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C1S抗体和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25799发布日期:2024-03-05 15:29阅读:23来源:国知局
抗C1S抗体和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与c1s蛋白结合的抗体和抗原结合片段,以及使用与c1s蛋白结合的抗体和抗原结合片段治疗补体介导的病症。


背景技术:

1、补体系统是形成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的受到严密调节的蛋白质网络。通过多个激活途径和广泛的补体介导的效应子功能,补体系统在炎症、病原体防御和损伤后恢复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补体激活可以具有有益作用和有害作用两者。由补体激活介导的防御应答可以消除病原体。不适当的、不希望的、过度的或缺乏的补体激活与如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性综合征等疾病病状相关联,这反映了补体在免疫调节与炎性组织损伤之间的复杂平衡作用。

2、补体系统可以通过在效应子阶段会聚的三种不同途径被激活,其中c3转化酶激活补体c3蛋白并且触发下游效应的级联。每种途径在产生c3转化酶的上游具有不同的触发物、引发剂分子和酶级联:(1)当抗体-抗原复合物与c1复合物结合并且c1被激活时,经典途径(cp)可以被触发;(2)替代性途径(ap)可以由对于宿主是外来的细胞表面成分触发;并且(3)当循环凝集素与微生物表面上的甘露糖残基结合时,甘露糖结合凝集素途径(lp)可以被触发。在每种途径的上游级联产生c3转化酶之后,补体蛋白c3和c5的随后切割:(1)产生过敏毒素c3a和c5a,所述过敏毒素将效应子免疫细胞吸引并激活到抗体结合/补体激活的位点;(2)介导吞噬作用和淋巴细胞激活的c3b调理素的沉积;以及(3)触发裂解途径以形成破坏细胞膜并导致细胞破坏的膜攻击复合物(mac)。

3、cp不仅对抗体介导的对外来病原体的防御至关重要,而且已知或疑似参与触发对自身抗体与自身抗原接合的免疫应答,即,自身免疫性病症。cp由c1复合物的激活触发,所述复合物通常作为其子组分蛋白c1q、c1r和c1s的非活性复合物在血浆中循环。在识别并结合抗体-抗原复合物之后,c1复合物的子组分在酶级联中被依次激活,其中c1q与两个结合抗原的抗体的fc区的结合激活c1r亚基,这进而通过将c1s酶原切割成具有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的两种子组分(a链和b链)的活性c1s来激活c1s。经激活的c1s b链是丝氨酸蛋白酶,所述丝氨酸蛋白酶进而可以切割血清c4和c2以形成c3转化酶c4b2a。然后,在cp中形成c3转化酶触发所有三种补体途径共有的下游效应子过程。

4、c1s蛋白(补体组分1s)在cp功能中具有中枢性作用,其中非活性c1复合物中的c1s酶原必须被切割成可以切割并激活血清c4的活性双亚基(双链)c1s,以便下游效应子级联继续进行。例如,在人类患者中,c1s蛋白的缺乏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免疫复合物疾病,因为在没有功能性c1、c2或c4以及随后正常水平的c3b的情况下,免疫复合物沉积物不能被有效清除。已知或疑似一些自身免疫性病症和/或炎性病症涉及通过与自身抗原结合的自身抗体(尤其是补体固定自身抗体)的复合物自发激活cp。已知补体介导的病症包含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症(pnh)、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非典型hus)、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ae)、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如冷凝集素病(cad)。补体系统(具体地是cp)疑似在某些自身免疫性病症中起作用,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其是以血小板计数<150,000/μl的孤立性血小板减少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病症,所述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病症疑似是由靶向自身血小板抗原的自身抗体的发展引起的。cp疑似也在视神经脊髓炎(nmo)中起作用,nmo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脊髓和视神经)具有炎性脱髓鞘病变的自身免疫性病症,所述自身免疫性病症被认为是由抗水通道蛋白-4(aqp4)自身抗体与星形胶质细胞结合引起的。治疗补体介导的病症的治疗方法包含如蛋白酶抑制剂等小分子调控因子,尽管已知一些已知疗法(如c1抑制剂c1 inh)发挥的作用超出了对cp的调控,包含对凝集素途径和激肽、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调节。正在探索使用针对cp途径的组分的抗体的治疗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涉及与人补体组分1s(c1s)结合的新型抗体和抗原结合片段,以及制备和使用与c1s结合的抗体和抗原结合片段的方法。

