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木霉杂菌具有显著抗性的灰树花菌株ZJLM001、工厂化栽培方法、分子标记及其检测试剂盒与流程

文档序号:35971302发布日期:2023-11-09 12:01阅读:43来源:国知局
对木霉杂菌具有显著抗性的灰树花菌株ZJLM001、工厂化栽培方法、分子标记及其检测试剂盒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食用菌,特别是一种对木霉杂菌具有显著抗性的灰树花菌株zjlm001、工厂化栽培方法、分子标记及其检测试剂盒。


背景技术:

1、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是一种大型食药用菌,它在真菌分类学上属于担子菌门、层菌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树花菌属,野生灰树花在我国分布于河北、黑龙江、吉林、四川、云南、浙江、广西、福建等省,在日本、欧洲、北美等地也有分布。

2、人工栽培始于日本,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对灰树花进行人工驯化栽培,形成了河北迁西的“灰树花仿野生”栽培法,浙江庆元的“荫棚遮拱棚”栽培法和“覆土出菇”栽培法。

3、灰树花肉质脆嫩,独具郁香,味如鸡丝,滋味鲜美,其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元素,食用价值颇高。同时灰树花富含多糖、生物碱、缁醇以及三萜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病毒、防癌抗癌、防治糖尿病、抗肿瘤、免疫调节、治疗肝炎等作用。

4、因此,灰树花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栽培,栽培面积和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潜力巨大。

5、目前,国内灰树花面对不同的栽培环境及栽培基料等存在着适应性差、产量低、生长周期长、抗其他杂菌性能较差、出菇朵型差、出菇耐转运性能差等问题。例如cn201910601965.9公开的一株通过紫外诱变获得的灰树花菌株,该菌的发酵能力得到提高,但未检测该菌对其他杂菌的抗性。

6、例如叶建强,陈丽新,黄卓忠等.11个灰树花优良菌株的栽培表现评价[j].南方农业学,2018,49(12):2486-2493.中公开了一系列性能相对较优的灰树花优良菌株,但各菌株均未显示对木霉菌的抗性,且是覆土栽培,栽培时间受限,菌株的产量无法达到最高。各项性能均无法达到较好的效果。

7、因此,针对国内的栽培环境选育优良的灰树花菌株及新品种,对灰树花种质资源的优化和加强我国种质资源自主建设是极其重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对木霉杂菌具有显著抗性的灰树花菌株zjlm001、工厂化栽培方法、分子标记及其检测试剂盒,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灰树花产量低、生长周期长、抗其他杂菌性能较差、商品性状差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灰树花菌株zjlm001,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21881。

3、上述灰树花菌株可用于:1)制备多糖;2)作为亲代培育优良性状品种;3)工厂化栽培;4)制备灰树花子实体、菌丝体和/或孢子;5)制备食品和/或药品。

4、优选地,长满平皿时间:15℃下31天长满;20℃下20天长满;25℃下18天长满;30℃下20天长满;产量为180.3~201.6g/袋;生物学效率约为35%~40%。

5、优选地,单菇平均鲜重为193.5g。

6、优选地,形态特征:子实体大,菇形好,柄短,子实体的朵长:14.9~16.6cm,朵宽:11.3~13.5cm,朵高7.1~8.3cm,呈珊瑚状分枝,末端生扇形菌盖,菌盖灰褐色,菌盖长:4.3~4.7cm,菌盖宽:2.2~3.4cm,菌盖厚0.17~0.21cm,鲜重180.3~201.6g;菌柄白色。

7、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如上述灰树花菌株zjlm001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1)将灰树花菌株zjlm001菌种接种至原种培养基,20~25℃培养30~35d得到固体原种;

9、2)固体原种接种至出菇培养料,在20~25℃下培养30~35d至菌丝长满转入出菇房进行出菇管理,在灰树花子实体成熟时即采收。

10、优选的,原种培养基由:木屑50~60份、棉籽壳25~30份、玉米芯10~15份、麦麸10~15份、石膏1~3份组成。

11、更优选地,原种培养基由:木屑50~53份、棉籽壳25~28份、玉米芯10~13份、麦麸10~11份、石膏1~2份组成。

12、优选地,栽培种培养料由:木屑40~50份、棉籽壳35~40份、玉米芯10~15份、麦麸5~10份、石膏1~3份组成;

13、更优选地,栽培种培养料由:木屑40~43份、棉籽壳35~38份、玉米芯10~15份、麦麸5~10份、石膏2~3份组成。

14、优选地,步骤2)中“固体原种接种至出菇培养料”为:将木屑、玉米芯加水浸泡5~6h后,加入棉籽壳、麦麸、石膏得到出菇培养料,将所得出菇培养料装入栽培袋内,封口后于121℃下灭菌2.5h,待冷却至25℃以下后,按照接种量为8~10g/袋进行固体原种接种。

