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循环切换出水花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0016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循环切换出水花洒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卫浴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用于淋浴的自动循环切换出水花洒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对淋浴的要求亦在不断提升,淋浴出水形式亦从最早的单一出花洒水逐步发展到具有不同出水样的多功能出水,如花洒水、气泡水、按摩水、雾化水等等,不同种数的功能水组合在一起的出水装置,便是目前市场所谓的三功能淋浴器、五功能淋浴器等等,再到目前的2D、3D出水,以上的出水模式发展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目前市场上的出水装置,功能切换方式有通过转动切换、按压切换、拨动切换等等,但这些切换结构切换后却令出水装置仅能保持在单一功能出水状态,无法实现不同功能水之间自动循环切换,即便是按摩水也只是利用叶轮对水流的间歇阻挡达到水花强弱的变化,并无法达到多种水花交变喷射带到的舒适的淋浴感觉。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循环切换出水花洒结构,实现多种功能水花的动态出水,提升淋浴时水花的多样性,缓释肌肉疲劳,令淋浴更加舒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自动循环切换出水花洒结构,包括本体、配合于本体前部具有至少两个功能水腔的出水体及设置本体与出水体之间过水道中的切换机构;其中所述的切换机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配合于过水道中的导流片、叶`轮、增力装置及由增力装置带动的具有分水口的分水盘,叶轮转动的同时通过增力装置带动分水盘转动,分水盘的分水口与各功能水腔的进水口动态配合。所述本体包括一具有入水口的后盖及一前座,前座近前部中间设有一具有通水孔、配合孔的隔板,后盖与前座隔板后方之间构成导流片、叶轮及增力装置的容置空间,而本体前座隔板的前方与出水体后端面形成分水盘的容置空间。所述出水体包括其后端面上的配合座及位置于前端的出水面板,出水体中设有至少两个功能水腔,配合座中设置分别与各功能水腔相通的进水口,各进水口呈同一圆心的周向分布。所述导流片为一片体而设于本体的进水口处,其呈圆周的分布有斜向进水口。所述导流片为一顶部封闭的圆柱筒,其套于叶轮外侧,此圆柱筒的侧壁上均布若干个斜向进水孔。所述增力装置包括一配合叶轮的输入轴、增力机构及输出轴;输出轴是穿过本体隔板的配合孔后与分水盘连接在一起。所述增力机构为齿轮增力机构、蜗轮蜗杆增力机构、行星齿轮增力机构或摆线针轮增力机构。所述分水盘与本体之间设有一调节弹簧。所述出水体的功能水腔是设置为三个,同时功能水腔进水口亦呈圆周分布为三个;而分水板上的分水口是设置为一个,或可同时跨置在两个功能水腔进水口上的弧形水□。所述出水体的功能水腔是设置为六个,同时功能水腔进水口亦呈圆周分布为六个;而分水板上的分水口是设置为一个或呈相对称设置为两个分别同时跨置在两个功能水腔进水口上的弧形水口。所述花洒上还设有一带动分水盘与功能水腔进水口配合与否的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机构是设置于出水体中,其包括一活动推块及一带动活动推块上下移动的扳钮,活动推块凸伸于出水体之外时与分水盘配合。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花洒的进水通道中设置由水流驱动的切换机构,而此切换机构转动的分水盘持续循环的控制出水体中不同功能腔进水口的进水与否,实现花洒多种功能水花的自动循环动态喷射,提升淋浴时水花的多样性,缓释肌肉疲劳,令淋浴更加舒适。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局部组合示意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组合后视立体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组合前视立体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组合状态I剖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组合状态2剖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立体分解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组合前视立体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组合状态I剖视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组合状态2剖视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出水体的立体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组合状态I剖视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出水体的立体示意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组合状态2剖视图;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组合状态3剖视图;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后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自动循环切换出水花洒结构,其包括本体1、配合于本体I前部的出水体2及设置本体I与出水体2之间过水道中的切换机构3 ;所述出水体2中设有至少两个功能水腔,各功能水腔对应出水体2前端面板22的不同功能出水口 221,而出水体2的后端对应各功能水腔分别设有进水口 23 ;所述的切换机构3包括自上而下依次配合于上述过水道中的导流片31、叶轮32、增力装置33及由增力装置33带动的具有分水口 342的分水盘34,水流持续冲击叶轮32转动的同时即通过增力装置33带动分水盘34持续转动,则分水口 342便动态循环接通不同的功能水腔,实现多种功能水花的动态出水。