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活化砷的菌株及其应用

文档序号:36482730发布日期:2023-12-25 14:16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活化砷的菌株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活化砷的菌株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1、近年来,各行业工业废水中的砷排放是我国农田土壤砷污染的主要来源。在农田土壤中,砷不易降解,有效态砷较容易被植物或者农作物吸收,毒性富集农作物减产,土壤肥力降低,甚至通过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所以有效态砷是农用地土壤环境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在传统的原位钝化修复下,砷常被固定起来,不能从根本上降低土壤重金属存量,需长期管理,否则被固定的砷可能被再次解吸。在植物萃取技术修复农田砷污染时,虽然能从根本上降低土壤重金属存量,但萃取效率往往被土壤中含量较低的有效态砷所制约。因此,需要一种可以提高土壤中有效态砷含量的方法。

2、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修复成本低、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特点,对砷污染土壤修复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专利cn201810894260.6公开了一种利用砷富集植物风车草和耐砷微生物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 cp3)联合修复砷污染土壤的方法,耐砷细菌强化风车草富集提取土壤中的砷,效果好,费用低,易于管理操作,但此菌可能会引起人和动物的化脓性感染,引发败血症和肺炎等;而且风车草适宜生长在保水强、肥沃的沼泽地等土壤环境中,不宜用于大面积农田土壤砷栽培。专利cn201711279584.0公开了一种从富铁土壤中分离纯化的微好氧铁氧化菌团接种于淹水的砷污染土壤中,利用微生物铁氧化成矿过程固定砷降低其移动性及生物有效性,但不能从根本上降低土壤砷含量,而且微好氧菌对氧分压要求严格,生长情况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以上不足,本发明涉及的菌种是从广东省佛山市农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出的一株高效活化土壤中砷的细菌菌种潘多拉菌属菌株(pandoraea anapnoica),此菌发酵方法简易,生命力强,可以作用在水浇地、旱地和灌溉水田等多种用地类型提高污染土壤中的有效态砷含量,增强植物萃取和土壤淋洗效率,实现从根本上降低土壤砷含量的效果,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处理方法,对重金属砷污染土壤的修复有重要意义。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3、本发明的一种高效活化砷的菌株,其分类学命名为潘多拉菌属菌株(pandoraeaanapnoica),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政编码:100101,保藏编号为:cgmcc 26356,保藏日期为:2022年12月28日。

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5、(1)本发明提供的细菌菌株pandoraea anapnoica从浸湿密封的土壤中筛选获得,可以对土壤中埋藏较深的砷进行高效活化,提高有效态砷含量;

6、(2)本发明提供的细菌菌株pandoraea anapnoica可实现植物萃取效率和土壤淋洗效率的提高,实现从根本上降低土壤砷含量的效果;

7、(3)本发明筛选细菌菌株pandoraea anapnoica所用培养基容易得到,为规模化发酵生产微生物菌剂提供了成熟的发酵方法,产品菌体密度在1012以上,可实现对土壤中重金属砷的去除。

8、(4)潘多拉菌属菌株易从自然界水、土、大气环境中获得,具有抗菌活性和抗逆能力、生长快、营养简单。因此本发明处理含砷污染土壤的方法比较简便且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处理方法。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活化砷的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分类学命名为潘多拉菌属菌株(pandoraeaanapnoica),保藏编号为:cgmcc26356。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高效活化砷的菌株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活化土壤中的重金属砷。

3.一种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高效活化砷的菌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还包括聚天冬氨酸。

5.权利要求3或4所述微生物菌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活化土壤中的重金属砷。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活化砷的菌株及其应用。为从根本上降低土壤砷含量的效果,本发明涉及的菌种是从广东省佛山市农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出的一株高效活化土壤中砷的细菌菌种潘多拉菌属菌株,其分类学命名为潘多拉菌属菌株(Pandoraeaanapnoica),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保藏编号为:CGMCC26356。此菌发酵方法简易,生命力强,可以作用在水浇地、旱地和灌溉水田等多种用地类型提高污染土壤中的有效态砷含量,增强植物萃取和土壤淋洗效率,实现从根本上降低土壤砷含量的效果,对重金属砷污染土壤的修复有重要意义。

技术研发人员:朱宇恩,王心睿,田浩琦,李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