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高频电磁波指示原液及其调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频电磁波指示原液及调制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由隐色染料为发色剂、二氧化钛为显色剂、有机溶剂、粘结剂、调制的高频电磁波指示原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磁波(又称电磁辐射)是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与磁场构成的平面,有效的传递能量和动量。电磁福射可以按照频率分类,从低频率到高频率,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等。人眼可接收到的电磁辐射,波长大约在380至780纳米之间,称为可见光。只要是本身温度大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可以发射电磁辐射,而世界上并不存在温度等于或低于绝对零度的物体。因此,人们周边所有的物体时刻都在进行电磁辐射。尽管如此,只有处于可见光频域以内的电磁波,才是可以被人们看到的。当电磁辐射频率高于可见光,如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人眼不能感知,但对人体是相当有害的,紫外线照射就是皮肤癌发生的直接原因。隐色染料是一些结合质子能显色的物质,像内脂类、吲哚类、戊金胺类等化合物,在变色体系中作为供电子部分。常用的隐色染料有三芳甲烷系、荧烷系、螺吡喃系、取代乙烯系、吩嗪和吩噻嗪系,它们是由于介质的酸碱变化而引起分子结构变化,产生了颜色变化。既在遇到酸性物质时,内酯分子转变为酸分子,中心碳原子由sp3杂化态转为sp2杂化态,形成了大体系,无色化合物才变成有色化合物。最具代表性的三芳甲烷系色素是结晶紫内酯、氨基孔雀绿内酯。荧烷系热致变色色素灵敏度高、发色密度大、稳定性好,在荧烷母体上引入不同的取代基,能得到黑、绿、红、橙等多种色泽,成为当今压、热敏染料的主流。荧烷热致变色染料与三芳甲烷系同样是给电子一受电子体系,也同样需要提供质子的化合物复配而成。二氧化钛(化学式T``i02),白色固体或粉末状的两性氧化物,是最好的白色颜料,俗称钛白。钛白的粘附力强,不易起化学变化,永远是雪白的。特别可贵的是钛白无毒。它的熔点很高,被用来制造耐火玻璃,釉料,珐琅、陶土、耐高温的实验器皿等。自然界中二氧化钛有3种晶型,锐钛矿型、金红石型和板钛矿型。金红石型的TiO2是最稳定的晶体结构,晶格中的缺陷较少。二氧化钛可由金红石用酸分解提取,或由四氯化钛分解得到。二氧化钛性质稳定,大量用作油漆中的白色颜料,它具有良好的遮盖能力,和铅白相似,但不像铅白会变黑;它又具有锌白一样的持久性。二氧化钛还用作搪瓷的消光剂,可以产生一种很光亮的、硬而耐酸的搪瓷釉罩面。金红石型TiO2吸收高能(较短波长)辐射的能力强于锐钛型TiO2,换句话说,对于金红石型钛白粉,在具有很强杀伤力的UV-波长段内(350 400nm),它对紫外线的反射率要远远低于锐钛型钛白粉,在这种情况下,它对周围的成膜物、树脂等身上所要分担的紫外光线就要少得多,那么这些有机物的使用寿命就长,这就是说,为什么通常所说的金红石型钛白粉的耐候性要比锐钛型好之原因所在,可用于防晒霜等。
常见的电磁辐射源有雷达系统、电视、手机和广播发射系统、射频感应及介质加热设备、射频及微波医疗设备、各种电加工设备、通信发射台站、卫星地球通信站、大型电力发电站、输变电设备、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地铁列车及电气火车以及大多数家用电器等都是可以产生各种形式、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电磁辐射源。而对于这些电磁辐射源对人民生活是否构成健康危害,一直没有一种简便的方法来评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高频电磁辐射指示原液及其调制方法。为了解决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频电磁波指示原液,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 有机溶剂100份;纳米二氧化钛广30份;隐色染料I 30份;粘结剂I 30份;所述隐色染料是苯肽类内酯或荧烷系染料中的至少一种;其中,
苯肽类内酯染料是甲酚红、结晶紫内酯、氨基孔雀绿内酯、3,3-二(1-辛基-2-甲吲哚-3-基)苯酞、3,3-二(1-丁基-2-甲吲哚-3-基)苯酞,或3- (4-二甲氨苯基)-3- (1- 丁基-2-甲基-吲哚-3基)-6- 二甲氨基苯酞;荧烷系染料是3_ 二丁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 (N-乙基-4-甲苯胺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 (N-乙基-异戊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 二乙氨基-6,8-二甲基突烧、3-二乙氨基-7- (2-氯苯氨基)突烧、3-二乙氨基-7- (二苯甲氨基)突烧、3- 二乙基氨基-7,8-苯并突烧、3- 二乙基氨基-6-甲基-7-氯基突烧,或3' -N,N-二乙氨基-7'-甲基荧烷、3' -N,N-二乙氨基-5' ,6/ -苯并基荧烷;所述纳米二氧化钛是显色剂,其平均粒径为5 50纳米;所述粘结剂是火棉胶。