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成骨活性的乌贼酶解产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33899203发布日期:2023-04-21 07:20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成骨活性的乌贼酶解产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功能性食品制备或生物制药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成骨活性的乌贼酶解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海洋生物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1、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重建的失衡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细胞学基础,因此任何物质如果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则有可能作为促进骨形成和增加骨量的有效途径。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相关药物虽然种类繁多,但是普遍具有一定的副作用,食源性生物活性物质因其具有安全、无毒副作用、价格竞争力强和易于吸收等优点在骨质疏松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2、乌贼亦称墨鱼、墨斗鱼,是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乌贼目的动物,分布在我国沿海,以黄、渤海产量较多。乌贼古书记载:味咸,平,入肝、肾经。功效养血滋阴,治血虚经闭,崩漏,带下。现代研究表明,乌贼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抗氧化、降血糖等生物活性。乌贼含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是一种待开发的优质蛋白资源,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海洋资源中潜在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以通过酶法水解得到释放并且更易于人体吸收。目前,乌贼主要鲜用、加工成罐头食品或干制品。到目前为止,以乌贼为原料,利用酶解、超滤等技术制备高成骨活性的酶解产物及其应用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生产条件温和的制备具有成骨活性的乌贼酶解产物的方法,以解决乌贼酶解产物制备工艺不完善的问题。

2、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具有成骨活性的乌贼酶解产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取乌贼全体清洗,取出海螵蛸,其余部分切段,匀浆1~2min,得乌贼浆;

5、s2:取步骤s1中乌贼浆,按料液重量比1:(5~50)加水复溶成溶液,向所述溶液中加入生物蛋白酶,搅拌酶解,每克乌贼浆加入生物蛋白酶40~8000u;

6、s3:将步骤s2中酶解产物升温至95℃灭酶10~20min,冷却至室温,离心处理10~20min,收集上清液;

7、s4:将步骤s3中上清液通过截留分子量为150~300da的纳滤膜进行脱盐浓缩;

8、s5:将步骤s4脱盐后的溶液浓缩至一定体积,再进行冷冻干燥,得到具有成骨活性的乌贼总酶解产物。

9、进一步地,s1中所述的乌贼品种包括无针乌贼、金乌贼、针乌贼、虎斑乌贼或枪乌贼。

10、进一步地,s2中所述的生物蛋白酶为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胰酶中的一种或复配。

11、进一步地,s2中酶解条件为温度30~70℃、搅拌速度50~300rpm、酶解时间2~5h。

12、进一步地,s3中离心速度为3000~10000r/min。

13、进一步地,s4中所述纳滤过程为:将溶液置于容器中,加入双蒸水,纳滤浓缩至一半体积后加水至原体积,重复直至流出液中电导率值与双蒸水相同为止。

14、进一步地,s5中所述浓缩为真空旋转蒸发,温度为30~60℃;冷冻干燥时间为3~5天,真空度在15~50pa,真空泵启动温度为-60℃~-50℃。

15、进一步地,在s3之后还包括超滤分离的步骤:采用截留分子量为3000da的超滤膜对s3上清液进行超滤分离,收集分子量<3000da的溶液,再经步骤s4和s5后,得到具有成骨活性的乌贼分子量<3000da的酶解产物。

16、进一步地,所述超滤分离过程为:将s3上清液置于容器中,加入双蒸水后对其进行超滤分离,所述双蒸水的用量为上清液体积的5~20倍,超滤至一半体积后加水至原体积,重复两次。

17、进一步地,本发明制备的乌贼总酶解产物及分子量<3000da酶解产物,用于制作具有成骨活性的功能性食品或药品的应用。

18、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有益之处:

19、1)使用生物酶解、超滤分离的方法,得到大量目标分子量的乌贼酶解产物,操作简单,生产条件温和;通过细胞实验进行了活性测定,其产品安全性高。

20、2)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对具有成骨活性的乌贼酶解产物进行冻干,增加了产品的保存时间。

21、3)得到的乌贼酶解产物具有一定的成骨活性,可以作为制备功能食品或药品的良好原料。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成骨活性的乌贼酶解产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贼酶解产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乌贼品种包括无针乌贼、金乌贼、针乌贼、虎斑乌贼或枪乌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贼酶解产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的生物蛋白酶为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胰酶中的一种或其复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贼酶解产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的酶解条件为温度30~70℃、搅拌速度50~300rpm、酶解时间2~5h。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贼酶解产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离心速度为3000~10000r/min。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贼酶解产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纳滤过程为:将溶液置于容器中,加入双蒸水,纳滤浓缩至一半体积后加水至原体积,直至流出液中电导率值与双蒸水相同为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贼酶解产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所述浓缩为真空旋转蒸发,温度为30~60℃;所述冷冻干燥时间为3~5天,真空度在15~50pa,真空泵启动温度为-60℃~-5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贼酶解产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之后还包括超滤分离的步骤:采用截留分子量为3000da的超滤膜对步骤s3上清液进行超滤分离,收集分子量<3000da的溶液,再经过步骤s4和s5后,得到分子量<3000da的具有成骨活性的乌贼酶解产物。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乌贼酶解产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滤分离过程为:将步骤s3上清液置于容器中,加入双蒸水后对其进行超滤分离,所述双蒸水的用量为上清液体积的5~20倍,超滤至一半体积后加水至原体积,重复两次。

1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乌贼酶解产物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乌贼酶解产物,用于制作具有成骨活性的功能性食品或药品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成骨活性的乌贼酶解产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海洋生物医药领域。所述具有成骨活性的乌贼酶解产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匀浆、酶解、纳滤脱盐、超滤分离、浓缩和冷冻干燥等步骤。本发明采用生物酶解、超滤分离的方法,得到大量乌贼总酶解产物及目标分子量酶解产物,操作简单,生产条件温和,可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要;所得乌贼酶解产物具有高活性、易储存等特点;通过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乌贼酶解产物对人成骨样MG‑63细胞和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说明乌贼酶解产物具有一定的成骨活性,可用于制作具有成骨活性的功能性食品或药品。

技术研发人员:杨雪,马晓青,胡淑曼,魏宝红,杨文哲,张鹏,卢乾,管华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