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杀菌消毒耐高温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344820发布日期:2022-11-26 11:00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杀菌消毒耐高温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新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杀菌消毒耐高温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华夏民族从战国时代开始,就喜欢“群体内聚”家庭、集体聚餐共食,以分享食物来庆祝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人们请客吃饭,意在礼仪血缘亲友,衬托出“大团圆”热闹、和谐、庆祝的和谐气氛。
3.在调研医疗设备和仪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现有抗菌餐具的种类单一,且显示抗菌也只是抗大肠杆菌、葡萄球菌2种细菌,另外,由于廉价的原料,使得所制成的材料耐热性差,不能很好的满足医院、研究单位的标准和规范 ts1243031-2019,医疗仪器和部件以及用品的使用环境:
4.1)在高温干热空气条件下工作:135~140℃、工作3~5h;160~170℃、工作2~4h;180~200℃、工作0.5~1h。
5.2)在高温蒸汽高压条件下工作:压力蒸汽129℃、压力0.027mpa、1h;压力湿热温度121.3℃、压力103.4kpa(1.05kg/cm2)、蒸汽时间15~20min。
6.实际上,我们通过聚餐合食或者接触易传染的病菌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疟疾杆菌、志贺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李斯特菌等多种病菌。因此,亟需一种能够有效灭杀多种细菌且耐高温的高分子材料。


技术实现要素:

7.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杀菌消毒耐高温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高分子材料满足了医院、研究单位消毒规范和标准 ts1243031-2019,又能有效灭杀大肠杆菌、龟分枝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痢疾杆菌、志贺菌、伤寒杆菌、脊髓灰质炎病毒、禽流感病毒、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幽门螺杆菌等二十多种对人体有害细菌群和核酸/蛋白结构等病毒,且灭活率高达99.6~99.9%。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杀菌消毒耐高温高分子材料,按重量份数计,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
9.聚邻苯二甲酰胺:21.7~61份
10.聚醚醚酮:9.3~26.7份
11.硅烷接枝epdm:1~3份
12.无机金属抗菌剂:0.15~5份
13.载体型抗菌剂:0.15~5份
14.无机多孔材料:0.5~5份
15.光触媒抗菌剂:0.3~10份
16.抗氧剂:0.2~1份
17.玻璃纤维10~40份;
18.所述载体型抗菌剂为石墨烯粉末、碳纳米管粉末和氮化硼微粒中的至少一种。
19.优选的,所述聚邻苯二甲酰胺粘度系数为0.6~4;所述聚邻苯二甲酰胺熔点为300~325℃。
20.优选的,所述聚醚醚酮熔点为330~334℃。
21.优选的,所述硅烷接枝epdm是乙烯、丙烯和少量的非共轭二烯烃的共聚物。
22.优选的,所述无机金属抗菌剂为纳米银、纳米铜和纳米锌中的至少一种。
23.优选的,所述无机多孔材料为沸石、蒙脱石、累托石、凹凸棒、海泡石和磷灰石中的至少一种。
24.优选的,所述光触媒抗菌剂为锐钛型二氧化钛、氧化锌、硫化镉、三氧化钨、三氧化二铁,硫化铅、三氧化二铟、硫化锌、钛酸锶和二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
25.优选的,所述玻璃纤维为线束长纤和短切纤维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玻璃纤维的长径比为1:5~1000。