15、优选地,出菇管理条件为:出菇房温度为18~22℃,湿度80%~90%,光照400~600lx,出菇房保持通风。

16、具体地,该菌株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7、a、原种制备:

18、1)母种制备:以采集的野生灰树花子实体为材料,在pda培养基上培养驯化得到母种;

19、2)固体原种制备:将活化的灰树花菌株zjlm001(中菌灰树花1号)接种到固体原种培养基中,20~25℃培养30~35d得到固体原种;原种培养料的配方为:木屑50~60份、棉籽壳25~30份、玉米芯10~15份、麦麸10~15份、石膏1~3份;

20、b、出菇栽培:

21、1)出菇培养料制备:

22、将出菇培养料混合均匀,将含水量调至60%~65%,ph值为6.0~7.0得到出菇培养料;出菇培养料的配方为:木屑40~50份、棉籽壳35~40份、玉米芯10~15份、麦麸5~10份、石膏1~3份;

23、2)接种培养:

24、将原种接种到出菇培养料中,于温度20~25℃培养至菌丝长满,转入出菇房进行出菇管理,在灰树花子实体成熟时即采收。

25、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灰树花菌株zjlm001的分子标记,为hsh014上游引物、hsh014下游引物、hsh023上游引物、hsh023下游引物、hsh035上游引物、hsh035下游引物、hsh039上游引物、hsh039下游引物、hsh052上游引物、hsh052下游引物、hsh072上游引物、hsh072下游引物、hsh076上游引物、hsh076下游引物、hsh080上游引物、hsh080下游引物、hsh088上游引物、hsh088下游引物、hsh129上游引物、hsh129下游引物、hsh130上游引物、hsh130下游引物、hsh139上游引物、hsh139下游引物、hsh141上游引物、hsh141下游引物、hsh168上游引物、hsh168下游引物、hsh188上游引物、hsh188下游引物。

26、该引物能特异性的检测灰树花菌株zjlm001,有效准确检测多种灰树花菌株中的灰树花菌株zjlm001。

27、优选地,灰树花菌株zjlm001的唯一组合指纹编码为012312040312121225012405012312。

28、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灰树花菌株zjlm001的检测试剂盒,包括:如上述灰树花菌株zjlm001的分子标记。其他未详述检测试剂盒组件和物质,与现有菌类检查用试剂盒相同,在此不累述。采用该试剂盒可实现对灰树花菌株zjlm001的准确高效检测。

29、本技术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

30、1)本技术所提供的灰树花菌株zjlm001(中菌灰树花1号),该菌株与灰树花h1菌株(庆灰151)相比,具有产量高、商品性状好、生长速度快且抗性强的特点。

31、2)本技术所提供的灰树花菌株zjlm001(中菌灰树花1号),在15℃、20℃、25℃、30℃的温度条件下,灰树花菌株zjlm001(中菌灰树花1号)的生长速度均快于灰树花h1菌株(庆灰151),长满平皿时间相对更短:15℃下31天长满;20℃下20天长满;25℃下18天长满;30℃下20天长满;各温度条件下的生长时间也短于现有优势菌株,同时在相同条件下,灰树花菌株zjlm001(中菌灰树花1号)对木霉杂菌表现显著的抗性,平板实验中接种木霉菌后灰树花菌株zjlm001(中菌灰树花1号)对木霉的拮抗线更明显,且接种杂菌后的菌棒上杂菌繁殖竞争结果较差,zjlm001(中菌灰树花1号)可覆盖木霉杂菌接种区域正常生长,表明灰树花菌株zjlm001对木霉菌的抗性更强。

32、3)本技术所提供的灰树花菌株zjlm001(中菌灰树花1号),灰树花菌株zjlm001(中菌灰树花1号)的产量为180.3~201.6g/袋,高于灰树花h1菌株(庆灰151)的101.5~120.6g/袋;灰树花菌株zjlm001(中菌灰树花1号)的生物学效率约为35%~40%,灰树花h1菌株(庆灰151)约为25%~30%。

33、4)本技术所提供的灰树花菌株zjlm001(中菌灰树花1号),灰树花菌株zjlm001(中菌灰树花1号)与灰树花h1菌株(庆灰151)相比子实体大,单菇重,灰树花zjlm001菌株(中菌灰树花1号)的单菇平均鲜重为193.5g高于灰树花h1菌株(庆灰151)的113.1g。

34、5)本技术所提供的灰树花菌株zjlm001的特异分子标记引物,该ssr标记引物组合可准确从多株灰树花菌株中鉴定灰树花菌株zjlm001,并确定了灰树花菌株zjlm001的唯一组合编码。

35、6)本技术所提供的灰树花菌株zjlm001(中菌灰树花1号),出菇朵型大且完整,破损少,出菇朵型耐转运性能好,商品化性能得到提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