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匀布料的生物发酵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85670发布日期:2022-07-09 03:06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均匀布料的生物发酵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均匀布料的生物发酵罐。


背景技术:

2.发酵罐是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生长、繁殖和形成产品的外部环境装置,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突破,人们采用生物发酵的方式对日常生活和生产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为了获得大批量的生物发酵产物,采用生物发酵罐进行发酵是常用的一种方式。
3.在连续培养中,需要不断向发酵罐内充入营养液,但是投入过程中会出现营养液投入后浓度不均的情况,进而导致微生物所得到的养料情况不一致,影响正常的培养。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均匀布料的生物发酵罐,旨在能够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均匀布料的生物发酵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上端侧壁固定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上安装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与罐体内部连通,所述罐体内固定安装有一圈挡台,一圈所述挡台内安装有分料网盘,所述分料网盘的轴心处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搅拌轴,所述分料网盘的上方设置有分料筛环,所述分料筛环的中心开口处垂直安装有一圈第一挡板,所述分料筛环的边缘处垂直安装有一圈第二挡板,一圈所述第二挡板与顶盖内壁之间连接有弹性连接片,所述罐体内壁的相对面上分别安装有第一电机和一对导向架,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上沿圆周安装有若干凸起,一对所述导向架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均贯穿导向架并连接有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端部安装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与转盘圆周接触,所述第三连杆的端部与第二挡板安装在一起,第一电机带动转盘转动,转盘上的凸起能够间断性的与第二连杆接触,通过第二连杆不断的推动使分料筛环左右移动,将其上的营养液快速震落至分料网盘处,有效扩散营养液,使得发酵罐内营养液浓度均匀,保证营养液的充分利用。
7.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凸起包括弧形面和径向平面,所述弧形面的末端位于径向平面的外端,所述径向平面指向转盘的圆心。
8.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任一所述导向架上开设有滑槽口,所述第一连杆滑动连接在导向架上的滑槽口内,所述第一连杆的下方安装有限位块,所述导向架上的滑槽口内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配合滑动在限位槽内。
9.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导向架上的滑槽口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导向架和第一连杆固定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搅拌轴的上端贯穿出顶盖,所述搅拌轴的下端伸入罐体内部,所述搅拌轴贯穿出顶盖的一端安装有第一带轮,所述顶盖上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
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搅拌轴的下端沿长度方向均匀固定有多个延伸轴,多个所述延伸轴的下表面均安装有搅拌桨;
12.其中,所述搅拌轴与延伸轴内部均为空腔结构并相互连通,且多个所述延伸轴上均安装有喷头。
13.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罐体内周设置有多组冷却管,多组所述冷却管蛇形固定于罐体的内壁上。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第一电机带动转盘转动,转盘上的凸起能够间断性的与第二连杆接触,通过第二连杆不断的推动使分料筛环左右移动,将其上的营养液快速震落至分料网盘处,有效扩散营养液,使得发酵罐内营养液浓度均匀,保证营养液的充分利用。
16.2、在搅拌轴的上端可通过旋转接头连接水管,水管外接水源,水源从搅拌轴以及延伸轴输送至喷头处,便于对发酵结束后法人罐体内部进行清洁。
附图说明
