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杂环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农作物药剂

文档序号:34186799发布日期:2023-05-17 13:32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杂环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农作物药剂

本发明涉及植物化学防治,具体涉及一种杂环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农作物药剂。


背景技术:

1、农药,是指农业上用于防治病虫害及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剂。广泛用于农林牧业生产、环境和家庭卫生除害防疫、工业品防霉与防蛀等。农药品种很多,按用途主要可分为杀虫剂、杀螨剂、杀鼠剂、杀线虫剂、杀软体动物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按原料来源可分为矿物源农药(无机农药)、生物源农药(天然有机物、微生物、抗生素等)及化学合成农药;按化学结构分,主要有有机氯、有机磷、有机氮、有机硫、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酰胺类化合物、脲类化合物、醚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苯氧羧酸类、脒类、三唑类、杂环类、苯甲酸类、有机金属化合物类等,它们都是有机合成农药;根据加工剂型可分为粉剂、可湿性粉剂、乳剂、乳油、乳膏、糊剂、胶体剂、熏蒸剂、熏烟剂、烟雾剂、颗粒剂、微粒剂及油剂等。

2、目前由于农药的长期使用,导致杂草、害虫及病原微生物产生抗性,影响作物的生长,导致粮食产量及质量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杂环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农作物药剂,旨在提供具有优异生物活性的有机小分子化合物。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杂环酰胺类化合物,所述杂环酰胺类化合物包括如下结构式中的任意一种:

3、

4、其中,r'、r、r1及r2各自独立地选自ch3、h、cl、f或cf3。

5、可选地,所述杂环酰胺类化合物包括如下结构式中的任意一种:

6、

7、其中,r'及r1各自独立地选自ch3、h、cl、f或cf3。

8、可选地,所述杂环酰胺类化合物包括如下结构式中的任意一种:

9、

10、其中,r'及r1各自独立地选自ch3、h、cl、f或cf3。

11、可选地,所述杂环酰胺类化合物包括如下结构式中的任意一种:

12、

13、其中,r'选自ch3、h、cl、f或cf3。

14、可选地,所述杂环酰胺类化合物包括如下结构式中的任意一种:

15、

16、其中,r'选自ch3、h、cl、f或cf3。

17、可选地,所述杂环酰胺类化合物包括如下结构式中的任意一种:

18、

19、其中,r'及r1各自独立地选自ch3、h、cl、f或cf3。

20、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杂环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1、s1、将杂环甲酸类化合物与碳化二亚胺、羟基苯并三唑混合,溶于二甲基甲酰胺,得到混合溶液;

22、s2、将所述混合溶液与胺混合反应,得到最终反应液;

23、s3、向所述最终反应液中加入水淬灭反应,添加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得到初步干燥的混合物;

24、s4、将所述初步干燥的混合物减压蒸馏除去二氯甲烷,得到粗产物;

25、s5、将所述粗产物分离纯化,得到杂环酰胺类化合物。

26、可选地,在步骤s1中,所述杂环甲酸类化合物包括吡啶-3-甲酸、吡嗪甲酸之中的任意一种。

27、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农作物药剂,包括如上所述的杂环酰胺类化合物。

28、可选地,所述农作物药剂包括杀菌药剂、除草药剂及杀虫药剂中的至少一种。

29、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杂环酰胺类化合物为具有优异生物活性的有机小分子,其具有新颖的结构,经活性筛选发现其具有进一步开发应用潜力的农用先导化合物。



技术特征:

1.一种杂环酰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结构式中的任意一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环酰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结构式中的任意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环酰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结构式中的任意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环酰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结构式中的任意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环酰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结构式中的任意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环酰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结构式中的任意一种:

7.一种杂环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杂环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杂环甲酸类化合物包括吡啶-3-甲酸、吡嗪甲酸之中的任意一种。

9.一种农作物药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杂环酰胺类化合物。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农作物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农作物药剂包括杀菌药剂、除草药剂及杀虫药剂中的至少一种。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杂环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农作物药剂,所述杂环酰胺类化合物同时具有苯基、烷基取代基、以及含氮杂环等基团。本发明通过使用具有优异生物活性的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对作物病虫草害进行防治,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张锐,宋昌洋,高浩杰,王能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文理学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