26.优选的,所述高分子材料,按重量份数计,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
27.聚邻苯二甲酰胺:21.7~61份,
28.聚醚醚酮:9.3~26.7份
29.硅烷接枝epdm:1~3份
30.纳米银:0.1~1份
31.纳米铜:0.1~1份
32.纳米锌:0.1~1份,
33.石墨烯粉末:0.05~1份
34.碳纳米管粉末:0.1~1份
35.氮化硼微粒:0.1~1份
36.无机多孔材料:0.5~5份
37.二氧化钛:0.3~10份
38.抗氧剂:0.2~1份。
39.玻璃纤维:10~40份。
40.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1.1)按重量份称取各原料;
42.2)将所述步骤1)称取的原料混合均匀后挤出成型,得到杀菌消毒耐高温高分子材料。
43.有益技术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菌消毒耐高温高分子材料,本发明以聚邻苯二甲酰胺和聚醚醚酮合金为基础材料,以硅烷接枝三元乙丙胶为相溶剂,以石墨烯粉末、碳纳米管粉末、氮化硼微粒为载体型抗菌剂,复配无机多孔材料、光触媒抗菌剂、玻璃纤维,制备得到的高分子材料满足了医院、研究单位消毒规范和标准ts1243031-2019:即在高温干热环境:180~200℃工作0.5-1h;在高温蒸汽高压环境,蒸汽:129℃、压力:0.027mpa工作1h 以上,仍然保持医疗器械及部件尺寸和力学性能的稳定;又能有效灭杀大肠杆菌、龟分枝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痢疾杆菌、志贺菌、伤寒杆菌、脊髓灰质炎病毒、禽流感病毒、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幽门螺杆菌等二十多种对人体有害细菌群和核酸/蛋白结
构等病毒,且消杀率高达 99.6~99.9%。
具体实施方式
4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菌消毒的高分子材料,按重量份数计,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
45.聚邻苯二甲酰胺:21.7~61份
46.聚醚醚酮:9.3~26.7份
47.硅烷接枝epdm:1~3份
48.无机金属抗菌剂:0.15~5份
49.载体型抗菌剂:0.15~5份
50.无机多孔材料:0.5~5份
51.光触媒抗菌剂:0.3~10份
52.抗氧剂:0.2~1份
53.玻璃纤维10~40份;
54.所述载体型抗菌剂为石墨烯粉末、碳纳米管粉末和氮化硼微粒中的至少一种。
55.按重量份数计,本发明所述高分子材料包括聚邻苯二甲酰胺21.7~61份,优选为30~50份,更优选为34~47份。
56.在本发明中,所述聚邻苯二甲酰胺粘度系数优选为0.6~4,更优选为 2.1~3.5;所述聚邻苯二甲酰胺熔点优选为300~325℃,更优选为310~320℃。
57.本发明选用的聚邻苯二甲酰胺连续使用温度可达170℃,具有很好的耐热性,它在宽广的温度区间以及高湿度环境中,依然保持其优越的机械性特性,如强度、硬度、刚性、尺寸稳定性、耐疲劳性及抗蠕变性。
58.以聚邻苯二甲酰胺的用量为基准,按重量份数计,本发明所述高分子材料包括聚醚醚酮9.3~26.7份,优选为10~25份,更优选为17~20份。
59.在本发明中,所述聚醚醚酮熔点优选为330~334℃,更优选为 331~333℃;所述聚醚醚酮优选为分子主链中含有链节的线性芳香族高分子化合物;所述聚醚醚酮的构成单位优选为氧-对亚苯基-氧-羰-对亚苯基。
60.本发明选用的聚醚醚酮是一款全新芳香族半结晶、各项性能都非常优异的特种高级工程材料,其耐高热、高强度、耐腐蚀、难燃、耐摩擦、耐辐射、绝缘以及加工性能都非常优秀,作为人工骨骼用于身体局部支撑的修复。本发明将聚邻苯二甲酰胺和聚醚醚酮合金化,提高了整个体系的耐温性和力学性能,以满足医疗仪器和设备部件能够承受高温、高湿、高热蒸汽、高压环境的正常使用。
61.以聚邻苯二甲酰胺的用量为基准,按重量份数计,本发明所述高分子材料包括硅烷接枝epdm 1~3份,优选为1.2~2.5份,更优选为1.5~2.0份。
62.在本发明中,所述硅烷接枝epdm优选为乙烯、丙烯和少量的非共轭二烯烃的共聚物;所述硅烷接枝epdm的接枝率优选为0.7~1%;所述硅烷接枝epdm优选为主链是由化学稳定的饱和烃组成,侧链中含有不饱和双键;所述硅烷接枝epdm中的硅烷优选为硅烷偶联剂a174[γ(甲基丙烯酰脱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0063]
本发明选用的硅烷接枝epdm,在230℃过热蒸汽中,近100h后外观无变化,具有优
异的耐臭氧、耐高温、耐水蒸气、耐紫外线、耐辐射等耐老化性能。
