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细胞培养灌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48186发布日期:2023-11-06 22:26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干细胞培养灌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干细胞培养灌流,具体为一种干细胞培养灌流装置。


背景技术:

1、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灌流式培养是把细胞和培养基一起加入反应器后,在细胞增长和产物形成过程中,不断地将部分条件培养基取出,同时又连续不断地灌注新的培养基;

2、经检索,现有的中国专利cn215050386u,公开了一种干细胞培养灌流装置,包括外壳、内胆、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外壳内腔设有内胆,所述外壳顶部表面一侧镶嵌连接有进液管,所述外壳底部表面镶嵌连接有出液管,所述外壳顶部表面中部安装有防护框,所述防护框内腔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内胆内腔设有搅拌桨,所述内胆内腔外壁表面安装有电加热板,所述外壳和所述内胆之间填充有加热液,所述外壳右侧壁中部焊接有防护箱,所述防护箱表面顶部安装有时控开关,所述防护箱表面底部安装有温度调节纽,所述进液管底端与内胆导通相连,本实用新型既能起到双重保护干细胞的功能,又能方便对干细胞搅拌和加热,进而能够提高了干细胞的活性,以便于干细胞的后期灌流处理;

3、上述专利虽通过设置的搅拌杆与加热机构提高干细胞的活性,但是在操作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上述的搅拌杆只能旋转一个方向,并且单向的搅拌杆混合时间较长,增加电量损耗,增加成本,并且搅拌杆单向旋转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细胞培养灌流装置,采用本装置进行工作,从而解决了现有干细胞培养灌流混合搅拌的方向单一不足以快速提高干细胞的活性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干细胞培养灌流装置,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进料的进液口,且机壳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出液的出液口,并且出液口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控制出液的控制出液结构,所述进液口的左端设置有用于驱动的电机,且电机的底部设置有用于驱动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混合的搅拌杆一,且搅拌杆一的中部外端设置有用于双向搅拌驱动的旋转结构;

3、旋转结构包括有设置在搅拌杆一外部的上盘型齿轮,且上盘型齿轮的下方设置有侧向齿轮,所述侧向齿轮的下方设置有下盘型齿轮,且下盘型齿轮的下方设置有搅拌杆二。

4、进一步地,所述上盘型齿轮的上端设置有连接板,且连接板通过轴承与搅拌杆一连接,所述上盘型齿轮与侧向齿轮相互啮合,且侧向齿轮与下盘型齿轮相互啮合,所述上盘型齿轮和下盘型齿轮相反方向旋转。

5、进一步地,所述侧向齿轮的内部设置有转杆,且转杆的外部设置有连接板,并且连接板通过轴承与侧向齿轮连接,所述转杆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杆二,且搅拌杆二与搅拌杆一相反方向运动,并且搅拌杆二与搅拌杆一通过轴承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出液结构包括设置在出液口的底部的固定板,且固定板的底部设置有旋转杆,并且旋转杆通过轴承与固定板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杆的底端内部为螺纹槽,且旋转杆的底端内部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旋转杆的底部为螺纹连接,且螺杆与旋转杆的底部螺纹槽有自锁功能,并且齿轮的底部设置把手。

8、进一步地,所述齿轮的右端设置有齿块,且齿块的右端设置有内筒,并且齿块分布于内筒的表面,所述齿块设置有6个,且齿块位于内筒的半圈。

9、进一步地,所述内筒的底部设置有大孔,且大孔设置有三组,并且三组大孔位于内筒的一般,所述内筒底部另一半为挡板,所述内筒的外部设置有外筒,且外筒的尺寸大于内筒的尺寸。

