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柔性FT-4级无卤阻燃护套胶料及制备方法及电缆与流程

文档序号:32241741发布日期:2022-11-18 22:38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柔性FT-4级无卤阻燃护套胶料及制备方法及电缆与流程
一种高柔性ft-4级无卤阻燃护套胶料及制备方法及电缆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护套胶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柔性ft-4级无卤阻燃护套胶料及其制备方法及电缆。


背景技术:

2.类似规格型号为qsfp/qsfp28的高速线主要用途为交换机服务器、主机适配器总线、多通道互连、企业储存;其应用环境多为户外、机柜内部等。为保障能够安全地长期有效地使用,该高速线需要较高的性能以满足应用需求,其主要性能为:1.-40℃低温卷绕;2.80℃等级耐温;3.ft-4燃烧。类似该型号的高速线的护套料在某些性能上往往存在不足,无法完全满足需求。此线材专用护套料配方设计难点在于其绝缘一般为聚烯烃类材料如pp/pe,绝缘层较厚,可燃物较多,而且护套厚度较薄,导致-40℃和ft-4这两项性能难于平衡满足。
3.市场中以-40~80℃、vw-1阻燃护套料或-20~80℃、ft-4两种规格的护套料比较能满足最高性能需求。此高速线阻燃护套料主要使用pvc胶料,虽然在阻燃性能具有独特优势,所需阻燃剂份量较少,但pvc无论在生产过程中,还是在长期使用后降解时,对环境存在着生态毒性,并表现为累积效应,影响保护生态环境,因此减少pvc的使用量是未来市场的趋势。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柔性ft-4级无卤阻燃护套胶料,能够同时满足不含卤素、-40℃低温卷绕测试,75℃等级耐温性能、ft-4燃烧性能测试。
5.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高柔性ft-4级无卤阻燃护套胶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能够提高胶料配方中各组分的分散均匀性,从而提高最终护套胶料的性能。
6.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由上述高柔性ft-4级无卤阻燃护套胶料制备得到的电缆。
7.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高柔性ft-4级无卤阻燃护套胶料,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高柔性聚烯烃弹性体tpo 60~80份、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 20~40份、二乙基次磷酸铝12~15份、氢氧化镁165~175份、氰尿酸三聚氰胺24~30份、偶联剂4~8 份、成炭剂3~8份、抗氧剂5~12份、润滑剂1~5份。
9.进一步的,所述高柔性聚烯烃弹性体tpo包括巴塞尔ca60a。
10.进一步的,所述高柔性聚烯烃弹性体tpo与所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eva的质量比大于3:2。
11.进一步的,所述偶联剂为包括烷氧焦磷酰氧基钛酸异丙酯ndz、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中的至少一种。
12.进一步的,所述成炭剂包括硅酸铝镁。
13.进一步的,所述润滑剂包括硅酮粉。
14.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高柔性ft-4级无卤阻燃护套胶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5.s100:将密炼机温度升温至160
±
2℃,投入所述高柔性聚烯烃弹性体 tpo、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二乙基次磷酸铝、氰尿酸三聚氰胺、偶联剂和抗氧剂进行密炼塑化20
±
2min,密炼过程同时进行抽真空,密炼后进行一次扫锅;
16.s200:继续向所述密炼机加入一半质量份所述氢氧化镁密炼10
±
2min,再加入所述成炭剂、所述润滑剂和另一半质量份所述氢氧化镁再密炼10
±
2min;
17.s300:将密炼得到的混合物输送到双螺杆机押出造粒,得到所述高柔性 ft-4级无卤阻燃护套胶料。
18.本发明还提供采用上述高柔性ft-4级无卤阻燃护套胶料制备得到的电缆,该电缆主要作为高速传输线使用。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柔性ft-4级无卤阻燃护套胶料,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高柔性聚烯烃弹性体tpo 60~80份、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 20~40 份、二乙基次磷酸铝12~15份、氢氧化镁165~175份、氰尿酸三聚氰胺24~30 份、偶联剂4~8份、成炭剂3~8份、抗氧剂5~12份、润滑剂1~5份。通过各组分的协同配合能够使护套胶料同时满足-40℃低温卷绕性能、75℃等级耐温性能以及ft-4燃烧性能,还具有80a的硬度,手感极佳,同时所述高柔性ft-4级无卤阻燃护套胶料不含卤素,对环境的生态毒性小。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高柔性ft-4级无卤阻燃护套胶料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用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如无特别说明,本发明中所有原料和试剂均为市购常规的原料、试剂。实施例中各组分的用量以质量体积份计,g、ml。
