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通道分体式试剂盒、核酸检测装置、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715382发布日期:2022-10-04 21:37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通道分体式试剂盒、核酸检测装置、检测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检查检验仪器、分子诊断检测仪器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多通道分体式试剂盒、核酸检测装置、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2.cn109321633a记载了一种利用核酸检测试纸来进行核酸检测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骤,目标物粉末加入ssc缓冲液以形成目标物溶液;第二步骤,所述结合垫浸入目标物溶液预定时间;第三步骤,取出核酸检测试纸,观察对照区和检测区的显色情况,若对照区和检测区同时显色,表明结果为阳性;若检测区未显色,对照区显色,表明结果为阴性;若检测区和对照区均未显色,表明结果不可靠,需重复检测。
3.上述方案利用纸基微流控技术进行核酸检测,其方便使用者自测。但是,其也存在下述问题:1)测试者的样本直接放置在纸基上,由于样本浓度不足,一般无法直接取得正确的结果,可能会导致假阴性结果。
4.2)测试者的样本需要找单独的pcr设备,进行扩增反应后,再放置到纸基上进行测试。这样使用起来非常不便。
5.3)同时,单独的一个纸基微流控芯片只能测试一种情况;如何实现多个纸基微流控芯片,也是一个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通道分体式试剂盒、核酸检测装置、检测方法。
7.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通道分体式试剂盒,包括:顶盖体、底盖体;顶盖体的顶部设置有加样口、显示槽;顶盖体的底部设置有:主进液仓、次级进液仓、多个顶盖通道;每个顶盖通道均包括:第一流动管道内壁、反应仓导流槽、冻干球限位杆、毛细引流槽;加样口与主进液仓、次级进液仓、第一流动管道内壁依次顺序连通;每个顶盖通道的第一流动管道内壁的长度均相同,也即仰视的角度看,每个顶盖通道的反应仓导流槽是以加样口的中心为圆心,第一流动管道内壁的长度为半径来分布;底盖体包括:底盖体本体;在底盖体本体的上表面上设置有:集液仓、多个底盖通道、通气孔、过滤网;每个底盖通道均包括:第一流动管道外壁、通道反应仓、通道稀释仓、层析试条宽度限定外槽、层析试纸高度垫高块;第一流动管道外壁用于集液仓与通道反应仓的连通;每个底盖通道的第一流动管道外壁的长度均相同,也即俯视的角度看,每个底盖
通道的通道反应仓是以加样口的中心为圆心,第一流动管道外臂的长度为半径来分布;底盖通道与顶盖通道的组合设计是:主进液仓、次级进液仓由上而下顺序连接,两者插入到底盖体的集液仓,且主进液仓、次级进液仓的外表面与集液仓的内表面适配;所述第一流动管道内壁的外表面与第一流动管道外壁的内表面适配;反应仓导流槽、冻干球限位杆均能够插入到通道反应仓中;所述毛细引流槽插入到通道稀释仓中;每个底盖通道的通道反应仓与通道稀释仓之间开设有u型通道,在u型通道的底部设置有矩形导流渠;u型通道的宽度为b1;矩形导流渠的宽度b在0.2b1~0.4b1之间,导流渠的高度h在0.85b~1.2b。
