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放线菌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在修复人参土壤中的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37445941发布日期:2024-03-28 18:29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放线菌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在修复人参土壤中的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土壤改良剂,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放线菌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在修复人参土壤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1、人参为多年生宿根植物,一般5-6年收获,生长过程中,随着参龄的增加,在富集土壤中的营养物质的同时,向土壤中分泌化感物质。栽种过人参的田地俗称“老参地”,对“老参地”土壤微生态区系的研究表明,土壤栽参后引起生态环境的改变有利于真菌(尤其是致病真菌)和线虫的生长,而有益细菌和放线菌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减少,导致人参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失衡,微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被打破,依赖连作植物的致病菌大量繁殖,最终导致人参土传病害的发生。通常情况下,老参地几十年内不能再栽种人参,否则会出现人参存苗率大幅下降,大量须根脱落和根烂等现象的发生,甚至导致绝苗、绝产和绝收。

2、现有技术中,人参种植中防病促生长方法主要采用防病用农药和促生长用化肥。但喷洒农药杀灭了土壤中有真菌和线虫的同时,也杀灭了有益细菌和放线菌,无法恢复土壤的微生态平衡,不仅导致人参土传病害不能有效控制,老参地不能循环利用,还因农药和化肥的滥用严重影响了人参的品质和生态环境。

3、放线菌是产生抗生素最多的一类微生物,微生物中发现的具有抑菌活性的物质中,近70%是由放线菌产生的。放线菌孢子抗逆性强、易于工业化固态发酵生产,且具有活菌制剂保存期长的优点。有的放线菌还具有产生植物生长激素促进植物生长和降解植物根泌自毒物质的作用。故而,研究开发利用复合放线菌制剂用于消减人参连作障碍,修复人参种植土壤,保持人参土壤的微生态平衡,对于人参产业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4、现有技术中,从人参土壤中筛选出的很多优秀生防放线菌菌株,对人参的防病增产都有很好的应用效果。chung等从人参根围土壤中分离到5株对人参锈腐菌和根腐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的链霉菌(chung y r,kim h j,park k j.comparison of rhizosphereenvironments in soils suppressiveand conductive to ginseng rootrot[j].korealjournal of plant protectih,1984,22(3):142-146);黄雅丽和李凤珍从人参根际土壤筛选出16株放线菌,证明了有些拮抗放线菌菌株还具有刺激人参根生长的功能(黄雅丽,李凤珍.1990.人参根基微生物的研究i.菌株的筛选及功能的测定[j].微生物学杂志,1990,10(21):42-48);马凤茹等发现5406菌剂能加速细胞分裂,促进叶绿素形成和蛋白质合成,增加植物含糖量,增强抗寒和抑制植物病害的效果(马凤茹,刑云章,李晓红.5406激抗剂防治人参锈腐病的研究[j].特产研究,1993,(2):1-3./4);杨阳等配合施肥技术,分离筛选出对真菌抑制活性明显的放线菌(杨阳,何随成,张丽,张斌.抗人参真菌病害的链霉菌的摇瓶发酵试验[j].微生物学杂志,2002,(3):56-58);赫荣琳从吉林省三个人参基地的根际土壤中筛选到对人参锈腐病菌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并进行了液体培养研究(赫荣琳.人参锈腐病领顽菌的筛选及鉴定[c].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06);马贵龙等筛选出13株对人参锈腐病表现出抑制作用的放线菌,抑菌率最大菌株能达到为75.8%,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马贵龙,张阿桃,王美英.人参锈腐病拮抗放线菌筛选、形态及培养特征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2008,30(5):687-691);史册等对人参根际分离得到的4株放线菌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菌株对于人参的多种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且抑菌效果稳定(史册,韩梅,张一鸣,郭双双,杨利民.人参病原菌拮抗放线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j].生物技术通报,2014,(9):102-108)。然而,在人参生产中,使用的放线菌生防制剂还较少,而且均来源于农作物,无人参专用生防制剂,大多数筛选鉴定后的放线菌并未能开发成为放线菌剂,并得以利用。其原因是:①没有优质的微生物吸附载体材料,微生物在人参土壤中不能很好的定殖;②有益微生物在人参土壤中不能大量繁殖,影响菌剂的田间防治效果和菌剂对人参土壤修复的长效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放线菌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在修复人参土壤中的应用。

2、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

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复合放线菌菌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4、步骤一、将灰色链霉菌和浅紫链霉菌,分别按照5vol.%-20vol.%的比例接种于种子液中,并分别在种子罐内发酵12-72小时,得到两种菌种种子液;

