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茶叶铅含量的土壤改良剂及方法

文档序号:3732195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降低茶叶铅含量的土壤改良剂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严重酸化土壤重金属治理和修复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降低茶叶铅含量的土壤改良剂及方法。
背景技术
:铅是一种高蓄积性、多亲和性的生理性和神经性毒物,几乎对人体所有重要的器官和系统会产生毒害,如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其中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害尤为严重。对儿童来说,即使微量的铅污染也会损害其神经系统,影响儿童的行为和智力水平。人体中铅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主要通过食物、水和空气,对于成人来说,铅摄入的主要途径是食物。因此,食品包括茶叶中的铅含量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广泛关注。但是,近年来,茶叶铅含量超标的现象常见诸于媒体。据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在19992001年间,对来自全国17个产茶省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紧压茶等在内共1225只茶样的测定表明,茶叶铅含量在Tr.-97.9mg/kg之间,平均值和中值分别为2.7mg/kg和1.4mg/kg,超过原国家标准2mg/kg的茶样高达32%,其中超新国标5mg/kg的茶样占12%。同时,茶叶铅含量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如龙井茶平均铅含量1996年为0.63mg/kg,1997年0.74mg/kg,1998年0.87mg/kg,1999年为1.45mg/kg,2001年和2004年的平均值分别为1.93和2.20mg/kg。茶叶中铅污染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包括大气飘尘(汽车尾气)、土壤、茶叶机械和加工等,其中土壤是茶叶铅含量的重要来源。茶树是典型的喜酸作物,土壤植茶后会持续酸化,特别是近年来,由于茶叶经济效益较好,茶农大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酸化严重,据调查,江、浙、皖三省茶园土壤pH低于4.0的严重酸化严重由10年前的14%提高到44%,从而导致土壤铅的生物有效性显著提高,茶叶铅含量不断升高。目前,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主要通过物理法(包括换土、客土稀释和淋洗法等)、化学法(包括吸附沉淀、氧化还原和离子拮抗等)和生物法(主要通过种植超累积植物)来减少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或降低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对于茶园等非污染土壤如何降低作物体内的铅含量则还缺少相应的办法。虽然碳酸钙、白云石粉、磷矿粉和钙镁磷肥具有明显的吸附固定铅,降低土壤中铅生物有效性的能力,在治理铅污染土壤方面也有研究报道,但在茶园土壤等非污染土壤治理方面也至今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茶叶铅含量,提高土壤可持续生长能力的茶园土壤改良剂及方法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降低茶叶铅含量的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该制剂由产品A和产品B组成,其中产品A为碳酸钙和/或白云石粉,产品B为产品A与磷矿粉和/或鈣镁磷肥的混合物,产品B中产品A与磷矿粉和/或钙镁磷肥的重量比为24:1。所述的降低茶叶铅含量的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酸钙、白云石粉细度要求80%以上通过100目筛。所述的降低茶叶铅含量的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磷矿粉或鈣镁磷肥为农用级磷肥。所述土壤改良剂降低茶叶铅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采用由产品A和产品B组成的降铅制剂,其中产品A为碳酸钙和/或白云石粉,产品B为碳酸钙和/或白云石粉与磷矿粉和/或钙镁磷肥的混合物,产品B中碳酸钙和/或白云石粉与磷矿粉和/或钙镁磷肥的重量比为24:l;2)产品A和产品B使用比例为:1020:1;3)产品A为土壤面施,均匀撒施于茶树行间,产品B为沟施,施用于行间的施肥沟内。所述的降低茶叶铅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土壤的酸化程度,降铅制剂的总用量标准如下pH4.2-4.5的土壤,降铅制剂的总用量为12002400kg/hm2;pH3.9-4.2的土壤,降铅制剂的总用量为15003000kg/hm2;pH3.53.9的土壤,降铅制剂的总用量为21004800kg/hm2;pH<3.5的土壤,降铅制剂的总用量为30007200kg/hm2。所述的降低茶叶铅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铅剂每2-3年施用一次。所述的降低茶叶铅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施肥沟深度为10-25cm.所述的降低茶叶铅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pH〈3.5时,降铅制剂分两次施用,每次间隔为半年至l年。上述的降低茶叶铅含量的土壤改良剂及方法,提出了以降低茶叶铅含量为主要目的,合理地使用碳酸钙、白云石粉、磷矿粉和钙镁磷肥,既能减少茶树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提高茶叶的卫生质量标准,又不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发育,并起到改良土壤的效果,能有效地降低茶园土壤中铅的生物有效性。