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热性片材的粘接处理方法及粘接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4031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耐热性片材的粘接处理方法及粘接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粘接带,更详细地说,是关于涉及在粘合剂和基材之间进行涂敷的粘接处理剂的耐热性片材的粘接处理方法,以及采用该法制成的基材的粘接带。
现有技术粘接带,由于其使用方便,近年来己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并开发出各种制品和在多种用途中使用。其中,根据用途,把暂时粘贴的胶带剥离,并在该剥离面上粘贴新的带的情况也有不少。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要求粘接带只有所谓粘贴功能,而且,要求在带剥离时,粘合剂(糊)不残留在被粘面上的功能。关于具有这种功能的粘接带,此前已提出了几种方案,而且,有的已经实用。例如,通过在基材上涂敷底涂层后形成粘合剂,可以提高带基材和粘合剂层间的粘合性,即,基材和粘合剂层间的锚合性,糊在被粘体上残留少的粘接带己有人提出(例如,特许文献1等)。另外,设置其他树脂层,作为支撑体(基材)和粘合剂层及其中间层,并且支撑体、中间层及粘合剂层各层间的锚合力优良,因此,剥离后糊无残留的粘合带也有人提出(例如,特许文献2等)。
特开2000-191989号公报[特许文献2]特开2000-63774号公报发明要解决的课题然而,这种现有技术,是把特定的基材及粘合剂及中间层进行组合加以实现的粘接带,并且是在几种用途中可以发挥非常优良的功能,且是充分满足上述要求的粘接带,但另一方面,作为多种目的的粘合带有时未必能产生这种功能。另外,在制造由粘合剂和基材及在其间涂敷的粘接处理剂构成的粘接带时,对粘接处理剂进行了各种探讨,然而,实际情况是,还未找到糊完全不残留的方法。特别是,在使用温度超过200℃的用途中,糊残留的多,故要求进行改善。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各种问题,提供一种锚合力得到改善的粘接处理方法,同时,提供一种在采用该法制成的粘接处理面上,涂敷提高了凝聚力的粘合剂,或根据场合涂敷底涂剂后,涂敷粘合剂而制成糊不发生残留的粘接带。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发明人对满足该要求的方法进行悉心研究的结果发现,通过对耐热性片材施以规定的粘接处理方法,可得到优良的锚合力,于是完成了本发明。
即,作为耐热性片材的粘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耐热性片材的至少一个面上涂敷粘接处理剂及溶剂构成的粘接处理溶液,然后,使粘接处理溶液中的溶剂快速蒸发,在固体成分中产生连泡状态的空孔或/及龟裂,并且,把粘接处理剂加热到成型温度。通过把具有粘接效果的粘合剂层,进一步发泡、龟裂等手段,在表面形成凹凸,通过粘合剂缠绕在该凹凸面上,可以达到锚合性提高的目的。
另外,作为采用该法制成的基材(下面,称作中间体)上涂敷粘合剂构成的粘接带,其特征在于,把粘接处理剂,在其内的固体成分中具有连泡状态的空孔或/及龟裂的状态下进行成型。在具有上述抛锚效果的中间体上涂敷提高了凝聚力的粘合剂,根据场合涂敷底涂剂后涂敷粘合剂,借此,可能得到剥离后无糊残留的粘接带。
另外,上述粘接处理溶液,是由二氧化硅粒子、氟树脂、表面活性剂及水构成的,其固体成分优选的是5~80%。以这种材料的组合或组成作为条件,可以稳定的进行粘合处理,可以提供具有均匀质量的粘接带。
作为上述粘接带的基材,优选使用聚酰亚胺膜、聚酰胺片材、氟树脂膜、在玻璃布上浸渍氟树脂的浸渍布。对于这样的基材,一方面要确保一定的耐热性、强度等粘接带的特性,另一方面应具有与粘接处理剂及粘合剂的适应性,从而可能适用于多种多样的用途。
另外,在往粘接处理面上涂敷粘合剂时,粘合剂的凝胶百分率是20~60%者是优选的。可以确认,如凝胶百分率在该范围内,可以提高粘合剂的凝聚力,从而可以得到即使高温使用后剥离带,糊也不发生残留的粘接带。
