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显色培养基

文档序号:34160341发布日期:2023-05-14 19:32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显色培养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检测,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显色培养基。


背景技术:

1、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嗜盐菌,广泛存在于鱼、虾、贝、蟹等海产品中。它是人类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病原微生物,会导致患者以腹泻、肠痉挛等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肠胃炎,严重时可引发败血症甚至死亡,尤其是在夏秋季节会导致人类食物中毒率高。该菌也可导致海水养殖鱼类、虾类、贝类等出现发炎、充血等病症而大量死亡,尤其易引起对虾出现偷死病,能给海水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对于预防食源性疾病和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均具有重要意义。

2、尽管tcbs(thiosulfate citrate bile salt sucrose)培养基常被用于检测弧菌,但它特异性差,不能将副溶血性弧菌从非发酵蔗糖的其它弧菌(如创伤弧菌等)和非弧菌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等)中区分出来。目前,已有一些能更加特异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弧菌显色培养基被研发出来,例如chromagar vibrio medium和bio-chrome vibriomedium。然而,有文献(di pinto et al.food control,2011,22,124-127;su etal.journal of food protection,2005,68,1454-145)报道,使用它们检测副溶血性弧菌时,会受到在tcbs培养基上发酵蔗糖而呈现黄色菌落的河流弧菌(vibrio fluvialis)等杂菌给出疑似副溶血性弧菌的假阳性结果。一些耐胆盐、耐亚碲酸钾的革兰氏阳性菌如粪肠球菌等也能在上述显色培养基上生长并给出疑似副溶血性弧菌的假阳性结果。而且,上述显色培养基也存在一定比例的假阴性结果,即副溶血性弧菌菌落本该呈现特定颜色,但结果却呈现白色,导致检测灵敏度不够高。此外,也有文献(lee et al.food control,2020,116,107308)报道,专门用于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的显色培养基也已被研发出来;它在检测副溶血性弧菌上,比chromagar vibrio medium、tcbs培养基都相对更加特异和灵敏。然而,这样的专门显色培养基也仍然存在特异性和灵敏性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因此,研发能用于更加特异、灵敏地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显色培养基,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培养基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选择性更优,能更加特异、灵敏地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显色培养基。

2、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用于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显色培养基,含有蛋白胨5~20g/l、牛肉浸粉3~15g/l、丙酮酸钠0.05~2g/l、氯化钠10~30g/l、氯化钾0.5~6g/l、氯化镁0.1~10g/l、蔗糖20~40g/l、长链烷基硫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1~1g/l、亚碲酸盐0.1~3.5mg/l、β-葡萄糖苷酶显色底物0.01~0.25g/l、β-半乳糖苷酶显色底物0.01~0.25g/l、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0.01~0.2g/l、乳糖0.1~0.7g/l、琼脂10~20g/l,溶剂为水。

4、优选的,所述的显色培养基,含有蛋白胨8~15g/l、牛肉浸粉3~10g/l、丙酮酸钠0.1~0.5g/l、氯化钠10~20g/l、氯化钾1~5g/l、氯化镁0.5~6g/l、蔗糖25~35g/l、长链烷基硫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1~0.6g/l、亚碲酸盐0.5~3mg/l、β-葡萄糖苷酶显色底物0.05~0.2g/l、β-半乳糖苷酶显色底物0.05~0.2g/l、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0.03~0.15g/l、乳糖0.1~0.5g/l、琼脂10~15g/l,溶剂为水。

5、优选的,所述的β-葡萄糖苷酶显色底物为5-溴-4-氯-3-吲哚基-β-d-吡喃葡萄糖苷或5-溴-6-氯-3-吲哚基-β-d-吡喃葡萄糖苷;所述的β-半乳糖苷酶显色底物为5-溴-6-氯-3-吲哚基-β-d-吡喃半乳糖苷或5-溴-4-氯-3-吲哚基-β-d-吡喃半乳糖苷。

