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托盘机构及喷雾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719409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托盘机构及喷雾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托盘机构,包括托盘,所述托盘机构还包括有:位于托盘输入侧的第一输入管和第二输入管,相互套接且间隙设置;位于托盘输入侧的第一输出管和第二输出管,相互套接且间隙设置;第一输出管与第一输入管间电连接;第二输出管与第二输入管间电连接;输入电刷,分别抵压于第一输入管和第二输入管上;输出连接件,分别抵压于第一输出管和第二输出管上。本实用新型中,外部电源通过固定的输入电刷作为输入端,而输出端则为同样固定的输出连接件,在整个电流传输过程中不存在随托盘一起转动的导线,因此就可以有效避免因此而带来的电线缠绕等问题,同时还能为位于托盘上的用电单元提供稳定电连接。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喷雾器。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托盘,尤其是一种能实现托盘两侧电流无线连通的托盘机 构;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雾器,尤其是一种带托盘机构的喷雾器。 一种托盘机构及喷雾器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托盘一般不转动,且主要起托举作用;若托盘需要转动,并需要电流从转盘一 侧至转盘另一侧时,如果采用导线方式进行电流传输的话,将会导致导线在托盘转动过程 中发生缠绕扯断的情况。如果将转动的托盘应用到喷雾器上,如何解决转动和传输电流的 合理设置将成为关健。
[0003] 另外,特别是现有离心式喷雾器,主要由离心式雾化系统、风扇和水箱三部分组合 而成,离心式雾化系统用于将水转化成水雾,然后通过风扇将水雾吹散在空气中。离心式雾 化系统包括有托盘(即托盘)和驱动电机,其工作原理是:托盘受驱动电机作用而高速转动, 通过托盘转动所产生的离心力而将托盘上的水强力甩出,甩出的水中,部分直接形成微小 的雾滴,部分大夜滴经由托盘边缘的雾化格栅破碎成微小的雾滴。通过该离心雾化系统将 水雾化成5?10微米左右的超微粒子颗粒后喷射出去。传统离心式雾化机上托盘和风扇 都需要外部输入电源,如果直接采用电线连接,由于托盘和风扇都是转动状态,很容易导致 甚至带动电线的缠绕和绞断。为此,如何为转动中的托盘和风扇进行稳定的供电,则成为一 个重要的技术突破点。
[0004] 在喷雾器领域,除了离心式喷雾器需要用到托盘外,声波式喷雾器和喷嘴式喷雾 器上如果需要采用转盘结构(即发挥托盘的托举功能),也会存在出现前述转动和传输电流 的合理设置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可实现无线方 式将电流从转盘一侧传递至另一侧的托盘机构。
[0006]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并能为转动中 的用电单元提供稳定电连接结构的喷雾器。
[0007]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托盘机构,包括托盘,所述 托盘转动时所绕的直线为旋转中心线,托盘所在平面的两侧分别为输入侧和输出侧,所述 托盘机构还包括有:
[0008] 第一输入管,该第一输入管与旋转中心线同轴设置,且固定于托盘的输入侧;
[0009] 第二输入管,该第二输入管同轴套设于第一输入管外,且固定于托盘的输入侧,第 二输入管与第一输入管间设有间隙;
[0010] 第一输出管,该第一输出管与旋转中心线同轴设置,且固定于托盘的输出侧,第一 输出管与第一输入管间电连接;
[0011] 第二输出管,该第二输出管与第一输出管同轴设置且相互套接配合,第二输出管 固定于托盘的输出侧,第二输出管与第二输入管间设有间隙,且第二输出管与第二输入管 间电连接;
[0012] 输入电刷,数量为两个,分别抵压于第一输入管和第二输入管上;
[0013] 输出连接件,数量为两个,分别抵压于第一输出管和第二输出管上;
[0014] 所述第一输入管、第二输入管、第一输出管和第二输出管均为导电材料制成。
[0015] 电刷(相当于输入电刷)是与运动件作滑动接触而形成电连接的导电部件,其作为 现有成熟技术而被广泛应用。为了便于输入电刷与第一输入管和第二输入管接触,以及为 了便于第一输出管和第二输出管与输出连接件的接触,所以第一输入管、第二输入管、第一 输出管和第二输出管均为圆管。