2、本公开提供了抗c1s抗体、与c1s结合的抗c1s抗体片段、编码抗c1s抗体和抗c1s抗体片段的核酸以及制备和使用抗c1s抗体和抗c1s抗体片段的方法。本公开中的术语“抗c1s抗体”涵盖能够与c1s结合的抗c1s抗体和其抗原结合片段,具体地是与c1s特异性结合的抗c1s抗体和其抗原结合片段。如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能够与酶原人c1s(天然c1s)结合。如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能够与活性人c1s结合。如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能够抑制c1s。如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能够与酶原c1s结合并抑制c1s。如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能够与活性c1s结合并抑制c1s。如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是能够与人c1s特异性结合并抑制c1s的重组抗c1s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

3、本公开提供了用于体内、离体或体外治疗和诊断用途的抗c1s抗体。如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可以用于治疗由c1s的功能介导的病症。如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可以用于治疗补体介导的病症,具体地是由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cp)介导的病症。如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能够与c1s结合并抑制c1s,这对cp途径的活性具有作用,所述作用可以通过对c1s激活下游的cp的至少一种组分的活性的作用来测量,其中所述组分可以是与cp相关联的分子或生物过程。如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能够抑制cp途径的活性。如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可以用于治疗由cp的功能介导的病症。如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可以用于靶向c1s,以在补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病症和/或炎性病症中选择性抑制cp。如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可以用于治疗补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病症和/或炎性病症,包含但不限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或视神经脊髓炎(nmo)。

4、在某些实施例中,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能够与酶原(天然)c1s结合并抑制c1s激活的作用。在某些实施例中,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能够与活性c1s结合并抑制c1s激活的作用。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能够抑制c1s激活对至少一种下游组分的一或多种作用。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下游组分是c2的切割和/或c4的切割和/或c3转化酶的形成和/或血清补体诱导的抗体致敏细胞的裂解中的至少一者,并且抗c1s抗体与活性c1s的结合具有抑制c2的切割和/或c4的切割和/或c3转化酶的形成和/或血清诱导的抗体致敏细胞的裂解的作用。

5、在一方面,提供了能够与c1s结合并调节抗体-抗原复合物触发的cp激活的至少一种作用的抗c1s抗体。在某些实施例中,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能够以剂量依赖性方式调节抗体-抗原复合物触发的cp激活的至少一种作用。在某些实施例中,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能够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抗体-抗原复合物触发的cp激活的至少一种作用。在某些实施例中,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能够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血清诱导的抗体致敏细胞的裂解。

6、在一方面,提供了能够具有调节抗体-抗原复合物触发的c4切割和/或沉积中涉及的至少一种组分的活性的作用的抗c1s抗体。在某些实施例中,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能够抑制igm触发的c4从血清中的沉积中涉及的至少一种组分的活性。在某些实施例中,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能够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igm触发的人c4从人血清中的沉积。在某些实施例中,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能够以剂量依赖性方式调节igm触发的食蟹猴c4从食蟹猴血清中的沉积中涉及的至少一种组分的活性。在某些实施例中,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能够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igm触发的食蟹猴c4从食蟹猴血清中的沉积。

7、在另一方面,提供了在cp内、在共有补体系统效应子的产生和活性的上游具有选择性作用的抗c1s抗体。在某些实施例中,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对cp的选择性抑制阻止c4切割和由c4切割触发的下游效应。在某些实施例中,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通过cp途径阻止c3转化酶形成。

8、在另一方面,提供了与c1s酶原和活性c1s蛋白结合的抗c1s抗体。在某些实施例中,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以类似的亲和力与c1s酶原和活性c1s蛋白结合。在某些实施例中,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以类似的高亲和力与c1s酶原和活性c1s蛋白特异性结合,其中kd值在低纳摩尔至皮摩尔范围内。

