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内饰的软触感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038342发布日期:2022-11-03 04:17阅读:49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聚丙烯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内饰的软触感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近年来,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对内外饰材料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车用内饰材料通常要求具有软触感,但常见的聚丙烯材料结晶性较高,故硬度较高,不具备软触感。目前主要通过在聚丙烯组分中加入弹性体(橡胶)来降低硬度,获得软触感。但弹性体的熔体粘度大,流动性较差,高含量的弹性体组分严重降低了聚烯烃组合物的流动性,并且弹性体与聚丙烯和聚乙烯的相容性较差,在基体中分散困难的问题。而这缺陷会导致聚丙烯组合物在挤出、注塑、搪塑等成型时,产品容易出现如流痕、表面麻点等问题,严重影响表观和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内饰的软触感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聚丙烯复合材料软触感更佳,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降低了生产成本。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汽车内饰的软触感聚丙烯材料,其制备原料按重量百分数计,包括以下组分:无规聚丙烯30~50份、等规聚丙烯30~50份、弹性体8~10份、改性滑石粉4~6份、聚酯纤维3~5份、纳米碳酸钙5~10份、异氰酸酯4~8份、多元醇1~4份、催化剂0.1~6份、相容剂4~6份和润滑剂1~3份。
5.可选的,弹性体包括有机硅-聚氨酯嵌段共聚物、蜡、sbs和sebs。
6.可选的,所述相容剂为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
7.可选的,所述润滑剂包括芥酸酰胺、硬脂酸钙、硬脂酸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8.可选的,所述聚酯纤维长度为0.5~4mm。
9.可选的,所述纳米碳酸钙的平均尺寸为50~80纳米。
10.可选的,异氰酸酯包括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11.可选的,多元醇为聚醚多元醇。
12.可选的,催化剂包括含有有机金属锡分子的催化剂、含有叔胺基分子的催化剂、有机钾盐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13.一种用于汽车内饰的软触感聚丙烯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无规聚丙烯、等规聚丙烯、弹性体、改性滑石粉、聚酯纤维、纳米碳酸钙、异氰酸酯、多元醇、水、催化剂、相容剂和润滑剂进行混合;混合后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经熔融、挤出、切粒、干燥制得软触感聚丙烯材料。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无规聚丙烯和有规聚丙烯的混合物作为基体,两者结构相似,乙烯基含量接近,相容性好,有利于抗冲击性的提高,且无规聚丙烯和有规聚丙烯在光泽度、柔软度和抗冲击性均具有更好的性能;改性滑石粉降,有利于聚丙烯材料的润滑性和柔软性;纳米碳酸钙具有增韧补强的作用,提高塑料的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热变形温度和尺寸稳定性;聚酯纤维具有抗皱性和保形性,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异氰酸酯和多元醇反应进一步提高了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柔软性。
15.本发明的材料经双螺杆挤出造粒后,直接一次注塑成型,成型的制件即拥有良好的机械性能、柔软的表面触感、低的光泽性,可直接用于汽车内饰,无需额外的处理工序,工艺步骤少,克服了需要进行包覆才能满足软触感的需求,从而也降低了成本,简单实用。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7.在本文中所披露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该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18.出于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目的,除非另有陈述,否则所有表达量、百分数或比例的数字及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用的其他数值被理解为在所有情况下都由术语“约”修饰。此外,本文公开的所有范围都包括端点在内且可独立组合。