[0016] 为了避免第一输入管和第二输入管、及第一输出管和第二输出管间出现短路的情 况,所以第一输入管和第二输入管、及第一输出管和第二输出管间均设有用于隔绝电流的 绝缘层。
[0017] 电刷的技术虽然已经较为成熟,但是部分结构的电刷在于运动件作接触时容易出 现接触不良的情况,为此,所述输入电刷包括有刷座、位于刷座上的触头、及用于驱动触头 抵压于第一输入管或第二输入管表面的压紧弹簧。
[0018] 为了保证第一输入管和第一输出管、及第二输入管及第二输出管间的电连接更加 顺畅,两者间电阻最小,所以第一输入管和第一输出管为同直径且一体结构的圆管,第二输 入管和第二输出管为同直径且一体结构的圆管。
[0019] 为了保证输出连接件的正常工作,两输出连接件为与第一输出管直径相适配的 第一输出连接管、及与第二输出管直径相适配的第二输出连接管,第一输出连接管和第二 输出连接管均为导电材料制成的圆管,第一输出连接管与第一输出管间同轴套接且转动配 合,第二输出连接管与第二输出管间同轴套接且转动配合。
[0020] 为了保证第一输出连接管和第一输出管、及第二输出连接管和第二输出管间相互 转动配合的过程中能始终保持良好的接触,所以第一输出连接管的内壁上设有向内翘起且 用于与第一输出管相抵靠的弹片,第二输出连接管的内壁上设有向内翘起且用于与第二输 出管相抵靠的弹片。
[002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外部电源通过导线为输入电刷供电,而输入电刷分别 于第一输入管和第二输入管弹性抵触连接,而第一输入管和第一输出管电连接,第二输入 管和第二输出管电连接,由此实现外部电源为第一输出管和第二输出管供电。其中,由于第 一输入管和第一输出管随托盘同轴转动,第二输入管和第二输出管随托盘同轴转动,外部 电源通过固定的输入电刷作为输入端,而输出端则为同样固定的输出连接件,在整个电流 传输过程中不存在随托盘一起转动的导线,因此就可以有效避免因此而带来的电线缠绕等 问题,同时还能为位于托盘上输出侧提供稳定输入电流。
[0022]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喷雾器,包括机身,机身上 安装有用电单元和托盘机构,所述托盘机构为前述托盘机构,所述用电单元固定安装于托 盘的输出侧,且用电单元与输出连接件电连接。
[0023] 托盘机构中托盘的转动需要有动力源,所以喷雾器还包括有用于驱动托盘转动的 驱动电机,所述托盘水平设置,托盘的输入侧位于托盘的下方,托盘的输入侧固定有与旋转 中心线同轴设置的转轴,该转轴上设有从动斜齿轮,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与从动 斜齿轮相配合的主动斜齿轮。水平布置的托盘便于用电单元稳定的固定安装。在驱动电机 和托盘间采用齿轮传动,使得转动过程更加稳定,而且传动效率更高。当然,驱动电机和托 盘间还可以采用带传动,或者驱动电机输出轴直接与托盘同轴连接,直接通过驱动电机输 出轴带动托盘转动。
[0024] 为了使喷雾器能使雾气在360°范围内进行吹送,则用电单元为风扇,该风扇通过 导线与第一输出连接管和第二输出连接管连接。当然,此处风扇的输入端也可以通过直接 接触的方式与第一输出连接管和第二输出连接管连接。
[002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主动斜齿轮和从动斜齿轮的配合,实现驱动电机 驱动托盘的转动,由于该齿轮传动结构的存在,使得转动过程更加稳定,而且传动效率更 高。另外,用电单元可以为加湿器、加热器或风扇等设备,而上述用电单元的正常工作都需 要电源支持,由于托盘机构工作时为转动状态,通过第一输入管、第二输入管、第一输出管、 第二输出管和输出连接件的配合,使得整个工作过程中不存在随托盘一起转动的导线,因 此就可以有效避免因此而带来的电线缠绕等问题,同时还能为位于托盘上的用电单元提供 稳定电连接。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托盘、第一输入管、第二输入管、第一输出管、第二输 出管、第一输出连接管、第二输出连接管和输入电刷的装配图。
[0027]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28]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输入电刷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5为图4的A部放大图。