[0064]
以聚邻苯二甲酰胺的用量为基准,按重量份数计,本发明所述高分子材料包括无机金属抗菌剂0.15~5份,优选为0.5~3.5份,更优选为1.0~2.0份。
[0065]
在本发明中,所述无机金属抗菌剂优选为纳米银、纳米铜和纳米锌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纳米银、纳米铜和纳米锌;所述纳米银的粒径优选为 3~100nm,更优选为20~80nm;所述纳米铜的粒径优选为25~100nm,更优选为45~73nm;所述纳米锌的粒径优选为3~100nm,更优选为30~80nm;所述纳米铜优选为经过环保钝化剂wjy-pc162处理。
[0066]
本发明所述无机金属抗菌剂对细菌细胞内的蛋白质进行破坏,改变其螺旋结构(蛋白质上的-nh2基,-sh基和-cooh基可与大部分的重金属离子反应),使某些细胞成分逸出,干扰细胞代谢过程或干扰各种酶的作用,无法代谢和繁殖,使其失去应有的生物功能,导致细胞死亡。同时,纳米颗粒并不会被消耗,能够保持原有的抗菌活性,因此可以长期有效的起到灭菌作用。与微生物体内蛋白质上的巯基发生作用,使蛋白质凝固,破坏微生物合成酶的活性,并干扰微生物dna的合成,造成微生物丧失分裂繁殖能力而死亡。
[0067]
以聚邻苯二甲酰胺的用量为基准,按重量份数计,本发明所述高分子材料包括载体型抗菌剂0.15~5份,优选为0.5~3.8份,更优选为0.8~2.3份。
[0068]
在本发明中,所述载体型抗菌剂优选为石墨烯粉末、碳纳米管粉末和氮化硼微粒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石墨烯粉末、碳纳米管粉末和氮化硼微粒。当所述载体型抗菌剂优选为石墨烯粉末、碳纳米管粉末和氮化硼微粒;所述石墨烯粉末优选为由具有片状结构的短堆叠的石墨烯片组成;所述石墨烯粉末厚度优选为0.28~0.39nm,更优选为0.34nm;表面积优选为120~150m2/g,更优选为125~141m2/g;平均粒径优选为5~25μm,更优选为10~15μm;所述碳纳米管粉末优选为单壁纳米管或多壁纳米管;所述单壁纳米管粒径优选为0.6~2nm,更优选为1.2~1.8nm;所述多壁纳米管粒径优选为2~100nm,更优选为20~80nm。
[0069]
本发明选用石墨烯粉末,由于其是由碳六元环组成的两维周期蜂窝状点阵结构,二维周期蜂窝状点阵结主要通过物理穿刺或者“纳米刀”切割,可在短时间内插入细菌胞膜中,抽取其中的磷脂成分,或者直接铺展于胞膜表面引发脂质分子翻转,最终导致细菌裂解死亡,同时石墨烯优越的电子传导和电荷储存性能有利于电荷在其表面传输和转移,电荷通过不断插入细胞造成细胞膜不稳定,这种机制使石墨烯能够快速有效地消灭细菌。本发明选用碳纳米管粉末,对细菌的作用机理主要是细胞膜损伤、氧化应激反应和细胞粘附等。本发明所述氮化硼微粒的纳米膜的特殊针状表面与细菌或病毒接触物理刺破细菌或病毒组织,使其不能代谢繁殖失去活性而死亡;所述氮化硼微粒的特殊的结构提供的杀菌效果比得上的抗生素。
[0070]
以聚邻苯二甲酰胺的用量为基准,按重量份数计,本发明所述高分子材料包括无机多孔材料0.5~5份,优选为0.5~3.5份。
[0071]
在本发明中,所述无机多孔材料优选为沸石、蒙脱石、累托石、凹凸棒、海泡石和磷灰石中的至少一种。
[0072]
本发明选用无机多孔材料,利用其自身的孔道结构能够将抗菌剂固定, 将银、铜、锌等金属或其离子担载于沸石等多孔材料,当其进入微生物内,与微生物体内蛋白质上的巯基发生作用,使蛋白质凝固,破坏微生物合成酶的活性,并干扰微生物dna的合成,造成微生物丧失分裂繁殖能力而死亡。
[0073]
以聚邻苯二甲酰胺的用量为基准,按重量份数计,本发明所述高分子材料包括光触媒抗菌剂0.3~10份,优选为2~8份,更优选为3~5份。
[0074]
在本发明中,所述光触媒抗菌剂优选为锐钛型二氧化钛、氧化锌、硫化镉、三氧化钨、三氧化二铁,硫化铅、三氧化二铟、硫化锌、钛酸锶和二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锐钛型二氧化钛、氧化锌和二氧化硅,最优选为锐钛型二氧化钛;所述锐钛型二氧化钛粒径优选为3~10nm,更优选为 3~5nm。
[0075]
本发明选用锐钛型二氧化钛作为光触媒抗菌剂,其反应活性高,更容易被光催化产生活跃的电子,其产生强氧化还原释放负离子,使化学不稳定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羟基自由基破坏细菌的细胞膜使细胞质流失,从而造成细菌的死亡,并且固化病毒的蛋白质载体,抑制病毒的活性的同时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固化病毒的蛋白质,改变细菌,病毒的生存环境从而杀死细菌、病毒。
[0076]
