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柱芳烃的肿瘤靶向性光热/药物协同治疗材料

文档序号:34180965发布日期:2023-05-17 08:51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柱芳烃的肿瘤靶向性光热/药物协同治疗材料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柱芳烃的肿瘤靶向性光热/药物协同治疗材料。


背景技术:

1、大环分子在超分子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持续稳定的发展,柱芳烃已经成为具有代表性的第五代大环分子。从合成、探索结构到官能团修饰、主客体性质,短短的发展时间内,柱芳烃已经在超分子化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柱芳烃是一类由对苯二酚或对苯二酚醚通过亚甲基在苯环上对位连接的大环宿主分子。与前几代大环分子相比,柱芳烃不仅结合了它们的特征,例如具有高度对称的柱状结构和具有2n个取代基,而且柱芳烃两侧的基团容易进行功能化修饰,可以将其与相应的客体分子进行主客体络合。在近些年来,柱芳烃被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和生物领域,通过与其他化合物分子进行组装形成纳米粒子,其被认为是一类优秀的传送药物的载体。

2、在碱性的条件下,多巴胺可通过连续氧化、分子内环化和寡聚/自组装转化为聚多巴胺。由于聚多巴胺可以有效吸收近红外光并且将其转化为热能,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科学家已经成功将多巴胺应用于肿瘤细胞的治疗,但是大多数都利用无机材料与多巴胺共聚形成mof材料等,例如利用zif-8、uio-66和mil-101制备具有刺激响应性多功能的mofs材料,极少有利用多巴胺与柱芳烃共聚,并且利用柱芳烃的空腔与靶向分子络合,将药物靶向性转运到细胞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柱芳烃的肿瘤靶向性光热/药物协同治疗材料。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多巴胺-柱芳烃共聚纳米材料,由柱芳烃p[5]oh和多巴胺共聚得到,

4、所述柱芳烃p[5]oh的结构式如下式所示:

5、

6、上述多巴胺-柱芳烃共聚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将多巴胺盐酸盐的水溶液加至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的水溶液中,然后加入柱芳烃p[5]oh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室温下搅拌反应24小时,反应液经透析得到多巴胺-柱芳烃共聚粒子。

7、上述多巴胺-柱芳烃共聚纳米材料在制备肿瘤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8、一种肿瘤治疗药物,包括上述多巴胺-柱芳烃共聚纳米材料、吡啶鎓共轭叶酸和化疗药物。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化疗药物为盐酸阿霉素。

9、本发明设计并合成得到了一种柱芳烃和多巴胺的共聚纳米材料,一方面,该共聚纳米材料通过柱芳烃与靶向分子吡啶鎓共轭叶酸(fa-py)发生主客体络合,可以形成具有靶向性的纳米颗粒,另一方面,利用该纳米颗粒作为载体,通过物理吸附可以将盐酸阿霉素(dox)负载在聚多巴胺表面;在近红外激光的照射下,可以使聚多巴胺升温,实现光热治疗,同时还可以促进纳米颗粒的分解和dox的释放,从而实现肿瘤靶向性光热/药物协同治疗。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巴胺-柱芳烃共聚纳米材料,由柱芳烃p[5]oh和多巴胺共聚得到,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巴胺-柱芳烃共聚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20.5mg/ml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水溶液中,分别加入多巴胺盐酸盐的水溶液和柱芳烃p[5]oh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多巴胺盐酸盐和柱芳烃p[5]oh的摩尔比为50:1,室温下搅拌反应24小时,反应液经透析得到多巴胺-柱芳烃共聚粒子。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巴胺-柱芳烃共聚纳米材料在制备肿瘤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4.一种肿瘤治疗药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巴胺-柱芳烃共聚纳米材料、吡啶鎓共轭叶酸和化疗药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肿瘤治疗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疗药物为盐酸阿霉素。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柱芳烃的肿瘤靶向性光热/药物协同治疗材料。本发明设计并合成得到了一种柱芳烃和多巴胺的共聚纳米材料,一方面,该共聚纳米材料通过柱芳烃与靶向分子吡啶鎓共轭叶酸(FA‑Py)发生主客体络合,可以形成具有靶向性的纳米颗粒,另一方面,利用该纳米颗粒作为载体,通过物理吸附可以将盐酸阿霉素(DOX)负载在聚多巴胺表面;在近红外激光的照射下,可以使聚多巴胺升温,实现光热治疗,同时还可以促进纳米颗粒的分解和DOX的释放,从而实现肿瘤靶向性光热/药物协同治疗。

技术研发人员:汪洋,姚勇,汤若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