[0031]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内部的结构示意图,省略用电单元、机身、托盘和输出 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33] 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托盘3,托盘3转动时所绕的直线为旋转 中心线a,托盘3所在平面水平设置,托盘3所在平面的两侧分别为输入侧31 (图中托盘3 所在平面下方)和输出侧32 (图中托盘3所在平面上方),在托盘3输入侧31固定有相互套 接配合的第一输入管41和第二输入管42,第一输入管41和第二输入管42与旋转中心轴a 同轴设置,且两者间设有间隙,该间隙内铺设有橡胶材料制成的绝缘层(未画出);在托盘3 输出侧32固定有相互套接配合的第一输出管51和第二输出管52,第一输出管51和第二输 出管52同样与旋转中心轴a同轴设置,且两者间设有间隙,该间隙内铺设有橡胶材料制成 的绝缘层(未画出);第一输入管41和第一输出管51为一体的圆管,托盘3固定于圆管的中 部(图3中虚线所在位置为托盘3安装所在部位),从而将圆管划分出第一输入管41和第一 输出管51两部分,该分隔并未隔断圆管;第二输入管42和第二输出管52也为一体的圆管, 托盘3固定于圆管的中部,从而将圆管划分出第二输入管42和第二输出管52两部分,该分 隔并未隔断圆管;第一输入管41、第二输入管42、第一输出管51和第二输出管52均采用导 电材料制成。此处,托盘3与第一输入管41和第一输出管51所在圆管的固定方式有多种 选择,可用胶水粘结或者卡接等方式,且均为常规方式,故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同理,托 盘3与第二输入管42和第二输出管52的固定也一样。由于第一输入管41和第一输出管 51为一体的圆管,故第一输入管41和第一输出管51间的电流能相互导电,从而实现两者间 的电连接;同理,第二输入管42和第二输出管52间也能实现两者间的电连接。另外,第一 输入管41和第一输出管51间可以通过简单的抵触或导线等方式实现电连接,第二输入管 42和第二输出管52同理。
[0034] 在第一输入管41和第二输入管42处还设有输入电刷6,该输入电刷6包括有刷 座61、位于刷座61上的触头62、及用于驱动触头62抵压于第一输入管41或第二输入管42 表面的压紧弹簧63。刷座61通过电线与外部电源电连接,而触头62通过压紧弹簧63压 紧于第一输入管41或第二输入管42上,随着第一输入管41或第二输入管42的转动,触头 62始终与其保持抵触,也即始终实现彼此相互电连接。
[0035] 在托盘3的输出侧32则安装有输出连接件7,该输出连接件7包括与第一输出管 51直径相适配的第一输出连接管71、及与第二输出管52直径相适配的第二输出连接管72, 第一输出连接管71和第二输出连接管72均为导电材料制成的圆管,第一输出连接管71与 第一输出管51间同轴套接且转动配合,第二输出连接管72与第二输出管52间同轴套接且 转动配合;所谓转动配合即为两者间相互转动且始终相接触。本实施例中托盘3的设置即 为了实现在无线的情况下,能将托盘3 -侧的电流传至另一侧。因此托盘3的输出侧还固 定安装有用电单元2,该用电单元2的电流输入端通过导线与第一输出连接管71和第二输 出连接管72连接;此处,用电单元2的电流输入端还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与第一输出 连接管71和第二输出连接管72连接。第一输出连接管71与第一输出管51直径相适配指 的是第一输出连接管71和第一输出管51相互套接时,如果第一输出连接管71套接于第一 输出管51外,则第一输出连接管71内壁与第一输出管51外壁相互贴合,且第一输出连接 管71的内壁上设有向内翘起且用于与第一输出管51相抵靠的弹片(本实施例中弹片部分 均未画出)。另外,如果第一输出管51套接于第一输出连接管71外,则第一输出管51的内 壁上设有向内翘起且用于与第一输出连接管71相抵靠的弹片。第二输出连接管72与第二 输出管52直接相适配,与前述同理。如果第二输出连接管72套接于第二输出管52外,则 第二输出连接管72的内壁上设有向内翘起且用于与第二输出管52相抵靠的弹片。其中, 输出连接件7和输入电刷6的结构可以互相调换,也即两者间的位置可以互相调换,且均能 实现自身各自的功能,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0036]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输入管41可以为正极,也可以为负极;第二输入管42所属极 性与第一输入管41相对应。外部电源通过导线为输入电刷6供电,而输入电刷6分别与第 一输入管41和第二输入管42弹性抵触连接,而第一输入管41和第一输出管51电连接,第 二输入管42和第二输出管52电连接,由此实现外部电源为第一输出管51和第二输出管52 供电。其中,由于第一输入管41和第一输出管52随托盘3同轴转动,第二输入管42和第 二输出管52随托盘3同轴转动,夕卜部电源通过固定的输入电刷6作为输入端,而输出端则 为同样固定的输出连接件7,在整个电流传输过程中不存在随托盘3 -起转动的导线,因此 就可以有效避免因此而带来的电线缠绕等问题,同时还能为位于托盘3上输出侧32提供稳 定输入电流。