9、在另一方面,提供了示出了与至少一种非人c1s的交叉反应性的抗c1s抗体。在某些实施例中,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可以能够与人c1s和大鼠c1s结合。在某些实施例中,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可以能够与人c1s和食蟹猴c1s结合。在某些实施例中,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可以能够与人c1s、大鼠c1s和食蟹猴c1s结合。在某些实施例中,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未示出与小鼠c1s的可检测的结合。

10、在另一方面,提供了与在位于n末端重链(nhc)中从残基y272至r422(m151)的151个氨基酸区内的c1s的内部区域的酶原c1s和活性c1s上可接近的表位的抗c1s抗体,其中关键残基包含r316、k336和人c1s(seq id no:99)的亚区g390至r422。

11、如本文所提供的抗c1s抗体是重组表达的并且是重组抗体。如本文所提供的抗c1s抗体可以进一步是以下中的一或多种:人源化抗体、嵌合抗体、单链抗体、fab片段、单链可变片段(scfv)、适配体、单结构域抗体(vhh、纳米抗体、骆驼抗体)或任何其它c1s结合片段或变体。具体地,此处所公开的抗c1s抗体是人源化抗体。在某些实施例中,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可以包括框架,在所述框架中氨基酸已经被取代到现有抗体框架中,具体地以影响如抗原结合能力等性质。在某些实施例中,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可以包括来自来源(亲本)抗体的互补决定区(cdr),所述cdr已经移植(融合)到来自不同类型(类别)的抗体和/或来自与所述亲本抗体不同的生物体的框架(具体地受体人框架)中。在某些实施例中,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可以包括框架,在所述框架中氨基酸已经在所述cdr之外的区域中被取代、突变或替代,以影响如抗原结合或抗体结构等性质,例如,在所述cdr周围的可变区框架中和/或在恒定区(具体地fc区)中。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cdr中的一或多个cdr已经被取代、突变或替代。在某些实施例中,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可以是人源化抗c1s抗体变体。

