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猪瘟疫苗产能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94793发布日期:2024-03-13 20:43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猪瘟疫苗产能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猪瘟疫苗产能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1、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和接触性传染病,在环境的突变或环境的恶化情况下,猪瘟极易爆发并传播,且在任何季节都可发生,且死亡率高,免疫猪瘟疫苗是预防猪瘟最有效的手段。

2、猪瘟病毒对细胞伤害较小,且为细胞分泌型病毒,具有无细胞病变的特点,相对传统转瓶培养,采用微载体培养具有一定的优势。

3、目前世界上微载体已广泛应用于疫苗、重组蛋白和单克隆抗体等研究领域,但采用微载体培养技术繁殖猪瘟病毒的报道较少。

4、因此,现阶段研发人员的目标在于:利用微载体培养技术积极探索猪瘟病毒的繁殖工艺,优化出一切可降本增效的生产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猪瘟疫苗产能的生产工艺,该工艺采用微载体培养扩繁病毒所用的细胞,而实施该工艺的容器为适配此工艺的单独开发的转瓶,该转瓶具有多条轴向延伸的凹槽,相比传统的皱壁细胞培养转瓶、直壁细胞培养转瓶,由此扩繁的病毒滴度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猪瘟疫苗产能的生产工艺,将细胞、微载体混合后在转瓶中进行流动悬浮培养,培养成微载体单层细胞后接种猪瘟病毒毒种;

3、所述转瓶包括瓶体;

4、所述瓶体的内壁设有多条沿内壁凸起的凸条,相邻两条凸条构成一条沿瓶体轴向延伸的凹槽;在垂直于瓶体的轴线方向上,所述瓶体的内壁的截面展开后构成一条连续起伏的曲线。

5、由于猪瘟病毒弱毒为细胞分泌型病毒,具有对细胞的伤害较小,无细胞病变的特点,致使本发明的微载体转瓶工艺更具优势,最后一代细胞培养在微载体上无需消化和传代,繁殖病毒后只需收取上清,无需冻融细胞或微载体,更加方便微载体的回收和利用,使用本工艺涉及的转瓶可反复利用,且价格低廉,使用的转瓶机价格较其他工艺的仪器设备更为便宜,且我国大部分企业均已购置大量的转瓶机,因此本发明无需配置新的设备即可实现细胞培养和病毒扩繁。

6、在上述的生产工艺中,所述凹槽为10~40条,所述凹槽的深度为瓶体半径的5%~15%。

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案例中,所述凹槽的数量为10条、11条、12条、13条、14条、15条、16条、17条、18条、19条、20条、21条、22条、23条、24条、25条、26条、27条、28条、29条、30条、31条、32条、33条、34条、35条、36条、37条、38条、39条或40条;

8、所述凹槽的深度为瓶体半径的5%、6%、7%、8%、9%、10%、11%、12%、13%、14%或15%。

9、在上述的生产工艺中,所述凹槽为15~30条,所述凹槽的深度为瓶体半径的8%~12%。

10、在上述的生产工艺中,所述凸条由瓶体的壁向内凹陷形成,和/或,所述凸条的表面为弧面;和/或,所述凹槽的底面为平面或弧面。

11、在上述的生产工艺中,所述凸条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或半椭圆形。

12、在上述的生产工艺中,所述瓶体包括瓶身、与瓶身连接的瓶颈、连接在瓶颈上的瓶口;所述凹槽延伸至瓶颈位置,所述凹槽延伸至瓶颈靠近瓶口的位置。

13、在上述的生产工艺中,所述瓶体的材质为玻璃。

14、在上述的生产工艺中,包括以下步骤:

15、步骤1:细胞经传代放大至所需数量;

16、步骤2:将步骤1的细胞消化并与微载体一同转移至所述转瓶内,补加营养液;

17、步骤3:步骤2的细胞培养成微载体单层细胞后,换液培养并接种猪瘟病毒;

18、步骤4:收获猪瘟病毒,换液培养后继续收获病毒。

19、步骤5:重复步骤4。

20、在上述的生产工艺中,所述微载体在步骤2中补加营养液后的溶液中的浓度为1.25g/l~3.75g/l。

2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案例中,所述微载体在步骤2中补加营养液后的溶液中的浓度为1.25g/l、1.5g/l、1.75g/l、2g/l、2.5g/l、3g/l、3.25g/l、3.5g/l、3.75g/l。

22、在上述的生产工艺中,所述细胞为猪睾丸st传代细胞和/或猪肾pk-15传代细胞;

23、在上述的生产工艺中,所述转瓶使用的细胞培养转瓶机转速的转速为200~800r/h。

2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案例中,所述转瓶使用的细胞培养转瓶机转速的转速为200r/h、300r/h、400r/h、500r/h、600r/h、700r/h或800r/h;

25、在上述的生产工艺中,所述转瓶中溶液的体积相当于转瓶体积的8~12%。

2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案例中,所述转瓶中溶液的体积相当于转瓶体积的8%、9%、10%、11%或12%。

2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8、本发明的生产工艺在转瓶生产工艺上进行发明创新,培养出高效价的猪瘟病毒液,更换的瓶子价格低廉,也无需额外购买仪器设备,以此实现高度降本增效的生产工艺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提高猪瘟疫苗产能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将细胞、微载体混合后在转瓶中进行流动悬浮培养,培养成微载体单层细胞后接种猪瘟病毒毒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10~40条,所述凹槽的深度为瓶体半径的5%~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15~30条,所述凹槽的深度为瓶体半径的8%~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由瓶体的壁向内凹陷形成,和/或,所述凸条的表面为弧面;和/或,所述凹槽的底面为平面或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或半椭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包括瓶身、与瓶身连接的瓶颈、连接在瓶颈上的瓶口;所述凹槽延伸至瓶颈位置,所述凹槽延伸至瓶颈靠近瓶口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的材质为玻璃。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载体在步骤2中补加营养液后的溶液中的浓度为1.25g/l~3.75g/l。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为猪睾丸st传代细胞和/或猪肾pk-15传代细胞。

11.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瓶使用的细胞培养转瓶机转速为200~800r/h。

12.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瓶中溶液的体积相当于转瓶体积的8~12%。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生物领域,公开了一种提高猪瘟疫苗产能的生产工艺,将细胞、微载体混合后在转瓶中进行流动悬浮培养,培养成微载体单层细胞后接种猪瘟病毒毒种;所述转瓶包括瓶体;所述瓶体的内壁设有多条沿内壁凸起的凸条,相邻两条凸条构成一条沿瓶体轴向延伸的凹槽;在垂直于瓶体的轴线方向上,所述瓶体的内壁的截面展开后构成一条连续起伏的曲线。该工艺采用微载体培养扩繁病毒所用的细胞,而实施该工艺的容器为适配此工艺的单独开发的转瓶,该转瓶具有多条轴向延伸的凹槽,相比传统的皱壁细胞培养转瓶、直壁细胞转瓶,由此扩繁的病毒滴度更高。

技术研发人员:陈坚,赖月辉,穆光慧,张东卓,李复坤,涂玉蓉,林德锐,杨傲冰,齐冬梅,江梦雅,周晓敏,樊全宝,冯钰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永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