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放线菌Isoptericolasp.G72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56928发布日期:2023-07-04 21:09阅读:39来源:国知局
海洋放线菌Isoptericolasp.G72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领域,具体为一种海洋放线菌isoptericola sp. g72。


背景技术:

1、放线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其次级代谢产物结构多样并且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是酶制剂、有机酸等多种活性物质的主要产生者。从微生物代谢产物得到的3万余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中,约有40%以上来源于放线菌,是新颖生物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重要来源,所产次生代谢产物涉及生物碱、蒽醌、内酯、黄酮及酚等。其中许多已广泛应用在医药、农业和畜牧业中并体现出重要价值。我国农用抗生素的研究起始于二十世纪50年代,相继成功开发井冈霉素、春雷霉素、灭瘟素、公主岭霉素、庆丰霉素、中生菌素等十多种农用抗生素,为我国农业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及农作物的丰产提供了强有力保障。放线菌是多种生物活性的新型化合物的生产者,因而对产生次生代谢物的潜在细菌类群进行连续筛选对于发现新化合物是至关重要的。

2、放线菌广泛分布在各种生态系统中,土壤、淡水、湖泊和海洋环境都是其生存环境。过去的几十年,随着对普通环境中微生物资源的不断挖掘,从中发现新颖放线菌资源及生物活性物质的概率越来越低,菌种的大量重复发现和重复筛选导致了发现新的先导化合物的几率越来越低,难度越来越大。因此人们把研究逐渐转向其他一些特殊生境,例如,海洋。海洋中的微生物为了适应诸如低温、高盐、高压、无光等各种极端条件,其生长特性、营养需求、繁殖规律、细胞结构、膜结构、蛋白及酶的结构、核酸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等均与普通环境中的微生物有着巨大的差异。次生代谢是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对环境的适应机制之一,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存于海洋这种特殊生境的放线菌,经过长期的进化选择,必然具有特殊的代谢类型,从而合成结构新颖、独特、生物活性广泛的次生代谢产物,这必然将极大地提高新颖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发现几率,是发现具有生物活性的新结构天然产物的宝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洋放线菌isoptericola sp. g72菌株及其应用。本发明从海洋沉淀物中分离得到,经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发现与白蚁菌属中已有效发表菌种相似度为98.71%,在进化树上成独立分支,明显区别于已公开报道的其它有效菌种,对灰霉病、黄瓜枯萎病、黄瓜炭疽病、水稻纹枯病以及芦笋茎枯病的致病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具有用作微生物农药的广泛前景。

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海洋放线菌isoptericola sp.g72,具体为链霉菌streptomyces sp.g72,链霉菌streptomyces sp.g72于2022年9月2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5782,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3、本发明以含有制霉菌素(100 mg/l)和萘啶酮酸(50mg/l)的培养基为筛选条件,先对海洋沉积物进行风干处理,再对样品进行稀释,将多倍稀释的样品涂布于分离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分离及纯化,经多级筛选获得海洋放线菌isoptericola sp. g72。

4、本发明的菌落形态特征:菌株isoptericola sp. g72革兰氏染色阳性,不产菌丝与孢子,菌落成淡黄色,湿润,单个菌落较小,边缘不规则。

5、本发明的海洋放线菌isoptericola sp. g72生长温度范围为4-45℃,最适生长温度为28-37℃,ph生长范围为6.0-11.0,最适ph为7.5,盐浓度(nacl)生长范围为0-10%,全细胞壁氨基酸dap类型主要组分为meso-dap,全细胞水解产物包括半乳糖和核糖,细胞膜主要的甲基萘醌为mk-9(h4), mk-9(h2), mk-8(h4)和mk-9,全细胞极性脂由磷酸酯肌醇, 磷脂酰甘油和双磷脂酰甘油等组成,其主要脂肪酸为ai-c15 : 0,c16 : 0, ai-c17 : 0和i-c15 : 0,基因组dna (g+c)含量为73.1mol%。

6、本发明通过提取细菌基因组dna,经pcr扩增其16s rrna基因后送样测序,测序结果表明其序列全长为1398bp,如序列表seq id no.1所示。

7、将序列上传至ezbiocloud进行在线比对分析,将与其相似性度较高的相关模式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从ezbiocloud数据库(www.ezbiocloud.net)调出,并利用软件mega5 .2来构建系统发育树。系统发育树表明isoptericola sp. g72 与白蚁菌属放线菌的所有模式菌聚集在一起且单独呈一支,与白蚁菌属中已有效发表菌种相似度为98.71%。

8、选择同源关系最近的模式菌isoptericola halotoleransyim 70177t作为参考菌株,按照《放线菌系统学》和《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对海洋放线菌 isoptericola sp.g72 进行多相分类的研究,主要包括形态及生理生长特征、细胞的化学组成分析以及dna(g+c)含量的分类指标。结合表型、生理生化、化学分类及dna-dna杂交等数据分析可知海洋放线菌isoptericolasp. g72为白蚁菌属的一个新种。

9、一种菌剂,菌剂包含海洋放线菌isoptericola sp. g72菌株和/或其菌液。

10、一种微生物农药,微生物农药包含海洋放线菌isoptericola sp. g72菌株和/或其菌液。

11、微生物农药应用于灰霉病、黄瓜枯萎病、黄瓜炭疽病、水稻纹枯病以及芦笋茎枯病的防治。

12、进一步地,微生物农药防治以灰葡萄孢菌为病原体的灰霉病;所述微生物农药防治以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为病原体的黄瓜枯萎病;所述微生物农药防治以葫芦科刺盘孢菌为病原体的黄瓜炭疽病;所述微生物农药防治以立枯丝核菌为病原体的水稻纹枯病;所述微生物农药防治以天门冬拟茎点菌为病原体的芦笋茎枯病。

13、通过平板抑菌圈实验表明:本发明海洋放线菌 isoptericola sp. g72的代谢产物对导致黄瓜枯萎病的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产生抑菌圈,且最低抑菌浓度为36.3μm;对导致黄瓜炭疽的葫芦科刺盘孢菌产生抑菌圈,且最低抑菌浓度为38.2μm;对导致水稻纹枯病的立枯丝核菌产生抑菌圈,且最低抑菌浓度为29.5μm;对导致芦笋茎枯病的天门冬拟茎点菌产生抑菌圈,且最低抑菌浓度为32.8μm;对导致灰霉病的灰葡萄孢菌产生抑菌圈,且最低抑菌浓度为43.1μm。因此对于防治灰霉病、黄瓜枯萎病、黄瓜炭疽病、水稻纹枯病以及芦笋茎枯病有良好的效果。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分离筛选出的海洋放线菌 isoptericola sp. g72在温度4-45℃、ph6.0-11.0的环境下都可以生长,生长条件宽松,便于成活,适合广泛培养。本发明分离筛选出的海洋放线菌isoptericola sp. g72代谢产物对以灰葡萄孢菌为病原体的灰霉病、以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为病原体的黄瓜枯萎病、以葫芦科刺盘孢菌为病原体的黄瓜炭疽病、以立枯丝核菌为病原体的水稻纹枯病以及以天门冬拟茎点菌为病原体的芦笋茎枯病都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具有广谱抑菌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