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复合微生物菌剂的餐厨垃圾末端处理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927015发布日期:2023-07-28 05:22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复合微生物菌剂的餐厨垃圾末端处理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垃圾处理,涉及应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对餐厨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复合微生物菌剂的餐厨垃圾末端处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1、餐厨垃圾是指餐饮行业或家庭生活产生的含有易腐有机物质的废弃物,如剩饭剩菜、果皮、蔬菜叶子等。餐厨垃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含水量高:餐厨垃圾中的食材、饮料等含有大量的水分,使得垃圾整体含水量很高。(2)易腐败:餐厨垃圾中的有机物质含量较高,且含有大量微生物,因此很容易腐败和产生异味。(3)营养丰富:餐厨垃圾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并且可生化性强。(4)体积大:由于餐厨垃圾中的食材、饮料等多为松散状物质,所以其体积较大,占据垃圾总量的比重也较高。(5)污染性强:如果处理不当,餐厨垃圾中的有机物质很容易分解产生难闻气味和大量有害气体,如甲烷、硫化氢等,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会造成污染和危害。

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餐饮业的发展,餐厨垃圾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同时,传统的处理方式如填埋和焚烧,不仅无法有效解决餐厨垃圾的问题,还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和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和破坏。因此,餐厨垃圾的处理和回收已成为当前环保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3、国内外一些城市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分类回收、堆肥、厌氧消化等方式,来有效处理和利用餐厨垃圾,降低环境污染并促进资源的回收利用。现有技术1(cn115634912a)公开了一种餐厨垃圾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沿工艺顺序依次设置的进料机构、破碎机构、发酵机构及出料机构,经过该装置处理后可以有效降低餐厨垃圾的体积,但是其产出物质仍然属于废弃污染物,无法彻底降解排入环境。现有技术2(cn115502174a)、现有技术3(cn112845531a)采取主流工艺中的厌氧制沼方式对餐厨垃圾进行处理,可以有效分解其中的营养物质,但是需要布置体积较大的厌氧池,且分解后剩余污泥量较大,处理成本过高,不满足废物处置重于经济效益的目标。

4、综上所述,目前亟需一种经济、高效、环保的餐厨垃圾末端处理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合微生物菌剂的餐厨垃圾末端处理系统及方法,对分拣后的餐厨垃圾进行初步生化处理,进一步对处理后的渗滤液发酵、沉淀回流以及电解,有效减少垃圾体积,同时得到符合排放标准的产物。

2、一种基于复合微生物菌剂的餐厨垃圾末端处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步骤1、将收集的餐厨垃圾倒入卸料斗进行初步分拣。对分拣后的大块异物质进行转运焚烧或填埋,剩余物质作破碎处理。破碎后的垃圾渗滤液进行油水分离,并对其中的油相进行回收利用。

4、步骤2、对于步骤1破碎处理后的固体物质,加入填料和活化培养后的第一复合菌剂稀释液,搅拌发酵降解。对于降解后剩余的杂质,进行转运处理。所述第一复合菌剂的成分如

5、表1所示,其中含量为重量百分含量:

6、 菌种名称 含量 蜡状芽孢杆菌 35%~40.5% 米曲霉 20%~26.5% 紫色小单孢菌 3.5%~8.5% 克鲁斯假丝酵母 6.5%~10.5% 醋酸杆菌 3.5%~8.5% 红螺菌 0.24%~3.2% 其他菌种 2.3%~26.76%

7、表1

8、步骤3、对于步骤1、2处理后的渗沥液和尾水,使用曝气气浮机进行气浮分离,对分离出的渗滤液进行水解,产生的废水经过液碱调节后进行厌氧发酵。

9、步骤4、将上述步骤处理后的渗沥液进入第一好氧桶,经曝气处理2~6h后,进入缺氧桶,同时向缺氧桶内活化培养后的第二复合菌剂稀释液,反应2~6h后进入第二好氧桶,经曝气处理2-6h后,按体积含量300%~400%的比例回流至第一好氧桶,并抽水进入厌氧桶。沉淀2~6h后,上清液排出,沉淀污泥回流至第二好氧桶。当第二好氧桶中的污水完成350%~400%的回流后,将沉淀桶内的水和污泥混合物作为活性污泥。

10、所述第二复合菌剂的成分如表2所示,其中含量为重量百分含量:

11、

12、

13、表2

14、步骤5、步骤3厌氧发酵后的渗滤液进入a/o池中,所述a/o池包括缺氧池、第一好氧池和第二好氧池,在第一好氧池中接种步骤4得到的活性污泥。然后在沉淀池中进行沉淀,其中底部的污泥按照一定比例回流至步骤4中的第一好氧桶,上清液抽出,经电氧化深度处理后,得到满足排放标准的水相。

