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培养摇床的试管夹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58111发布日期:2022-10-19 03:41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培养摇床的试管夹持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实验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培养摇床的试管夹持结构。


背景技术:

2.培养摇床具有不锈钢万用夹具、数显控温、无级调速和良好的热循环功能,是一种多用途的生化器,是植物、生物、微生物、遗传、病毒、环保、医学等科研,教育和生产部门作精密培养制备不可缺少的实验室设备。
3.摇床内通常设置有摇台,通常夹具设置在摇台上,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夹具在夹持试管时,仅能夹持在试管的底端或顶端,使得试管随摇台摇晃时,存在被甩掉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夹具在夹持试管时,仅能夹持在试管的底端或顶端,使得试管随摇台摇晃时,存在一定概率甩掉试管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培养摇床的试管夹持结构,具有多点夹持试管,使试管稳定的安装在摇台上的优点。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培养摇床的试管夹持结构,培养摇床具有摇台,该夹持结构包括:
7.若干支撑架,均竖直设于所述摇台上;
8.隔板,横置于所有所述支撑架的中部;
9.支撑板,横置于所有所述支撑架的顶部,所述支撑架与所述隔板之间具有间隙;
10.挤压机构,设于所述隔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的间隙内,所述挤压机构具有一个可以向所述隔板两侧移动的输出端;
11.其中,所述隔板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安置孔,所述挤压机构的输出端在所述隔板或所述支撑板上的投影均位于所述安置孔内。
12.可选地,
13.所述隔板与所述支撑板上的所有所述安置孔一一对应;
14.所述隔板两侧的所有所述安置孔一一对应;
15.所述支撑板两侧的所有所述安置孔一一对应。
16.可选地,
17.所述隔板两侧一一对应的两个所述安置孔和所述支撑板两侧一一对应的两个所述安置孔构成一试管孔组;
18.所述试管孔组内的四个所述安置孔的相同侧边处于同一竖直面内;
19.每个所述试管孔组内具有一个所述挤压机构。
20.可选地,
21.所述挤压机构包括:
22.螺杆,竖直设于所述隔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所述螺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隔板和所述支撑板转动连接;
23.活动套,中部具有一个与所述螺杆匹配的螺纹孔;
24.按压杆,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撑板的底面或隔板的顶面,并靠近所述螺杆,其另一端在所述隔板或所述支撑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安置孔内;
25.驱动杆,一端铰接于所述按压杆的中部,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活动套的一端上;
26.其中,所述活动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按压杆和一个所述驱动杆。
27.可选地,
28.所述挤压机构还包括:
29.按压块,其一侧与所述按压杆远离所述螺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按压块远离所述按压杆的一侧具有一个竖直方向上的连接槽。
30.可选地,
31.所述连接槽内和所述安置孔内均具有泡沫棉。
32.可选地,
33.所述挤压机构还包括:
34.驱动帽,
35.固定连接在所述螺杆的一端上,所述驱动帽位于所述支撑板的顶面。
36.可选地,
37.所述驱动帽的外侧设置为外六角结构。
3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39.通过设置支撑架,将试管支撑在摇台的顶部。通过在隔板和支撑板上分别设置若干安置孔,可以使试管穿过隔板和支撑板上对应的安置孔,并且隔板与支撑板之间具有间隙,使得试管的两端与该夹持结构分别具有连接点。同时在隔板与支撑板之间设置一个挤压机构的输出端,使挤压机构的输出端顶在试管的中部,将试管按压在两个安置孔内,使得试管上具有三个点与该夹持结构连接,从而使试管稳定的安装在该夹持结构上,进而稳定的连接在摇台上。
附图说明
4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42.图2为所述挤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3.图3为所述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44.图4为所述挤压机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45.附图标记:
46.1、摇台;2、支撑架;3、隔板;4、支撑板;5、安置孔;6、驱动帽;7、轴承;8、螺杆;9、按压块;10、按压杆;11、驱动杆;12、活动套。
具体实施方式
47.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4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50.实施例1:
51.如图1-图3,一种培养摇床的试管夹持结构,包括支撑架2、隔板3、支撑板4和挤压机构。具体的:
52.培养摇床捏具有摇台1,摇台1的顶部设置四根呈方形结构分布的支撑架2,支撑架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摇台1的顶面上,支撑架2的另一端竖直设置。
53.隔板3为长方结构,隔板3的四个顶点分别连接在四根支撑架2的中部,隔板3的板面与摇台1的顶面平行(培养摇床在安装完成且处于未工作的状态下,摇台1的顶面位于水平面上)。
54.支撑板4的形状与隔板3的形状相同,支撑板4的四个顶点分别固定连接在四根支撑架2的顶端,支撑板4的板面与隔板3的板面平行。
55.隔板3的两侧与支撑板4的两个侧分别设置有若干的安置孔5,支撑板4上的安置孔5与隔板3上的安置孔5一一对应(即,支撑板4上安置孔5的一侧与隔板3上安置孔5的相同侧处于同一竖直面内)。
56.支撑板4上两侧的安置孔5呈一一对应的结构,隔板3板上两侧的安置孔5呈一一对应的结构。隔板3两侧一一对应的两个安置孔5和支撑板4两侧一一对应的两个安置孔5构成一试管孔组,试管孔组内的四个安置孔5的相同侧边处于同一竖直面内。
57.挤压机构设置在隔板3与支撑板4之间,同时,挤压机构的输出端位于支撑板4上安置孔5与隔板3上安置孔5之间,挤压机构的输出端在隔板3和支撑板4上的投影均位于安置孔5上,且挤压机构的输出端可伸缩。
5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支撑架2,将试管支撑在摇台1的顶部。通过在隔板3和支撑板4上分别设置若干安置孔5,可以使试管穿过一个试管孔组,并且隔板3与支撑板4之间具有间隙,使得试管的两端与该夹持结构分别具有连接点。同时在隔板3与支撑板4之间设置一个挤压机构的输出端,使挤压机构的输出端顶在试管的中部,将试管按压在两个安置孔5内,使得试管上具有三个点与该夹持结构连接,从而使试管稳定的安装在该夹持结构上,进而稳定的连接在摇台1上。
59.实施例2:
60.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挤压机构包括螺杆8、活动套12、按压杆10、驱动杆11、轴承7、
按压块9和驱动帽6。具体的:
61.螺杆8的一端通过一个轴承7转动连接在支撑板4的中部,螺杆8的另一端通过另一个轴承7转动连接在隔板3的中部,且螺杆8的轴线处于竖直方向上。
62.螺杆8与支撑板4转动连接的一端穿过支撑板4置于支撑板4的顶面上,且螺杆8的此端固定连接在驱动帽6的底面上。驱动帽6整体的外侧为外六角结构,利用六角扳手可使驱动帽6转动。
63.活动套12的中部具有一个螺纹孔,螺杆8的中部与活动套12上的螺纹孔匹配。活动套12的两侧分别与一根驱动杆11的一端铰接。两根驱动杆11的另一端分别与一条根按压杆10的中部铰接,两根按压杆10的一端分别与支撑板4的底面铰接,且铰接点分别位于螺纹的两侧,两根支撑杆的另一端分别位于支撑板4上安置孔5和隔板3上安置孔5之间。
64.按压块9的一侧面铰接在按压杆10远离螺杆8的一端上,按压块9与按压杆10的连接位置靠近按压块9的顶端。按压块9的另一侧面上具有一个内凹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连接槽,连接槽的内壁和上述所有安置孔5的内部均设置有泡沫棉。按压块9构成挤压机构的输出端。
65.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螺杆8驱动活动套12向上移动,驱动按压块9在隔板3与支撑板4之间向上活动,同时活动的过程中其相对于螺杆8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大,从而将放置在试管孔组内的试管夹紧。反之螺杆8驱动活动套12向下移动,按压块9与螺杆8之间的间距变小,可将夹紧的试管卸下。
66.在本实施中,为了便于试管孔组内放置不同规格的试管,因此每个试管孔组对应一个挤压机构。
67.实施例3:
68.本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
69.如图4所示,位于螺杆8两侧的两根按压杆10的一端分别与隔板3顶面铰接。
70.其与结构实施例2相同。
71.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螺杆8驱动活动套12向下移动,驱动按压块9在隔板3与支撑板4之间向下活动,同时活动的过程中其相对于螺杆8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大,从而将放置在试管孔组内的试管夹紧。反之螺杆8驱动活动套12向上移动,按压块9与螺杆8之间的间距变小,可将夹紧的试管卸下。
7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