8.进一步,在顶盖体的下表面的四周有向下延伸的侧壁,在顶盖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卡槽;在底盖体的上表面的四周有向上延伸的侧壁,在底盖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弹性卡接构件;顶盖体的侧壁在底盖体的侧壁的外侧,通过弹性卡接构件、卡槽连接成一体。
9.进一步,在稀释仓的顶端设置有围栏部;毛细引流槽采用了三段式设计,按照溶液流动的方向:毛细引流槽第一部、毛细引流槽第二部、毛细引流槽第三部;毛细引流槽第一部的高度最大,其插入到稀释仓中,用于向上引流溶液;毛细引流槽第二部的高度最小,其与稀释仓的顶端设置的围栏部配合;毛细引流槽第三部的高度适中,毛细引流槽第三部的外侧与层析试条宽度限定外槽的内侧贴合。
10.进一步,所述的多通道分体式试剂盒为三通道分体式试剂盒,三通道为两个检测靶标及一个内标检测,内标的检测可以有效的判断个人采样是否成功,具备自检功能。
11.进一步,反应仓的高度h
反应仓采用
下述方法确定:在反应仓中设置有两个冻干球;首先,计算冻干球水平放置时的反应仓高度h
反应仓1
:h
反应仓1
=u
反应仓
/(d
冻干球
+i
间隙
)/l
反应仓
;反应仓的长度l
反应仓
取为max(反应仓插入槽长度l
反应仓插入槽
+d
冻干球
+i
间隙
,2d
冻干球
+i
间隙
);其次,计算冻干球竖向放置时的反应仓高度h
反应仓2
:h
反应仓2
=u
反应仓
/(d
冻干球
+i
间隙
)/(l
反应仓插入槽
+d
冻干球
+i
间隙
);其中:u
反应仓表示
反应仓的需求容积;d
冻干球
表示冻干球的直径;i
间隙
表示冻干球与反应池之间的间隙;l
反应仓插入槽表示
反应仓插入槽长度;再次,若h
反应仓1
≥h
反应仓2
,则冻干球竖向放置,h
反应仓
=h
反应仓2
;若h
反应仓1
《h
反应仓2
,则冻干球水向放置,h
反应仓
=h
反应仓1

12.一种核酸检测装置,包括前述的多通道分体式试剂盒,还包括:底座基体;所述底座基体包括:底座上部、底座下部;底座上部包括有平面板以及平面板向上、向下延伸开来的侧壁,在底座上部的平面板上开设有加热座通孔;底座下部包括:底座板、控制板、弹簧、承台板、加热座、电源;在底座板的上方设置
有控制板,在控制板上设置有四根弹簧,所述弹簧的上方安装有承台板,所述承台板的上方设置有加热座。
13.进一步,底座上部的平面板的角度为1.9
°
~2.7
°

14.进一步,每个通道反应仓均设置独立的加热座;从底盖体的下表面看,每个通道反应仓均是下凸的,每个加热座具有加热底面与加热侧面,每个加热座与通道反应仓的形状适配,从三个面来对通道反应仓进行加热。
15.进一步,电源采用电池,电池为加热座、控制板供能,电池与底座下部上采用可拆卸方式连接。
16.一种检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拧开加样口密封盖,从加样口加入样本后;在加样口上安装保存有稀释液的稀释管;s2,样本会顺着流道流入反应仓内,稀释液会因液体张力原因保存在稀释管内;s3,打开底座基体的电源开关加热反应,待反应结束后挤压稀释液保存管,稀释液顺着流道流入反应仓;s4,反应仓内混合后的液体会顺着流道与试纸条接触,层析反应显示结果。
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本技术的基础构思在于:本技术在纸基微流控技术的方式综合了pcr扩增仪的设计思想,提出了一种核酸检测装置。其相比较于纸基微流控技术,一是样本精度大幅提升,原始的纸基微流控技术需要先拿到样本去pcr扩增仪去扩增,扩增后再在纸基微流控芯片上去测试,这种情况下,会受到空气气溶胶的影响,测量准确性存疑(假阳性);而如果直接拿样本直接到纸基微流控芯片上去测试,又会由于样本中的病毒数量太少,可能会给出假阴性结果。二是整体装置的体积大幅减小,如果利用纸基微流控技术+pcr扩增仪,常规的pcr扩增仪设备很大,不利于家庭化使用。
