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轿车涂装专用固定辅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10114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轿车涂装专用固定辅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轿车在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四门专用涂装辅具,具体地说,是涉及
轿车车身涂装过程中,为了确保四门漆膜外观质量及运行安全所需要的一种涂装专用固定 辅具。
背景技术
为了更好提高车身外观漆膜质量,目前对车身的四门用专用涂装辅具进行固定, 但是车身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四门的固定效果不好,出现如下三个问题1、当车身在通过涂 装时,车身需要通过多次的横移机进行旋转(90° 、180° ),由于四门专用涂装辅具的固定 效果不好,辅具前端采用的U型铁片强度不够,辅具松动掉落导致车门在通过横移机旋转 时造成门与壁板碰伤报废的问题;2、由于辅具没有设计很好可以自行调节的装置,造成四 门开启角度过大或过小造成四门边缘流挂少漆或者后门前边缘及后C柱边缘少漆的问题; 3、由于辅具主螺杆弧形杆尺寸较短导致车身B柱漆膜碰伤,严重影响车身的漆膜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解决四门碰撞 变形报废问题轿车涂装专用固定辅具。
为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轿车涂装专用固定辅具,所述的轿车涂装专用固定辅具包括U
型卡口 ,定位螺杆,弹力安装夹,U型铁片,定位螺母,调节螺杆,限位杆,手柄,加强筋弧形
杆,所述的弹力安装夹侧边与定位螺杆连接,另一侧边与连接杆连接,所述的连接杆的一端
与U型卡口连接,另一端与加强筋弧形杆连接,U型铁片与连接杆连接。 所述的U型卡口尾部位置与连接杆的端部连接,两者之间呈垂直角度的结构,所
述的U型卡口的前端位置设置槽状结构的卡槽。 所述的与弹力安装夹侧边连接的定位螺杆设置为两节粗细不同的杆状相连的结 构,所述的定位螺杆的前端设置为细的杆状结构。 所述的调节螺杆与定位螺母旋合在一起,定位螺母与限位杆焊接在一起。 所述的弹力安装夹的材料必须选用65号锰钢或耐热变性更高的材质。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 1、辅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完全满足生产节拍要求; 2、辅具通过三点定位使辅具的稳定性更强,彻底解决四门碰撞变形报废的问题; 3、彻底解决四门边缘及B柱油漆质量问题,提高了车身的外观质量;

下面对本说明书中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轿车涂装专用固定辅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U型铁片的侧面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 U型卡口,2、定位螺杆;3、弹力安装夹;4、 U型铁片;5、定位螺母;
6、调节螺杆;7、限位杆;8、手柄;9、加强筋弧形杆;10、连接杆;11、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轿车涂装专用固定辅具,所述的轿车涂装专用固定辅具包括U型卡口 1,定位螺杆2,弹力安装夹3, U型铁片4,定位螺母5,调节螺杆6,限位杆7,手柄8,加强筋弧形杆9,所述的弹力安装夹3侧边与定位螺杆2连接,另一侧边与连接杆IO连接,所述的连接杆10的一端与U型卡口 1连接,另一端与加强筋弧形杆9连接,U型铁片4与连接杆10连接。 所述的U型卡口 1尾部位置与连接杆10的端部连接,两者之间呈垂直角度的结构,所述的U型卡口 1的前端位置设置槽状结构的卡槽11。 所述的与弹力安装夹3侧边连接的定位螺杆(2)设置为两节粗细不同的杆状相连的结构,所述的定位螺杆(2)的前端设置为细的杆状结构。 所述的调节螺杆6与定位螺母5旋合在一起,定位螺母5与限位杆7焊接在一起。[0023] 所述的弹力安装夹3的材料必须选用65号锰钢或耐热变性更高的材质。[0024] 定位螺母5的结构为螺母,调节螺杆6的结构为丝杆,限位杆7、手柄8的结构均为圆钢,加强筋弧形杆9的结构为圆钢; 首先将定位螺母5与调节螺杆6旋合并旋转至部件6丝杆中心部位,然后将限位杆7焊接在定位螺母5侧面,接着将手柄8焊接在限位杆7并保持手柄朝上,便于员工操作方便,最后将加强筋弧形杆9两端分别与连接杆10进行牢固焊接。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1表明,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轿车车身在中涂面漆涂装过程中,为了确保车身四门油漆外观质量及车身运行安全所需要的一种固定辅具,主要是通过该辅具的定位螺杆、U型卡口 、 U型铁片三点定位快插式装配入四门工艺孔内来满足固定要求,由于这种装配方式没有丝牙旋合过程,因而装配快速;另外,在整个中涂面漆涂装过程中,四门在横移机旋转过程中,始终能够保持稳固并保持一定的开度,同时增加了主螺杆的弧形杆的长度,从而彻底解决轿车在中涂面漆涂装过程中出现的门碰伤报废及漆膜碰伤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四门涂膜质量及方便员工操作的目的,所采取的方案为[0028] 1 、所述的一种B车型中涂面漆涂装固定辅具全长189mm, U型卡口依据车身四门内外板压合尺寸进行设计,以免松动并采用不锈钢制作,避免了以往辅具的U型铁片强度不够的问题; 2、为了确保辅具中所采用的弹力安装夹不受涂膜烘烤温度影B向,安装夹内侧双向弹簧材料必须选用65号锰钢或耐热变性更高的材质,安装夹前端采用定位螺杆的设计,主要是避免光螺杆容易滑动的问题,增加辅具的稳固性;[0030] 3、焊接在主螺杆上的U型铁片,在装配时卡入四门压合板上,与定位螺杆、U型卡口实现三点定位; 4、调节螺杆与定位螺母旋合在一起,定位螺母与限位杆焊接在一起,然后通过定位螺母左右调节,从而达到限位杆的开度可以自行调节。 