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核固体培养装置

文档序号:31684087发布日期:2022-09-30 18:50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结核固体培养装置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核固体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2.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近年来中国结核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核杆菌的培养是其诊断的金标准,而培养基的选择以及培养过程中的人工操作差异是影响结核杆菌生长及诊断的直接因素。目前,在我国临床实验室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结核培养基主要分为液体培养基及改良罗氏固体培养基。后者因操作简单,经济,在基层医院中应用广泛。
3.改良罗氏培养基是一斜面培养基,临床采样后的标本,经特殊处理,均匀接种在整个培养基斜面,并将斜面朝上平放在37摄氏度孵箱内,24小时后,再直立放置,于37摄氏度孵箱内继续培养。
4.在实际操作中,结核固体培养,从痰液消化,震荡到滴加到固体培养基的过程繁琐,开盖操作产生气溶胶,具有污染环境和感染工作人员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结核固体培养装置,用来解决现有结核固体培养,从痰液消化,震荡到滴加到固体培养基的过程繁琐,开盖操作产生气溶胶,具有污染环境和感染工作人员风险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结核固体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管、分离式痰杯和注入器,所述培养管内设有培养基,所述培养管上安装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上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内镶嵌有第一橡胶塞,所述分离式痰杯上安装有杯盖,所述杯盖上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内镶嵌有第二橡胶塞,所述分离式痰杯包括杯壁和固定安装在杯壁下部的第三橡胶塞,所述注入器包括注射器和针头,所述针头侧壁径向开设有第一径向孔和第二径向孔,所述针头内于第一径向孔和第二径向孔之间固定设有封堵块。
8.进一步限定,所述杯壁下部还一体成型有杯底,所述杯底位于第三橡胶塞上方,所述杯底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固定设有中空的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侧面开设有连通缝,所述安装柱侧面周向安装有过滤网。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过滤网对分离式痰杯内的痰液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过滤,可增大被加入到培养基上的痰液的纯度,实用性较强。
9.进一步限定,所述安装柱的上端顶靠在第二橡胶塞上。这样的结构设计,这样的结构设计,可避免分离式痰杯中的痰液,在震荡过程中,经安装柱的上端流入到安装柱内,进而使得在针头穿刺的过程中,被带入到培养管内,实用性较强。
10.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二橡胶塞上开设有标记缺口。这样的结构设计,在把针头穿刺在第二橡胶塞上前,可先把针头对准标记缺口,然后再进行穿刺,使得针头可顺利进入安装柱,实用性较强。
11.进一步限定,所述密封盖与培养管螺纹连接。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螺接的方式,连接密封盖与培养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12.进一步限定,所述分离式痰杯和杯盖螺纹连接。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螺接的方式,连接分离式痰杯和杯盖,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13.进一步限定,所述分离式痰杯的下端面一体成型有定位环。这样的结构设计,在把分离式痰杯内的痰液通过注入器加入到培养管内时,可通过定位环把分离式痰杯卡设在密封盖上,再对注入器进行操作,避免分离式痰杯和培养管滑脱,使用更加方便,实用性强。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5.1、通过培养管、分离式痰杯和注入器的相互配合,使得从痰液处理到滴加培养的过程中,痰液始终处于被封闭的状态,可大大减少开盖操作步骤,同时减少操作过程中标本污染,还可减少气溶胶产生后,污染环境和感染工作人员的风险;
16.2、通过过滤网对分离式痰杯内的痰液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过滤,可增大被加入到培养基上的痰液的纯度,实用性较强;
