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酶固态发酵处理农作物秸秆生产饲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20573发布日期:2023-03-10 23:37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菌酶固态发酵处理农作物秸秆生产饲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菌酶固态发酵处理农作物秸秆生产饲料设备。


背景技术:

2.农作物秸秆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副产品,这些秸秆也是重要的有机资源其中一部分用作牲畜饲料,为了提高采食率和消化率。
3.秸秆的传统加工方式,一般采用碎化或发酵,由于秸秆中含有粗纤维和抗营养因子,简单的碎化和发酵,碎化程度较低,不能对粗纤维进行有效分解,秸秆中营养成分,牲畜很难吸收利用,促进牲畜生长不明显。而传统秸秆发酵饲料,通过发酵剂添加,可促进秸秆中部分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但是发酵时间较长,并且发酵后的饲料中益生菌微生物含量低,不能对蓄畜肠道吸收起到促进作用。
4.中国专利申请cn115316500a公开了一种利用菌酶固态发酵工艺处理农作物秸秆生产饲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秸秆处理;菌酶激活;混合搅拌;基质装袋;放置发酵;该方法中的菌酶激活需要将复合酶和复合菌混合,并加入温水溶解,得到菌酶溶液,再将秸秆细料、米糠、豆粕、葡萄糖和水混合并搅拌,得到发酵基质,发酵基质与菌酶溶液一起装入厌氧发酵专用袋,并将袋口扎紧或热封密闭。
5.由于在发酵基质和菌酶溶液一起装入厌氧发酵专用袋时需要保证厌氧环境,在发酵基质与菌酶溶液进行混合时无法快速连续的在无氧环境中进行,影响生产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菌酶固态发酵处理农作物秸秆生产饲料设备,通过利用料斗上的菌酶溶液对添加腔和混合腔的连接处进行水封,实现菌酶溶液和发酵基质在混合腔中的无氧环境下进行连续的混合加工,提高混合的效率。
7.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8.一种菌酶固态发酵处理农作物秸秆生产饲料设备,包括罐体,罐体内设置有可绕罐体轴线旋转的料斗,料斗将罐体内部分隔出添加腔和混合腔,菌酶溶液通过罐体上设置的注液管道进入添加腔,发酵基质通过罐体上设置的上料口进入混合腔;料斗周侧设置有环绕的卡条,添加腔的内壁设置有环形卡槽,料斗通过卡条插装在环形卡槽中,添加腔中的菌酶溶液没过卡条和环形卡槽的连接处;料斗上设置有洒料管道,洒料管道的洒料孔朝向混合腔设置,罐体上设置有驱动料斗旋转的第一旋转驱动装置。
9.优选的,料斗的内壁直径向上逐渐缩小,料斗的轴线处设置有竖直的轴杆,轴杆插装在罐体上,第一旋转驱动装置的工作端与轴杆传动连接;洒料管道位于料斗底部向轴杆水平延伸,洒料孔具有若干个,洒料孔沿洒料管道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
10.优选的,洒料管道外套设有旋转套,旋转套的周侧设置有开口,开口沿旋转套长度方向延伸。
11.优选的,轴杆上设置有若干个铰接座,铰接座沿轴杆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铰接座转动连接搅拌叶的一端,上下的两个搅拌叶远离铰接座的一端分别与连接臂的两端转动连接;料斗底部固定安装有驱动搅拌叶绕铰接座轴线旋转的第一直线驱动装置。
12.优选的,旋转套靠近轴杆的一端同轴设置有第一锥齿轮,轴杆上插装有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第二锥齿轮的轴线与铰接座的轴线平行设置;第二锥齿轮上同轴设置有第一齿轮,搅拌叶上设置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的轴线与铰接座的旋转轴同轴设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搅拌叶展开带动旋转套旋转至开口与洒料孔对齐。
13.优选的,所述搅拌叶上设置有滑槽,滑槽沿搅拌叶长度方向延伸;第一直线驱动装置的工作端沿轴杆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一直线驱动装置的工作端转动安装有连接头,连接头滑动安装在滑槽中。