18.第二,将“纸基微流控技术”结合“pcr扩增仪”并不是一件易事。本技术在研发过程中,通过多个方案的实际测试,依次遇到并解决了以下问题:(1)加热均匀性:初始的设计是,在各个通道反应仓的下方设置一个大的加热座,来解决加热问题。但是,这种设计在实际测试时,效果不佳。其问题是:不同的通道反应仓的区域的加热程度很难保持均匀,这样会导致样本的扩增效果不佳。
19.对此问题,解决的方案是:每个通道反应仓均设置独立的加热座。从附图7可知:从底盖体的下表面看,每个通道反应仓均是下凸的,加热座具有加热底面与加热侧面,加热座与通道反应仓的形状适配,从三个面来对通道反应仓进行加热。
20.(2)溶液流向层析试纸的时间控制:(2.1)初始的设计,底盖通道均设置为平行状。这种情况下,通道反应仓与集液仓的距离不同,会导致通道反应仓与集液仓的距离短的,溶液会很快流向层析试纸。对此问题,解决的方案是:每个顶盖通道的第一流动管道内壁的长度均相同,也即仰视的角度看,每个顶盖通道的反应仓导流槽是以加样口的中心为圆心,第一流动管道内壁的长度为半径来分布。
21.每个底盖通道的第一流动管道外壁的长度均相同,也即俯视的角度看,每个底盖
通道的通道反应仓是以加样口的中心为圆心,第一流动管道外臂的长度为半径来分布。
22.(2.2)倾斜角度的影响:初始的设计,底座上部的平面板设置为水平板,保持了层析试纸也基本呈水平状。但是,这个问题是,溶液与层析试纸接触后,流动的速度较慢,时间较长,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23.经过若干测试,底座上部的平面板的角度在1.9
°
~2.7
°
之间是最为适宜的。
24.(2.3)矩形导流渠的设计。上述u型通道设置矩形导流渠,以及矩形导流渠的尺寸设计的目的在于:只有u型通道的时候,在很多情况下,稀释液流入后,由于张力的原因,其会沿着通道反应仓的外壁不断上升,虽然有一侧的u型通道,但是,溶液并不会流动。这与研发人员常规的认知不同。而为了破除上升现象,设置了矩形导流渠,并且给出了其尺寸设计要求。
25.(2.4)毛细引流槽采用了三段式设计。
26.(3)反应仓的深度设计:在初始设计时,反应仓的深度太深,稀释液流下来后,部分的从矩形导流渠直接流向稀释仓,这与设计理念是不同的。
27.反应仓的设计理念是,利用稀释液流入到反应仓中的冲击力,进一步对样本扩增后的溶液进行混合,然后溶液再流入到稀释仓中。而要实现上述理念,核心是反应仓的深度足够浅。然而,反应仓的深度又会收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28.对此,给出了如下设计思路:反应仓的高度h
反应仓采用
下述方法确定:在反应仓中设置有两个冻干球;首先,计算冻干球水平放置时的反应仓高度:h
反应仓1
=u
反应仓
/(d
冻干球
+i
间隙
)/l
反应仓
;反应仓的长度l
反应仓
取:max(反应仓插入槽长度l
反应仓插入槽
+d
冻干球
+i
间隙
,2d
冻干球
+i
间隙
);其次,计算冻干球竖向放置时的反应仓高度:h
反应仓2
=u
反应仓
/(d
冻干球
+i
间隙
)/(l
反应仓插入槽
+d
冻干球
+i
间隙
);u
反应仓表示
反应仓的需求容积,d
冻干球
为冻干球的直径,i
间隙
表示冻干球与反应池之间的间隙;再次,若h
反应仓1
≥h
反应仓2
,则冻干球竖向放置,h
反应仓
=h
反应仓2
;若h
反应仓1
《h
反应仓2
,则冻干球水向放置(沿着反应仓的长度方向),h
反应仓
=h
反应仓1