17.3、通过在分离式痰杯的下端面一体成型的定位环,在把分离式痰杯内的痰液通过注入器加入到培养管内时,可通过定位环把分离式痰杯卡设在密封盖上,再对注入器进行操作,避免分离式痰杯和培养管滑脱,使用更加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8.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核固体培养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核固体培养装置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核固体培养装置实施例中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核固体培养装置实施例中使用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5.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26.培养管1、培养基10、密封盖11、第一橡胶塞12、
27.分离式痰杯2、杯盖20、第二橡胶塞201、标记缺口202、
28.杯底22、第三橡胶塞23、安装柱24、过滤网240、
29.注入器3、注射器31、针头32、封堵块320、第一径向孔321、第二径向孔322、定位环4。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描述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都使用相同的图号,附图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另外,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顶”、“底”、“左”、“右”、“前”、“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1.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核固体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管1、分离式痰
杯2和注入器3,培养管1内设有培养基10,培养管1上安装有密封盖11,密封盖11上开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内镶嵌有第一橡胶塞12,分离式痰杯2上安装有杯盖20,杯盖20上开设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内镶嵌有第二橡胶塞201,分离式痰杯2包括杯壁21和固定安装在杯壁21下部的第三橡胶塞23,注入器3包括注射器31和针头32,针头32侧壁径向开设有第一径向孔321和第二径向孔322,针头32内于第一径向孔321和第二径向孔322之间固定设有封堵块320。
32.杯壁21下部还一体成型有杯底22,杯底22位于第三橡胶塞23上方,杯底22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固定设有中空的安装柱24,安装柱24侧面开设有连通缝,安装柱24侧面周向安装有过滤网240。通过过滤网240对分离式痰杯2内的痰液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过滤,可增大被加入到培养基10上的痰液的纯度,实用性较强。
33.安装柱24的上端顶靠在第二橡胶塞201上。可避免分离式痰杯2中的痰液,在震荡过程中,经安装柱24的上端流入到安装柱24内,进而使得在针头32穿刺的过程中,被带入到培养管1内,实用性较强。
34.第二橡胶塞201上开设有标记缺口202。在把针头32穿刺在第二橡胶塞201上前,可先把针头32对准标记缺口202,然后再进行穿刺,使得针头32可顺利进入安装柱24,实用性较强。
35.密封盖11与培养管1螺纹连接。通过螺接的方式,连接密封盖11与培养管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36.分离式痰杯2和杯盖20螺纹连接。通过螺接的方式,连接分离式痰杯2和杯盖20,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37.分离式痰杯2的下端面一体成型有定位环4。在把分离式痰杯2内的痰液通过注入器3加入到培养管1内时,可通过定位环4把分离式痰杯2卡设在密封盖11上,再对注入器3进行操作,避免分离式痰杯2和培养管1滑脱,使用更加方便,实用性强。
38.本实施例中,使用时,取用分离式痰杯2,打开杯盖20,把提取的痰液置入分离式痰杯2内,并添加前处理液后,再在分离式痰杯2上安装杯盖20,对分离式痰杯2进行密封,然后对分离式痰杯2中的痰液进行消化、震荡;
39.对分离式痰杯2中的痰液进行消化、震荡后,把分离式痰杯2顶靠在安装有密封盖11的培养管1上,使得定位环4卡设在密封盖11的上端,再在注射器31上安装针头32,并通过针头32从标记缺口202处对第二橡胶塞201进行穿刺,使得针头32依次穿过第二橡胶塞201、安装柱24、安装孔、第三橡胶塞23和第一橡胶塞12,并使得第一径向孔321位于痰液的液面以上,第二径向孔322位于痰液的液面以下;
40.然后再通过注射器31经针头32向分离式痰杯2进行真空吸取,使得分离式痰杯2内的气压减小,根据气压平衡远离,吸附培养管1内的空气,从而同步减小培养管1内的气压;
41.之后再通过注射器31经针头32向分离式痰杯2内注入气体,加大分离式痰杯2内的气压,从而使得分离式痰杯2内的痰液经过滤网240、连通缝、第二径向孔322和针头32的下部,流入到培养管1的培养基10上,完成痰液滴加到固定培养基上的过程;
42.滴加完成后,拔出针头32,从培养管1上取下分离式痰杯2即可。
43.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结核固体培养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