10、进一步地,所述外筒的底部设置有大孔,且大孔与内筒的大孔为同一位置,所述外筒底部另一半设置有三组小孔,且小孔的位置与大孔呈对称分布,所述外筒的表面设置有槽道,且齿块位于槽道的内部滑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干细胞培养灌流装置,现有干细胞培养灌流混合搅拌的方向单一不足以快速提高干细胞的活性;而本实用新型通过盘型齿轮组、侧向齿轮、搅拌杆一以及搅拌杆二,当需要对干细胞进行搅拌时,通过电机带动驱动杆转动,并且驱动杆带动搅拌杆一转动,搅拌杆一带动上盘型齿轮与侧向齿轮啮合转动,进一步侧向齿轮带动下盘型齿轮转动,并且下盘型齿轮与上盘型齿轮反向主动,同时侧向齿轮带动转杆转动,并且转杆通过轴承与连接板连接固定,使得下盘型齿轮带动搅拌杆二转动,从而更快速提高干细胞的活性,搅拌混合的效果更佳。



技术特征:

1.一种干细胞培养灌流装置,包括机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进料的进液口(2),且机壳(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出液的出液口(3),并且出液口(3)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控制出液的控制出液结构(8),所述进液口(2)的左端设置有用于驱动的电机(4),且电机(4)的底部设置有用于驱动的驱动杆(5),所述驱动杆(5)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混合的搅拌杆一(6),且搅拌杆一(6)的中部外端设置有用于双向搅拌驱动的旋转结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细胞培养灌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盘型齿轮(72)的上端设置有连接板(71),且连接板(71)通过轴承与搅拌杆一(6)连接,所述上盘型齿轮(72)与侧向齿轮(73)相互啮合,且侧向齿轮(73)与下盘型齿轮(74)相互啮合,所述上盘型齿轮(72)和下盘型齿轮(74)相反方向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干细胞培养灌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齿轮(73)的内部设置有转杆(75),且转杆(75)的外部设置有连接板(71),并且连接板(71)通过轴承与侧向齿轮(73)连接,所述转杆(75)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杆二(76),且搅拌杆二(76)与搅拌杆一(6)相反方向运动,并且搅拌杆二(76)与搅拌杆一(6)通过轴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细胞培养灌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出液结构(8)包括设置在出液口(3)的底部的固定板(81),且固定板(81)的底部设置有旋转杆(82),并且旋转杆(82)通过轴承与固定板(8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干细胞培养灌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杆(82)的底端内部为螺纹槽,且旋转杆(82)的底端内部设置有齿轮(83),所述齿轮(83)与旋转杆(82)的底部为螺纹连接,且螺杆(84)与旋转杆(82)的底部螺纹槽有自锁功能,并且齿轮(83)的底部设置把手(8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干细胞培养灌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83)的右端设置有齿块(86),且齿块(86)的右端设置有内筒(87),并且齿块(86)分布于内筒(87)的表面,所述齿块(86)设置有6个,且齿块(86)位于内筒(87)的半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干细胞培养灌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87)的底部设置有大孔(810),且大孔(810)设置有三组,并且三组大孔(810)位于内筒(87)的一般,所述内筒(87)底部另一半为挡板,所述内筒(87)的外部设置有外筒(89),且外筒(89)的尺寸大于内筒(87)的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干细胞培养灌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89)的底部设置有大孔(810),且大孔(810)与内筒(87)的大孔(810)为同一位置,所述外筒(89)底部另一半设置有三组小孔(811),且小孔(811)的位置与大孔(810)呈对称分布,所述外筒(89)的表面设置有槽道(88),且齿块(86)位于槽道(88)的内部滑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干细胞培养灌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干细胞培养灌流装置,本技术解决了现有干细胞培养灌流混合搅拌的方向单一不足以快速提高干细胞的活性的问题。本技术通过盘型齿轮组、侧向齿轮、搅拌杆一以及搅拌杆二当需要对干细胞进行搅拌时,通过电机带动驱动杆转动,并且驱动杆带动搅拌杆一转动,搅拌杆一带动上盘型齿轮与侧向齿轮啮合转动,进一步侧向齿轮带动下盘型齿轮转动,并且下盘型齿轮与上盘型齿轮反向转动,同时侧向齿轮带动转杆转动,并且转杆通过轴承与连接板连接固定,使得下盘型齿轮带动搅拌杆二转动,从而更快速提高干细胞的活性,搅拌混合的效果更佳。

技术研发人员:牟春琳,王秀娟,郝明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长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