附图说明
29.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30.图1是实施例1的核酸检测装置的三维爆炸示意图。
31.图2是实施例1的底座基体的三维设计示意图。
32.图3是实施例1的顶盖体的三维设计示意图(示意了顶盖体的下表面)。
33.图4是实施例1的底盖体的上表面的示意图(示意了底盖体置于到底座基体的情形)。
34.图5是实施例1的顶盖体的剖面图。
35.图6是实施例1的多通道分体式试剂盒的爆炸示意图。
36.图7是实施例1的核酸检测装置的剖面图(示意了溶液流动方向)。
37.图8是实施例1的核酸检测装置在稀释管装配好后的示意图。
38.图1~图8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多通道分体式试剂盒a、底座基体b;顶盖体a1、底盖体a2;加样口a1-1、显示槽a1-2、主进液仓a1-3、次级进液仓a1-4、第一流动管道内壁a1-5、反应仓导流槽a1-6、冻干球限位杆a1-7、毛细引流槽a1-8;底盖体本体a2-1、集液仓a2-2、第一流动管道外壁a2-3、通道反应仓a2-4、通道稀释仓a2-5、通气孔a2-6、u型通道a2-7、矩形导流渠a2-8;底座上部b1、底座下部b2;加热座通孔b1-1;底座板b2-1、控制板b2-2、弹簧b2-3、承台板b2-4、加热座b2-5、电源b2-6。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40.《实施例1:一种核酸检测装置》《总体构造》结合图1~图2、图8所示,一种核酸检测装置,其包括:多通道分体式试剂盒a、底座基体b;使用时,多通道分体式试剂盒a能够与底座基体b连接(如通过卡接、卡扣等连接方式)以及分离。
41.其中,所述多通道分体式试剂盒a用于显示测量结果;其中,所述底座基体b用于为所述多通道分体式试剂盒a的反应槽提供加热。
42.整体的构造设计上,有两点基本要求:1)整个反应过程设备处于密封状态,可以有效防止气溶胶污染。
43.2)多通道分体式试剂盒a为一次性产品,底座基体可以重复利用,底座基体做了防泼溅式设计,方便清理。
44.《多通道分体式试剂盒a的设计》结合图3~图6所示,一种多通道分体式试剂盒a,包括:顶盖体a1、底盖体a2;顶盖体a1的顶部设置有加样口a1-1、显示槽a1-2;顶盖体a1的底部设置有:主进液仓a1-3、次级进液仓a1-4、多个顶盖通道;每个顶盖通道均包括:第一流动管道内壁a1-5、反应仓导流槽a1-6、冻干球限位杆a1-7、毛细引流槽a1-8;加样口a1-1与主进液仓a1-3、次级进液仓a1-4、第一流动管道内壁a1-5依次顺序连通;每个顶盖通道的第一流动管道内壁a1-5的长度均相同,也即仰视的角度看,每个顶盖通道的反应仓导流槽a1-6是以加样口a1-1的中心为圆心,第一流动管道内壁a1-5的长
度为半径来分布。
45.底盖体a2包括:底盖体本体a2-1;在底盖体本体a2-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集液仓a2-2、多个底盖通道、通气孔a2-6、过滤网;每个底盖通道均包括:第一流动管道外壁a2-3、通道反应仓a2-4、通道稀释仓a2-5、层析试条宽度限定外槽、层析试纸高度垫高块;第一流动管道外壁a2-3用于集液仓a2-2与通道反应仓a2-4的连通;每个底盖通道的第一流动管道外壁a2-3的长度均相同,也即俯视的角度看,每个底盖通道的通道反应仓a2-4是以加样口a1-1的中心为圆心,第一流动管道外臂a2-3的长度为半径来分布。