所述本体I包括一具有入水口 111的后盖11及一前座12,前座12前近部中间设有一具有通水孔121、配合孔122的隔板120,后盖11与前座12隔板120后方之间构成导流片31、叶轮32及增力装置33的容置空间,而本体I的前座12隔板120的前方与出水体2后端面上的配合座之间形成分水盘34的容置空间。所述出水体2包括其后端面上的配合座21及位置于前端的出水面板22,出水体2中设有至少两个功能水腔,配合座21中设置分别与各功能水腔相通的进水口 23,各进水口23呈同一圆心的周向分布。所述导流片31为一片体而设于本体I的入水口 111处,其呈圆周的分布有斜向进水口 311,目的使经过此导流片31的水流形成高速水柱而冲击位于其下方的叶轮32。此导流片亦可为一顶部封闭的圆柱筒,其套于叶轮外侧,此圆柱筒的侧壁上均布若干个斜向进水孔,同样可令水流形成高速水柱而冲击叶轮转动。所述叶轮32是配合于增力装置33的输入轴331上,叶轮32的转动驱动增力装置33转动。所述增力装置33包括一输入 轴331、增力机构及输出轴332,增力机构可采用齿轮增力机构、蜗轮蜗杆增力机构、行星齿轮增力机构、摆线针轮增力机构等等,而输出轴332是穿过上述本体I隔板120的配合孔122后与分水盘34连接在一起。所述分水盘34中心设有与输出轴332配合的套座341,而分水口 342是对应上述出水体2功能水腔进水口 23的位置而设置。为保证分水盘34与出水体2配合的稳定性及灵活调整分水盘34转动的灵活性,在分水盘34与本体I之间还设有一调节弹簧4。如图1至图6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其中出水体2的功能水腔是设置为三个,同时功能水腔进水口 23亦呈圆周分布为三个;而分水板34上的分水口 342是设置为一个可同时跨置在两个功能水腔进水口 23上的弧形水口。当此花洒使用时,水流进入花洒本体1,水流通过导流片31形成高速水柱冲击叶轮32转动,冲击可分为端面冲击或周边冲击,即导流片31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亦可采用其它结构,只要令叶轮32转动起来即可。叶轮32的转速由输入轴331经增力机构增力后实现低转速大扭矩而由输出轴332输出带动分水盘34转动,则分水盘34在转动的同时,其分水口 342会与不同的功能水腔进水口 23形成循环往复相通,当此分水口 342对置于两个功能水腔进水口 23时,有两种功能水花同时出水,而分水口 342只对置于一个功能水腔进水口 23时,只有一种功能水花出水,如此即可形成六种出水样态的循环变化。再如图7至图10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其中出水体2的功能水腔是设置为六个,同时功能水腔进水口 23亦呈圆周分布为六个;而分水板34上的分水口 342是呈相对称设置的两个分别可同时跨置在两个功能水腔进水口 23上的弧形水口,当然,亦可如第一实施例中只设置一个弧开水口。当此花洒使用时,水流进入花洒本体1,水流通过导流片31形成高速水柱冲击叶轮32转动,冲击可分为端面冲击或周边冲击,即导流片31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亦可采用其它结构,只要令叶轮32转动起来即可。叶轮32的转速由输入轴331经增力机构增力后实现低转速大扭矩而由输出轴332输出带动分水盘34转动,则分水盘34在转动的同时,其分水口 342会与不同的功能水腔进水口 23形成循环往复相通,多个功能水腔的设置,令此花洒的出水样态的动态变化会更加丰富。上述两种实施方式,不仅满足循环动态出水,还可以实现小流量达到大面积的淋浴效果,具有节水的功效。另外,如若使用者不需动态水花出水,仅需一个大范围持续出水时,可在花洒上设有一活动解锁机构5,此解锁机构5可活动的带动分水盘34与功能水腔进水口 23的配合关系,令功能水腔的进水口 23进水受控于分水盘34或不受分水盘34控制。如图11至图1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其中在出水体2配合座21中设有解锁机构5,此解锁机构5包括一活动推块51及一带动活动推块51上下移动的扳钮52,此扳钮52是凸伸于出水体2配合座21的外部以供使用者灵活操作,在配合座21中设一供活动推块51容置配合的沉槽211。配合图11、12所示,扳动扳钮52向一侧转动后,扳钮52会带动活动推块51凸伸于沉槽211之外,其便高出功能水腔进水口 23的水平面,此时活动推块51会顶持分水盘34上移,同时调节弹簧4被压缩,令分水盘34脱离与功能水腔进水口 23的配合关系,各功能水腔进水口 23均处于通水状态,此时花洒的出水为出水量及出水面积均较大的常态出水。如图13、14所示,再扳动扳钮52恢复至初始状态时,扳钮52会带动活动推块51收缩于沉槽211中,活动推块51在调节弹簧4的顶压下与各功能水腔进水口 23配合在一起,进而实现花洒如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的循环动态水花出水。