12、在某些实施例中,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包括至少一种具有如在表1(“抗c1s抗体的可变区”)或序列表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如在表1或序列表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基本上相同的序列(例如,至少约85%、90%、92%、95%、97%或98%、99%相同的序列)的多肽。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可以包括至少一种具有选自以下的氨基酸序列、或与至少一种具有选自以下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基本上相同的序列(例如,至少约85%、90%、92%、95%、97%或98%、99%相同的序列)的多肽:seq id no:1;seq id no:2;seq id no:3;seqid no:4;seq id no:6;seq id no:7;seq id no:8;seq id no:9;seq id no:11;seq idno:12;seq id no:13;seq id no:14;seq id no:16;seq id no:17;seq id no:18;seq idno:19;seq id no:21;seq id no:22;seq id no:23;seq id no:24;seq id no:26;seq idno:27;seq id no:28;seq id no:29;seq id no:31;seq id no:32;seq id no:33;seq idno:34;seq id no:36;seq id no:37;seq id no:38;seq id no:39;seq id no:41;seq idno:42;seq id no:43;seq id no:44;seq id no:46;seq id no:47;seq id no:48;seq idno:49;seq id no:51;seq id no:52;seq id no:53;seq id no:54;seq id no:56;seq idno:57;seq id no:58;seq id no:59;seq id no:61;seq id no:62;seq id no:63;seq idno:64;seq id no:66;seq id no:67;seq id no:68;seq id no:69;seq id no:71;seq idno:73;seq id no:75;seq id no:77;seq id no:79;seq id no:81;seq id no:83;seq idno:85;seq id no:87;seq id no:89;seq id no:91;seq id no:93;seq id no:95;seq idno:97;seq id no:129;seq id no:130;seq id no:131;seq id no:132;seq id no:133;seq id no:134;seq id no:135;seq id no:136;seq id no:137;seq id no:138;seq idno:139;或seq id no:140。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包括:重链可变区(vh)多肽,所述vh多肽具有在seq id no: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seq id no:1基本上相同的序列;以及轻链可变区(vl)多肽,所述vl多肽具有在seq id no:6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seq id no:6基本上相同的序列。在一个实施例中,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包括:重链互补决定区1(hccdr1),所述hc cdr1具有seq id no: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重链互补决定区2(hc cdr2),所述hc cdr2具有seq id no: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重链互补决定区3(hc cdr3),所述hccdr3具有seq id no: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轻链互补决定区1(lc cdr1),所述lc cdr1具有seq id no: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轻链互补决定区2(lc cdr2),所述lc cdr2具有seqid no: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以及轻链互补决定区3(lc cdr3),所述lc cdr3具有seq idno: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在所述cdr区中包括1个、2个、3个、4个、5个或6个氨基酸取代的所述抗体的变体。在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中,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是本文中鉴定为2-7的抗体,所述抗体包括:hc多肽,所述hc多肽具有seq id no:7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以及lc多肽,所述lc多肽具有seq id no:7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包括:vh多肽,所述vh多肽具有seq idno:1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seq id no:11基本上相同的序列;以及vl多肽,所述vl多肽具有seq id no:16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seq id no:16基本上相同的序列。在一个实施例中,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包括:hc cdr1,所述hc cdr1具有seq id no:1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hc cdr2,所述hc cdr2具有seq id no:1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hc cdr3,所述hccdr3具有seq id no:1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lc cdr1,所述lc cdr1具有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lc cdr2,所述lc cdr2具有seq id no:1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以及lccdr3,所述lc cdr3具有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在所述cdr区中包括1个、2个、3个、4个、5个或6个氨基酸取代的所述抗体的变体。在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中,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是本文中鉴定为2-8的抗体,所述抗体包括:hc多肽,所述hc多肽具有seq idno:7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以及lc多肽,所述lc多肽具有seq id no:7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包括:vh多肽,所述vh多肽具有seq id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seq id no:21基本上相同的序列;以及vl多肽,所述vl多肽具有seq id no:26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seq id no:26基本上相同的序列。在一个实施例中,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包括:hc cdr1,所述hc cdr1具有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hc cdr2,所述hc cdr2具有seq id no:2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hc cdr3,所述hccdr3具有seq id no:2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lc cdr1,所述lc cdr1具有seq id no:2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lc cdr2,所述lc cdr2具有seq id no:2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以及lccdr3,所述lc cdr3具有seq id no:2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在所述cdr区中包括1个、2个、3个、4个、5个或6个氨基酸取代的所述抗体的变体。在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中,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是本文中鉴定为hz2-7(h1l2)的抗体,所述抗体包括:hc多肽,所述hc多肽具有seq id no:7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以及lc多肽,所述lc多肽具有seq id no:8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16、在一个实施例中,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包括:vh多肽,所述vh多肽具有seq idno:3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seq id no:31基本上相同的序列;以及vl多肽,所述vl多肽具有seq id no:36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seq id no:36基本上相同的序列。在一个实施例中,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包括:hc cdr1,所述hc cdr1具有seq id no:3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hc cdr2,所述hc cdr2具有seq id no:3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hc cdr3,所述hccdr3具有seq id no:3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lc cdr1,所述lc cdr1具有seq id no:3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lc cdr2,所述lc cdr2具有seq id no:3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以及lccdr3,所述lc cdr3具有seq id no:3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在所述cdr区中包括1个、2个、3个、4个、5个或6个氨基酸取代的所述抗体的变体。