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再灌注损伤细胞模型及其建立方法与应用

文档序号:36312418发布日期:2023-12-07 17:24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体外循环再灌注损伤细胞模型及其建立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具体涉及一种体外循环再灌注损伤细胞模型及其建立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1、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简称cpb)是心脏手术中使用的一种关键技术,可暂时绕过心脏和肺部,使外科医生能够在一个静止且无血液的区域进行手术。虽然cpb是一种挽救生命的过程,但它与各种并发症,包括再灌注损伤有关1。正常血流和氧供的中断导致心脏和其他器官发生缺血。缺血触发复杂的事件级联,涉及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反应、氧化应激、炎症和细胞死亡等过程。然而,血流恢复,即再灌注,又会反过来加重缺血期间所造成的损伤,导致cpb再灌注损伤,从而导致心肌功能障碍、心室心律失常、肺水肿、肺损伤和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这些并发症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并对心脏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产生长期影响2,3。

2、内皮细胞位于血管内表面,对血管内稳态起着关键作用。cpb所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导致产生活性氧自由基(ros)、炎症以及激活细胞内信号通路,从而导致内皮功能紊乱,从而进一步加重心脏的炎症和水肿导致心衰等严重后果4,5。因此,了解cpb内皮损伤的机制对于制定减轻其影响并改善患者预后的策略至关重要。我们基础的研究发现cpb患者术后24小时的血浆对心脏内皮细胞进行干预可以用于模拟cpb所致的内皮损伤。

3、鉴于此,我们利用cpb患者的血浆结合原代心脏内皮细胞建立了一种cpb再灌注损伤的细胞模型。

4、参考文献:

5、1.eltzschig hk and eckle t.ischemia and reperfusion--from mechanismto translation.nat med.2011;17:1391-401.

6、2.simon jn,vrellaku b,monterisi s,chu sm,rawlings n,lomas o,marchalga,waithe d,syeda f,gajendragadkar pr,jayaram r,sayeed r,channon km,fabritzl,swietach p,zaccolo m,eaton p and casadei b.oxidation of protein kinasearegulatory subunit pkarialpha protects against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by inhibiting lysosomal-triggered calcium release.2021;143:449-465.

7、3.herrera-zelada n,zuniga-cuevas u,ramirez-reyes a,lavandero s andriquelme ja.targeting the endothelium to achieve cardioprotection.frontpharmacol.2021;12:636134.

8、4.fink k,schwarz m,feldbrugge l,sunkomat jn,schwab t,bourgeois n,olschewski m,von zur muhlen c,bode c and busch hj.severe endothelial injuryand subsequent repair in patients after successful 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rit care.2010;14:r104.

9、5.sellke fw,shafique t,ely dl and weintraub rm.coronary endothelialinjury after cardiopulmonary bypass and ischemic cardioplegia is mediated byoxygen-derived free radicals.circulation.1993;88:ii395-400.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现有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外循环再灌注损伤细胞模型及其建立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利用患者血清干预原代内皮细胞建立了体外循环再灌注损伤模型,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可用于cpb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和靶点药物的开发。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体外循环再灌注损伤细胞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

4、s1、建立原代心脏内皮细胞模型;

5、s2、利用cpb术后的血浆干预步骤s1建立的原代心脏内皮细胞模型,得到体外循环再灌注损伤细胞模型。

6、优选地,步骤s1中,利用磁珠法分离小鼠心脏内皮细胞,获得原代心脏内皮细胞模型。

7、优选地,步骤s2中,需取用cpb术后24小时的血浆。

8、优选地,步骤s2中,干预时间为24小时。

9、一种体外循环再灌注损伤细胞模型,由所述的体外循环再灌注损伤细胞模型的建立方法制备而得。

10、一种体外循环再灌注损伤细胞模型在制备治疗因cpb导致的内皮损伤药物方面的应用。

11、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12、本发明利用患者血清干预原代内皮细胞建立了体外循环再灌注损伤模型,具有简单易行、可重复性高的特点,可用于cpb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和靶点药物的开发。



技术特征:

1.一种体外循环再灌注损伤细胞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循环再灌注损伤细胞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利用磁珠法分离小鼠心脏内皮细胞,获得原代心脏内皮细胞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循环再灌注损伤细胞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需取用cpb术后24小时的血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循环再灌注损伤细胞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干预时间为24小时。

5.一种体外循环再灌注损伤细胞模型,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体外循环再灌注损伤细胞模型的建立方法制备而得。

6.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体外循环再灌注损伤细胞模型在制备治疗因cpb导致的内皮损伤药物方面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体外循环再灌注损伤细胞模型及其建立方法与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建立方法包括:S1、建立原代心脏内皮细胞模型;S2、利用CPB术后的血浆干预步骤S1建立的原代心脏内皮细胞模型,得到体外循环再灌注损伤细胞模型。本发明利用患者血清干预原代内皮细胞建立了体外循环再灌注损伤模型,具有简单易行、可重复性高的特点,可用于CPB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和靶点药物的开发。

技术研发人员:张琴,冉晓,罗爱林,谭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