以聚邻苯二甲酰胺的用量为基准,按重量份数计,本发明所述高分子材料包括抗氧剂0.2~1份,优选为0.4~0.9份。
[0077]
在本发明中,所述抗氧剂优选为1790-(1,3,5-三(4-叔丁基-3-羟基-2,6-二甲基苄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1098-n,n'-双-(3-(3,5-二叔丁基
ꢀ‑
4-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revonox608-亚磷-酸酯抗氧化剂、168-三[2.4
‑ꢀ
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和9228-3,9-二(2,4-二枯基苯氧基)-2,4,8,10-四氧杂
ꢀ‑
3,9-二磷杂螺[5.5]十一烷中的至少一种。
[0078]
以聚邻苯二甲酰胺的用量为基准,按重量份数计,本发明所述高分子材料包括玻璃纤维10~40份,优选为15~38份,更优选为20~35份。
[0079]
在本发明中,所述玻璃纤维优选为线束长纤和短切纤维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线束长纤;所述玻璃纤维的长径比优选为1:5~1000,更优选为1: 50~750。
[0080]
按重量份数计,所述高分子材料优选为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
[0081]
聚邻苯二甲酰胺:21.7~61份,
[0082]
聚醚醚酮:9.3~26.7份
[0083]
硅烷接枝epdm:1~3份
[0084]
纳米银:0.1~1份
[0085]
纳米铜:0.1~1份
[0086]
纳米锌:0.1~1份,
[0087]
石墨烯粉末:0.05~1份
[0088]
碳纳米管粉末:0.1~1份
[0089]
氮化硼微粒:0.1~1份
[0090]
无机多孔材料:0.5~5份
[0091]
二氧化钛:0.3~10份
[0092]
抗氧剂:0.2~1份。
[0093]
玻璃纤维:10~40份。
[0094]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95]
1)按重量份称取各原料;
[0096]
2)将所述步骤1)称取的原料混合均匀后挤出成型,得到杀菌消毒耐高温高分子材
料。
[0097]
本发明按照所述高分子材料的原料的重量份称取聚邻苯二甲酰胺、聚醚醚酮、硅烷接枝epdm、无机金属抗菌剂、载体型抗菌剂、无机多孔材料、光触媒抗菌剂、抗氧剂、玻璃纤维。
[0098]
本发明所述聚邻苯二甲酰胺、聚醚醚酮和玻璃纤维优选为在称重前分别进行干燥。在本发明中,所述聚邻苯二甲酰胺干燥温度优选为80~110℃,更优选为100℃,干燥时间优选为2~4h,更优选为2.5~3.5h;所述聚醚醚酮的干燥温度优选为150~160℃,更优选为155℃,干燥时间优选为2~4h,更优选为2.3~3.5h;所述玻璃纤维的干燥温度优选为100~130℃,更优选为120℃,干燥时间优选为10~12h,更优选为11h。
[0099]
本发明将所述称取的原料混合后挤出成型,得到杀菌消毒的高分子材料。在本发明中,所述挤出成型优选为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成型;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长径比优选为42~48:1;所述双螺杆挤出机加热料筒一区温度优选为280~290℃,二区温度优选为320~330℃,三区温度优选为350~360℃,四区温度优选为340~350℃;所述原料在料筒中停留的时间优选为 1.0~1.5min;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主机转速优选为280~300rpm;所述双螺杆挤出机中料筒真空泵抽真空压力优选为0.4~0.6mpa;所述玻璃纤维优选为在挤出机玻纤口送入。
[0100]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0101]
实施例1
[0102]
一种杀菌消毒耐高温高分子材料,按重量份数计,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
[0103]
聚邻苯二甲酰胺(型号:ydht1t9205,厂家:广州洋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37份
[0104]
聚醚醚酮(型号:peek l150粉末,厂家:英国威格斯):15.9份
[0105]
硅烷接枝epdm(型号:yda174/epdm,厂家:广州洋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1份