14.优选的,料斗的卡条与罐体内壁接触的一侧安装有若干个滚珠,滚珠贴合罐体内壁转动。
15.优选的,罐体的添加腔上设置有透明观察口,透明观察口的最低端位于卡条与环形卡槽连接位置的上侧。
16.优选的,罐体的混合腔上端设置有真空抽气管。
17.优选的,罐体的混合腔底部设置有下料口,混合后的菌酶溶液和发酵基质通过混合腔底部设置有的下料口排出。
18.本发明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9.1.本发明通过罐体内设置的料斗将罐体内部空间分隔呈上下分布的添加腔和混合腔,料斗上放置的菌酶溶液没过卡条和环形卡槽的接缝处时可以对其进行密封,将添加腔和混合腔隔绝为相对独立的两个密封腔,添加腔内的空气不会进入混合腔中影响混合腔内的无氧环境,料斗上放置的菌酶溶液在料口旋转时进入洒料管道并通过洒料管道向的下料孔进入下方的混合腔,第一旋转驱动装置带动料斗旋转将菌酶溶液均匀的与发酵基质混合,提高菌酶溶液和发酵基质的混合效果。
20.2.本发明通过洒料管道上套设的旋转套对洒料孔的封闭状态进行改变,旋转套传动连接轴杆一侧转动连接的搅拌叶,搅拌叶在展开时驱动旋转套旋转至开口与洒料孔对齐的位置,保证料斗旋转时,搅拌叶对发酵基质搅拌的同时菌酶溶液均匀的铺洒在发酵基质上,提高混合的效果。
附图说明
21.图1是一种菌酶固态发酵处理农作物秸秆生产饲料设备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的立体图;
22.图2是一种菌酶固态发酵处理农作物秸秆生产饲料设备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的侧视图;
23.图3是图2的a-a处截面剖视图;
24.图4是图3的b处局部放大图;
25.图5是图3的c处局部放大图;
26.图6是图2的a-a处立体剖视图;
27.图7是一种菌酶固态发酵处理农作物秸秆生产饲料设备在第二工作状态下的侧视图;
28.图8是图7的d-d处截面剖视图;
29.图9是图7的d-d处立体剖视图;
30.图10是图9的e处局部放大图。
31.图中标号为:
32.1-罐体;
33.11-添加腔;
34.111-注液管道;112-环形卡槽;113-透明观察口;
35.12-混合腔;
36.121-上料口;122-真空抽气管;123-下料口;
37.2-料斗;
38.21-卡条;
39.211-滚珠;
40.22-洒料管道;
41.221-洒料孔;222-旋转套;2221-开口;2222-第一锥齿轮;
42.23-轴杆;
43.231-铰接座;232-第二锥齿轮;2321-第一齿轮;
44.24-搅拌叶;
45.241-连接臂;242-第二齿轮;243-滑槽;
46.25-第一直线驱动装置;
47.251-连接头;
48.3-第一旋转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49.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50.参照图1至图10:一种菌酶固态发酵处理农作物秸秆生产饲料设备,包括罐体1,罐体1内设置有可绕罐体1轴线旋转的料斗2,料斗2将罐体1内部分隔出添加腔11和混合腔12,菌酶溶液通过罐体1上设置的注液管道111进入添加腔11,发酵基质通过罐体1上设置的上料口121进入混合腔12;料斗2周侧设置有环绕的卡条21,添加腔11的内壁设置有环形卡槽112,料斗2通过卡条21插装在环形卡槽112中,添加腔11中的菌酶溶液没过卡条21和环形卡槽112的连接处;料斗2上设置有洒料管道22,洒料管道22的洒料孔221朝向混合腔12设置,罐体1上设置有驱动料斗2旋转的第一旋转驱动装置3。
51.工作人员使用本发明对农作物秸秆进行菌酶固态发酵处理时,将经过搓丝切割的秸秆细料与米糠、豆粕、葡萄糖和水混合制成的发酵基质向本实施例中的罐体1的混合腔12输送,罐体1位于混合腔12的一侧设置有上料口121,发酵基质通过上料口121直接进入混合腔12中,罐体1位于混合腔12上侧设置有添加腔11,添加腔11用于存放配比好的复合酶和复合菌形成的菌酶溶液,本实施例中的罐体1内设置的料斗2将罐体1内部空间分隔呈上下分
