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732087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秸秆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秸秆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土地板结、农药残留严重、土传病害猖獗、土质保水能力下降、透气性差、分解还原能力下降;农民环保意识淡薄,石化依赖性强,很少再有人用锄头对大田作物进行锄草、松土、透气、保商,而只是把除草剂喷洒完事,这样造成土壤极其恶化;水质污染严重,导致发病率提高。现在广大农村10米以上的地下水变的涩苦,水质中含有大量农药、农残。在一些地方的农村要吃干净的水,必须打20米以下才能找到良好的水源。而且现在很多地区已经出现地下水枯竭现象,并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农民为追求产量,越来越多的向土地中施加化肥、向农作物喷洒农药,导致现在的土壤严重的污染,所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农残超标几倍甚至几十倍。
而且,农作物秸秆没有更加有效的利用途径,秸秆还田虽可以避免焚烧的危害,但需长时间的分解,给耕作带来不便;同时带来病虫害等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秸秆利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土壤品质、避免土传病害、减少化肥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的秸秆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秸秆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包括蜡样芽胞杆菌、巨大芽胞杆菌、放线菌、枯草芽胞杆菌、成团泛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蜡样芽胞杆菌、巨大芽胞杆菌、放线菌、枯草芽胞杆菌、成团泛菌是以秸秆为主的固体培养基经分批发酵后制成,各菌培养物其重量配合比为蜡样芽胞杆菌15~35%巨大芽胞杆菌10~30%放线菌 5~15%枯草芽胞杆菌10~30%成团泛菌15~35%一种秸秆微生物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先将秸秆粉碎至2mm以下的粉状;b、将粉碎后的秸秆输送至气爆室内,在120~200℃的温度、4~10个大气压的水蒸汽环境下经2~5秒后迅速释放至常压;c、将气爆后的秸秆中加入与秸秆等重的水分输送至高温蒸气处理仓内,在100~120℃的温度、1~2个大气压的水蒸汽环境下,消毒灭菌1~2小时,同时利用微波处理进行;d、在无杂菌的条件下,将消毒灭菌后的秸秆冷却到40℃以下;e、在无杂菌的条件下,在冷却后的秸秆上分类均匀地喷洒占秸秆干重50%~100%的菌种培养液,使秸秆含水量达到150~200%;f、将喷洒厌氧菌菌种培养液后的秸秆输送至厌氧发酵仓内,加入惰性气体,在25~37℃的温度进行固态发酵3~5天制得厌氧菌培养物;将喷洒好氧菌菌种培养液后的秸秆输送至好氧发酵仓内,输入无菌空气进行固态发酵3~5天制得好氧菌培养物;g、根据不同用途,按照厌氧菌培养物和好氧菌培养物的重量比例进行分类混合再培养发酵24小时,即制得各种秸秆生物制剂。
h、检验、包装。
上述秸秆微生物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步骤e所述的秸秆分类是将秸秆分为5部分,其重量比为5∶4∶2∶4∶5,所述的菌种培养物为蜡样芽胞杆菌、巨大芽胞杆菌、放线菌、枯草芽胞杆菌、成团泛菌的菌种培养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好氧菌蜡样芽胞杆菌、巨大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成团泛菌和厌氧菌放线菌进行复合,在植物根际生长、繁殖,可以改良土壤、消除板结、透水透气、促使根系发达;解钾、解磷、提高肥效减少30%的化肥用量;抑制土壤中有害菌繁殖,预防土传病、重茬等各种病害的发生;抗旱、抗涝、抗倒伏。从而实现增收、改善农产品的品质。
2、采用气爆技术来改变秸秆内部的纤维素、木质素的内部结构,再用高温、高压消毒灭菌,同时,微波处理使水分子在秸秆内产生高频振荡,使秸秆的大肽、小肽及各种营养元素迅速打开,以便于有益微生物的营养需求。
3、采取的液态、固态混和发酵,为微生物繁殖提供足够的水分和养分。
4、采用秸秆作为固体培养基,为微生物长期提供足够的营养成分,使生物制剂中长期保持较高的活菌数。
5、生物制剂中活菌数达到100~300亿/克。
6、本发明生物制剂的原材料是秸秆,来源广泛、成本低廉,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解决了秸秆治理的难题,并可进行大规模的生产,产品成本低,效果好,宜于普及和推广。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一种秸秆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包括蜡样芽胞杆菌、巨大芽胞杆菌、放线菌、枯草芽胞杆菌、成团泛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蜡样芽胞杆菌、巨大芽胞杆菌、放线菌、枯草芽胞杆菌、成团泛菌是以秸秆为主的固体培养基的发酵培养物,其重量配合比为蜡样芽胞杆菌15~35%巨大芽胞杆菌10~30%放线菌 5~15%枯草芽胞杆菌10~30%成团泛菌15~35%其最佳配合比为蜡样芽胞杆菌25%、巨大芽胞杆菌20%、放线菌10%、枯草芽胞杆菌20%、成团泛菌25%。
