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番茄青枯病高效生防链霉菌及其应用

文档序号:35214605发布日期:2023-08-24 16:09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株番茄青枯病高效生防链霉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农业微生物,具体涉及一株番茄青枯病高效生防链霉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1、青枯病是一种由茄科劳尔氏菌( 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土传植物病害,因其具有分布范围广,传染速度快,造成危害严重等特点,已引起全世界科学家的广泛关注。目前防控番茄青枯病的方法主要有施用农药等化学防治措施以及生物防治措施。其中,化学防治的防治成本较高,防控难度较大,易造成环境污染,且在一定程度上能促使病原菌抗性增强。生物防治具有稳定、环保且靶向性较强等优点,近年来备受研究人员关注。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能够在植株根际有效定殖,对植物生长有直接或间接促进作用,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控病害的益生菌,即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rhizobacteria,pgpr)抑制土壤和植物根际的病原菌。pgpr可以通过在植物根际与病原微生物竞争生态位,或者通过分泌抗生物质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达到对土传病害的抑制效果。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pgpr菌株为芽孢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等微生物。因此,筛选出优质高效的有益微生物是当前根际微生物区系调控的重要基础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株番茄青枯病高效生防链霉菌及其应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株番茄青枯病高效生防链霉菌njau-j78,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为2022年1月24日,保藏编号为cgmccno.24371。

4、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高效生防菌剂,由上述番茄青枯病高效生防链霉菌njau-j78制备。

5、进一步地,所述高效生防菌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保藏编号为cgmccno.24371的链霉菌njau-j78液体发酵后,用无菌水调od值,使菌悬液的浓度≥5×106cfu/ml,形成所述高效生防菌剂。

6、更进一步地,所述高效生防菌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保藏编号为cgmccno.24371的链霉菌njau-j78接种于na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液体发酵,发酵条件为:30℃、170r/min培养3d,待培养结束后,用无菌水调od值,使菌悬液的浓度≥5×106cfu/ml,形成所述高效生防菌剂。

7、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上述高效生防菌剂在生物防治番茄青枯病中的应用。

8、进一步地,应用时于番茄根际灌施所述高效生防菌剂。

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0、本发明筛选出了对茄科劳尔氏菌具有高拮抗能力的有益微生物,并利用该有益微生物研制高效生防菌剂,对番茄青枯病进行生物防治。

11、该高效生防菌剂由链霉菌njau-j78构成,该高效生防菌剂的施用,能有效消减土壤中的病原菌-茄科劳尔氏菌,为番茄青枯病的生物防治措施提供生防菌资源及技术支撑。



技术特征:

1.一株番茄青枯病高效生防链霉菌njau-j78,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为2022年1月24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24371。

2.一种高效生防菌剂,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番茄青枯病高效生防链霉菌njau-j78制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生防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生防菌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保藏编号为cgmcc no.24371的链霉菌njau-j78液体发酵后,用无菌水调od值,使菌悬液的浓度≥5×106cfu/ml,形成所述高效生防菌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生防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生防菌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保藏编号为cgmcc no.24371的链霉菌njau-j78接种于na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液体发酵,发酵条件为:30℃、170r/min培养3d,待培养结束后,用无菌水调od值,使菌悬液的浓度≥5×106cfu/ml,形成所述高效生防菌剂。

5.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高效生防菌剂在生物防治番茄青枯病中的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应用时于番茄根际灌施所述高效生防菌剂。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番茄青枯病高效生防链霉菌NJAU‑J78,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为2022年1月24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24371。本发明还公开了由其制备的高效生防菌剂及在生物防治番茄青枯病中的应用。本发明筛选出了对茄科劳尔氏菌具有高拮抗能力的有益微生物,并利用该有益微生物研制高效生防菌剂,对番茄青枯病进行生物防治。该高效生防菌剂由链霉菌NJAU‑J78构成,该高效生防菌剂的施用,能有效消减土壤中的病原菌,为番茄青枯病的生物防治措施提供生防菌资源及技术支撑。

技术研发人员:李荣,郝忻奕,沈其荣,陶成圆,郑金伟,邓旭辉,吕子健,沈宗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