46.底盖通道与顶盖通道的组合设计是:主进液仓a1-3、次级进液仓a1-4由上而下顺序连接,两者插入到底盖体a2的集液仓a2-2,且主进液仓a1-3、次级进液仓a1-4的外表面与集液仓a2-2的内表面适配;所述第一流动管道内壁a1-5的外表面与第一流动管道外壁a2-3的内表面适配;反应仓导流槽a1-6、冻干球限位杆a1-7均能够插入到通道反应仓a2-4中;所述毛细引流槽a1-7的插入到通道稀释仓a2-5中。
47.所述顶盖体a1、所述底盖体a2的连接方式为:在顶盖体a1的下表面的四周有向下延伸的侧壁,在顶盖体a1的侧壁上设置有卡槽;在底盖体a2的上表面的四周有向上延伸的侧壁,在底盖体a2的侧壁上设置有弹性卡接构件;安装时,顶盖体a1的侧壁在底盖体a2的侧壁的外侧,通过弹性卡接构件、卡槽连接成一体。
48.每个底盖通道的通道反应仓a2-4与通道稀释仓a2-5之间开设有u型通道a2-7,在u型通道的底部设置有矩形导流渠a2-8;特别的设计,矩形导流渠的尺寸要符号以下要求:u型通道a2-7的宽度为b1;矩形导流渠a2-8的宽度b在0.2b1~0.4b1之间,导流渠的高度h=0.85b~1.2b,是最为适宜的。
49.《底座基体b的设计》结合图2所示,底座基体b,包括:底座上部b1、底座下部b2;底座上部b1包括有水平板以及水平板向上、向下延伸开来的侧壁,在底座上部b1的水平板上开设有加热座通孔b1-1;底座下部b2包括:底座板b2-1、控制板b2-2、弹簧b2-3、承台板b2-4、加热座b2-5、电源b2-6;在底座板b2-1的上方设置有控制板b2-2,在控制板b2-2上设置有四根弹簧b2-3,所述弹簧b2-3的上方安装有承台板b2-4,所述承台板b2-4的上方设置有加热座b2-5;电源b2-6采用电池(优选的,如锂电池),电池与底座下部b2上采用可拆卸方式连接。
50.《关键问题一:加热均匀性》多通道的设计,与单通道的设计不同,各个通道反应仓的加热均匀。
51.初始的设计是,在各个通道反应仓的下方设置一个大的加热座,来解决加热问题。
但是,这种设计在实际测试时,效果不佳。其问题是:不同的通道反应仓的区域的加热程度很难保持均匀,这样会导致样本的扩增效果不佳。
52.对此问题,解决的方案是:每个通道反应仓均设置独立的加热座。从附图7可知:从底盖体a2的下表面看,每个通道反应仓a2-4均是下凸的,加热座b2-5具有加热底面与加热侧面,加热座b2-5与通道反应仓a2-4的形状适配,从三个面来对通道反应仓a2-4进行加热。
53.《关键问题二:溶液流向层析试纸的时间控制》对于单通道而言,层析试纸的考虑要素仅仅只有:层析试纸的流速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但是,对于多通道而言,还需要考虑的是:各个通道层析试纸的流速要保持一致。
54.1)初始的设计,底盖通道均设置为平行状。这种情况下,通道反应仓与集液仓的距离不同,会导致通道反应仓与集液仓的距离短的,溶液会很快流向层析试纸。对此问题,解决的方案是:每个顶盖通道的第一流动管道内壁a1-5的长度均相同,也即仰视的角度看,每个顶盖通道的反应仓导流槽a1-6是以加样口a1-1的中心为圆心,第一流动管道内壁a1-5的长度为半径来分布。
55.每个底盖通道的第一流动管道外壁a2-3的长度均相同,也即俯视的角度看,每个底盖通道的通道反应仓a2-4是以加样口a1-1的中心为圆心,第一流动管道外臂a2-3的长度为半径来分布。
56.2)除去上述改进之外,还需要考虑的是:倾斜角度。
57.初始的设计,底座上部b1的平面板设置为水平板,保持了层析试纸也基本呈水平状。但是,这个问题是,溶液与层析试纸接触后,流动的速度较慢,时间较长,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58.在第二次试验中,底座上部b1的平面板的角度调整为1
°
,效果仍然不佳。溶液在层析试纸上的流动速度仍然不佳。
