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活性化合物及其制法和应用

文档序号:36788428发布日期:2024-01-23 12:05阅读:18来源:国知局
抗肿瘤活性化合物及其制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天然化合物,具体而言,涉及抗肿瘤活性化合物及其制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1、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个人身体健康的疾病。为了治疗肿瘤,已经开发了多种不同药物。

2、然而,对于某些肿瘤,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此外,一些抗肿瘤药物也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3、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新的具有优良疗效和/或低毒副作用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新的具有优良疗效和/或低毒副作用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及其制法和应用。

2、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分离自算盘子属植物的活性化合物,所述活性化合物选自以下化学式所示的化合物:

3、

4、其中,

5、式(3)中,r1基团为葡萄糖-(1-3)-2-o-d-肌醇基,r2为羟基;

6、式(4)中,r1基团为葡萄糖-(1-5)-3-o-d-肌醇基,r2为羟基;

7、式(5)中,r1基团为葡萄糖-(1-3)-5-o-d-肌醇基,r2为羟基;

8、式(9)中,r基团为甲基;

9、式(10)中,r基团为醛基;

10、式(11)中,r基团为氢;

11、式(12)中,r基团为甲基。

12、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活性化合物为式(1)、(3)、(4)或(5)所示的倍半萜类化合物。

13、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活性化合物为式(6)、(7)、(8)、(9)、(10)、(11)或(12)所示的木脂素类化合物。

14、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活性化合物为式(13)所示的酚酸苷类化合物。

15、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活性化合物包括以下化学式所示的化合物:

16、

17、其中,

18、式(3)中,r1基团为葡萄糖-(1-3)-2-o-d-肌醇基,r2为羟基;

19、式(4)中,r1基团为葡萄糖-(1-5)-3-o-d-肌醇基,r2为羟基;

20、式(5)中,r1基团为葡萄糖-(1-3)-5-o-d-肌醇基,r2为羟基;

21、式(9)中,r基团为甲基;

22、式(10)中,r基团为醛基;

23、式(11)中,r基团为氢;

24、式(12)中,r基团为甲基。

25、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活性化合物还包括以下化学式所示的化合物:

26、

27、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化合物具有如下nmr数据:1h nmr(500mhz,cd3od):4.00(m,h-1),1.49(m,h-2a),2.14(m,h-2b),2.84(m,h-3),1.92(m,h-4a),1.97(m,h-4b),4.27(m,h-5),2.05(m,h-6),1.94(m,h-9a),2.05(m,h-9b),3.83(m,h-10),1.79(m,h-11),3.39(dd,j=11.4,4.8hz,h-12a),3.69(s,h-12b),3.64(d,j=11.4hz,h-14a),3.66(d,j=11.4hz,h-14b),0.86(d,j=7.2hz,h-15),3.69(s,h-ome);13c nmr(125mhz,cd3od):66.5(c-1),34.6(c-2),37.1(c-3),29.9(c-4),75.9(c-5),54.7(c-6),85.7(c-7),108.4(c-8),37.0(c-9),69.7(c-10),35.7(c-11),63.0(c-12),177.7(c-13),66.0(c-14),13.5(c-15),54.1(c-ome)。

28、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化合物包括化学式如下的化合物:

29、

30、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本发明活性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31、(s1)对算盘子属植物的材料进行提取,从而得到提取物;

32、(s2)对所述提取物用醚溶剂和水/醇混合溶剂进行萃取,使得活性化合物被萃取入水/醇混合溶剂相,从而得到含活性化合物的水/醇混合溶剂相;

33、(s3)对所述含活性化合物的水/醇混合溶剂相或其浓缩产物,用柱层析进行初步分离,从而得到初级分离组分;和

34、(s4)对所述初级分离组分中再次进行细分,从而得到本发明活性化合物。

35、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本发明活性化合物包括:如式(1)、式(3)-(13)所示的化合物、式(2)所示的化合物、或其组合。

36、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本发明活性化合物包括:如式(1a)、式(3)-(13)所示的化合物、式(2)所示的化合物、或其组合。

