑啉酮(dmi)在叔戊醇、叔丁醇、丙酮、乙腈和正己烷中都能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提升反应速度,如图1所示,20%的dmi添加即可缩短一半反应时间,,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最终转化率≥95%。
49.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