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标志物在鉴定敏感皮肤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68668发布日期:2023-10-07 13:23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生物标志物在鉴定敏感皮肤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检测,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标志物在鉴定敏感皮肤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1、敏感皮肤一般伴随着紧绷、刺痛、灼烧或瘙痒中的一种或多种症状,由于人体质不同表现出的敏感症状也不相同。皮肤微生物菌群被认为对皮肤健康很重要,但皮肤微生物菌群与皮肤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从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上来看,发现无论是真菌还是细菌,敏感皮肤组与非敏感皮肤组均无显著差异。有研究报道,通过16srrna基因测序检测敏感皮肤和非敏感皮肤中的微生物组差异,结果显示敏感皮肤组和非敏感皮肤组的皮肤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无显著差异(参考bai,y.et al.correlation betweenfacial skin microbiota and skin barriers in a chinese female population withsensitive skin.infect.drug resist.14,219-226(2021).;keum,k.l.et al.structuresof the skin microbiome and mycobiome depending on skinsensitivity.microorganisms 8,1032(2020).)。另有文献(melanie,h.etal.comparative study of normal and sensitive skin aerobic bacterialpopulations.microbiologoppen 2,953-961(2013))报道了微球菌(micrococcus)的显著增加可能是敏感皮肤的微生物标志,但这个结果只在男性的敏感皮肤上观察到,女性敏感皮肤上的微球菌的量却没有变化。

2、目前行业内鉴定敏感皮肤的主要方法有问卷调查、乳酸刺痛(last)评分和通过仪器检测得到皮肤水分含量、皮肤红斑指数变化、皮肤失水量、皮肤敏感度等辅助判断。问卷调查为一种主观评定方法,是敏感者的自我评定,包括在受各种理化因素刺激后产生的瘙痒、刺痛、灼热、紧绷感等主观感觉,其结果容易受患者的主观因素干扰。乳酸刺痛(last)评分主要通过外部刺激物引起皮肤反应进行评价,为一种半主观的评定方法,但由于目前的外源物质选择缺少机制上的依据,再加上以评价患者的主观感受为主,也易受主观因素干扰,出现结果不准确的情况。

3、而近年来对鉴别敏感肌方法的研究中,大多是通过敏感肌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识别比对来实现。如专利文献cn108921128a中记载了一种脸颊敏感肌识别方法,以脸颊是否发红作为指标,通过从待识别图片中分割出面部皮肤区域,并计算所述面部皮肤区域的各个像素点的第一红度均值,同时获取所述面部皮肤区域中的脸颊区域,并计算所述脸颊区域的各个像素点的第二红度均值,最后基于所述第一红度均值和所述第二红度均值识别所述脸颊区域是否存在敏感肌问题。专利文献cn115829935a中记载了一种敏感肌检测方法,通过获取用户预进入信息和用户身份信息;于用户预进入信息获取时打开自动门并吹出轻度的触发性风;获取用户脸部特征信息;确定变化区域信息;确定变化情况信息;根据预设的敏感数据库中所存储的敏感肌程度信息和变化情况信息进行匹配分析以确定变化情况信息所对应的敏感肌程度,将该敏感肌程度定义为用户敏感肌程度信息;判断用户敏感肌程度信息是否大于预设的确定阈值信息;若大于,则于用户身份信息上贴上敏感肌标签;若小于,则不进行处理。

4、综上可见,探索更准确且有效的敏感皮肤鉴定方法是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生物标志物在鉴定敏感皮肤中的应用。

2、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生物标志物在制备鉴定敏感皮肤的产品中的应用,所述微生物标志物选自皮杆菌(dermabacter)属、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属、红酵母菌(rhodotorula)属、嗜胨菌a(peptoniphilus_a)属、奈瑟氏菌(neisseria)属、链球菌(streptococcus)属、两面神菌(janibacter)属中的至少一种菌属。更优选微生物标志物为皮杆菌属、金黄杆菌属、红酵母菌属、嗜胨菌a属、奈瑟氏菌属、链球菌属、两面神菌属的组合。

4、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微生物标志物的试剂在制备鉴定敏感皮肤的产品中的应用,所述微生物标志物选自皮杆菌(dermabacter)属、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属、红酵母菌(rhodotorula)属、嗜胨菌a(peptoniphilus_a)属、奈瑟氏菌(neisseria)属、链球菌(streptococcus)属、两面神菌(janibacter)属中的至少一种菌属。更优选微生物标志物为皮杆菌属、金黄杆菌属、红酵母菌属、嗜胨菌a属、奈瑟氏菌属、链球菌属、两面神菌属的组合。

5、优选地,所述鉴定人群为女性。

6、优选地,所述皮杆菌属包括菌种:人皮杆菌(dermabacter hominis);

7、所述金黄杆菌属包括菌种: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8、所述红酵母菌属包括菌种:红酵母菌(rhodotorula);

9、所述嗜胨菌a属包括菌种:peptoniphilus a lacydonensis;

10、所述奈瑟氏菌属包括菌种:浅黄色奈瑟氏菌a(neisseria subflava a);

11、所述链球菌属包括菌种:streptococcus mitis bb、streptococcus oralis k、streptococcus rubneri;

12、所述两面神菌属包括菌种:janibacter hoylei。

13、优选地,所述微生物标志物选自人皮杆菌(dermabacter hominis)、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红酵母菌(rhodotorula)、浅黄色奈瑟氏菌a(neisseria subflavaa)、streptococcus mitis bb、streptococcus oralis k、streptococcus rubneri、janibacter hoylei中的至少一种菌种;更优选为前述菌种的组合。