37、在另一优选例中,在步骤(s3)中,获得6个初级分离组分。

38、在另一优选例中,在步骤(s4)中,对所述6个初级分离组分中的第2个组分、第3个组分和第5个组分,分别进行进一步的分离,从而得到本发明活性化合物。

39、在另一优选例中,在步骤(s2)中,还包括:对所述的含活性化合物的水/醇混合溶剂相进行浓缩,从而获得浸膏。

40、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算盘子属植物包括算盘子,更佳地为湖北算盘子。

41、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算盘子属植物的材料选自下组:根、茎、叶、果或其组合。

42、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算盘子属植物的材料为整株植物。

43、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s1)中所述提取物选自下组:水提取物、c1-c3醇提取物、水/c1-c3醇混合溶剂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或二氯甲烷提取物。

44、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提取物选自下组:热水(如90至100℃)提取物、乙醇提取物、70%乙醇提取物、甲醇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或二氯甲烷提取物。

45、在另一优选例中,在步骤(s2)中,包括以下子步骤:

46、(s2a)将醚类溶剂与所述提取物混合;

47、(s2b)加入醇-水混合溶剂进行萃取,并收集醇-水部的萃取物。

48、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醇-水混合溶剂中,醇的质量百分数为10-60wt%,较佳地20-50wt%。

49、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醇-水混合溶剂中,醇为c1-c3醇,较佳地甲醇、乙醇、或其组合。

50、在另一优选例中,在步骤(s3)中,利用初级醚类-酯类混合溶剂,或初级烷基类-酯类混合溶剂和氯代烷类-醇类混合溶剂进行梯度洗脱。

51、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初级醚类-酯类溶剂为石油醚和乙酸乙酯。

52、在另一优选例中,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梯度范围为10:1-3:2;较佳地体积比为10:1、9:1和2:1;

53、在另一优选例中,初级烷基类-酯类混合溶剂为二氯甲烷-甲醇。

54、在另一优选例中,二氯甲烷-甲醇的梯度范围为10:1-3:2;较佳地体积比为9:1、8:2、7:3和6:4。

55、在另一优选例中,在步骤(s4)中包括以下子步骤:

56、(s4a)对所述第2组分进行第一次柱层析分离得到3个组分;

57、(s4b)对第一次柱层析分离得到的第2个组分进行第二次柱层析分离得到3个组分;

58、(s4c)对第二次柱层析分离得到的第3个组分进行反相高效液相分离。

59、在另一优选例中,第一次柱层析分离的步骤包括:利用第一醚类-酮类或烷基类-酯类混合溶剂进行洗脱得到3个组分。

60、在另一优选例中,第二次柱层析分离的步骤包括:利用第二醚类-酮类混合溶剂进行洗脱得到4个组分。

61、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高效液相反相液相分离包括:利用乙腈-水混合溶剂进行梯度洗脱。

62、在另一优选例中,对步骤(s4)中所述第2组分进行进一步分离后,得到式(1)-式(4)所示的化合物。

63、在另一优选例中,对步骤(s4)中所述第2组分进行进一步分离后,得到式(1a)-式(4)所示的化合物。

64、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醚类-酮类混合溶剂中的醚类溶剂为石油醚,酮类溶剂为丙酮,混合溶剂中所述石油醚和所述丙酮的体积比为100:1-1:1。

65、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烷基类-酯类混合溶剂中的烷基类溶剂为己烷,酯类溶剂为乙酸乙酯,混合溶剂中所述己烷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100:1-1:1。

66、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二醚类-酮类混合溶剂中的醚类溶剂为石油醚,酮类溶剂为丙酮。

67、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石油醚和丙酮按照体积比为:80:1-1:1,而后进行梯度洗脱。

68、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石油醚和丙酮梯度洗脱体积比例为:50:1,20:1,10:1,5:1和1:1。

69、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洗脱步骤包括:0-10min 20%乙腈,10-25min 20~40%乙腈,25-40min 60%甲醇。

