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熬制抛光胶和粘接胶的电热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9138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熬制抛光胶和粘接胶的电热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熔化浙青、松香和白蜡的电加热炉,尤其是一种光学零件生产加工中用于熬制抛光胶和粘接胶的电热炉。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光学零件加工中,光学元件的磨抛工艺一直是用浙青和松香按比例混合加热熔化后来熬制粘接胶和抛光胶。目前,生产车间在熬胶时,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用普通的熬胶锅放在煤气炉上加热。二、用普通的熬胶锅放在电磁炉上加热。从能源讲,第一种方法比较浪费能源,第二种方法要比第一种方法节能、安全,但是普通的电磁炉有热辐射,效率并不高,很大一部分电能转化成热能耗散在空间中。关键是,不论是上述方法中的哪一种,在生产车间内熬胶都易发生火灾,使用有明火的煤气炉就更加危险。使用上述方法加热熔化,不仅工艺落后、效率低,而且浙青、松香在熔化时挥发出的气体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也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特别的,用煤气炉和电磁炉熬胶,仅凭经验掌握温度,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胶的质量。温度过高时,松香易蒸发还易造成浪费。另外,从安全角度讲,采用这两种方法熬胶过程中,由于胶锅有一定的高度和宽度,受热不均会产生温度的分层,浙青和松香受热不均勻时容易发生喷溅,操作人员必须进行防护。胶熬制好后,在过滤倒胶时,为防止胶溅出烫伤和有毒烟气的熏蒸操作人员也必须带上防护用具。因此,操作过程中不仅大大的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也存在伤及人员的风险。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热效率高、无污染、且可控制温度的熬制抛光胶和粘接胶的电热炉。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用于熬制抛光胶和粘接胶的电热炉,其结构特点是(1)由桶盖1、保温层外壳2、液体出口 3、保温层5、恒温桶6、电伴热7、温度传感器8和温度控制器9组成。(2)保温层5位于保温层外壳2的内壁上。(3)恒温桶6的外壁上均勻缠绕电伴热,并置于保温层5包覆内。 (4)温度传感器8设置在保温层5与恒温桶6外壁之间,并与电伴热7与温度控制器9相连接。(5)在炉体的底部,安装支撑脚架4。(6)液体出口 3设置在恒温桶6的下部,并设置可控制流量阀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熬制抛光胶和粘接胶的电热炉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结构简单、易于制作且成本低廉。2、无明火、无高温点,不易造成火灾。3、使用电伴热均勻缠绕恒温桶,使恒温桶受热均勻。4、保温层起的保温效果能保证有效利用电能转化的热能,节能、节电。4、通过温度控制器控制炉温,能保证温度控制精准,保证了熬制的胶的质量。5、利用连通器原理,设置过滤的液体出口,不用倾倒能使熬制好的胶能直接装盒冷却,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热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热炉包括桶盖1、保温层外壳2、液体出口 3、脚架4、保温层5、恒温桶6、电伴热7、温度传感器8和温度控制器9。保温层5位于保温层外壳2的内壁上,恒温桶6置于保温层5包覆内。所述电伴热7,应均勻缠绕在恒温桶6的外壁上,从而保证的了恒温桶6的均勻加热和加热效率。所述的保温层5的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保温材料,如石棉、玻璃棉。电伴热7可以采用常用于加热的电热丝或者电热管,其阻值可根据需要选择。温度传感器8设置在保温层5与恒温桶6的外壁之间,用于检测恒温桶壁(胶)的温度。将电伴热7和温度传感器8与温度控制器9相连接,通过温度控制器9来控制电热炉的加热温度,当温度过高时停止加热并保温,温度过低时能自动加热,可根据控制温度的精度要求选择不同精度的传感器和控制器。液体出口3设置可控制流量的阀门,方便其在熬制好后的装盒冷却。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熬制抛光胶和粘接胶的电热炉,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桶盖、保温层外壳、液体出口、保温层、恒温桶、电伴热、温度传感器和温度控制器,其中,所述保温层位于保温层外壳的内壁,恒温桶外壁均勻缠绕电伴热,并置于保温层包覆内;温度传感器8设置在保温层与恒温桶外壁之间,并与电伴热与温度控制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熬制抛光胶和粘接胶的电热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支撑的脚架,安装于炉体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熬制抛光胶和粘接胶的电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体出口设置在恒温桶下部,并设置可控制流量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熬制抛光胶和粘接胶的电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为石棉或玻璃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熬制抛光胶和粘接胶的电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伴热为电热丝或电热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熬制抛光胶和粘接胶的电热炉。其结构特点是由桶盖1、保温层外壳2、液体出口3、保温层5、恒温桶6、电伴热7、温度传感器8和温度控制器9组成。保温层5位于保温层外壳2的内壁上。恒温桶6的外壁上均匀缠绕电伴热,并置于保温层5包覆内。温度传感器8设置在保温层5与恒温桶6外壁之间,并与电伴热7与温度控制器9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热效率高、无污染、且可控制温度。
文档编号C09J193/04GK202329117SQ20112046534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2日
发明者冯志新, 张慧萍 申请人:北京创思工贸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