59.第三次试验中,底座上部b1的平面板的角度调整为3.6
°
,溶液在层析试纸上的流动速度达到了规范要求,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不同通道上的层析试纸的流动速度不一致,这是不可接收的。而这次发现的问题解决起来最为棘手。
60.经过若干测试,底座上部b1的平面板的角度在1.9
°
~2.7
°
之间是最为适宜的。
61.3)矩形导流渠a2-8的设计。上述u型通道设置矩形导流渠a2-8,以及矩形导流渠a2-8的尺寸设计的目的在于:只有u型通道的时候,在很多情况下,稀释液流入后,由于张力的原因,其会沿着通道反应仓的外壁不断上升,虽然有一侧的u型通道,但是,溶液并不会流动。这与研发人员常规的认知不同。而为了破除上升现象,设置了矩形导流渠,并且给出了其尺寸设计要求。
62.4)毛细引流槽a1-8采用了三段式设计,其目的是将稀释仓的溶液引流到层析试纸上;按照溶液流动的方向:毛细引流槽第一部、毛细引流槽第二部、毛细引流槽第三部;毛细引流槽第一部的高度最大,其插入到稀释仓中,用于向上引流溶液(毛细现象);毛细引流槽第二部的高度最小,其与稀释仓的顶端设置的围栏部配合;毛细引流槽第三部的高度适中,毛细引流槽第三部的外侧与层析试条宽度限定外槽的内侧贴合。
63.上述设计的核心理念是,层析试纸采用z型,通过设置两处弯折,控制溶液在层析
试纸上的流速不至于过快。
64.《关键问题三:反应仓的深度》在初始设计时,反应仓的深度太深,稀释液流下来后,部分的从矩形导流渠直接流向稀释仓,这与设计理念是不同的。
65.反应仓的设计理念是,利用稀释液流入到反应仓中的冲击力,进一步对样本扩增后的溶液进行混合,然后溶液再流入到稀释仓中。而要实现上述理念,核心是反应仓的深度足够浅。然而,反应仓的深度又会收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66.对此,给出了如下设计思路:反应仓的高度h
反应仓采用
下述方法确定:在反应仓中设置有两个冻干球;首先,计算冻干球水平放置时的反应仓高度:h
反应仓1
=u
反应仓
/(d
冻干球
+i
间隙
)/l
反应仓
;其中,反应仓的长度l
反应仓
可取:max(反应仓插入槽长度l
反应仓插入槽
+d
冻干球
+i
间隙
,2d
冻干球
+i
间隙
);其次,计算冻干球竖向放置时的反应仓高度:h
反应仓2
=u
反应仓
/(d
冻干球
+i
间隙
)/(l
反应仓插入槽
+d
冻干球
+i
间隙
);u
反应仓表示
反应仓的需求容积,d
冻干球
为冻干球的直径,i
间隙
表示冻干球与反应池之间的间隙;再次,若h
反应仓1
≥h
反应仓2
,则冻干球竖向放置,h
反应仓
=h
反应仓2
;若h
反应仓1
《h
反应仓2
,则冻干球水向放置(沿着反应仓的长度方向),h
反应仓
=h
反应仓1

67.本技术的检测方法:s1,拧开加样口a1-1密封盖,从加样口加入样本后;在加样口上安装保存有稀释液的稀释管;s2,样本会顺着流道流入反应仓内,稀释液会因液体张力原因保存在稀释管内;s3,打开底座基体b的电源开关加热反应,待反应结束后挤压稀释液保存管,稀释液顺着流道流入反应仓;s4,反应仓内混合后的液体会顺着流道与试纸条接触,层析反应显示结果;实施例1采用了三通道,三通道为两个检测靶标及一个内标检测,内标的检测可以有效的判断个人采样是否成功,具备自检功能,增加了结果的准确性判断。
68.对于本技术的方案而言,上面的试剂盒为一次性耗材,使用后拆掉,更换新的试剂盒可继续使用。
69.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发明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