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动物受精卵紫外诱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57018发布日期:2023-06-28 09:00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产动物受精卵紫外诱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微生物诱变辅助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水产动物受精卵紫外诱变装置。


背景技术:

1、诱变育种是指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动植物的遗传特性发生变异,再从变异群体中选择符合人们某种要求的单株/个体,进而培育成新的品种或种质的育种方法;利用紫外线诱变技术,对受精卵进行紫外诱变处理,通过选择优秀的受精卵进行诱变,得到符合人们某种要求的受精卵;现有的紫外线诱变装置存在紫外光照射不均匀的现象,由于紫外光照射不均匀将会影响诱变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产动物受精卵紫外诱变装置。

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水产动物受精卵紫外诱变装置,包括箱体、箱盖、受精卵放置架、紫外灯、电流功率控制器、数字计时断电器及小型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部及所述箱盖内侧均铺设反光膜,所述箱体的中部侧壁设置有第一固定卡扣,所述受精卵放置架通过第一卡扣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的中部,所述箱体的底部及所述箱盖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卡扣,两个所述紫外灯通过第二固定卡扣分别安装在所述箱体底部及箱盖的内部,所述箱盖与所述箱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条。

4、优选的,所述箱盖一角开设带密封圈的线孔,所述紫外灯的配电线及所述小型曝气装置的曝气气管在其所述线孔中穿过。

5、优选的,所述受精卵放置架,由不锈钢金属方框及60目软质尼龙纱网组成。

6、优选的,所述紫外灯为水下防水型紫外灯,所述紫外灯由所述配电线通过所述箱盖线孔与外部电源连接。

7、优选的,所述电流功率控制器串联在外部电源与所述紫外灯之间,所述数字计时断电器串联在外部电源与电流功率控制器之间,所述小型曝气装置安装在所述箱体外部并通过所述箱盖线孔将所述小型曝气装置伸入箱内水体中,所述曝气装置独立与电源连接。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9、1、该装置利用箱体内壁四周铺设的反光膜,实现紫外光向各个方向进行无规律的折反射,使得诱导物受到更加均匀的紫外线照射,以提高诱变效果。

10、2、该装置通过电流控制、断电计时,实现紫外线照射强度、照射时长的人为精准调控,以便摸索不同物种最适照射参数;同时该装置主要作用于水产动物受精卵,因此,配置曝气装置提供24h连续供气,以防缺氧致死。



技术特征:

1.一种水产动物受精卵紫外诱变装置,包括箱体(1)、箱盖(2)、受精卵放置架(3)、紫外灯(4)、电流功率控制器(5)、数字计时断电器(6)及小型曝气装置(7),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部及所述箱盖(2)内侧均铺设反光膜,所述箱体(1)的中部侧壁设置有第一固定卡扣(8),所述受精卵放置架(3)通过第一卡扣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1)的中部,所述箱体(1)的底部及所述箱盖(2)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卡扣(9),两个所述紫外灯(4)通过第二固定卡扣(9)分别安装在所述箱体(1)底部及箱盖(2)的内部,所述箱盖(2)与所述箱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动物受精卵紫外诱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2)一角开设带密封圈的线孔,所述紫外灯(4)的配电线(10)及所述小型曝气装置(7)的曝气气管在其所述线孔中穿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动物受精卵紫外诱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精卵放置架(3),由不锈钢金属方框及60目软质尼龙纱网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产动物受精卵紫外诱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灯(4)为水下防水型紫外灯(4),所述紫外灯(4)由所述配电线(10)通过所述箱盖(2)线孔与外部电源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产动物受精卵紫外诱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功率控制器(5)串联在外部电源与所述紫外灯(4)之间,所述数字计时断电器(6)串联在外部电源与电流功率控制器(5)之间,所述小型曝气装置(7)安装在所述箱体(1)外部并通过所述箱盖(2)线孔将所述小型曝气装置(7)伸入箱内水体中,所述小型曝气装置(7)独立与电源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产动物受精卵紫外诱变装置,包括箱体、箱盖、受精卵放置架、紫外灯、电流功率控制器、数字计时断电器及小型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部及所述箱盖内侧均铺设反光膜,所述箱体的中部侧壁设置有第一固定卡扣,所述受精卵放置架通过第一卡扣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的中部,所述箱体的底部及所述箱盖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卡扣,两个所述紫外线灯通过第二固定卡扣分别安装在所述箱体底部及箱盖的内部,所述箱盖与所述箱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条。该装置利用箱体内壁四周铺设的反光膜,实现紫外光向各个方向进行无规律的折反射,使得诱导物受到更加均匀的紫外线照射,以提高诱变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龙,吴启藩,王冬武,谢仲桂,刘丽,何志刚,邓时铭,王余德,田兴,秦溱,曾鸣,霍洋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2032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