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功能推拨切换花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2405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三功能推拨切换花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花洒,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三功能推拨切换花洒。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多功能花洒的结构有很多,功能切换的结构也各不相同。但是,各种多功能花洒都是在出水腔体上形成不同功能效果的出水口,在本体内部设置多个与不同出水口相通的水路,并在水路上安装切换装置,通过调节切换装置进行水路切换,由此实现各种出水功能。而且,就切换操作而言,现有技术一般都是采用旋转的方式进行切换,比如旋转分水体、旋转转盘、旋转出水腔体或旋转其它相关部件,所以,现有技术中出水功能的切换动作费力,操作不方便,切换时难于保证在一个平面内旋转,使用时间一长,容易造成构件之间配合不紧密而产生漏水现象,有的花洒还需要双手切换,操作更不方便。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对多功能花洒的切换结构进行改进,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功能推拨切换花洒,使其切换动作省力,操作方便。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三功能推拨切换花洒,包括本体、出水腔体、推拨钮、密封轴和弹性密封垫;在出水腔体上形成两种功能效果的第一组出水口和第二组出水口 ;在本体内部设置第一水路、第二水路、切换室和总水路,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的出水端口分别与第一组出水口和第二组出水口相通,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的进水端口通过切换室与总水路相通,本体表面对应切换室还开设切换口 ;密封轴滑动设置在切换室中;弹性密封垫对应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的进水端口位置安装在密封轴上;推拨钮滑动设置在切换口上,且推拨钮与密封轴连接,带动弹性密封垫堵住第一水路的进水端口或第二水路的进水端口而形成单一两种功能或开启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的进水端口而形成两种功能混合出水。所述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的进水端口之间设有一个盲孔。所述第一水路、第二水路和切换室一体成型为分水体,总水路单独成型,出水腔体、分水体和总水路的连接处设有密封件。所述切换口沿轴线方向开设在本体的手柄上,推拨钮沿轴线方向滑动设置在切换口上,密封轴也沿轴线方向滑动设置在切换室中,密封轴的一端从切换室的开孔伸出与推拨钮连接,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的进水端口则沿轴线方向排在一条直线上。所述密封轴与切换室的开孔之间设有密封件。所述弹性密封垫由橡胶帽和弹簧组成,密封轴形成中孔和环型槽,弹簧安装在中孔中,橡胶帽安装在环型槽中,弹簧的两端抵于中孔的底部和橡胶帽的内侧。所述推拨钮的外表形成防滑棱。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由推拨钮、密封轴和弹性密封垫组成的推拨切换装
3置代替现有技术中的旋转切换装置,出水功能切换时,通过向前推或向后拨推拨钮,带动密封轴上的弹性密封垫要么堵住第一水路的进水端口,使水只能进入第二水路而形成第二功能出水,要么堵住第二水路的进水端口,使水只能进入第一水路而形成第一功能出水,要么同时开启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的进水端口,使水能够同时进入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而形成两种功能混合出水。[00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推拨切换为直线动作,操作费力、方便,长时间使用也不会造成构件之间配合不紧密而产生漏水的现象,而且,推拨动作可以直接握花洒的手指操作,十分方便。[0015]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6]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7] 图中标号说明[0018] 本体l花洒水水路11[0019] 按摩水水路12切换室13[0020] 总水路14切换口15[0021] 密封件16盲孔17[0022] 出水腔体2花洒水出水腔体2l[0023] 按摩水出水腔体22[0024] 推拨钮3防滑棱3l[0025] 轴32[0026] 密封轴4中孔4l[0027] 环型槽42孔43[0028] 弹性密封垫5橡胶帽5l[0029] 弹簧52[0030]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如图l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三功能推拨切换花洒,包括本体l、出水腔体2、推拨钮3、密封轴4和弹性密封垫5。[0032] 出水腔体2上形成花洒水出水腔体2l(即第一组出水口)和按摩水出水腔体22(即第二组出水口)。[0033] 本体l内部设置花洒水水路11(即第一水路)、按摩水水路12(即第二水路)、切换室13和总水路14。花洒水水路11的出水端口与花洒水出水腔体2l相通,按摩水水路12的出水端口与按摩水出水腔体22相通,花洒水水路11和按摩水水路12的进水端口通过切换室13与总水路14相通。本体l表面对应切换室13还开设切换口15。为了成型和组装方便,此实施例将花洒水水路11、按摩水水路12和切换室13一体成型为分水体,总水路14单独成型,安装时出水腔体2、分水体和总水路14的连接处设有密封件16。为了切换动作更准确、手感更佳,此实施例花洒水水路11和按摩水水路12的进水端口之间设有一个盲孔17。[0034] 密封轴4滑动设置在切换室13中。[0035]弹性密封垫5对应花洒水水路11和按摩水水路12的进水端口位置安装在密封轴 4上。