本专利申请除另有说明外,所有配比均为有效组份的重量配比。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和试验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例1:取茶园土壤进行盆栽试验,土壤含铅量为65mg/kg,pH为3.7,降低茶叶铅含量的土壤改良剂(产品A与B的比例为10:1,产品A为碳酸钙,产品B由碳酸钙与钙镁磷肥组成,两者比例为2:1)的施用量为0、1和2g/kg(相当于施0、2400和4800kg/hm2),每盆种一年生龙井43茶苗6株,经过2年生长,测定茶树体内的铅含量。结果表明,使用降铅改良剂后,随着土壤PH的提高和有效态铅含量的降低,茶树各部位铅含量均有明显降低,其中施2g/kg的处理,新梢铅含量降低了17%(表l)。表l盆栽施用土壤降铅改良剂对茶树铅含量的影响<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具体实施例2:在成龄茶园进行田间试验,茶园土壤含铅量为58mg/kg,pH为3.6,降低茶叶铅含量的土壤改良剂(产品A与B的比例为20:1,产品A为白云石粉,产品B由白云石粉与磷矿粉组成,两者比例为4:1)的施用量分别为0、2400和7200kg/hm2,其中7200kg/hm2处理分两次施。改良剂施入土壤后,经过了连续4年的观察。结果表明,除降铅改良剂使用当年(2002年)没有显著区别,其余各年的茶叶铅含量均有显著降低,降铅幅度8%38%,平均为24%(表2)。对土壤铅组分的测定也表明,使用降铅改良剂后,土壤中生物有效性较高的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铅有显著降低,其中施7200kg/hn^的处理交换态铅仅占总铅的0.7%,而对照处理高达12.6%(表3),与此同时,残留态铅有明显提,这也是使用降铅改良剂后,茶叶铅含量显著降低的重要原因。表2田间施用土壤降铅改良剂对茶树新梢铅含量(mg/kg)的影响<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上述的降低茶叶铅含量的土壤改良剂中产品A为土壤面施,产品B为沟施,具体要求产品A均匀撒施于茶树行间;产品B使用于行间的施肥沟内,施肥沟深度为10-25cm。降低茶叶铅含量的土壤改良剂使用于pH低于4.5的严重酸化茶园,当土壤pH超过4.5时即可停止使用。权利要求1.降低茶叶铅含量的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该制剂由产品A和产品B组成,其中产品A为碳酸钙和/或白云石粉,产品B为产品A与磷矿粉和/或钙镁磷肥的混合物,产品B中产品A与磷矿粉和/或钙镁磷肥的重量比为2~4∶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茶叶铅含量的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酸钙、白云石粉细度要求80%以上通过100目筛。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茶叶铅含量的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磷矿粉或钙镁磷肥为农用级磷肥。4.利用权利要求1-3所述土壤改良剂降低茶叶铅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采用由产品A和产品B组成的降铅制剂,其中产品A为碳酸钙和/或白云石粉,产品B为碳酸钙和/或白云石粉与磷矿粉和/或钙镁磷肥的混合物,产品B中碳酸钙和/或白云石粉与磷矿粉和/或钙镁磷肥的重量比为24:1;2)产品A和产品B使用比例为1020:1;3)产品A为土壤面施,均匀撒施于茶树行间,产品B为沟施,施用于行间的施肥沟内。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低茶叶铅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土壤的酸化程度,降铅制剂的总用量标准如下pH4.2-4.5的土壤,降铅制剂的总用量为12002400kg/hm2;pH3.9-4.2的土壤,降铅制剂的总用量为15003000kg/hm2;pH3.53,9的土壤,降铅制剂的总用量为21004800kg/hm2;pH<3.5的土壤,降铅制剂的总用量为30007200kg/hm2。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低茶叶铅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铅剂每2-3年施用一次。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低茶叶铅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施肥沟深度为10-25cm.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降低茶叶铅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pH〈3.5时,降铅制剂分两次施用,每次间隔为半年至l年。全文摘要降低茶叶铅含量的土壤改良剂及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剂由产品A和产品B组成,其中产品A为碳酸钙和/或白云石粉,产品B为产品A与磷矿粉和/或钙镁磷肥的混合物,产品B中产品A与磷矿粉和/或钙镁磷肥的重量比为2~4∶1。上述的降低茶叶铅含量的土壤改良剂及方法,提出了以降低茶叶铅含量为主要目的,合理地使用碳酸钙、白云石粉、磷矿粉和钙镁磷肥,既能减少茶树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提高茶叶的卫生质量标准,又不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发育,并起到改良土壤的效果,能有效地降低茶园土壤中铅的生物有效性。文档编号C09K101/00GK101108967SQ20071006807公开日2008年1月23日申请日期2007年4月18日优先权日2007年4月18日发明者石元值,阮建云,韩文炎,马立锋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