70、在另一优选例中,在步骤(s4)中,对所述的第3组分进行进一步分离,包括以下子步骤:

71、(i)对所述第3组分进行第三次柱层析分离得到2个组分;

72、(ii)对第三次柱层析分离得到的第2个组分进行液相分离;

73、其中,

74、第三次柱层析分离的步骤包括:利用第三氯代烷类-酮类混合溶剂或者第三氯代烷类-酯类混合溶剂进行洗脱得到3个组分;

75、高效液相分离的条件包括:以乙腈-水溶液为洗脱剂。

76、在另一优选例中,在步骤(s4)中,对所述的第3组分进行分离后,得到式(5)-式(11)所示的化合物。

77、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三氯代烷类-酮类混合溶剂中的氯代烷类溶剂为二氯甲烷,酮类溶剂为丙酮。

78、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三氯代烷类-酮类混合溶剂由二氯甲烷和丙酮按照体积比为10:1-1:1的比例混合形成,而后进行梯度洗脱。

79、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三氯代烷类-酯类混合溶剂中的氯代烷类溶剂为三氯甲烷,酯类溶剂为乙酸乙酯。

80、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三氯代烷类-酯类混合溶剂由三氯甲烷和乙酸乙酯按照体积比为10:1、5:1和1:1的比例混合形成,而后进行梯度洗脱。

81、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洗脱剂洗脱过程:0-10min,10%乙腈等度洗脱;10-20min,10-40%乙腈梯度洗脱;20-50min 60%乙腈等度洗脱。

82、在另一优选例中,对步骤(s4)中,所述的第5组分进行进一步分离,包括以下子步骤:

83、(i)对所述第5组分进行第四次柱层析分离得到3个组分;

84、(ii)对第四次柱层析分离得到的第3组分进行反相液相分离;

85、其中,

86、第四次柱层析分离的步骤包括:利用第四氯代烷-醇类混合溶剂进行洗脱得到3个组分;

87、反相液相分离的步骤包括:利用乙腈-水混合溶剂进行梯度洗脱。

88、在另一优选例中,对步骤(s4)中,对所述的第5组分进行分离后,得到式(12)-式(14)所示的化合物。

89、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四氯代烷-醇类混合溶剂中的氯代烷类溶剂为三氯甲烷,所述醇类溶剂为甲醇。

90、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四氯代烷-醇类混合溶剂由三氯甲烷和甲醇按照体积比为5:1-1:1的比例混合形成,而后进行梯度洗脱。

91、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梯度洗脱步骤包括:0-20min 10%乙腈,20-40min 20~40%乙腈。

92、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含有:(a)本发明活性化合物(优选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活性化合物);和(b)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93、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剂型选自下组:口服制剂、注射剂、外用制剂。

94、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口服制剂选自下组:片剂、胶囊剂、颗粒剂。

95、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本发明活性化合物包括如式(1)、式(3)-(13)所示的化合物、式(2)所示的化合物、或其组合。

96、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本发明活性化合物包括如式(1a)、式(3)-(13)所示的化合物、式(2)所示的化合物、或其组合。

97、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本发明活性化合物的用途,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

98、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肿瘤包括肺癌、宫颈癌、肝癌、胃癌等。

99、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抗肿瘤药物抑制肺癌细胞。

100、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体外抑制肿瘤细胞的方法,包括步骤:

101、(a)在本发明活性化合物存在下,培养肿瘤细胞,从而抑制所述肿瘤细胞。

102、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肿瘤细胞包括选自下组肿瘤的细胞:肺癌、宫颈癌、肝癌、胃癌等。

103、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肿瘤细胞包括肺癌细胞,较佳地a549细胞。

104、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方法为非诊断非治疗的方法。

105、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治疗肿瘤的方法,包括步骤:给需要的对象施用本发明活性化合物。

106、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对象包括人和非人哺乳动物。

107、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对象为肿瘤患者。

108、应理解,在本发明范围内中,本发明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