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防控农作物致病菌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012101发布日期:2024-02-09 13:01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防控农作物致病菌的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微生物应用的,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防控农作物致病菌的方法。


背景技术:

1、近年来,农作物疾病对于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目前,对于农作物疾病的防控措施主要有轮作、深耕、培育抗性品种以及使用化学药剂等。然而,上述防控方式均治标不治本,并且长时间使用化学药剂,还会导致田间土壤受到化学药剂的污染,造成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均下降,甚至还会出现农产品的安全性问题。

2、基于上述,利用微生物菌剂防控农作物疾病是一直以来农业绿色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微生物菌剂及其下游产品均离不开微生物菌种的发现和产业化发酵。因此,需要获得更多种类和数量的生防菌株,在丰富农作物疾病防控菌种的菌群结构的同时,基于生防菌株研发出更多新的微生物菌剂,以致力于满足农作物健康生长、农作物产量稳定和农业长久绿色发展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防控农作物致病菌的方法。本技术提供的微生物菌剂能够长期保持菌剂内的有效活菌数,并能够有效降低农作物疾病的发生,尤其是能够改善和防控花生白绢病、番茄枯萎病以及马铃薯疮痂病。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微生物菌剂,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微生物菌剂,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载体以及负载于所述载体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28235的绿针假单胞菌。

4、本技术的微生物菌剂包括载体和绿针假单胞菌两部分。通过载体和绿针假单胞菌各自对农作物致病菌的作用以及两者协配后对农作物致病菌的作用,来降低农作物疾病的发生。

5、本技术中,载体可以是能够负载微生物的颗粒物质。一方面,微生物负载在载体上,其作为微生物作用于农田、农作物或致病菌的媒介,通过微生物与农作物致病菌在微生态系统中形成竞争关系,或者利用微生物在微生态系统中抑制农作物致病菌的生长,从而阻碍农作物致病菌的生长和繁殖,进而降低农作物疾病的发生,即通过阻断农作物疾病的发生途径来改善和防控农作物疾病的发生。另一方面,由于其自身的吸附作用,载体可以直接将农作物致病菌吸附在其主体上,从而减少农作物致病菌与农田、农作物的接触和联系,进而降低农作物疾病的发生,即通过阻断农作物疾病的源头来改善和防控农作物疾病的发生。

6、本技术中的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于2023年8月2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8235,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该菌株营养细胞呈杆状,革兰氏阴性。最佳生长温度为30℃,最高生长温度为35℃,最低生长温度为20℃,好氧。在营养琼脂培养基30℃培养48h的菌落呈橘黄色,不透明,表面粗糙,边缘有褶皱。该菌株对花生白绢病、番茄枯萎病以及马铃薯疮痂病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

7、本技术利用载体和保藏编号为cgmcc no.28235的绿针假单胞菌组成的微生物菌剂,在载体和保藏编号为cgmcc no.28235的绿针假单胞菌两者的共同作用下,能够显著提高对农作物致病菌的防控效果,进而本技术的微生物菌剂对农作物致病菌的防控效果远大于单独使用载体和单独使用保藏编号为cgmcc no.28235的绿针假单胞菌时对农作物致病菌的防控效果。

8、可选地,采用所述绿针假单胞菌的发酵液与所述载体制备所述微生物菌剂。

9、可选地,所述微生物菌剂中绿针假单胞菌的有效活菌数为0.2-5亿/g。

10、可选地,所述微生物菌剂中绿针假单胞菌的有效活菌数为2-3亿/g。

11、可选地,采用所述绿针假单胞菌喷雾干燥后的菌粉与所述载体制备所述微生物菌剂。

12、可选地,所述微生物菌剂中绿针假单胞菌的有效活菌数为0.2-20亿/g。

13、可选地,所述微生物菌剂中绿针假单胞菌的有效活菌数为5-10亿/g。

14、可选地,所述喷雾干燥中,进风温度为140-190℃,进料流量为200-600l/h,雾化压力为0.1-0.5mpa。

15、可选地,所述载体选自腐殖酸粉、硅藻土、生物炭、凹凸棒粉、珍珠岩和蛭石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16、可选地,所述载体包括生物炭和腐殖酸粉。

17、可选地,所述载体中,所述腐殖酸粉和所述生物炭的重量比为(0.2-5):1。

18、可选地,所述载体中,所述腐殖酸粉和所述生物炭的重量比为(0.5-4):1。

19、可选地,所述载体中,所述腐殖酸粉和所述生物炭的重量比为(1-2):1。

20、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载体中,所述腐殖酸粉和所述生物炭的重量比可以为0.2:1、0.25:1、0.3:1、0.5:1、1:1、2:1、3:1、4:1、5:1。

21、生物炭是一种富碳材料,由有机材料在氧气限制或厌氧条件下热解而成,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结构、生物化学性能稳定及吸附能力强等特点。

22、可选地,所述载体的粒度为120-250μm。

23、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24、一种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5、将烘干、灭菌后的载体与保藏编号为cgmcc no.28235的绿针假单胞菌均匀混合,获得微生物菌剂。

26、可选地,所述绿针假单胞菌为绿针假单胞菌的发酵液或绿针假单胞菌喷雾干燥后的菌粉。

27、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微生物菌剂在改善和防控农作物疾病领域中的应用。

28、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微生物菌剂在改善和防控花生白绢病、番茄枯萎病以及马铃薯疮痂病领域中的应用。

29、第五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控农作物致病菌的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0、一种防控农作物致病菌的方法,将上述微生物菌剂施加于需要防控农作物致病菌的农田。

31、可选地,所述微生物菌剂利用所述绿针假单胞菌的发酵液制备且有效活菌数为0.85-2.5亿/g时,所述微生物菌剂的施加量为40-120kg/亩。

32、可选地,所述微生物菌剂利用所述绿针假单胞菌喷雾干燥后的菌粉制备且有效活菌数为2.5-5亿/g时,所述微生物菌剂的施加量为40-80kg/亩。

33、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4、1.本技术提供的微生物菌剂能够改善和防控花生白绢病、番茄枯萎病以及马铃薯疮痂病。

35、2.本技术提供的微生物菌剂能够长期保持菌剂内的有效活菌数,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农作物疾病的发生。

36、3.本技术利用绿针假单胞菌发酵液喷雾干燥获得的菌粉制备的微生物菌剂对番茄枯萎病致病菌的防控效果能够达到66.55%,对花生白绢病致病菌的防控效果能够达到72.03%,对马铃薯疮痂病致病菌的防控效果能够达到61.58%。

37、4.本技术利用绿针假单胞菌发酵液制得的微生物菌剂对番茄枯萎病致病菌的防控效果能够达到71.24%,对花生白绢病致病菌的防控效果能够达到74.37%,对马铃薯疮痂病致病菌的防控效果能够达到63.2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