布的添加腔11和混合腔12,位于添加腔11中的菌酶溶液实际是放置在料斗2上,料斗2的周侧设置有环绕的卡条21,卡条21插装在添加腔11内部设置的环形卡槽112中,保证料斗2的高度位置稳定,料斗2传动连接第一旋转驱动装置3,所述的第一旋转驱动装置3可以是伺服电机,第一旋转驱动装置3驱动料斗2在罐体1内旋转,料斗2旋转时,料斗2周侧的卡条21与环形卡槽112直接存在缝隙,料斗2上放置的菌酶溶液没过卡条21和环形卡槽112的接缝处时可以对其进行密封,将添加腔11和混合腔12隔绝为相对独立的两个密封腔,添加腔11内的空气不会进入混合腔12中影响混合腔12内的无氧环境,料斗2的底部设置洒料管道22,料斗2上放置的菌酶溶液在料口旋转时进入洒料管道22并通过洒料管道22向的下料孔进入下方的混合腔12,第一旋转驱动装置3带动料斗2旋转将菌酶溶液均匀的与发酵基质混合,提高菌酶溶液和发酵基质的混合效果。本实施例中利用料斗2上的菌酶溶液对添加腔11和混合腔12的连接处进行水封,实现菌酶溶液和发酵基质在混合腔12中的无氧环境下进行连续的混合加工,提高混合的效率。
52.参照图3、图4、图6和图9:料斗2的内壁直径向上逐渐缩小,料斗2的轴线处设置有竖直的轴杆23,轴杆23插装在罐体1上,第一旋转驱动装置3的工作端与轴杆23传动连接;洒料管道22位于料斗2底部向轴杆23水平延伸,洒料孔221具有若干个,洒料孔221沿洒料管道22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
53.本实施例中的料斗2的轴线位置设置竖直的轴杆23,轴杆23插装在罐体1上并与第一旋转驱动装置3的工作端传动连接,轴杆23可以设置齿轮与第一旋转驱动装置3工作端上安装的齿轮啮合连接,也可以通过联轴器与第一旋转驱动装置3的工作端同轴连接,料斗2的内壁直径沿轴杆23的轴线方向向上逐渐缩小,使放置在添加腔11内的菌酶溶液可以沿料斗2的内壁向料斗2底部移动,方便进入料斗2底部设置的洒料管道22,洒料管道22由料斗2外侧向轴杆23处水平延伸,洒料孔221分布在洒料管道22底部并沿洒料管道22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从而使菌酶溶液可以跟随料斗2的旋转与混合腔12内各个位置的发酵基质混合,提高混合的效果,本实施例中的料斗2底部可以设置环绕料斗2的圆弧状凹槽,洒料管道22与料斗2的连接位置设置在圆弧状凹槽的最底部,保证菌酶溶液可以进入洒料管道22中进行排出。
54.参照图3至图6:洒料管道22外套设有旋转套222,旋转套222的周侧设置有开口2221,开口2221沿旋转套222长度方向延伸。
55.本实施例中洒料管道22外套设有可旋转的旋转套222,旋转套222的两端受洒料管道22周侧的限位环限位保持在洒料管道22的固定位置,旋转套222的周侧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开口2221,开口2221的宽度应保证不小于洒料孔221的宽度,正常状态下,旋转套222封堵洒料管道22下方的洒料孔221,工作人员通过罐体1上的料斗2上的注液管道111向添加腔11内添加菌酶溶液,菌酶溶液可以进入洒料管道22但无法向混合腔12内排放,当混合腔12内添加发酵基质后,旋转套222旋转至开口2221位于洒料孔221一侧,释放全部洒料孔221,实现菌酶溶液进入混合腔12中与发酵基质混合。
56.参照图3、图5、图8和图10:轴杆23上设置有若干个铰接座231,铰接座231沿轴杆23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铰接座231转动连接搅拌叶24的一端,上下的两个搅拌叶24远离铰接座231的一端分别与连接臂241的两端转动连接;料斗2底部固定安装有驱动搅拌叶24绕铰接座231轴线旋转的第一直线驱动装置。
57.本实施例的料斗2在轴杆23上设置有若干个铰接座231,铰接座231均位于混合腔12内,搅拌叶24的一端与铰接座231转动连接,搅拌叶24可以绕铰接座231轴线旋转实现收缩和展开的状态,搅拌叶24收缩状态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上料口121向罐体1的混合腔12内添加发酵基质,当料斗2旋转时洒下菌酶溶液时,搅拌叶24在第一直线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展开,展开后的搅拌叶24跟随料斗2的旋转对混合腔12的发酵基质进行搅拌,提高菌酶溶液和发酵基质的混合效果,本实施例中搅拌叶24的数量与铰接座231的数量相同,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罐体1体积进行设计,上下两个搅拌叶24远离铰接座231的一端通过连接臂241铰接连接,从而实现当第一直线驱动装置驱动其中一个搅拌叶24展开时,其余的搅拌叶24跟随旋转,且竖直的连接臂241在料斗2旋转时对混合腔12内的发酵基质进行纵向的搅拌,提高混合的效果。