23.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柔性ft-4级无卤阻燃护套胶料,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高柔性聚烯烃弹性体tpo 60~80份、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 20~40 份、二乙基次磷酸铝12~15份、氢氧化镁165~175份、氰尿酸三聚氰胺24~30 份、偶联剂4~8份、成炭剂3~8份、抗氧剂5~12份、润滑剂1~5份。通过选用硬度较低且耐低温性能良好的高柔性聚烯烃弹性体tpo,协同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作为基体树脂,以达到-40℃的要求和较舒适的手感;通过调整二乙基次磷酸铝、氰尿酸三聚氰胺与氢氧化镁的比例和用量,以达到ft-4的燃烧性能要求,在配方各种组分的协同作用下解决了现有护套料难以同时满足不含卤素,-40℃低温卷绕测试,75℃等级耐温性能、ft-4燃烧性能测试的问题。
24.以下是具体实施例部分。
25.实施例1~4及对比例1~6的配方,按质量份计,如表1及表2。
26.表1 实施例1及对比例1~8的成分表
[0027][0028][0029]
表2 实施例2~4成分表
[0030][0031]
将实施例1与对比例1~7的配方,按下述制备方法进行制备,并对最终制备得到的成品高速传输线缆进行性能测试。
[0032]
s100:将密炼机温度升温至160
±
2℃,按配方比例投入所述高柔性聚烯烃弹性体tpo、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二乙基次磷酸铝、氰尿酸三聚氰胺、偶联剂和抗氧剂进行密炼塑化20
±
2min,密炼过程同时进行抽真空,密炼后进行一次扫锅;
[0033]
s200:继续向所述密炼机加入一半质量份所述氢氧化镁密炼10
±
2min,再加入所述成炭剂、所述润滑剂和另一半质量份所述氢氧化镁再密炼10
±
2min;
[0034]
s300:将密炼得到的混合物输送到双螺杆机押出造粒,得到所述高柔性 ft-4级无卤阻燃护套胶料;
[0035]
s400:将所述高柔性ft-4级无卤阻燃护套胶料通过挤出机在高速传输线线缆组件外部押出护套层,得到成品高速传输线缆。
[0036]
其中,对比例8的胶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s200步骤中,继续向所述密炼机加入所述成炭剂、所述润滑剂和所述氢氧化镁再密炼 20
±
2min。
[0037]
表3 实施例与对比例样品的性能测试结果
[0038][0039][0040]
实施例1与对比例1、对比例2的区别主要在于高柔性聚烯烃弹性体tpo 分别采用了巴塞尔ca60a、ca1132a、ca1147a,由数据测试结果可知,由于 ca60a、ca1132a和ca1147a的硬度逐渐提高,相应制成的无卤阻燃护套胶料硬度、抗张强度呈现逐渐提高的趋势,但伸长率和冷弯性能逐渐下降,其中对比例1的胶料硬度不符合标准要求,对比例3的胶料硬度和低温卷绕性能不通过,因此本发明的胶料中高柔性聚烯烃弹性体tpo优选采用巴塞尔ca60a能够使胶料能够同时满足硬度、伸长率及低温卷绕的性能需求。
[0041]
实施例1与对比例3、对比例4的区别在于阻燃剂氢氧化镁的加入份量不同,当氢氧化镁的加入量低于本发明的限量时,直接导致ft-4燃烧测试不通过,而当氢氧化镁的加入量超出本发明的限量时,则会导致胶料的低温卷绕性能测试不通过,柔韧性降低,因此在本发明的配方中,氢氧化镁的加入量优选为165~175 质量份。
[0042]
实施例1与对比例5的区别在于阻燃剂二乙基次磷酸铝和氰尿酸三聚氰胺的加入量不同,从对比例5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在本发明的配方中,当阻燃剂二乙基次磷酸铝和氰尿酸三聚氰胺的加入量低于本发明的限量时,胶料的 ft-4燃烧测试不通过。
[0043]
实施例1与对比例6的区别在于高柔性聚烯烃弹性体tpo与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的质量比例不同,有对比例6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当tpo与 eva的质量比在3:2时,胶料硬度提高,柔韧性下降,最终导致低温卷绕性能不通过,因此在本发明配方中tpo与eva的质
量比例应当控制在大于3:2才能保证胶料的机械性能达到需求,进一步的,tpo与eva的质量比优选为4:1,在该质量比下,本发明的胶料配方能够达到最佳的机械性能。
[0044]
实施例1与对比例7的区别在于,对比例7未加入成炭剂,由数据结果表明,当不加入成炭剂时,ft-4燃烧测试不通过,可见成炭剂对本发明的胶料配方的性能有显著影响。
[0045]
实施例1与对比例8的区别在于制备方法不同,由于氢氧化镁的份量较大,当对比例8在s200步骤中将氢氧化镁一次性全部加入进行密炼,导致氢氧化镁在配方体系中的分散不均匀,最终使胶料的机械性能和阻燃性能均受到影响,直接表现为低温卷绕性能测试及ft-4燃烧测试不通过。
[0046]
实施例1与实施例2相比,区别在于所使用的偶联剂不同,由数据结果表明,不同的偶联剂对胶料的伸长率影响较为明显,烷氧焦磷酰氧基钛酸异丙酯 (比如ndz系列偶联剂)的偶联效果明显优于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可以使无机阻燃剂更加均匀分散于tpo、eva树脂中,提升力学性能,因此本发明的配方中偶联剂优先采用烷氧焦磷酰氧基钛酸异丙酯。
[0047]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探索的最优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