还有,上述粘合剂,优选有机硅系粘合剂。借此,既可确保对高温的耐受性、强度、柔软性等粘接带的特性,又能具有与粘接处理剂的适应性,从而可适用于多种多样的用途。
发明的实施方案下面对本发明实施方案加以说明。
本发明的粘接片材的粘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耐热性片材的至少一个面上,涂敷粘接处理剂及溶剂构成的粘接处理溶液,然后,使粘接处理溶液中的溶剂快速蒸发,使固体成分中产生连泡状态的空孔或/及龟裂,并且,把粘接处理剂加热到成型温度。通过使具有粘接效果的底涂层进一步发泡、龟裂等手段,在表面形成凹凸,并通过粘合剂缠绕在该凹凸面上,可以达到锚合性提高的目的。
另外,采用该方法制成的中间体,涂敷粘合剂可作为粘接带使用。即,在粘接处理剂内的固体成分中具有连泡状态的空孔或/及龟裂的状态下进行成型,则可以制造以此为特征的粘接带,在锚合效果优良的中间体上涂敷提高了凝聚力的粘合剂,或根据场合,涂敷底涂剂后涂敷粘合剂,借此,可以得到剥离后无糊残留的粘接带。
还有,本发明中使用的粘接处理溶液,是由粘接处理剂和溶剂构成的,可根据需要添加交联剂、固化剂、有机或无机填充剂。
作为粘接处理剂,可从聚酯树脂、蜜胺树脂、丙烯酸树脂、有机硅树脂、PFA、FEP、PTFE等氟树脂等中选择组合到带的构成中。干燥状态下的涂敷量为0.5~20g/m2,优选1~10g/m2,在必须进行固化的场合,可以采用异氰酸酯系、胺系等固化剂或过氧化苯甲酰等过氧化物。在涂敷量低于0.5g/m2时,即使加热,粘接处理剂中也不产生连泡状态的空孔或/及龟裂,当涂敷量大于20g/m2时,即使涂敷,也得不到与涂敷量相吻合的效果。
作为溶剂,可以采用甲苯、二甲苯、甲基乙基酮、乙酸乙酯、丁醇、水等及它们的混合物。
作为填充剂,可以采用蜜胺树脂、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等有机树脂粉末或氧化镁、氧化铝、二氧化硅等无机粉末。作为添加量,为粘接处理剂总重量的5~80%,优选在10~60%的范围内。
作为加热温度,为所用溶剂沸点加20的温度(℃)以上,而且,只要粘接处理剂可以成型,且事实上材料不劣化,优选在高温下进行处理。在为混合溶剂时,以最高沸点的溶剂为基础的上述内容,来决定加热温度。
另外,上述粘接处理溶液是由二氧化硅粒子、氟树脂、表面活性剂及水构成的,其固体成分优选的是5~80%,更优选的是10~50%。在低于5%时,即使加热,粘接处理剂中也不产生连泡状态的空孔或/及龟裂,当大于80%时,由于粘接处理溶液的粘度增大,所以涂敷面变粗糙,质量不稳定。以这样的材料的组合或组成作为条件,使稳定的粘接处理成为可能。
作为上述粘接带的基材,优选使用聚酰亚胺膜、聚酰胺片材、氟树脂膜、在玻璃布上浸渍氟树脂的浸渍布。对这样的基材,耐热性优良的同时,还能确保强度、加工性等粘接带的特性,而且还是与通过粘接处理的粘合剂的适应性也优良的材料。还有,作为本发明中所用的基材,除上述以外,还可以举出纸类、聚酯膜、金属箔等。
另外,在往粘接处理面上涂敷粘合剂时,粘合剂的凝胶百分率优选的是20~60%者。作为交联剂的配合量,粘合剂的凝胶百分率低于20%时,当使用后剥离粘接带时,发生粘合剂的凝聚破坏,粘合剂发生所谓残留在被粘体上的问题。当凝胶百分率大于60%时,由于粘合剂变硬而粘合力下降,使用中很可能发生所说的粘接带剥离的问题。如凝胶百分率在上述范围内,可以提高粘接剂的凝聚力,并且可以得到即使高温下使用后剥离带,而糊也不残留的粘接带。
还有,上述粘合剂,优选有机硅系粘合剂。既具有对高温的耐受性、又具有对粘接带要求的强度、柔软性等特性,而且还具有与粘接处理剂的适应性。另外,除有机硅系粘合剂以外,橡胶系、丙烯酸系等也可以使用,可根据用途加以选择,作为交联剂,可以使用硫、蜜胺树脂、异氰酸酯系树脂、过氧化物等。
另外,作为粘合剂的厚度,一般为4~70μm。当小于4μm时,粘合力低,使用中有可能发生剥离。即使大于70μm,也未见特别的效果,在用作下列热密封时,粘接带的厚度方向导热率反而下降所以是不理想的。
在本发明中,通过采用上述片材的粘接处理方法,可以谋求锚合力的改善,同时,通过涂敷提高了凝聚力的粘合剂,或根据场合,涂敷底涂剂后涂敷粘合剂,则可以提供剥离后不发生糊残留的粘接带。当该粘接带用作掩蔽带、热密封用带时,即使在该带反复进行粘贴剥离使用时,带仍不发生糊残留,可以有效利用本发明优良的锚合力和凝聚力,并可用作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种用途所要求功能的粘接带。