15、作为优选,在气浮分离的过程中加入pac、pam和片碱,提高气浮分离速率,对分离出的污泥和浮渣进行堆肥处理。

16、作为优选,使用液碱将水解产生的废水的ph值调节为6。

1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复合菌剂稀释液包括活化后的第一复合菌剂原液、糖蜜和水,其中第一复合菌剂原液、糖蜜和水的质量比为1:(0.5~5):15。第一复合菌剂稀释液的活化方法为:将其置于好氧条件下进行培养3~4天。在此过程中每天曝气1~10次,每次曝气3~8分钟。培养方法为:置于25℃~40℃的恒温环境下培养20小时至48小时。

18、所述第一复合菌剂原液包括第一复合菌剂粉末、糖蜜和水,其中第一复合菌剂粉末、糖蜜和水的质量比为1:(2~10):10。第一复合菌剂原液的活化方式为:将其置于厌氧的条件下密封培养1~2天。

19、作为优选,在第一、第二复合菌剂中,其他菌种用于辅助含量在20%以上的菌种完成各种有机物的消化和分解。

20、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复合菌剂稀释液包括活化后的第二复合菌剂原液、糖蜜和水,其中第二复合菌剂原液、糖蜜和水的质量比为1:(0.5~5):50。第二复合菌剂稀释液的活化方法为:将其置于好氧条件下培养2~5天,在此过程中每天曝气1~10次,每次曝气3~8分钟。培养方法为:置于25℃~40℃下恒温培养20h~48h。

21、所述第二复合菌剂原液包括复合菌剂粉末、糖蜜、水,其中第二复合菌剂粉末、糖蜜与水的质量比为1:(2~10):100;第二复合菌剂原液的活化方式为:置于完全厌氧的条件下密封培养5~10天。

22、作为优选,将沉淀池底部的污泥以体积百分含量为200~350%的比例回流。

23、一种基于复合微生物菌剂的餐厨垃圾末端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系统、主处理系统和高浓度活性污泥系统。

24、所述预处理系统用于对收集到的餐厨垃圾进行初步分拣,对于大块异物进行转运焚烧或填埋,剩余物质破碎后,将渗滤液进行油水分离,并对分离出的油相进行回收再利用。固体物质进行通过填料和第一复合菌剂活性稀释液进行生化处理,处理后的固体杂质进行转运处理。

25、所述主处理系统用于对预处理系统得到的水相进行处理,包括依次级联的气浮池、水解池、厌氧池、a/o池、沉淀池和电解池。主处理系统的a/o池包括依次级联的缺氧池、第一好氧池和第二好氧池,其中缺氧池的进水口接厌氧池的出水口,第二好氧池的出水口接沉淀池的进水口,回流出水口接缺氧池的回流进水口。

26、所述高浓度活性污泥系统包括第一好氧桶、缺氧桶和第二好氧桶。其中第一好氧桶的进水口接将待处理的渗沥液,出水口接缺氧桶的进水口,第一好氧桶的回流进水口接沉淀池的回流出水口。缺氧桶内设置有复合菌剂添加口,用于添加活化培养后的第二复合菌剂活性稀释液,缺氧桶的出水口接第二好氧桶的进水口。第二好氧桶的回流出水口接第一好氧桶的回流进水口,出口作为高浓度活性污泥系统的出口,连接主处理系统的第一好氧池,使桶内的水和污泥混合物作为活性污泥进入主处理系统。

27、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8、1、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菌剂,通过特定的活化培养方法,有效提高了菌剂的活性,可用于将餐厨垃圾的完全降解发酵,且在降解过程中也能使活性水平保持在较高的状态,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小,使餐厨垃圾的处理过程不再依赖高温降解,大幅度降低了能耗,同时提高了减量率。在常温好氧环境下使用该方法进行处理,产物仅为二氧化碳和水,无任何二次污染物产生,成本低,操作简便,大大提高了餐厨垃圾处理环境综合治理能力。

29、2、针对餐厨垃圾渗滤液及发酵后的尾水,采用高浓度活性污泥系统,使含有复合微生物的活性污泥更快适应污水环境,并实现对污水的特异性高效处理。通过配制活化复合菌剂稀释液和控制污泥、废水回流工艺对污水进行处理,大大增强了微生物的活性,从而提高了针对污水中有机物的处理效率。并且所述高浓度活性污泥系统可消除剩余污泥的产生,真正实现了污泥减量化,从根本上解决了污染物的总量排放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