[0106]
纳米银:0.6份
[0107]
纳米锌:0.8份
[0108]
纳米铜:0.8份
[0109]
石墨烯粉末:0.8份
[0110]
沸石:0.8份
[0111]
锐钛型二氧化钛:3份
[0112]
抗氧剂:0.3份
[0113]
玻璃纤维:40份。
[0114]
一种杀菌消毒耐高温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115]
1)将聚邻苯二甲酰胺在100℃下干燥4h、将聚醚醚酮在160℃下干燥 4h、将玻璃纤维在120℃下干燥12h,然后按重量份称取所述高分子材料的原料;
[0116]
2)将所述步骤1)称取的原料混合均匀后送入长径比为48:1的双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加热料筒温度一区温度为280~290℃,二区温度为 320~330℃,三区温度为350~360℃,四区温度为340~250℃;原料在料筒中停留的时间为1.0~1.5min;双螺杆挤出机的主机转速为280~330rpm;双螺杆挤出机中料筒真空泵抽真空压力为0.4~0.6mpa;玻璃
纤维在挤出机玻纤口送入;在上述条件下挤出成型,得到杀菌消毒耐高温高分子材料。
[0117]
实施例2
[0118]
一种杀菌消毒耐高温高分子材料,按重量份数计,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
[0119]
聚邻苯二甲酰胺(型号:peek l150粉末,厂家:英国威格斯):36份
[0120]
聚醚醚酮(型号:peek l150粉末,厂家:英国威格斯):15.7份
[0121]
硅烷接枝epdm(型号:yda174/epdm,厂家:广州洋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9份
[0122]
纳米银:0.6份
[0123]
纳米锌:0.8份
[0124]
纳米铜:0.8份
[0125]
石墨烯粉末:0.8份
[0126]
单壁碳纳米管:0.8份
[0127]
沸石:0.8份
[0128]
锐钛型二氧化钛:3份
[0129]
抗氧剂:0.3份
[0130]
玻璃纤维:40份。
[0131]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0132]
实施例3
[0133]
一种杀菌消毒耐高温高分子材料,按重量份数计,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
[0134]
聚邻苯二甲酰胺(型号:peek l150粉末,厂家:英国威格斯):36份
[0135]
聚醚醚酮(型号:peek l150粉末,厂家:英国威格斯):16.1份
[0136]
硅烷接枝epdm(型号:yda174/epdm,厂家:广州洋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5份
[0137]
纳米银:0.7份
[0138]
纳米锌:1份
[0139]
纳米铜:0.8份
[0140]
石墨烯粉末:0.8份
[0141]
单壁碳纳米管:0.8份
[0142]
氮化硼微粒:1份
[0143]
沸石:1.5份
[0144]
锐钛型二氧化钛:5份
[0145]
抗氧剂:0.3份
[0146]
玻璃纤维:35份。
[0147]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0148]
实施例4
[0149]
一种杀菌消毒耐高温高分子材料,按重量份数计,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
[0150]
聚邻苯二甲酰胺(型号:peek l150粉末,厂家:英国威格斯):41.7 份
[0151]
聚醚醚酮(型号:peek l150粉末,厂家:英国威格斯):10份
[0152]
硅烷接枝epdm(型号:yda174/epdm,厂家:广州洋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9份
[0153]
纳米银:0.6份
[0154]
纳米锌:0.8份
[0155]
纳米铜:0.8份
[0156]
石墨烯粉末:0.8份
[0157]
单壁碳纳米管:0.8份
[0158]
沸石:0.8份
[0159]
锐钛型二氧化钛:3份
[0160]
抗氧剂:0.3份
[0161]
玻璃纤维:40份。
[0162]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0163]
实施例5
[0164]
一种杀菌消毒耐高温高分子材料,按重量份数计,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