5、将两种菌种种子液分别按照5vol.%-20vol.%的比例接种于发酵液中,并分别在发酵罐内发酵12-72小时,得到两种菌种发酵液;

6、将两种菌种发酵液等体积混合,得到复合放线菌发酵菌液;

7、步骤二、将硅藻土原矿在400-600℃煅烧,过30-50目筛,得到改性硅藻土;

8、步骤三、采用步骤一得到的复合放线菌发酵菌液喷淋步骤二得到的改性硅藻土,以25-35℃烘干,得到复合放线菌菌剂的预混料;

9、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复合放线菌菌剂的预混料与土壤改良成分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复合放线菌菌剂;

10、所述复合放线菌菌剂中,改性硅藻土、复合放线菌发酵菌液、土壤改良成分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20-70wt%、10-30wt%、2wt%-50wt%。

11、优选的是,步骤一中,所述种子罐内的发酵温度为25-35℃。

12、优选的是,步骤一中,所述发酵罐内的发酵温度为25-35℃。

13、优选的是,步骤二中,所述硅藻土原矿的二氧化硅含量≥70%。

14、优选的是,步骤二中,所述改性硅藻土的粒径在1500-3000nm之间。

15、优选的是,步骤四中,所述其它土壤改良成分为有机质、多糖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16、更优选的是,所述其它土壤改良成分为有机质和多糖化合物,复合放线菌菌剂中,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为8%-30wt%,多糖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2%-20wt%;

17、更优选的是,所述有机质为草炭土,多糖化合物为甲壳素。

18、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复合放线菌菌剂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复合放线菌菌剂。

19、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复合放线菌菌剂在修复人参土壤中的应用。

20、优选的是,所述复合放线菌菌剂以3.5-10.5公斤/亩的用量应用于人参的种植中,对人参土壤进行修复。

21、更优选的是,将复合放线菌菌剂和目标参地土壤按照质量比1-3:300搅拌均匀后,在秋季人参进行倒茬栽种时,用旋耕机将复合放线菌菌剂和目标参地土壤的混合物旋入倒茬地块中,旋耕深度为20-25cm,旋耕次数为两次,之后将旋耕好的目标参地地块进行人参倒茬栽种。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3、1、本发明基于土壤的微生态平衡角度,利用对人参土传病害的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又能促进人参生长的放线菌为生防菌种,对能形成互补作用的菌种进行复配。即利用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放线菌,发酵制成复合放线菌发酵菌液,菌液经过喷淋方式,与改性硅藻土制成复合放线菌菌剂的预混料;再与有机质、多糖化合物等土壤改良成分按比例混合,制成用于修复人参土壤的复合放线菌菌剂。硅藻土的吸附性和多孔结构,可以有效负载放线菌菌液,促进放线菌在土壤中的定殖,对抗导致土传病害的病原菌,修复土壤种参后的微生态失衡。用改性硅藻土负载复合放线菌发酵菌液,可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和保水性能,有利于菌株在人参土壤中的定殖,从而促进菌株的繁殖,抑制人参土传病害病原菌的繁殖。能促进人参伤愈组织的细胞生长,提高菌剂应用的稳定性、长效性,又增加了菌剂储存和运输的安全性及施用的方便性。

24、2、将制备的复合放线菌菌剂,以1-3:300的质量比与人参土壤充分拌和后,用旋耕机旋入预倒茬土壤后,旋耕深度为20-25cm,再进行人参的倒茬栽种。该菌剂能有效调节土壤微生态系统,改善土壤微生物平衡和孔隙结构,抑制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防治土传病害,修复人参土壤。该菌剂的施用,减少了人参种植过程中农药的使用,提高人参的品质,降低农药的潜在风险,且不易产生抗药性。同时,本发明的菌剂又能促进人参的生长,提高人参产量,从而减少了人参种植中化肥的用量。对环境友好,对绿色有机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5、3、本发明的复合放线菌菌剂利用改性硅藻土对复合放线菌发酵菌液进行负载,同时,添加有机质和多糖类化合物等土壤改良成分,通过改善土壤结构,既提升了人参土壤微生物群落成员之间的协作能力,又有利于诱导人参的次生代谢活性,增强了菌剂对人参土壤的修复效果。

26、4、本发明的复合放线菌菌剂从保持土壤微生态平衡的角度对人参土壤进行修复,增加土壤中对人参土传病害病原菌起到拮抗作用的放线菌数量,抑制病原菌的繁殖,从而保持土壤微生态平衡,促进老参地的循环利用。

27、5、本发明将两株人参根腐病和锈腐病的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菌株进行复配,经发酵而成复合放线菌发酵菌液,成本低;载体硅藻土原土经高温煅烧,原料成本低,产品具有价格优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