一种秸秆微生物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先将100公斤秸秆粉碎至2mm以下的粉状;b、将粉碎后的秸秆输送至气爆室内,在150℃的温度、7个大气压的水蒸汽环境下经3秒后迅速释放至常压;
c、将气爆后的秸秆中加入100公斤的水分输送至高温蒸气处理仓内,在110℃的温度、1.5个大气压的水蒸汽环境下,消毒灭菌1.5小时,同时利用微波处理进行;d、在无杂菌的条件下,将消毒灭菌后的秸秆冷却到30℃;e、在无杂菌的条件下,将冷却后的秸秆按重量比5∶4∶2∶4∶5的比例分为5部分即50、40公斤、20公斤、40公斤、50公斤,分别均匀地喷洒蜡样芽胞杆菌、巨大芽胞杆菌、放线菌、枯草芽胞杆菌、成团泛菌的菌种培养液,喷洒量分别为20公斤、16公斤、8公斤、16公斤、20公斤,使秸秆的含水量达到180%;f、将喷洒放线菌菌种培养液后的秸秆输送至厌氧发酵仓内,加入惰性气体,在30℃的温度进行固态发酵4天制得厌氧菌种,将喷洒蜡样芽胞杆菌、巨大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成团泛菌菌种培养液后的秸秆输送至好氧发酵仓内,输入无菌空气进行固态发酵4天制得好氧菌培养物;g、将步骤f制备的5种菌培养物按照5∶4∶2∶4∶5的重量比例进行混合,再培养发酵24小时,即制得秸秆微生物土壤改良剂。
h、检验、包装。
施用时,按5公斤/亩均匀地抛洒在土壤表面,接着进行耕作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秸秆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包括蜡样芽胞杆菌、巨大芽胞杆菌、放线菌、枯草芽胞杆菌、成团泛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蜡样芽胞杆菌、巨大芽胞杆菌、放线菌、枯草芽胞杆菌、成团泛菌是以秸秆为主的固体培养基的发酵培养物,其重量配合比为蜡样芽胞杆菌 15~35%巨大芽胞杆菌 10~30%放线菌5~15%枯草芽胞杆菌 10~30%成团泛菌 15~35%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微生物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a、先将秸秆粉碎至2mm以下的粉状;b、将粉碎后的秸秆输送至气爆室内,在120~200℃的温度、4~10个大气压的水蒸汽环境下经2~5秒后迅速释放至常压;c、将气爆后的秸秆中加入与秸秆等重的水分输送至高温蒸气处理仓内,在100~120℃的温度、1~2个大气压的水蒸汽环境下,消毒灭菌1~2小时,同时利用微波处理进行;d、在无杂菌的条件下,将消毒灭菌后的秸秆冷却到40℃以下;e、在无杂菌的条件下,在冷却后的秸秆上分类均匀地喷洒占秸秆干重50%~100%的菌种培养液,使秸秆含水量达到150~200%;f、将喷洒厌氧菌培养液后的秸秆输送至厌氧养发酵仓内,加入惰性气体,在25~37℃的温度进行固态发酵3~5天制得厌氧菌种,将喷洒好氧菌培养液后的秸秆输送至好氧发酵仓内,输入无菌空气进行固态发酵3~5天制得好氧菌培养物;g、根据不同用途,按照厌氧菌培养物和好氧菌培养物的重量比例进行分类混合再培养发酵24小时,即制得各种秸秆生物制剂。h、检验、包装。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秸秆微生物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所述的秸秆分类是将秸秆分为5部分,其重量比为5∶4∶2∶4∶5,所述的菌种培养物为蜡样芽胞杆菌、巨大芽胞杆菌、放线菌、枯草芽胞杆菌、成团泛菌的菌种培养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秸秆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利用秸秆作为固体培养基,将秸秆粉碎至2mm以下的粉状;输送至气爆室内进行气爆,再加入与秸秆等重的水分输送至高温蒸气处理仓内,进行消毒灭菌及微波处理;将消毒灭菌后的秸秆冷却后分类均匀地喷洒菌种混和培养液;再分别输送至厌氧发酵仓内和好氧发酵仓内进行固态发酵制得厌氧菌培养物和好氧菌培养物;按照厌氧菌培养物和好氧菌培养物的重量比例进行分类混合再培养发酵即制得秸秆微生物土壤改良剂。本发明改良土壤、消除板结、透水透气、促使根系发达;解钾、解磷、提高肥效减少30%的化肥用量;抑制土壤中有害菌繁殖,预防土传病、重茬等各种病害的发生;抗旱、抗涝、抗倒伏。从而实现增收、改善农产品的品质。
文档编号C09K101/00GK101067084SQ20071005445
公开日2007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3日
发明者张培举 申请人:张培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