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治甜瓜蔓枯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7179395发布日期:2024-03-01 12:35阅读: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病害防治,涉及一种用于防治甜瓜蔓枯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甜瓜为葫芦科甜瓜属一年生匍匐或攀援草本植物。其茎、枝有棱,有黄褐色或白色的糙硬毛和疣状突起。卷须纤细,单一,被微柔毛。叶柄长8-12厘米,具槽沟及短刚毛。叶片厚纸质,近圆形或肾形。原产于印度,中国各地广泛栽培,世界温带至热带地区也广泛栽培。园艺上分为数十个品系,例如普通香瓜、哈密瓜、白兰瓜等均属不同的品系。全草药用,有祛炎败毒、催吐、除湿、退黄疸等功效。

2、甜瓜是世界十大水果之一,营养丰富、香甜可口,备受人们喜爱,甜瓜的种植经济效益较高。然而生产种植过程中常遭受病害而限制甜瓜优质高产,其中蔓枯病是病害中发生普遍、严重的病害,其危害程度高于枯萎病、疫病,一旦蔓延后很难控制,尤其是在连作及温室,常导致甜瓜产量和品质的严重下降。

3、蔓枯病,又称“黑腐病”,主要在露地雨季发生。甜瓜蔓枯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瓜蔓,也可为害叶片和果实,在幼苗期发病,子叶的茎部会有水渍状小斑点,逐渐向四周辐射呈黄褐色病灶,严重的病株溃软致死;在真叶发病,初期有黄褐色至黑褐色不很规则的病斑,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展至整个叶片,叶缘受害后呈黑褐色弧形,枯叶表面有黑色小粒点,叶片干燥后常有星状破裂;瓜蔓感病,近节部呈淡黄色油渍状、椭圆至不整齐病斑,病斑略显凹陷,斑上密生小黑点,严重时表皮破裂,分泌黄白色胶状物,干枯后为红褐色或黑色块状;果实感病,初现水渍状病斑,后中央变为褐色枯死斑,呈星状开裂,内部呈木栓状,发黑后腐烂。

4、蔓枯病的病原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索状菌丝和子囊壳随病残体落在土壤和未充分腐熟粪肥中越冬,种子也可以带菌,带菌率为5%-30%,在种子内可存活一年以上;在受害病株体上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灌溉水及农事操作等方式传播、侵染,从气孔、水孔或伤口侵入,反复侵染造成蔓延危害。

5、该病发生为害程度与种植区域小气侯的温、湿度和栽培管理等密切相关。在南方地区早播甜瓜,膨瓜期至成熟期正值梅雨季节,此时最易感病。随着连作年限增加,病害逐年加重,偏施或重施氮肥可加重病害;瓜类连作,地势低洼或雨后积水,地下水位高,缺磷、钾肥和生长较弱的田块发病重,病情发展快;温室和大棚等保护地栽培条件下,密植、通风不良、湿度过高易发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菌剂,该菌剂对防治甜瓜蔓枯病具有较好的效果,对蔓枯病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明显降低甜瓜蔓枯病的发病率,实现甜瓜的增产增收,且本菌剂与传统的化学药剂相比,不存在污染环境等问题,无毒、无残留,有利于环境保护。

2、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3、一种微生物菌剂,以重量份计,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含有生物复合菌10-15份、硅藻土20-30份、海藻多糖40-50份、硫酸锌3-5份、硫酸铜0.5-1份、钼酸钠1-3份、硫酸亚铁0.2-0.5份、硫酸钾1-2份、硫酸镁0.05-0.1份;

4、上述微生物菌剂中生物复合菌包含不吸水链霉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哈次木霉菌、荧光假单胞杆菌;所述生物复合菌中总活菌浓度≥50亿/g。

5、上述生物复合菌的制备方法为:取废弃食用菌,加入活化后的不吸水链霉菌、哈次木霉菌,在温度为25-30℃,湿度为50-70%的环境中发酵5-10天;再加入花生粕,混合均匀后,加入活化后的解淀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在温度为30-35℃,湿度为50-70%的环境中继续发酵5-8天,干燥,粉碎,过筛,即得生物复合菌。

6、进一步的,所述的不吸水链霉菌的加入量为废弃食用菌重量的0.4-0.6%,哈茨木霉菌的加入量为废弃食用菌重量的0.1-0.3%,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加入量为废弃食用菌重量的0.3-0.5%,荧光假单胞杆菌的加入量为废弃食用菌重量的0.1-0.3%。

7、进一步的,废弃食用菌与花生粕的重量比为1:(0.5-0.8)。

8、本发明提供上述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将生物复合菌、硅藻土、硫酸锌、硫酸铜、钼酸钠、硫酸亚铁、硫酸钾、硫酸镁混合均匀,得混合物;海藻多糖按照料液比1:(2-3),kg/l制备成海藻多糖溶液;将混合物加入到海藻多糖溶液中,混合均匀,干燥,粉碎,过筛,即得微生物菌剂。