实施例下面,通过实施例具体的说明本发明的构成和效果。各实施例中的评价项目如下述。还有,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例的局限。
评价方法(1)粘合力采用19mm×200mm的试样,按JIS C 2107进行测定。
(2)糊残留用2kg辊往复1次运动,把试样(19mm×200mm)粘贴在不锈钢板(SUS304BA板)上,于室温放置30分钟,在规定温度放置240小时后,于室温放置30分钟。然后,采用坦锡伦(テンシロン)型万能拉伸试验机,于室温,以30mm/min及300mm/min的速度在180°方向进行剥离,调查SUS表面的粘合剂残留状态。在这里,所谓规定温度,丙烯酸系粘合剂时系指80℃,有机硅粘合剂时系指200℃。
(3)凝胶百分率按照下面记载的方法求出。
1)准备19mm×约250mm试样。
2)称量该试样(Ag)。
3)把该试样于约300ml甲苯中浸渍48小时。
4)风干30分钟后,于120℃、经2小时除去甲苯。
5)于室温下取出并放置30分钟。
6)称量该试样(Bg)。
7)除去试样的粘合剂,只有基材。
8)称量基材(Cg)。
9)用下式(1)求出凝胶百分率(%)凝胶百分率(%)=(B-C)/(A-C)×100 式1(4)锚合力在试样(19mm×200mm)的糊面上,用手拉辊把卡普纶(カプトン)粘接带(日东电工制,No.360,1密耳样品)的糊面粘贴。于室温放置24小时后,制成用于进行试样基材和粘合剂之间进行拉伸剥离那样的试验的样品,将其用テンシロン型万能拉伸试验机,在180°方向以300mm/min速度进行拉伸剥离,求出锚合力。
实施例1往聚酰亚胺膜(东レ·デユポ社制造,商品名力プトン膜100H)的一个面上涂敷丙烯酸树脂(三菱レイヨン社制,商品名アクリペツトVH)的10%甲苯溶液,使干状态下的涂敷量达到4g/m2,立即于170℃加热5分钟。然后,在该粘接处理面上涂敷下列甲苯溶液,使干燥状态下的涂敷厚度达到35μm,该甲苯溶液是在丙烯酸系粘合剂(2-乙基己基丙烯酸酯/丙烯酸=100/1,分子量70万)100重量份中添加异氰酸酯系固化剂5重量份后制成的30%甲苯溶液。将其于室温放置10分钟后,于130℃加热5分钟,使其固化,得到粘接带。
实施例2在玻璃布(钟纺社制,商品名KS 1090)的两侧涂敷了PTFE树脂90g/m2的浸渍布的一个面上,涂敷相对于PFA树脂(ダイキン工业社制,商品名ネオフロンPFA AD-2CR)100重量份,二氧化硅(日产化学社制,商品名スノ`テツクスN)60重量份、表面活性剂(第一工业制药社制,商名名ノイゲンEA-137)2重量份以及水300重量份构成的粘接处理剂溶液,使干燥状态下的涂敷量达到1.5g/m2,立即于200℃加热1分钟,接着,于370℃加热30秒钟。在该粘接处理剂涂敷面上涂敷相对于有机硅粘合剂100重量份,过氧化苯甲酰2.5重量份的35%二甲苯溶液,使干燥状态下的涂敷厚度达到45μm那样之后,于80℃加热3分钟,再于200℃加热5分钟,得到粘接带。
比较例1除了把实施例1的丙烯酸树脂涂敷后的加热温度变成80℃加热10分钟以外,其余同样操作,得到粘接带。
比较例2除了把实施例1的丙烯酸树脂涂敷量变成0.2g/m2以外,其余同样操作,得到粘接带。
比较例3除了把实施例1的异氰酸酯固化剂变成1重量份以外,其余同样操作,得到粘接带。
比较例4除了把实施例2的粘接处理剂溶液涂敷后的加热温度变成100℃加热10分钟以外,其余同样操作,得到粘接带。
比较例5除了把实施例2的粘接处理剂溶液的干燥状态下的涂敷量变成0.1g/m2以外,其余同样操作,得到粘接带。
比较例6除了把实施例2的粘接处理剂溶液的过氧化苯甲酰变成0.5重量份以外,其余同样操作,得到粘接带。
试验结果关于上述4个评价项目,各例的试验结果示于表1。
表1

如表1结果所示,实施例1及2,无糊残留,锚合力也高,各评价项目均得到良好的结果。另一方面,比较例1~6,哪一个都发生糊残留,得到不好的结果。特别是,比较例1、2、4、5,锚合力非常低,均观察到所谓锚合破坏,比较例3及6,锚合力虽高但凝胶百分率非常低,由于凝聚力下降,可以观察到所谓凝聚破坏的发生。
发明的效果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耐热性片材的粘接处理方法中,使具有粘接效果的粘接处理剂层,再次用发泡、龟裂等手段,使表面形成凹凸,借此,粘合剂或底涂剂缠绕该凹凸面上而大幅提高锚合效果。
