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从盘龙参中分离获得的二氢菲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文档序号:35535308发布日期:2023-09-21 22:15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个从盘龙参中分离获得的二氢菲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天然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个从盘龙参中分离获得的二氢菲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1、盘龙参为兰科(orchidaceae)绶草属(spiranthes)植物盘龙参(spiranthessinensis),别名猪辽参、龙抱柱、龙缠柱、猪牙参等。盘龙参以根或全草入药,具有滋阴益气、凉血解毒、润肺止咳的功效。盘龙参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主产于海南、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常见于海拔200~3400米的山坡林下、灌从下、草地或河滩沼泽草甸中。盘龙参最早记载于《诗经·陈风》,作为药材最早记载于《滇南本草》称其:味甘,性温。入肺、肝、肾三经。《天宝本草》记载盘龙参“添精壮阳、治头晕、腰痛酸软”。《湖南药物志》记载盘龙参“止虚热口渴,肺瘤咳血”。在我国藏医、蒙医中也有使用。盘龙参化学成分类型丰富,包括二氢菲类、黄酮类、苯丙素类等。其中,二氢菲类成分是其特征性成分,目前,已分离得到20余个二氢菲类化合物。因此对盘龙参中化学成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对于深入开发盘龙参的作用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了一个从盘龙参中分离获得的二氢菲类化合物及其应用,该化合物可显著增强min6细胞的活力,产生对min6细胞的保护作用对脂肪肝也有潜在治疗活性。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个从盘龙参中分离获得的二氢菲类化合物,其结构如式ⅰ所示:

4、

5、所述的二氢菲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1)干燥的盘龙参药材粉碎,经95%乙醇回流提取,每次2小时,提取2次,过滤浓缩得总浸膏;

7、(2)将总浸膏加水分散均匀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3次,分别浓缩得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

8、(3)盘龙参石油醚萃取部位进行硅胶柱分离,选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系的流动相进行洗脱,共得到14个组分a~n;

9、(4)合并其中的f-g组分,浓缩,干燥后,通过硅胶柱色谱分离,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系的流动相进行洗脱,分离得到fg1~fg12共计12个馏分;

10、(5)取步骤(4)中分离得到的fg5馏分采用硅胶柱进行分离得到23份样品,合并第11-16份,得到fg5-11~fg5-16,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以甲醇:水=85:15为洗脱剂,检测波长254nm和210nm,流速2ml/min,洗脱时间15min,得到化合物1

11、进一步,所述的步骤(3)中,硅胶柱层析所用的硅胶粒径为200-300目;所述的步骤(4)中,浓缩采用减压浓缩,干燥采用真空冷冻干燥。

12、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分离a~n组分所用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依次为,100:0,100:1,100:3,100:5,100:7,100:9,100:10,100:15,100:20,100:25,100:40,100:50,100:75,100:100;所述的步骤(4)中,分离fg1~fg12馏分所用的石油醚与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依次为,100:0,100:1,100:3,100:5,100:7,100:10,100:12.5,100:15,100:25,100:50,100:100,0:100。

13、进一步,所述的步骤(5)中,fg5馏分采用硅胶柱进行分离,所用的洗脱剂的体积比为石油醚-乙酸乙酯=4:1;高效液相色谱为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

14、所述的二氢菲类化合物在制备具有胰岛保护作用的制剂上的应用。

15、进一步,所述的胰岛素细胞为min6细胞。

16、所述的二氢菲类化合物在制备具有治疗脂肪肝作用的制剂上的应用。

17、所述的二氢菲类化合物在制备具有改善脂质堆积作用的制剂上的应用。

18、进一步,所述的二氢菲类化合物能够降低细胞内tg含量;所述的应用中,二氢菲类化合物的浓度为0.39~25μmol/l。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0、本发明运用多种色谱手段,从盘龙参干燥根的95%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个新化合物,经鉴定该化合物为二氢菲类化合物。经实验验证,0.39~25μmol/l浓度下,该化合物显示出增强pa诱导损伤后的min6细胞的活力,拮抗pa对min6细胞的损伤作用,产生对min6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同时,该化合物可显著降低细胞内tg含量,改善脂质堆积,对脂肪肝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技术特征:

1.一个从盘龙参中分离获得的二氢菲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结构如式ⅰ所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氢菲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硅胶柱层析所用的硅胶粒径为200-300目;所述的步骤(4)中,浓缩采用减压浓缩,干燥采用真空冷冻干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分离a~n组分所用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依次为,100:0,100:1,100:3,100:5,100:7,100:9,100:10,100:15,100:20,100:25,100:40,100:50,100:75,100:100;所述的步骤(4)中,分离fg1~fg12馏分所用的石油醚与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依次为,100:0,100:1,100:3,100:5,100:7,100:10,100:12.5,100:15,100:25,100:50,100:100,0:100。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5)中,fg5馏分采用硅胶柱进行分离,所用的洗脱剂的体积比为石油醚-乙酸乙酯=4:1;高效液相色谱为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氢菲类化合物在制备具有胰岛保护作用的制剂上的应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胰岛素细胞为min6细胞。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氢菲类化合物在制备具有治疗脂肪肝作用的制剂上的应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氢菲类化合物在制备具有改善脂质堆积作用的制剂上的应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氢菲类化合物能够降低细胞内tg含量;所述的应用中,所述的二氢菲类化合物的浓度为0.39~25μmol/l。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天然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个从盘龙参中分离获得的二氢菲类化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运用多种分离手段,从盘龙参干燥根的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个新化合物,经鉴定该化合物为二氢菲类化合物。经实验验证,该化合物能够增强PA诱导损伤后的MIN6细胞的活力,拮抗PA对MIN6细胞的损伤作用,对MIN6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同时,该化合物可显著降低细胞内TG含量,改善脂质堆积,对脂肪肝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坡,刘辰鹏,董琳,张勇,张彩云,何小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医学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