再如图15所示,当扳动扳钮52位于两个极限位置的中间位置时,此时活动推块51伸出沉槽211的高度有限,则分水盘34会对各功能水腔的进水口 23处于较弱的控制,在此状态时使用者所感受到的不仅有出水量及出水面积较大的样态,还会感受到较弱的动态变化水花。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花洒的进水通道中设置由水流驱动的切换机构,而此切换机构转动的分水盘持续循环的控制出水体中不同功能腔进水口的进水与否,实现花洒多种功能水花的自动循环动态喷射,提升淋浴时水花的多样性,缓释肌肉疲劳,令淋浴更加舒适。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循环切换出水花洒结构,包括本体、配合于本体前部具有至少两个功能水腔的出水体及设置本体与出水体之间过水道中的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换机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配合于过水道中的导流片、叶轮、增力装置及由增力装置带动的具有分水口的分水盘,叶轮转动的同时通过增力装置带动分水盘转动,分水盘的分水口与各功能水腔的进水口动态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循环切换出水花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一具有入水口的后盖及一前座,前座近前部中间设有一具有通水孔、配合孔的隔板,后盖与前座隔板后方之间构成导流片、叶轮及增力装置的容置空间,而本体前座隔板的前方与出水体后端面形成分水盘的容置空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循环切换出水花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体包括其后端面上的配合座及位置于前端的出水面板,出水体中设有至少两个功能水腔,配合座中设置分别与各功能水腔相通的进水口,各进水口呈同一圆心的周向分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循环切换出水花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片为一片体而设于本体的进水口处,其呈圆周的分布有斜向进水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循环切换出水花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片为一顶部封闭的圆柱筒,其套于叶轮外侧,此圆柱筒的侧壁上均布若干个斜向进水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循环切换出水花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力装置包括一配合叶轮的输入轴、增力机构及输出轴;输出轴是穿过本体隔板的配合孔后与分水盘连接在一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循环切换出水花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力机构为齿轮增力机构、蜗轮蜗杆增力机构、行星齿轮增力机构或摆线针轮增力机构。
8.如权利要 求1所述的自动循环切换出水花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盘与本体之间设有一调节弹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循环切换出水花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体的功能水腔是设置为三个,同时功能水腔进水口亦呈圆周分布为三个;而分水板上的分水口是设置为一个,或可同时跨置在两个功能水腔进水口上的弧形水口。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循环切换出水花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体的功能水腔是设置为六个,同时功能水腔进水口亦呈圆周分布为六个;而分水板上的分水口是设置为一个或呈相对称设置为两个分别同时跨置在两个功能水腔进水口上的弧形水口。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循环切换出水花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花洒上还设有一带动分水盘与功能水腔进水口配合与否的解锁机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循环切换出水花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机构是设置于出水体中,其包括一活动推块及一带动活动推块上下移动的扳钮,活动推块凸伸于出水体之外时与分水盘配合。
专利摘要一种自动循环切换出水花洒结构,包括本体、配合于本体前部具有至少两个功能水腔的出水体及设置本体与出水体之间过水道中的切换机构;其中所述的切换机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配合于过水道中的导流片、叶轮、增力装置及由增力装置带动的具有分水口的分水盘,叶轮转动的同时通过增力装置带动分水盘转动,分水盘的分水口与各功能水腔的进水口动态配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花洒的进水通道中设置由水流驱动的切换机构,而此切换机构转动的分水盘持续循环的控制出水体中不同功能腔进水口的进水与否,实现花洒多种功能水花的自动循环动态喷射,提升淋浴时水花的多样性,缓释肌肉疲劳,令淋浴更加舒适。
文档编号B05B1/18GK203108679SQ20132002985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1日
发明者马清水, 魏武, 余德正 申请人: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