其调节过程及原理是因为调节螺杆6与定位螺母5是通过丝牙旋合在一起的,在操作过程中,假如已经将车门与车身通过固定辅具固定完毕后,但是车门的开度不是很合适,那么可以通过调节定位螺母5旋合到调节螺杆6丝牙多少来调整车门与车身的距离,也就是四门的开度问题; 5、在开启和关闭固定辅具时,可以通过焊接在限位杆上的手柄实现,方便了员工的操作。操作过程为将手柄8向上旋转,然后缓慢关闭车门,当内侧支杆接触到车身B柱时,再将手柄8向下旋转,此时限位杆7正好卡在车身B柱上,这样就从汽车内将车门固定住了 ,使车门不会打开,便于汽车喷漆。 6、通过增加辅具主螺杆前端弧形杆的长度,车身在运行过程中,有效的限制了固定辅具主螺杆及限位杆的前后移动,避免了油漆湿膜状态下,主螺杆及限位杆前后移动碰伤湿膜,从而解决车身B柱漆膜碰伤的问题;7、由于本实用新型有多处焊接,要求焊缝平整牢固,焊接后修平磨光,去除尖角毛剌及焊渣。[0035]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过程为 1、首先用力捏紧安装夹3,直到安装夹端部定位螺杆2插入四门内板的工艺孔内,然后放松受力部位,此时U型卡口 (部件1)及U型铁片(部件4)快速卡入四门压合板上;[0037] 2、然后用关闭手柄将限位杆放下,这样就将四门与车身进行了固定,并保持车身与四门的开度; 3、拆卸步骤与装配过程相反。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通过四门工艺孔,用三点定位的原理,使辅具的固定性能更好,完全解决轿车在涂装通过横移机运行过程中因旋转造成的辅具脱落门碰伤的问题;设计一种可以自行调节涂装四门辅具的装置,可以调节辅具的开度,从而解决四门开启角度过大或过小造成四门边缘流挂少漆或者后门前边缘及后C柱边缘少漆的问题;通过加长辅具主螺杆弧形杆尺寸,从而解决车身B柱漆膜碰伤的问题。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轿车涂装专用固定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轿车涂装专用固定辅具包括U型卡口(1),定位螺杆(2),弹力安装夹(3),U型铁片(4),定位螺母(5),调节螺杆(6),限位杆(7),手柄(8),加强筋弧形杆(9),所述的弹力安装夹(3)侧边与定位螺杆(2)连接,另一侧边与连接杆(10)连接,所述的连接杆(10)的一端与U型卡口(1)连接,另一端与加强筋弧形杆(9)连接,U型铁片(4)与连接杆(10)连接。
2.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轿车涂装专用固定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型卡口 (1)尾 部位置与连接杆(10)的端部连接,两者之间呈垂直角度的结构,所述的U型卡口 (1)的前 端位置设置槽状结构的卡槽(11)。
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车涂装专用固定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与弹力安装夹 (3)侧边连接的定位螺杆(2)设置为两节粗细不同的杆状相连的结构,所述的定位螺杆(2) 的前端设置为细的杆状结构。
4.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轿车涂装专用固定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螺杆(6) 与定位螺母(5)旋合在一起,定位螺母(5)与限位杆(7)焊接在一起。
5.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轿车涂装专用固定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力安装夹(3) 的材料必须选用65号锰钢或耐热变性更高的材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轿车车身涂装工艺中的一种涂装专用固定辅具,所述的轿车涂装专用固定辅具包括U型卡口(1),定位螺杆(2),弹力安装夹(3),U型铁片(4),定位螺母(5),调节螺杆(6),限位杆(7),手柄(8),加强筋弧形杆(9),所述的弹力安装夹(3)侧边与定位螺杆(2)连接,另一侧边与连接杆(10)连接,所述的连接杆(10)的一端与U型卡口(1)连接,另一端与加强筋弧形杆(9)连接,U型铁片(4)与连接杆(10)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1、辅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2彻底解决四门碰撞变形报废的问题;3、提高了车身的外观质量。
文档编号B05C13/02GK201482693SQ20092018604
公开日2010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3日
发明者储灿飞, 孙自松, 张辉, 程为华, 顿欢 申请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