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灌软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7574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微灌软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林灌溉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灌软管。
背景技术
微灌是一种最省水而灌溉效果显著的先进灌溉技术。由于世界上水资源越来越紧
张,若干年后,在干旱i也区主要依赖于微灌,而在非干旱地区,必须提高水的利用率。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各异,包括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降雨量 少的地区急需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在降雨量充沛的地区,由于降雨量分布不均,也经 常发生季节性春旱、夏旱和秋旱,微灌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微灌具有多种方式,最
常用的是利用微灌软管进行微灌,但是目前使用的微灌软管具有以下不足之处当铺 覆地膜灌溉时,地膜容易与微灌软管的上表面粘贴在一起,阻碍微灌,甚至阻塞出水 孔,造成灌溉死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防 止地膜粘贴,灌溉均匀,无死区的微灌软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微灌软管包括管体,管体相对上表面设有出水 L其结 构特点是管体的出水 L所在侧设有凸点。
作为普通微灌使用时,此微灌软管的使用方纟去与普通微灌软管类似,在此不再细 述。当在微灌软管上铺覆地膜微灌使用时,因为微灌软管的出水 L所在侦股有凸点, 当地膜铺覆到微灌软管上时,地膜会被凸点撑起,可有效防止地膜粘贴到微灌软管上, 凸点越高、越多,其防止粘贴效果越好,当凸点高度和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可以将地 膜彻底分离微灌软管上表面,这样,铺覆地膜微灌与不铺覆地膜微灌效果就非常接近, 灌溉均匀、无死区。
作为改进,为了使微灌软管更加经久耐用,管体为双层结构,内层与外层粘合在 一起。
双层结构比传统的单层结构在结构上更合理,对传统的单层微灌软管而言,当其 外表面有裂痕时,因为外表面与内表面是一体的单层结构,所以撕裂的外表面对内表 面有个促使内表面撕裂的九也就是说,当微灌软管的外表面撕裂后,短期内,其内表面也将被撕裂,当沿撕裂处对折时,这种作用更加明显;而对于双层结构的微灌软 管,当外层撕裂时,内层依然是完整的一层,破损的夕卜层不会对内层产生任何促使其 撕裂的外力作用,只有当内层也被磨破或撕裂时,才开始漏水并对正常微灌造成影响, 所以这种微灌软管寿命更长。为了进一步增强其寿命,微灌软管的外层使用防紫外线 材料制造,有效防止因太阳光照射而造成的表面老化问题,为进一步解决老化问题, 微灌软管的内层使用抗老化材料制成。
综上所述,本微灌软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防止地膜粘贴,灌溉均匀,无死区, 改为双层结构后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微灌软管的俯视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中l为管体,l-l为内层,卜2为外层,2为出水孔,3为凸点。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微灌软管包括管体l,管体l为薄壁软管,可按照管体l轴线所在 水平面为对称面将管体1压制成片状,以便于巻成盘后储存和运输,压制完成后,形
成一个相对上表面和一个相对下表面,管体1上表面设有出水 L2,出水孔2 L径为 0. 7mm,在管体1上表面按照"S"形或"Z"形排列,根据不同蔬菜的栽培距离,孑W巨 设为9-18cm,可覆盖,不同的植被,浇灌更均匀;在管体1的上表面设有凸点3, 凸点3按照一定规律分布,本实施例中的凸点3是在将管体1按照水平轴面压成片状 时,从管体1下表面向上表面一次压制而成,压制完成后,管体1上表面形成由管体 1内部向外部延伸的凸点3,管体l下表面形成由管体l外部向内部延伸的凹点,加 工制造简单方便,凸点3可有效防止铺覆地膜微灌时,因地膜与管体1上表面粘贴在 一起而阻碍灌溉水从出水孔2中顺畅射出,甚至阻塞出水孔2,消除了灌溉死区;为 了增强管体l的机械强度,管体l为双层结构,内层1-1由抗老化PE材料帝喊,韧 性好、弹性强,抗拉、抗折,内层l-l颜色为灰白色,外层1-2由抗紫外线PE材料 制成,外层l-2颜色为黑色,可有效抵抗太阳光射出的紫外线,防止因太阳照射而造 成外层1-2老化。
权利要求1、一种微灌软管,包括管体(1),管体(1)相对上表面设有出水孔(2),其特征是管体(1)的出水孔(2)所在侧设有凸点(3)。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微灌软管,其特征是管体(1)为双层结构,内层(1-1)与外层(1-2)粘合在一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灌软管,包括管体,管体的相对上表面设有出水孔,管体的出水孔所在侧设有凸点。当铺覆地膜进行微灌时,凸点可将地膜撑离微灌软管上表面,防止粘连,使微灌通畅、均匀,消除灌溉死区;为了增强微灌软管本身的机械强度,管体为双层结构,内层与外层粘合在一起;为了使微灌软管具有抗老化功能,内层由抗老化PE材料制作,外层由防紫外线PE材料制造。本微灌软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防止地膜粘贴,灌溉均匀,无死区,改为双层结构后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文档编号B05B1/20GK201275510SQ200820027858
公开日2009年7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30日
发明者韩良滨 申请人:韩良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