本发明中,所述纳米二氧化钛是金红石型或锐钛矿型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中,所述有机溶剂是乙醇或丙酮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了前述高频电磁波指示原液的调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1(T35 1的条件下,按照所述质量份比例向含有粘结剂的有机溶液中依次加入纳米二氧化钛和隐色染料;每加入一种组分,应搅拌分散或溶解后再加入下一种组分,完成最终搅拌分散后得到高频电磁波指示原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将本发明的电磁辐射指示原液灌入圆珠笔内,或蘸取少量在纸上书写时,笔迹随有机溶剂的蒸发而消失。在高频电磁波照射下,呈现隐色染料开始显色,可应用于各种防伪技术。(2)在无电磁辐射源的环境中,将高频电磁波指示原液涂到表面光整的固体材料上,如纸张、玻璃棒、塑料片等材料上,分别得到电磁辐射源测试纸、测试棒和电磁辐射源显示卡片等,避光封装后形成各种实用产品。可以在任何场合,简单明了地探测电磁辐射源,根据颜色的深浅及显色的快慢,定性判断电磁辐射源的辐射强度。在地质勘探、海洋勘探、军事侦察、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在35°C下,将I g火棉胶溶于IOOg乙醇,加入锐钛矿型5纳米级二氧化钛广30 g,搅拌分散后加入隐色染料氨基孔雀绿内酯广30 g,搅拌溶解后形成白色乳液,得到电磁辐射指示原液。灌入圆珠笔内,在纸上书写时,笔迹随乙醇的蒸发而消失。在X射线照射下,呈现绿色笔迹。笔迹显示所需时间、颜色深浅如下表所示
权利要求
1.一种高频电磁波指示原液,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有机溶剂100份;纳米二氧化钛f 30份;隐色染料f 30份;粘结剂f 30份;所述隐色染料是苯肽类内酯或荧烷系染料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苯肽类内酯染料是甲酚红、结晶紫内酯、氨基孔雀绿内酯、3,3-二(1-辛基-2-甲吲哚-3-基)苯酞、3,3- 二(1- 丁基-2-甲吲哚-3-基)苯酞,或3-(4- 二甲氨苯基)-3-(1- 丁基-2-甲基-吲哚-3基)-6- 二甲氨基苯酞;荧烷系染料是3_ 二丁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 N-乙基-4-甲苯胺基)-6-甲基-7-苯胺基突烧、3-(N_乙基-异戍氨基)-6_甲基-7-苯胺基突烧、3- 二乙氨基-6,8- 二甲基突烧、3-二乙氨基-7- (2-氯苯氨基)突烧、3-二乙氨基-7- (二苯甲氨基)突烧、3-二乙基氨基-7, 8-苯并突烧、3-二乙基氨基-6-甲基-7-氯基突烧,或3' -N, N-二乙氨基-7'-甲基荧烷、3' -N,N-二乙氨基-5',6'-苯并基荧烷;所述纳米二氧化钛是显色剂,其平均粒径为5 50纳米;所述粘结剂是火棉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电磁波指示原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二氧化钛是金红石型或锐钛矿型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电磁波指示原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是乙醇或丙酮中的至少一种。
4.权利要求1所述高频电磁波指示原液的调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1(T35 °C的条件下,按照所述质量份比例向含有粘结剂的有机溶液中依次加入纳米二氧化钛和隐色染料;每加入一种组分,应搅拌分散或溶解后再加入下一种组分,完成最终搅拌分散后得到高频电磁波指示原液。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高频电磁波指示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高频电磁波指示原液及其调制方法。该方法是在10~35 ℃的条件下,向含有粘结剂的有机溶液中依次加入纳米二氧化钛和隐色染料;每加入一种组分,应搅拌分散或溶解后再加入下一种组分,完成最终搅拌分散后得到高频电磁波指示原液。将本发明产品在高频电磁波照射下,呈现隐色染料显色,可应用于各种防伪技术。制成各种实用产品可以在任何场合、简单明了地探测电磁辐射源,根据颜色的深浅及显色的快慢,定性判断电磁辐射源的辐射强度。在地质勘探、海洋勘探、军事侦察、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文档编号C09D11/16GK103045017SQ20121058384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7日
发明者刘宾虹, 李洲鹏 申请人: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