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低温气体治疗装置

文档序号:36312419发布日期:2023-12-07 17:24阅读: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具体为经鼻低温气体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死因,存活患者75%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构成了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迄今为止,全球超过一千种药物和非药物的神经保护方法进行了临床研究,亚低温是唯一在随机对照研究中证明有效的治疗策略。虽然神经保护效果肯定,但全身亚低温建立难,起效慢,心律失常、肺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患者耐受差以及需要大量的医疗和护理工作,难以实现对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救治的临床转化,因而未纳入急性脑卒中治疗指南。鉴于亚低温强效的神经保护效果,开发简便易行,应用方便的局部低温治疗无疑是未来神经保护研究策略中极具前景的思路。

2、近年来,最新的动物及临床研究证实:经鼻腔高流量气体降颅温法,通过鼻腔面罩给予持续高流量(50-60l/min)室温气体(dry air)可以安全有效的实现再灌注前降低颅内温度,但该方法降温的幅度有限(1 小时仅降低 1℃)。此外,干燥的高流量经鼻气体可能导致鼻粘膜损伤的副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经鼻低温气体治疗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经鼻低温气体治疗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有内胆,所述内胆内底部设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顶部均设有提桶,所述提桶顶部左右两侧均设有挂钩,所述挂钩挂在所述外壳顶部颈口上,所述外壳顶部颈口内部活动连接设有颈管,所述颈管顶部设有瓶塞,所述提桶内设有气体管道,所述瓶塞顶部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气体出口和气体入口,所述气体出口和气体入口分别与气体管道两端相连接。

3、作为优选,所述外壳内壁与内胆外壁之间形成设有夹层,所述夹层呈真空状态。

4、作为优选,气体管道在所述提桶内呈螺旋状设置,气体管道为pe软管,所述提桶外壁均匀开设有通孔。

5、作为优选,所述瓶塞顶部设有温度监测感应器,所述温度监测感应器位于气体出口出口处。

6、作为优选,所述外壳左右侧壁上方均安装设有提手,所述提手外壁套接安装设有橡胶层。

7、作为优选,所述颈管顶部颈口处设有孔隙,所述颈管由玻璃材料制成。

8、作为优选,所述颈管外侧壁前后两侧开设有与挂钩相匹配的开槽,两组所述开槽分别与气体出口和气体入口相连通。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现了湿化的低温气体,快速达到目标颅温同时,显著降低了气体流量(30 l/min),并通过预实验(自愿者测试)证实无主观不适感及鼻黏膜损伤等副反应,本装置使用方便,经过简单培训后的医务人员在患者床旁即可独立完成,避免了全身低温治疗建立难,起效慢,严重并发症多等弊端。



技术特征:

1.经鼻低温气体治疗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部设有内胆(2),所述内胆(2)内底部设有固定支架(4),所述固定支架(4)顶部均设有提桶(12),所述提桶(12)顶部左右两侧均设有挂钩(5),所述挂钩(5)挂在所述外壳(1)顶部颈口上,所述外壳(1)顶部颈口内部活动连接设有颈管(9),所述颈管(9)顶部设有瓶塞(7),所述提桶(12)内设有气体管道,所述瓶塞(7)顶部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气体出口(11)和气体入口(8),所述气体出口(11)和气体入口(8)分别与气体管道两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鼻低温气体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壁与内胆(2)外壁之间形成设有夹层(3),所述夹层(3)呈真空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鼻低温气体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气体管道在所述提桶(12)内呈螺旋状设置,气体管道为pe软管,所述提桶(12)外壁均匀开设有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鼻低温气体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塞(7)顶部设有温度监测感应器(10),所述温度监测感应器(10)位于气体出口(11)出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鼻低温气体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左右侧壁上方均安装设有提手(6),所述提手(6)外壁套接安装设有橡胶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鼻低温气体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颈管(9)顶部颈口处设有孔隙,所述颈管(9)由玻璃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鼻低温气体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颈管(9)外侧壁前后两侧开设有与挂钩(5)相匹配的开槽(13),两组所述开槽(13)分别与气体出口(11)和气体入口(8)相连通。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的经鼻低温气体治疗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内部设有内胆,内胆内底部设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顶部设有提桶,提桶顶部左右两侧均设有挂钩,挂钩挂在外壳顶部颈口上,外壳顶部颈口内部活动连接设有颈管,提桶内设有气体管道,瓶塞顶部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气体出口和气体入口,气体出口和气体入口分别与气体管道两端相连接,本实用实现了湿化的低温气体,快速达到目标颅温同时,显著降低了气体流量(30 L/min),并通过预实验(自愿者测试)证实无主观不适感及鼻黏膜损伤等副反应,本装置使用方便,经过简单培训后的医务人员在患者床旁即可独立完成,避免了全身低温治疗建立难,起效慢,严重并发症多等弊端。

技术研发人员:耿晓坤,蔡丽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