19.实施例一一种用于汽车内饰的软触感聚丙烯材料,其制备原料按重量百分数计,包括以下组分:无规聚丙烯30份、等规聚丙烯30份、有机硅-聚氨酯嵌段共聚物8份、改性滑石粉4份、长度为0.5mm的聚酯纤维3份、尺寸为50纳米的纳米碳酸钙5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份、聚氧化丙烯二醇1份、草酸钾0.1份、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4份和芥酸酰胺1份。
20.所述改性滑石粉是通过以下步骤获得的:在超声条件下,向硅烷偶联剂溶液中加入滑石粉浆料,搅拌条件下继续加入有机硅氧烷,得到混合液,将混合液置于烘箱中烘烤,干燥研磨后得到改性滑石粉;滑石粉浆料是滑石粉与水按照重量比1:2混合而成,加入的有机硅氧烷与滑石粉浆料的重量比为1:10。
21.一种用于汽车内饰的软触感聚丙烯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按比例将无规聚丙烯、等规聚丙烯、弹性体、改性滑石粉、聚酯纤维、纳米碳酸钙、异氰酸酯、多元醇、水、催化剂、相容剂和润滑剂进行混合;s2,混合后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经熔融、挤出、切粒、干燥制得软触感聚丙烯材料,双螺杆挤出机的各区温度分别为180~190℃,200~210℃,200~210℃,210~215℃,210~215℃,210~215℃,215~225℃,215~225℃,215~225℃,215~225℃,压力为12~18mpa。
22.实施例二
一种用于汽车内饰的软触感聚丙烯材料,其制备原料按重量百分数计,包括以下组分:无规聚丙烯40份、等规聚丙烯40份、有机硅-聚氨酯嵌段共聚物9份、改性滑石粉5份、长度为0.5mm的聚酯纤维4份、尺寸为50纳米的纳米碳酸钙7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6份、聚氧化丙烯二醇2份、草酸钾3份、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5份和芥酸酰胺2份。
23.所述改性滑石粉是通过以下步骤获得的:在超声条件下,向硅烷偶联剂溶液中加入滑石粉浆料,搅拌条件下继续加入有机硅氧烷,得到混合液,将混合液置于烘箱中烘烤,干燥研磨后得到改性滑石粉;滑石粉浆料是滑石粉与水按照重量比1:2混合而成,加入的有机硅氧烷与滑石粉浆料的重量比为1:10。
24.一种用于汽车内饰的软触感聚丙烯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按比例将无规聚丙烯、等规聚丙烯、弹性体、改性滑石粉、聚酯纤维、纳米碳酸钙、异氰酸酯、多元醇、水、催化剂、相容剂和润滑剂进行混合;s2,混合后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经熔融、挤出、切粒、干燥制得软触感聚丙烯材料,双螺杆挤出机的各区温度分别为180~190℃,200~210℃,200~210℃,210~215℃,210~215℃,210~215℃,215~225℃,215~225℃,215~225℃,215~225℃,压力为12~18mpa。
25.实施例三一种用于汽车内饰的软触感聚丙烯材料,其制备原料按重量百分数计,包括以下组分:无规聚丙烯50份、等规聚丙烯50份、有机硅-聚氨酯嵌段共聚物10份、改性滑石粉6份、长度为0.5mm的聚酯纤维5份、尺寸为50纳米的纳米碳酸钙10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8份、聚氧化丙烯二醇4份、草酸钾6份、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6份和芥酸酰胺3份。
26.所述改性滑石粉是通过以下步骤获得的:在超声条件下,向硅烷偶联剂溶液中加入滑石粉浆料,搅拌条件下继续加入有机硅氧烷,得到混合液,将混合液置于烘箱中烘烤,干燥研磨后得到改性滑石粉;滑石粉浆料是滑石粉与水按照重量比1:2混合而成,加入的有机硅氧烷与滑石粉浆料的重量比为1:10。
27.一种用于汽车内饰的软触感聚丙烯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按比例将无规聚丙烯、等规聚丙烯、弹性体、改性滑石粉、聚酯纤维、纳米碳酸钙、异氰酸酯、多元醇、水、催化剂、相容剂和润滑剂进行混合;s2,混合后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经熔融、挤出、切粒、干燥制得软触感聚丙烯材料,双螺杆挤出机的各区温度分别为180~190℃,200~210℃,200~210℃,210~215℃,210~215℃,210~215℃,215~225℃,215~225℃,215~225℃,215~225℃,压力为12~18mpa。
28.对实施例1-3所制得的软触感聚丙烯材料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29.实施例1-3的性能测试结果测试项目测试方法单位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拉伸强度iso527mpa454950缺口冲击强度iso180kj/m2303334弯曲模量iso178mpa344135103598邵氏硬度(d)iso868\464241由上表可知,用本发明的组分配比及制备方法制得的于汽车内饰的软触感聚丙烯材料,相比现有的聚丙烯材料(拉伸强度≤43mpa、缺口冲击强度≤25kj/m2、弯曲模量≤2400mpa、邵氏硬度≥52d)具有良好的拉伸强度、弯曲模量和触感。
30.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