在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中,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是本文中鉴定为hz2-7(h1l2 g131a)的抗体,所述抗体包括:hc多肽,所述hc多肽具有seq id no:8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以及lc多肽,所述lc多肽具有seq id no:8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17、在一个实施例中,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包括:hc可变区多肽,所述hc可变区多肽具有seq id no:4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seq id no:41基本上相同的序列;以及lc可变区多肽,所述lc可变区多肽具有seq id no:46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seq id no:46基本上相同的序列。在一个实施例中,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包括:hc cdr1,所述hc cdr1具有seq id no:4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hc cdr2,所述hc cdr2具有seq id no:4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hc cdr3,所述hc cdr3具有seq id no:4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lc cdr1,所述lc cdr1具有seq id no:4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lc cdr2,所述lc cdr2具有seq id no:4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以及lc cdr3,所述lc cdr3具有seq id no:4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在所述cdr区中包括1个、2个、3个、4个、5个或6个氨基酸取代的所述抗体的变体。在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中,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是本文中鉴定为hz2-8(h1l2)的抗体,所述抗体包括:hc多肽,所述hc多肽具有seq id no:8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以及lc多肽,所述lc多肽具有seq id no:8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18、在一个实施例中,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包括:vh多肽,所述vh多肽具有seq idno:5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seq id no:51基本上相同的序列;以及vl多肽,所述vl多肽具有seq id no:56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seq id no:56基本上相同的序列。在一个实施例中,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包括:hc cdr1,所述hc cdr1具有seq id no:5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hc cdr2,所述hc cdr2具有seq id no:5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hc cdr3,所述hccdr3具有seq id no:5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lc cdr1,所述lc cdr1具有seq id no:5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lc cdr2,所述lc cdr2具有seq id no:5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以及lccdr3,所述lc cdr3具有seq id no:5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在所述cdr区中包括1个、2个、3个、4个、5个或6个氨基酸取代的所述抗体的变体。在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中,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是本文中鉴定为hz2-8(h1l2 g80a/t82a)的抗体,所述抗体包括:hc多肽,所述hc多肽具有seq id no:9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以及lc多肽,所述lc多肽具有seq idno:9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19、在一个实施例中,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包括:vh多肽,所述vh多肽具有seq idno:6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seq id no:61基本上相同的序列;以及vl多肽,所述vl多肽具有seq id no:66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seq id no:66基本上相同的序列。在一个实施例中,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包括:hc cdr1,所述hc cdr1具有seq id no:6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hc cdr2,所述hc cdr2具有seq id no:6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hc cdr3,所述hccdr3具有seq id no:6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lc cdr1,所述lc cdr1具有seq id no:6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lc cdr2,所述lc cdr2具有seq id no:6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以及lccdr3,所述lc cdr3具有seq id no:6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在所述cdr区中包括1个、2个、3个、4个、5个或6个氨基酸取代的所述抗体的变体。在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中,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是本文中鉴定为hz2-8(h1l2 g80a)的抗体,所述抗体包括:hc多肽,所述hc多肽具有seq id no:9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以及lc多肽,所述lc多肽具有seq id no:9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20、在另一方面,提供了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的cdr共有序列。表1.b.公开了抗c1s抗体cdr共有序列的非限制性示范性实施例。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抗体,其中所述vh包括:hc cdr 1,所述hc cdr 1具有seq id no:12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hc cdr2,所述hc cdr2具有seq id no:13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以及hc cdr3,所述hc cdr3具有seq idno:13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并且所述vl包括:lc cdr1,所述lc cdr1具有seq id no:13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lc cdr2,所述lc cdr2具有seq id no:13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以及lc cdr3,所述lc cdr3具有seq id no:13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抗体,其中所述vh包括:hc cdr1,所述hc cdr1具有seq id no:13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hc cdr2,所述hc cdr2具有seq id no:136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以及hc cdr3,所述hc cdr3具有seq id no:13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并且所述vl包括:lc cdr1,所述lccdr1具有seq id no:13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lc cdr2,所述lc cdr2具有seq id no:13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以及lc cdr3,所述lc cdr3具有seq id no:14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21、在另一方面,提供了抗c1s抗体(包含如本文所公开的变体和片段),所述抗c1s抗体可以用于治疗由cp激活介导的病症,包含但不限于由抗体-抗原复合物触发的cp激活介导的病症,并且具体地是与通过与自身抗原结合的自身抗体进行的cp激活相关联或以所述cp激活为特征的病症。提供了使用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用于治疗用途的方法和组合物,所述治疗用途包含但不限于治疗由cp激活介导的病症,具体地是以通过与自身抗原结合的自身抗体进行的cp激活为特征的病症。提供了使用如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用于治疗用途的方法和组合物,所述治疗用途包含治疗itp和/或nmo。在某些实施例中,提供了包括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和合适的载剂和/或赋形剂的药物组合物。