[0165]
聚邻苯二甲酰胺(型号:peek l150粉末,厂家:英国威格斯):39份
[0166]
聚醚醚酮(型号:peek l150粉末,厂家:英国威格斯):13份
[0167]
硅烷接枝epdm(型号:yda174/epdm,厂家:广州洋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1份
[0168]
纳米银:0.7份
[0169]
纳米锌:1份
[0170]
纳米铜:0.8份
[0171]
石墨烯粉末:0.8份
[0172]
单壁碳纳米管:0.8份
[0173]
氮化硼微粒:1份
[0174]
沸石:1.5份
[0175]
锐钛型二氧化钛:5份
[0176]
抗氧剂:0.3份
[0177]
玻璃纤维:35份。
[0178]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0179]
对比例1
[0180]
一种杀菌消毒耐高温高分子材料,按重量份数计,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
[0181]
聚邻苯二甲酰胺(型号:peek l150粉末,厂家:英国威格斯):55份
[0182]
纳米银:0.6份
[0183]
纳米锌:0.8份
[0184]
纳米铜:0.8份
[0185]
石墨烯粉末:0.8份
[0186]
沸石:0.8份
[0187]
锐钛型二氧化钛:3份
[0188]
抗氧剂:0.3份
[0189]
玻璃纤维:40份。
[0190]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0191]
对比例2
[0192]
一种杀菌消毒耐高温高分子材料,按重量份数计,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
[0193]
聚邻苯二甲酰胺(型号:peek l150粉末,厂家:英国威格斯):40份
[0194]
聚醚醚酮(型号:peek l150粉末,厂家:英国威格斯):17.3份
[0195]
硅烷接枝epdm(型号:yda174/epdm,厂家:广州洋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2份
[0196]
纳米银:0.6份
[0197]
纳米锌:0.8份
[0198]
抗氧剂:0.3份
[0199]
玻璃纤维:40份。
[0200]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0201]
对比例3
[0202]
一种杀菌消毒耐高温高分子材料,按重量份数计,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
[0203]
聚邻苯二甲酰胺(型号:peek l150粉末,厂家:英国威格斯):40份
[0204]
聚醚醚酮(型号:peek l150粉末,厂家:英国威格斯):15.7份
[0205]
硅烷接枝epdm(型号:yda174/epdm,厂家:广州洋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5份
[0206]
纳米银:0.6份
[0207]
纳米锌:0.8份
[0208]
纳米铜:0.8份
[0209]
石墨烯粉末:0.8份
[0210]
沸石:0.8份
[0211]
抗氧剂:0.3份
[0212]
玻璃纤维:40份。
[0213]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0214]
表1消杀病菌种类和病菌消杀率(%)
[0215]
[0216][0217]
耐干热、压力蒸汽、力学性、尺寸稳定性能测试:
[0218]
根据ts1243031-2019标准,测试顺序条件如下:
[0219]
1)在高温干热空气条件下工作:135~140℃、工作3~5h;160~170℃、工作2~4h;180~200℃、工作0.5~1h。
[0220]
2)在高温蒸汽高压条件下工作:压力蒸汽129℃、压力0.027mpa、1h;压力湿热温度121.3℃、压力103.4kpa(1.05kg/cm2)、蒸汽时间15~20min。
[0221]
3)部件经过1)2)条件循环实验后,测试机械性能保持状况,
[0222]
接受落锤冲击、100个部件允许破裂2个,为合格。
[0223]
4)测试条件:1.锤体质量:1.25kg;2.锤头圆弧半径:r5mm;
[0224]
3.锤体自由落体行程:1.65m.
[0225]
表2:耐干热、压力蒸汽、力学性、尺寸稳定性能比较表
[0226][0227][0228]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