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料网盘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2.图中:1、罐体;2、顶盖;3、下料管;4、挡台;5、分料网盘;6、搅拌轴;7、分料筛环;8、第一挡板;9、第二挡板;10、弹性连接片;11、第一电机;12、导向架;1201、滑槽口;1202、限位槽;13、第一连杆;14、第三连杆;15、转盘;16、凸起;1601、弧形面;1602、径向平面;17、弧形板;18、限位块;19、弹簧;20、第一带轮;21、第二电机;22、第二带轮;23、延伸轴;24、搅拌桨;25、喷头;26、冷却管;27、第二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实施例
26.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均匀布料的生物发酵罐,包括罐体1,罐体1的上端侧壁固定连接有顶盖2,顶盖2上安装有下料管3,下料管3与罐体1内部连通,罐体1内固定安装有一圈挡台4,挡台4上表面与罐体1内壁接触面为弧形,一圈挡台4
内安装有分料网盘5,使营养液集中在分料网盘5处,分料网盘5的轴心处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搅拌轴6,分料网盘5的上方设置有分料筛环7,分料筛环7底部设置有坡度,防止营养液堆积在一起,分料筛环7的中心开口处垂直安装有一圈第一挡板8,分料筛环7的边缘处垂直安装有一圈第二挡板9,第一挡板8与第二挡板9高度平齐,保证营养液不会溢出分料筛环7外,一圈第二挡板9与顶盖2内壁之间连接有弹性连接片10。
27.罐体1内壁的相对面上分别安装有第一电机11和一对导向架12,第一电机11的输出端安装有转盘15,转盘15上沿圆周安装有若干凸起16,一对导向架12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一连杆13,第一连杆13的两端均贯穿导向架12并连接有第二连杆27和第三连杆14,第二连杆27的端部安装有弧形板17,弧形板17与转盘15圆周接触,第三连杆14的端部与第二挡板9安装在一起,第一电机11带动转盘15转动,转盘15上的凸起16能够间断性的与第二连杆27接触,通过第二连杆27不断的推动使分料筛环7左右移动,将其上的营养液快速震落至分料网盘5处,有效扩散营养液,使得发酵罐内营养液浓度均匀,保证营养液的充分利用。
28.具体的,请参阅图3,凸起16包括弧形面1601和径向平面1602,弧形面1601的末端位于径向平面1602的外端,径向平面1602指向转盘15的圆心,旋转时,弧形面1601与第二连杆27端部安装的弧形板17相接处,便于推动第二连杆27的移动。
29.具体的,请参阅图2和图4,任一导向架12上开设有滑槽口1201,第一连杆13滑动连接在导向架12上的滑槽口1201内,第一连杆13的下方安装有限位块18,导向架12上的滑槽口1201内开设有限位槽1202,限位块18配合滑动在限位槽1202内,限位块18与限位槽1202的配合滑动,使第一连杆13始终水平保持在一对导向架12内,减少晃动的概率。
30.具体的,请参阅图4,导向架12上的滑槽口1201内设置有弹簧19,弹簧19的两端分别与导向架12和第一连杆13固定连接,在转盘15上的凸起16与第二连杆27之间的间歇性接触时,弹簧19可使第一连杆13快速复位,以满足下次滑动。
31.具体的,请参阅图1,搅拌轴6的上端贯穿出顶盖2,搅拌轴6的下端伸入罐体1内部,搅拌轴6贯穿出顶盖2的一端安装有第一带轮20,顶盖2上安装有第二电机21,第二电机21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二带轮22,第一带轮20与第二带轮22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第二电机21带动第二带轮22转动,由于第一带轮20与第二带轮22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从而通过转动的第一带轮20带动搅拌轴6转动,使营养液均匀混合在罐体1内。
32.具体的,请参阅图1,搅拌轴6的下端沿长度方向均匀固定有多个延伸轴23,多个延伸轴23的下表面均安装有搅拌桨24。
33.其中,搅拌轴6与延伸轴23内部均为空腔结构并相互连通,且多个延伸轴23上均安装有喷头25。
34.其中,在搅拌轴6的上端可通过旋转接头连接水管,水管外接水源,水源从搅拌轴6以及延伸轴23输送至喷头25处,便于对罐体1内部进行清洁。
35.具体的,请参阅图1,罐体1内周设置有多组冷却管26,多组冷却管26蛇形固定于罐体1的内壁上,冷却管26的两端为进水端和出水端,均开口引出罐体1外,对罐体1起到冷却降温和罐内温度控制的作用。
3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37.使用时,营养液通过下料管3落至分料筛环7上,第一电机11带动转盘15转动,转盘15上的凸起16能够间断性的与第二连杆27接触,通过第二连杆27不断的推动使分料筛环7
左右移动,将其上的营养液快速震落至分料网盘5处,有效扩散营养液,第二电机21带动第二带轮22转动,由于第一带轮20与第二带轮22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从而通过转动的第一带轮20带动搅拌轴6转动,使营养液均匀混合在罐体1内;
38.发酵结束后,在搅拌轴6的上端可通过旋转接头连接水管,水管外接水源,水源从搅拌轴6以及延伸轴23输送至喷头25处,便于对罐体1内部进行清洁。
3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