10、本发明提供上述微生物菌剂的具体用途,即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可用于防治甜瓜蔓枯病。

11、进一步的,上述微生物菌剂可添加在甜瓜育苗基质中,添加量为每方育苗基质中添加0.2-0.5kg。

12、进一步的,上述微生物菌剂可在种植甜瓜前添加在底肥中基施,施用量为1.5-3kg/亩。

13、进一步的,上述微生物菌剂可在甜瓜生长期间,进行灌根,施用量为1-2kg/亩。

14、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发明中对微生物菌群进行了有效筛选,得出不吸水链霉菌、哈次木霉菌、解淀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的复配可以对甜瓜蔓枯病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不吸水链霉菌、哈次木霉菌为主要作用菌群,解淀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为辅助菌群,四种菌群缺一不可,形成协同作用,抑制蔓枯病真菌的活性。

16、2.本发明中生物菌群制备中,采用分批发酵方式,先形成不吸水链霉菌、哈次木霉菌的优势菌群,在此基础上加入解淀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形成辅助菌群,较传统的将每种菌群根据使用量复配的方式得到的生物复合菌对蔓枯病真菌的抑制作用更好。

17、3.本发明中采用食用菌渣、花生粕等生产废弃物作为发酵基质,实现了资源的重复利用,同时,食用菌渣中存在某些真菌,在发酵产生优势菌群的过程中,这些真菌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增长,在对蔓枯病真菌的抑制中起到辅助作用,在施用到甜瓜苗时,食用菌渣、花生粕可继续为菌群提供营养物质,保证菌群的优势,不会因环境的改变造成菌群的损耗。

18、4.本发明提供的为微生物菌剂,与现有的传统化学药剂相比,无毒无污染无残留,保证了食品安全;同时也有效避免了因长期使用化学药剂造成的蔓枯病真菌耐药性增强。



技术特征:

1.一种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含有生物复合菌10-15份、硅藻土20-30份、海藻多糖40-50份、硫酸锌3-5份、硫酸铜0.5-1份、钼酸钠1-3份、硫酸亚铁0.2-0.5份、硫酸钾1-2份、硫酸镁0.05-0.1份;其中,生物复合菌包含不吸水链霉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哈次木霉菌、荧光假单胞杆菌;所述生物复合菌中总活菌浓度≥50亿/g。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复合菌的制备方法为:取废弃食用菌,加入活化后的不吸水链霉菌、哈次木霉菌,在温度为25-30℃,湿度为50-70%的环境中发酵5-7天;再加入花生粕,混合均匀后,加入活化后的解淀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在温度为30-35℃,湿度为50-70%的环境中继续发酵3-5天,干燥,粉碎,过筛,即得生物复合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复合菌制备方法中,不吸水链霉菌的加入量为废弃食用菌重量的0.4-0.6%,哈茨木霉菌的加入量为废弃食用菌重量的0.1-0.3%,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加入量为废弃食用菌重量的0.3-0.5%,荧光假单胞杆菌的加入量为废弃食用菌重量的0.1-0.3%。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复合菌制备方法中,废弃食用菌与花生粕的重量比为1:(0.5-0.8)。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生物复合菌、硅藻土、硫酸锌、硫酸铜、钼酸钠、硫酸亚铁、硫酸钾、硫酸镁混合均匀,得混合物;海藻多糖按照料液比1:(2-3),kg/l制备成海藻多糖溶液;将混合物加入到海藻多糖溶液中,混合均匀,干燥,粉碎,过筛,即得微生物菌剂。

6.一种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微生物菌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生物菌剂用于防治甜瓜蔓枯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添加在甜瓜育苗基质中,添加量为每方育苗基质中0.2-0.5kg。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在种植甜瓜前单独或添加在底肥中基施,施用量为1.5-3kg/亩。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在甜瓜生长期间进行灌根,施用量为1-2kg/亩。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防治甜瓜蔓枯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农业种植病害防治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微生物菌剂,以重量份计,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含有生物复合菌10‑15份、硅藻土20‑30份、海藻多糖40‑50份、硫酸锌3‑5份、硫酸铜0.5‑1份、钼酸钠1‑3份、硫酸亚铁0.2‑0.5份、硫酸钾1‑2份、硫酸镁0.05‑0.1份;其中,生物复合菌包含不吸水链霉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哈次木霉菌、荧光假单胞杆菌。该菌剂对防治甜瓜蔓枯病具有较好的效果,对蔓枯病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明显降低甜瓜蔓枯病的发病率,实现甜瓜的增产增收。

技术研发人员:王广辉,沈彦辉,陈祥福,周楷轩,张晓艳,胡璋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大学山东(临沂)现代农业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