58.参照图5和图10:旋转套222靠近轴杆23的一端同轴设置有第一锥齿轮2222,轴杆23上插装有第二锥齿轮232,第一锥齿轮2222与第二锥齿轮232啮合连接,第二锥齿轮232的轴线与铰接座231的轴线平行设置;第二锥齿轮232上同轴设置有第一齿轮2321,搅拌叶24上设置有第二齿轮242,第二齿轮242的轴线与铰接座231的旋转轴同轴设置,第一齿轮2321与第二齿轮242啮合连接,搅拌叶24展开带动旋转套222旋转至开口2221与洒料孔221对齐。
59.本实施例中,旋转套222靠近轴杆23的一端同轴设置有第一锥齿轮2222,第一锥齿轮2222与轴杆23上插装的第二锥齿轮232啮合连接,搅拌叶24与铰接座231的连接位置同轴设置有第二齿轮242,第二齿轮242与第二锥齿轮232上同轴设置的第一齿轮2321啮合连接,从而实现搅拌叶24与旋转套222的传动连接,搅拌叶24展开时,第一齿轮2321与第二齿轮242的啮合连接带动第二锥齿轮232旋转,第二锥齿轮232驱动第一锥齿轮2222和旋转套222旋转,使旋转套222旋转至开口2221与洒料孔221对齐的位置,实现洒料管道22洒料的同时,搅拌叶24展开对发酵基质进行搅拌;当搅拌叶24收缩时,旋转套222旋转使开口2221与洒料孔221错开,旋转套222对洒料管道22进行封堵,方便工作人员向添加腔11中添加菌酶溶液。
60.参照图5和图10:所述搅拌叶24上设置有滑槽243,滑槽243沿搅拌叶24长度方向延伸;第一直线驱动装置的工作端沿轴杆23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一直线驱动装置的工作端转动安装有连接头251,连接头251滑动安装在滑槽243中。
61.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直线驱动装置可以是电动推杆或直线气缸等,第一直线驱动装置的工作端设置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第一直线驱动装置的工作端朝向下方设置,并转动安装连接头251,连接头251滑动安装在搅拌叶24上设置的滑槽243中从而实现第一直线驱动装置的工作端竖直移动推动搅拌叶24的收缩和展开,通时实现旋转套222对洒料孔221的封堵和释放,第一直线驱动装置安装在料斗2下方,跟随料斗2同步进行旋转,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安装支架保证第一直线驱动装置位置的稳定。
62.参照图4:料斗2的卡条21与罐体1内壁接触的一侧安装有若干个滚珠211,滚珠211贴合罐体1内壁转动。
63.料斗2受到第一旋转驱动装置3驱动时,卡条21与罐体1内壁接触的一侧安装有多个滚珠211,滚珠211贴合罐体1内壁转动从而将料斗2与罐体1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转变为滚动摩擦,减小料斗2与罐体1之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对罐体1内的添加腔11和混合腔12内温度造成影响。
64.参照图4和图9:罐体1的添加腔11上设置有透明观察口113,透明观察口113的最低
端位于卡条21与环形卡槽112连接位置的上侧。
65.本实施例在罐体1上设置有透明观察口113,所述透明观察口113可以是开设在罐体1上的通孔并密闭安装有透明的玻璃片,透明观察口113的最低端设置在卡调和环形卡槽112连接位置的上侧从而方便工作人员进行观察,当添加腔11内的菌酶溶液低于透明观察口113的最低端之前工作日可以及时通过注液管道111向添加腔11内添加菌酶溶液,此时添加腔11内的菌酶溶液仍保持对卡条21和环形卡槽112的连接位置的水封状态,从而保证添加腔11内的空气不会进入混合腔12中。
66.参照图3和图8:罐体1的混合腔12上端设置有真空抽气管122。
67.本实施例中的罐体1位于混合腔12的上端设置有真空抽气管122,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真空抽气管122对混合腔12内的无氧状态进行调节,保证菌酶溶液和发酵基质在混合腔12内的混合环境,保证饲料的生产质量。
68.参照图3和图8:罐体1的混合腔12底部设置有下料口123,混合后的菌酶溶液和发酵基质通过混合腔12底部设置有的下料口123排出。
69.本实施例中的混合腔12底部设置有下料口123,下料口123在菌酶溶液和发酵基质混合时保持封闭,当菌酶溶液和发酵基质混合至一定程度后,工作人员可以打开下料口123,并在下料口123处对混合后的发酵基质填装进厌氧发酵专用袋中,完成饲料的制作。
70.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