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培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233803发布日期:2023-05-24 17:53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病毒培养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生物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病毒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1、近十几年,溶瘤病毒可以通过诱导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来杀伤肿瘤的机制逐渐明确。自2011年德国科学家jean rommelaere第一次将溶瘤病毒疗法称作肿瘤免疫治疗以来,溶瘤病毒目前已经被大众接受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分支。相较于其他肿瘤免疫疗法,溶瘤病毒具有杀伤效率高、靶向性好、副作用小、多种杀伤肿瘤途径避免耐药性和成本低廉等优势。

2、目前,为尽量避免溶瘤病毒培养过程中外源病毒因子引入风险,无血清病毒培养体系是趋势之一,但相较于含血清培养体系,无血清培养条件下,细胞难于培养,扩增病毒滴度低。

3、因此,目前的溶瘤病毒培养方法仍有待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病毒培养方法,利用该方法所获得的病毒滴度高,为病毒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病毒培养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病毒培养方法包括:将病毒感染细胞,更换细胞培养液为病毒培养基,进行培养,待细胞全部病变时,收集病毒上清液;其中,所述病毒培养基选自vp-sfm agttm培养基、vaccinexpress培养基或199培养基。发明人发现,培养基种类会显著影响培养后的病毒滴度,进而,发明人经过大量实验优化,最终得到了上述较佳的培养基种类,由此,获得的病毒滴度高,为病毒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病毒培养方法进一步包括:

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病毒培养基选自vp-sfm agttm培养基。

5、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病毒感染细胞的感染复数moi值为0.00001~0.001。

6、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病毒感染细胞的感染复数moi值为0.00005~0.0005。

7、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培养的温度为35~38℃。

8、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培养的温度为35~36.5℃。

9、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病毒上清液的滴度为8~10lgtcid50/ml。

10、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细胞选自vero细胞。

11、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病毒选自溶瘤病毒。

12、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病毒为重组溶瘤病毒。

1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重组溶瘤病毒为水疱性口炎病毒。

1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重组溶瘤病毒表达对细胞受体具有亲和力的病毒蛋白,所述病毒蛋白选自:(a)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b)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c)与(a)或(b)具有至少80%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

15、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病毒蛋白与细胞受体的结合力的zdock score不低于1800。

16、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细胞受体包括选自烟碱型胆碱受体α5、吻素受体、血清素受体1d、c-c趋化因子受体8和生长抑素受体5的至少之一。

17、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重组溶瘤病毒进一步表达选自下列的至少之一:核蛋白、磷酸蛋白、基质蛋白以及rna依赖的rna聚合酶。

18、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病毒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病毒培养基选自vp-sfm agttm培养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病毒感染细胞的感染复数moi值为0.00001~0.0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病毒感染细胞的感染复数moi值为0.00005~0.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的温度为35~3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的温度为35~36.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病毒上清液的滴度为8~10lgtcid50/ml。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选自vero细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病毒选自溶瘤病毒。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病毒为重组溶瘤病毒;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病毒培养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病毒感染细胞,更换细胞培养液为病毒培养基,进行培养,待细胞全部病变时,收集病毒上清液;其中,所述病毒培养基选自VP‑SFM AGTTM培养基、VaccineXpress培养基或199培养基。利用本发明的方法所获得的病毒滴度高,为病毒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技术研发人员:吴可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行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