22、在另一方面,提供了用于治疗补体介导的病症的方法,此类方法包括向有需要的受试者施用有效量的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根据此方面,用于治疗补体介导的病症的方法包括施用有效量的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以具有调节或抑制一或多种与抗体-抗原复合物触发的cp激活相关联的生物效应的作用。根据此方面,抗c1s抗体的有效量是足以引起期望的调节或抑制水平的抗体的量。在某些实施例中,方法包括向受试者施用有效量的抗c1s抗体,其导致调节一或多种与通过与自身抗原结合的自身抗体进行的cp激活相关联的生物效应,包含但不限于减少由抗血小板抗体触发的血小板裂解和/或抗体介导的血小板去除。

23、在另一方面,提供了用于治疗其中涉及不希望的、异常的、不适当的或过度的cp激活的疾病或疾病状态的方法,此类方法包括向有需要的受试者施用有效量的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

24、在另一方面,提供了用于诊断或筛选受试者的补体介导的病症的方法。用于诊断或筛选补体介导的病症的方法可以在体内、离体或体外实践。在某些实施例中,方法包括向已知或疑似患有补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病症的受试者施用抗c1s抗体,以及测量一或多种与补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病症相关联的生物效应或症状。在某些实施例中,离体或体外方法包括向取自受试者的样品施用抗c1s抗体,以及测量一或多种与补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病症相关的生物效应或症状。

25、在另一方面,提供了一或多个分离的核酸分子,所述一或多个分离的核酸分子编码至少一种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的至少一部分。在某些实施例中,编码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中的至少一种抗c1s抗体的至少一部分的分离的核酸分子包括本文表2中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与表2中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基本上相同的序列(例如,至少约85%、90%、92%、95%、97%或98%、99%相同的序列)。在某些实施例中,编码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的重链(hc)序列中的至少一个hc序列的分离的核酸分子可以包括选自以下中的至少一者的核苷酸序列:seq id no:5或与seq id no:5基本上相同的序列;seq id no:15或与seq idno:15基本上相同的序列;seq id no:25或与seq id no:25基本上相同的序列;seq id no:35或与seq id no:35基本上相同的序列;seq id no:45或与seq id no:45基本上相同的序列;seq id no:55或与seq id no:55基本上相同的序列;seq id no:65或与seq id no:65基本上相同的序列;seq id no:72或与seq id no:72基本上相同的序列;seq id no:76或与seq id no:76基本上相同的序列;seq id no:80或与seq id no:80基本上相同的序列;seq id no:84或与seq id no:84基本上相同的序列;seq id no:88或与seq id no:88基本上相同的序列;seq id no:92或与seq id no:92基本上相同的序列;或seq id no:96或与seq id no:96基本上相同的序列。

26、在某些实施例中,编码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轻链(lc)序列中的至少一个lc序列的分离的核酸分子可以包括选自以下中的至少一者的核苷酸序列:seq id no:10或与seq id no:10基本上相同的序列;seq id no:20或与seq id no:20基本上相同的序列;或seq id no:30或与seq id no:30基本上相同的序列;seq id no:40或与seq id no:40基本上相同的序列;seq id no:50或与seq id no:50基本上相同的序列;seqid no:60或与seq id no:60基本上相同的序列;seq idno:70或与seq id no:70基本上相同的序列;seq id no:74或与seq id no:74基本上相同的序列;seq id no:78或与seq idno:78基本上相同的序列;seq id no:82或与seq id no:82基本上相同的序列;seq id no:86或与seq id no:86基本上相同的序列;seq id no:90或与seq id no:90基本上相同的序列;seq id no:94或与seq id no:94基本上相同的序列;或seq id no:98或与seq id no:98基本上相同的序列。

27、在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载体,所述载体包括一或多个核酸分子,所述一或多个核酸分子编码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的至少一个氨基酸序列。在某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载体,所述载体包括一或多个核酸分子,所述一或多个核酸分子编码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的重链(hc)或轻链(lc)的序列中的至少一个序列。

28、在另一方面,提供了至少一种宿主细胞,所述至少一种宿主细胞含有载体,所述载体包括一或多个核酸分子,所述一或多个核酸分子编码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的氨基酸序列。在某些实施例中,宿主细胞被载体瞬时转染,所述载体包括一或多个核酸分子,所述一或多个核酸分子编码本文所公开的抗c1s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宿主细胞能够支持载体表达和由所述载体编码的抗c1s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重组产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