因此,在采用这种方法制成的中间体上涂敷凝聚力高的粘合剂,或根据场合,涂敷底涂剂后涂敷粘合剂所构成的粘接带,锚合力、凝聚力变得非常优良,在剥离时,可以得到糊不发生残留的效果。借此,即使是进行再度粘贴的场合,被粘体不必进行清洗,特别是在高温使用的场合,不必因清洗冷却到室温,因此消除了不理想的状况,另外,不必为清洗而使用有机溶剂并且也能得到良好的效果。即,前者,时间缩短,生产性提高,而后者,在卫生·安全方面得到改善,可以得到技术更加改进的效果。
另外,上述粘接处理溶液限定于特定的材料,使其固体成分达到一定范围内,使更加稳定的粘接处理成为可能,可以提供一种锚合力高,具有均匀质量的粘接带。
同样,作为粘接带的基材,当选择聚酰亚胺膜等时,既可确保更加优良的耐热性、强度等粘接带特性,又因为具有与粘接处理剂及粘合剂的适应性而适于多种多样的用途。
另外,在粘接处理面上涂敷粘合剂时,当粘合剂的凝胶百分率在所定的范围内时,可以得到提高粘合剂的凝聚力的,和即使在高温使用后剥离带时,糊也不发生残留的粘接带。
另外,上述粘合剂,为有机硅系粘合剂时,既可确保对高温的耐受性、强度、柔软性等粘接带的特性,又因为具有与粘接处理剂的适应性所以可适于多种多样的用途。
权利要求
1.一种耐热性片材的粘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耐热性片材的粘接处理方法,是在所述耐热性片材的至少1个面上,涂敷由粘接处理剂和溶剂构成的粘接处理溶液,然后,使粘接处理溶液中的溶剂快速蒸发,使之在固体成分中生成连泡状态的空孔或/和龟裂,并加热至粘接处理剂进行成型的温度。
2.按照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耐热性片材的粘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处理溶液是由二氧化硅粒子、氟树脂、表面活性剂及水构成的,且其固体成分为5~80%。
3.一种粘接带,其特征在于,其是在耐热性片材的至少1个面上具有粘接处理面的粘接带,在粘接处理剂内的固体成分中具有连泡状态的空孔或/和龟裂的状态下,使粘接处理剂成型。
4.按照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粘接带,其特征在于,由上述粘接处理剂及溶剂构成的粘接处理溶液,是由二氧化硅粒子、氟树脂、表面活性剂及水构成的,且其固体成分为5~80%。
5.按照权利要求3或4中所述的粘接带,其特征在于,作为粘接带基材采用聚酰亚胺膜、聚酰胺片材、氟树脂膜、玻璃布中浸渍氟树脂的浸渍布。
6.按照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粘接带,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粘接处理面上涂敷粘合剂构成的粘接带,其中粘合剂的凝胶百分率为20~60%。
7.按照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粘接带,其特征在于,上述粘接剂是有机硅系粘接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锚合力的粘接处理方法,同时,通过把采用该法制成的粘接处理面上涂敷凝聚力高的粘合剂,可以提供糊不发生残留的粘接带。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耐热性片材的至少1个面上,涂敷由粘接处理剂及溶剂构成的粘接处理溶液,然后,把粘接处理溶液中的溶剂快速蒸发,使在固体成分中生成连泡状态的空孔或/及龟裂,并且,把粘接处理剂加热至进行成型的温度,另外,在粘接处理面上涂敷粘合剂时,粘合剂的凝胶百分率优选20~60%。
文档编号C09J183/00GK1493635SQ0315948
公开日2004年5月5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30日
发明者高桥秀一, 佐藤宪司, 矢部修, 村上昌义, 小久保丰, 丰, 义, 司 申请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