14、优选地,所述检测微生物标志物的试剂包括检测微生物标志物的特异性的引物、探针、反义寡核苷酸、适配体或抗体。

15、优选地,所述产品包括芯片、试剂盒、试纸中的任一种。

16、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鉴定敏感皮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7、s1、采用皮肤拭子在受试者脸颊擦拭1-3分钟后进行检测,获得微生物标志物的相对表达丰度;

18、s2、采用以下标准判定是否为敏感性皮肤:

19、1)皮杆菌属的相对表达丰度大于等于0.00399%;

20、2)金黄杆菌属的相对表达丰度大于等于0.01504%;

21、3)红酵母菌属的相对表达丰度大于等于(9.26e-05)%;

22、4)嗜胨菌a属的相对表达丰度大于等于0.09924%;

23、5)奈瑟氏菌属的相对表达丰度小于等于0.01101%;

24、6)链球菌属的相对表达丰度小于等于0.00829%;

25、7)两面神菌属的相对表达丰度小于等于0.00036%;

26、当满足1)-7)中的至少一项时,则判定为敏感性皮肤。

27、优选地,所述受试者为女性。

28、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并获得其他微生物的相对表达丰度的步骤;

29、其中所述其他微生物包括丙酸杆菌属、棒状杆菌属、葡萄球菌属中的至少一种。

30、优选地,步骤s2采用以下标准判定是否为敏感性皮肤:

31、1)皮杆菌属的相对表达丰度大于等于0.00399%;

32、2)金黄杆菌属的相对表达丰度大于等于0.01504%;

33、3)红酵母菌属的相对表达丰度大于等于(9.26e-05)%;

34、4)嗜胨菌a属的相对表达丰度大于等于0.09924%;

35、5)奈瑟氏菌属的相对表达丰度小于等于0.01101%;

36、6)链球菌属的相对表达丰度小于等于0.00829%;

37、7)两面神菌属的相对表达丰度小于等于0.00036%;

38、8)丙酸杆菌属的相对表达丰度大于等于70.8%;

39、9)棒状杆菌属的相对表达丰度大于等于5.1%;

40、10)葡萄球菌属的相对表达丰度大于等于3.7%;

41、当满足1)-7)中的至少一项且满足8)-10中的至少一项时,则判定为敏感性皮肤。

42、优选地,所述检测采用宏基因组测序、16s测序或qpcr定量检测中的至少一种方法进行。

43、优选地,所述检测采用2brad-m方法进行。2brad-m简化宏基因组技术通过iib型限制性内切酶对微生物基因组酶切后获得的特异标签(unique tag)进行微生物定性和相对定量分析,较传统微生物组测序技术有明显的技术特色和优势,能够低成本有效处理低生物量、严重降解及高宿主污染样本,可一次性在种水平上同时检测细菌、真菌和古菌。

44、优选地,所述丙酸杆菌属包括菌种:痤疮丙酸杆菌(cutibacterium);

45、所述葡萄球菌属包括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头状葡萄球菌(s.capitis)、人葡萄球菌(s.homini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46、优选地,所述其他微生物包括痤疮丙酸杆菌(cutibacterium)、葡萄球菌属包括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头状葡萄球菌(s.capitis)、人葡萄球菌(s.homini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中的至少一种菌种。

47、优选地,步骤s2采用以下标准判定是否为敏感性皮肤:

48、11)人皮杆菌的相对表达丰度大于等于0.00399%;

49、12)金黄杆菌的相对表达丰度大于等于0.01504%;

50、13)红酵母菌的相对表达丰度大于等于(9.26e-05)%;

51、14)peptoniphilus a lacydonensis的相对表达丰度大于等于0.09924%;

52、15)浅黄色奈瑟氏菌a的相对表达丰度小于等于0.01101%;

53、16)streptococcus mitis bb的相对表达丰度小于等于0.00609%;

54、17)streptococcus oralis k的相对表达丰度为0;

55、18)streptococcus rubneri的相对表达丰度小于等于0.00220%;

56、19)janibacter hoylei的相对表达丰度小于等于0.00036%;

57、20)痤疮丙酸杆菌的相对表达丰度大于等于70.2587%;

58、21)表皮葡萄球菌的相对表达丰度大于等于1.76276%;

59、22)头状葡萄球菌的相对表达丰度大于等于0.618176%;

60、23)人葡萄球菌的相对表达丰度大于等于0.19733%;

61、24)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相对表达丰度大于等于0.234327%;

62、当满足1)-7)中的至少一项且满足8)-10中的至少一项时,则判定为敏感性皮肤。

6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64、本发明首次发现皮杆菌属、金黄杆菌属、红酵母菌属、嗜胨菌a属、奈瑟氏菌属、链球菌属、两面神菌属在敏感性皮肤和非敏感性皮肤中的相对表达丰度差异性显著,且皮杆菌属、金黄杆菌属、红酵母菌属、嗜胨菌a属在敏感性皮肤中的相对表达丰度显著上调,奈瑟氏菌属、链球菌属、两面神菌属在敏感性皮肤中的相对表达丰度显著下调。说明这七个菌属均可作为微生物标志物用于敏感皮肤的鉴定。

65、本发明进一步发现相对表达丰度最多的3个菌属(丙酸杆菌属、棒状杆菌属、葡萄球菌属)、5个菌种(痤疮丙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头状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ss组合non-ss组中也具有明显差异,其可进一步辅助作为微生物标志物用于敏感皮肤的鉴定,以提高鉴定的准确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