此实施例中,弹性密封垫5具体由橡胶帽51和弹簧52组成,密封轴4形成中孔41和环型槽42,弹簧52安装在中孔41中,橡胶帽51安装在环型槽42中,弹簧52的两端抵于中孔41的底部和橡胶帽51的内侧。推拨钮3滑动设置在切换口 15上,且推拨钮3的轴32与密封轴4的孔43连接, 带动弹性密封垫5堵住花洒水水路11的进水端口或堵住按摩水水路12的进水端口或同时开启花洒水水路11和按摩水水路12的进水端口。此实施例中,推拨钮3的外表形成防滑棱31。为了使推拨动作更方便,此实施例将切换口 15沿本体1的手柄轴线方向开设在本体1的手柄上,推拨钮3沿本体1的手柄轴线方向滑动设置在切换口 15上,密封轴4也沿本体1的手柄轴线方向滑动设置在切换室13中,密封轴4的一端从切换室13的开孔伸出与推拨钮3连接,密封轴4与切换室13的开孔之间设有密封件16,花洒水水路11和按摩水水路12的进水端口则沿本体1的手柄轴线方向排在一条直线上。这样,更方便握花洒的那只手的手指推拨切换。本实用新型出水功能切换时,以图示为初始位置,此时弹性密封垫5堵住按摩水水路12的进水端口,使水只能进入花洒水水路11,由花洒水出水腔体21流出,而形成花洒水。当手指向上推动推拨钮3时,借助推拨钮3的轴32与密封轴4的孔43配合连动结构, 使手指对推拨钮3的控制转化为对密封轴4运动控制,推动密封轴4上的弹性密封垫5到达盲孔17的位置,此时,花洒水水路11和按摩水水路12的进水端口都被开启而可以同时进水,水由花洒水出水腔体21和按摩水出水腔体22同时流出,而形成兼具花洒水和按摩水的混合出水的淋浴效果。当手指向上继续推动推拨钮3时,密封轴4带动弹性密封垫5堵住花洒水水路11的进水端口,使水只能进入按摩水水路12,由按摩水出水腔体22流出,而形成按摩水。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凡与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技术没有产生本质上的区别,对上述实施方式的推演或替换,均应被视为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三功能推拨切换花洒,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出水腔体、推拨钮、密封轴和弹性密封垫;在出水腔体上形成两种功能效果的第一组出水口和第二组出水口 ;在本体内部设置第一水路、第二水路、切换室和总水路,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的出水端口分别与第一组出水口和第二组出水口相通,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的进水端口通过切换室与总水路相通,本体表面对应切换室还开设切换口 ;密封轴滑动设置在切换室中;弹性密封垫对应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的进水端口位置安装在密封轴上;推拨钮滑动设置在切换口上,且推拨钮与密封轴连接,带动弹性密封垫堵住第一水路的进水端口或第二水路的进水端口而形成单一两种功能或开启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的进水端口而形成两种功能混合出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功能推拨切换花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的进水端口之间设有一个盲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功能推拨切换花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路、第二水路和切换室一体成型为分水体,总水路单独成型,出水腔体、分水体和总水路的连接处设有密封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功能推拨切换花洒,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口沿轴线方向开设在本体的手柄上,推拨钮沿轴线方向滑动设置在切换口上,密封轴也沿轴线方向滑动设置在切换室中,密封轴的一端从切换室的开孔伸出与推拨钮连接,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的进水端口则沿轴线方向排在一条直线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功能推拨切换花洒,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轴与切换室的开孔之间设有密封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功能推拨切换花洒,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垫由橡胶帽和弹簧组成,密封轴形成中孔和环型槽,弹簧安装在中孔中,橡胶帽安装在环型槽中,弹簧的两端抵于中孔的底部和橡胶帽的内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功能推拨切换花洒,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拨钮的外表形成防滑棱。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三功能推拨切换花洒,包括本体、出水腔体、推拨钮、密封轴和弹性密封垫;在出水腔体上形成两种功能效果的第一组出水口和第二组出水口;在本体内部设置第一水路、第二水路、切换室和总水路,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的出水端口分别与第一组出水口和第二组出水口相通,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的进水端口通过切换室与总水路相通,本体表面对应切换室还开设切换口;密封轴滑动设置在切换室中;弹性密封垫安装在密封轴上;推拨钮滑动设置在切换口上,且推拨钮与密封轴连接,带动弹性密封垫堵住第一水路的进水端口或第二水路的进水端口或同时开启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的进水端口。本实用新型的推拨切换为直线动作,操作费力、方便。
文档编号B05B1/16GK201949936SQ20102064447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日
发明者余章军 申请人:余章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