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培养皿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79505发布日期:2023-05-27 13:47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培养皿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培养皿,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生物培养皿组件。


背景技术:

1、培养皿是一种用于微生物或细胞培养的实验室器皿,由一个平面圆盘状的底和一个盖组成,一般用玻璃或塑料制成。培养皿材质基本上分为两类,主要为塑料和玻璃的,玻璃的可以用于植物材料、微生物培养和动物细胞的贴壁培养。塑料的可能是聚乙烯材料的,有一次性的和多次使用的,适合实验室接种、划线、分离细菌的操作,可以用于植物材料的培养。

2、目前,随着医药技术的发展,原先的培养皿已经无法满足生物实验室使用的需要,但现有的生物培养皿能够有效的培育好氧微生物,例如现有公开号为cn210916064u的一种生物培养皿(中国,授权公告日为20200703),此方案包括皿体与皿盖,皿体的顶端开口并设有扣合的皿盖,且皿盖的上表面开设有圆槽,同时皿盖的表面开凿有若干数量的透气孔,且皿盖的表面开凿有若干数量的透气通槽,皿盖的上表面周缘开设有环形滑槽,环形滑槽与玻璃遮板一端下表面的凸起部滑动连接,玻璃遮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转柱的对应表面。本实用新型隔尘效果效果良好,间接的提高了生物培养的效果,当透气孔的不足以保证好氧生物的生长繁殖时,通过调节透气通槽的进气量,根据好氧生物培养过程的各个阶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节皿体内的进气量,从而更好的控制好氧生物的培养工作。但是上述方案仍然具有一定的缺陷,发明人经研究发现,工作人员对生物培养皿进行拿持时,生物培养皿易从工作人员手中滑落,导致生物培养皿不易转移。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生物培养皿组件,旨在改善生物培养皿不易转移的问题。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培养皿组件,包括培养皿本体和转移装置。

3、所述培养皿本体包括皿体和皿盖,所述皿体顶端外壁与所述皿盖底端内壁连接,所述转移装置包括承载部和便提部,所述承载部呈现圆形,且顶部内壁与所述皿体底部外壁连接,所述便提部呈现倒u形,且底部两端分别与所述承载部表面两端连接。

4、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承载部包括器皿放置板、圆形圈和两个固定耳,所述器皿放置板表面与圆形圈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圆形圈内圈与所述皿体外壁底部贴合,且外圈两侧嵌装有两个轴承,两个所述固定耳分别安装在所述圆形圈外壁两侧,并与轴承内圈固定连接。

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便提部包括两个固定杆、提携杆、防滑垫、两个螺栓杆和两个插接槽,两个所述固定耳表面开设有两个所述防滑垫,且侧壁开有贯穿孔ⅰ,两个所述固定杆顶端分别与所述提携杆两端固定连接,且底端开设有贯穿孔ⅱ,并分别与两个所述插接槽插接,所述防滑垫安装在所述提携杆表面,两个所述螺栓杆穿过贯穿孔ⅰ和贯穿孔ⅱ,并与所述插接槽内壁连接。

6、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培养皿本体还包括隔离部,所述隔离部安装在所述皿体内。

7、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隔离部包括若干分隔板和圆柱体,所述圆柱体底端与所述皿体内底部固定连接,顶端与所述皿盖内底部贴合,若干所述分隔板两端分别等间距的与所述圆柱体外壁和所述皿体内圈固定连接。

8、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培养皿本体还包括通气槽,所述皿盖表面开设有所述通气槽。

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培养皿本体还包括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安装在所述皿盖表面。

1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密封部包括转柱和两个密封板,所述转柱安装在所述皿盖表面,两个所述密封板一端与所述转柱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底部与所述皿盖表面紧密贴合。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承载部顶端内壁与皿体外壁底部紧密贴合,达到承载皿体的目的,通过便提部底端与承载部表面两端固定连接,能够形成手提蓝的形状,通过培养皿本体放置在承载部内底部,使用者通过握住便提部顶部,利用与便提部底部固定的承载部,如此有效的解决了上述方案中,生物培养皿不易转移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生物培养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培养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210)包括器皿放置板(211)、圆形圈(212)和两个固定耳(213),所述器皿放置板(211)表面与圆形圈(212)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圆形圈(212)内圈与所述皿体(110)外壁底部贴合,且外圈两侧嵌装有两个轴承,两个所述固定耳(213)分别安装在所述圆形圈(212)外壁两侧,并与轴承内圈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物培养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提部(220)包括两个固定杆(221)、提携杆(222)、防滑垫(223)、两个螺栓杆(224)和两个插接槽(225),两个所述固定耳(213)表面开设有两个所述防滑垫(223),且侧壁开有贯穿孔ⅰ,两个所述固定杆(221)顶端分别与所述提携杆(222)两端固定连接,且底端开设有贯穿孔ⅱ,并分别与两个所述插接槽(225)插接,所述防滑垫(223)安装在所述提携杆(222)表面,两个所述螺栓杆(224)穿过贯穿孔ⅰ和贯穿孔ⅱ,并与所述插接槽(225)内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物培养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皿本体(10)还包括隔离部(130),所述隔离部(130)安装在所述皿体(110)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物培养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130)包括若干分隔板(131)和圆柱体(132),所述圆柱体(132)底端与所述皿体(110)内底部固定连接,顶端与所述皿盖(120)内底部贴合,若干所述分隔板(131)两端分别等间距的与所述圆柱体(132)外壁和所述皿体(110)内圈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生物培养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皿本体(10)还包括通气槽(140),所述皿盖(120)表面开设有所述通气槽(14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生物培养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皿本体(10)还包括密封部(150),所述密封部(150)安装在所述皿盖(120)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生物培养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150)包括转柱(151)和两个密封板(152),所述转柱(151)安装在所述皿盖(120)表面,两个所述密封板(152)一端与所述转柱(151)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底部与所述皿盖(120)表面紧密贴合。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生物培养皿组件,属于培养皿技术领域。该生物培养皿组件,包括培养皿本体和转移装置。培养皿本体包括皿体和皿盖,皿体顶端外壁与皿盖底端内壁连接,转移装置包括承载部和便提部,承载部呈现圆形,且顶部内壁与皿体底部外壁连接,便提部呈现倒U形,且底部两端分别与承载部表面两端连接,在本申请中,旨在改善生物培养皿不易转移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天伦,朱枫,赵海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伊普西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