6、优选的,当所述的β-葡萄糖苷酶显色底物为5-溴-4-氯-3-吲哚基-β-d-吡喃葡萄糖苷时,所述的β-半乳糖苷酶显色底物为5-溴-6-氯-3-吲哚基-β-d-吡喃半乳糖苷。

7、优选的,当所述的β-葡萄糖苷酶显色底物为5-溴-6-氯-3-吲哚基-β-d-吡喃葡萄糖苷时,所述的β-半乳糖苷酶显色底物为5-溴-4-氯-3-吲哚基-β-d-吡喃半乳糖苷。

8、优选的,所述的长链烷基硫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十至十八碳长链烷基硫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9、更优选的,所述的长链烷基硫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

10、优选的,所述的亚碲酸盐为亚碲酸钾。

11、与现有培养基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势在于:

12、本发明显色培养基生长选择性高,对非目标细菌、真菌具有更高的生长选择性抑制作用,同时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显色效果更加优异,从而显示出更高的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特异性和灵敏度。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显色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含有蛋白胨5~20g/l、牛肉浸粉3~15g/l、丙酮酸钠0.05~2g/l、氯化钠10~30g/l、氯化钾0.5~6g/l、氯化镁0.1~10g/l、蔗糖20~40g/l、长链烷基硫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1~1g/l、亚碲酸盐0.1~3.5mg/l、β-葡萄糖苷酶显色底物0.01~0.25g/l、β-半乳糖苷酶显色底物0.01~0.25g/l、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0.01~0.2g/l、乳糖0.1~0.7g/l、琼脂10~20g/l,溶剂为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色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含有蛋白胨8~15g/l、牛肉浸粉3~10g/l、丙酮酸钠0.1~0.5g/l、氯化钠10~20g/l、氯化钾1~5g/l、氯化镁0.5~6g/l、蔗糖25~35g/l、长链烷基硫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1~0.6g/l、亚碲酸盐0.5~3mg/l、β-葡萄糖苷酶显色底物0.05~0.2g/l、β-半乳糖苷酶显色底物0.05~0.2g/l、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0.03~0.15g/l、乳糖0.1~0.5g/l、琼脂10~15g/l,溶剂为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色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β-葡萄糖苷酶显色底物为5-溴-4-氯-3-吲哚基-β-d-吡喃葡萄糖苷或5-溴-6-氯-3-吲哚基-β-d-吡喃葡萄糖苷;所述的β-半乳糖苷酶显色底物为5-溴-6-氯-3-吲哚基-β-d-吡喃半乳糖苷或5-溴-4-氯-3-吲哚基-β-d-吡喃半乳糖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色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β-葡萄糖苷酶显色底物为5-溴-4-氯-3-吲哚基-β-d-吡喃葡萄糖苷时,所述的β-半乳糖苷酶显色底物为5-溴-6-氯-3-吲哚基-β-d-吡喃半乳糖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色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β-葡萄糖苷酶显色底物为5-溴-6-氯-3-吲哚基-β-d-吡喃葡萄糖苷时,所述的β-半乳糖苷酶显色底物为5-溴-4-氯-3-吲哚基-β-d-吡喃半乳糖苷。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色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长链烷基硫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十至十八碳长链烷基硫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色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长链烷基硫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色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亚碲酸盐为亚碲酸钾。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显色培养基。所述培养基除含有细菌生长所需的有机营养物外,还含有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蔗糖、长链烷基硫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亚碲酸盐、β‑葡萄糖苷酶显色底物、β‑半乳糖苷酶显色底物、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乳糖、琼脂。本发明显色培养基具有较高的生长选择性,对副溶血性弧菌显色灵敏,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特异性、灵敏性相对更高。

技术研发人员:韦献虎,吴清平,冯颖,张友雄,陈谋通,卢勉飞,张菊梅,何志毅,叶青华,古其会,李滢,徐环,丁郁,王涓,万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