[0037] 实施例二:如图4-6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机身1和用电单元2,机身1上安装有托 盘3、及用于驱动托盘3转动的驱动电机8,其中托盘3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托盘结构相 同,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进行重复描述。
[0038] 用电单元2可以为加湿器、加热器或风扇等设备,本实施例中为风扇,该风扇固定 于托盘3的输出侧,并随托盘3-起转动,从而能雾气在360°范围内进行吹送,达到最佳的 散雾效果。
[0039] 为了使驱动电机8至托盘3间的动力输送更加稳定,所以托盘3的输入侧31固定 有与旋转中心线a同轴设置的转轴81,该转轴81上设有从动斜齿轮82,驱动电机8的输出 轴上设有与从动斜齿轮82相配合的主动斜齿轮83。在驱动电机8和托盘3间采用齿轮传 动,使得转动过程更加稳定,而且传动效率更高。其中,转轴81和托盘3间的同轴连接,需 要根据第一输入管41和第二输入管42的结构及位置进行相对应的配合,从而保证互相间 不相干扰。当然,驱动电机8和托盘3间还可以采用带传动,或者驱动电机8输出轴直接与 托盘3同轴连接,直接通过驱动电机8输出轴带动托盘3转动。
[0040] 在机身1的底部设有用于运输的滚轮11,滚轮11处设有用于紧急刹停滚轮11的 刹停器12,同时在车身1上还设有把手13,该把手13和车身1间通过伸缩杆14连接,因此 通过伸缩杆14实现把手13长度的调节置,以便不同身高的工人操作。
[0041]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主动斜齿轮83和从动斜齿轮82的配合,驱动电机8驱动托盘 3的转动,由于齿轮传动结构的存在,使得转动过程更加稳定,而且传动效率更高。另外,用 电单元2可以为加湿器、加热器或风扇等设备,且用电单元2的正常工作都需要电源支持, 由于托盘工作时为转动状态,通过第一输入管41、第二输入管42、第一输出管51、第二输出 管52和输出连接件7的配合,使得整个电流传输过程中不存在随托盘3 -起转动的导线, 因此就可以有效避免因此而带来的电线缠绕等问题,同时还能为位于托盘3上的用电单元 2提供稳定电连接。
【权利要求】
1. 一种托盘机构,包括托盘,其特征是,所述托盘转动时所绕的直线为旋转中心线,托 盘所在平面的两侧分别为输入侧和输出侧,所述托盘机构还包括有: 第一输入管,该第一输入管与旋转中心线同轴设置,且固定于托盘的输入侧; 第二输入管,该第二输入管同轴套设于第一输入管外,且固定于托盘的输入侧,第二输 入管与第一输入管间设有间隙; 第一输出管,该第一输出管与旋转中心线同轴设置,且固定于托盘的输出侧,第一输出 管与第一输入管间电连接; 第二输出管,该第二输出管与第一输出管同轴设置且相互套接配合,第二输出管固定 于托盘的输出侧,第二输出管与第二输入管间设有间隙,且第二输出管与第二输入管间电 连接; 输入电刷,数量为两个,分别抵压于第一输入管和第二输入管上; 输出连接件,数量为两个,分别抵压于第一输出管和第二输出管上; 所述第一输入管、第二输入管、第一输出管和第二输出管均为导电材料制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托盘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输入管、第二输入管、第 一输出管和第二输出管均为圆管。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托盘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输入管和第二输入管、及 第一输出管和第二输出管间均设有用于隔绝电流的绝缘层。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托盘机构,其特征是:所述输入电刷包括有刷座、位于刷座上 的触头、及用于驱动触头抵压于第一输入管或第二输入管表面的压紧弹簧。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托盘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输入管和第一输出管为同直 径且一体结构的圆管,第二输入管和第二输出管为同直径且一体结构的圆管。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托盘机构,其特征是:两输出连接件为与第一输出管直径相 适配的第一输出连接管、及与第二输出管直径相适配的第二输出连接管,第一输出连接管 和第二输出连接管均为导电材料制成的圆管,第一输出连接管与第一输出管间同轴套接且 转动配合,第二输出连接管与第二输出管间同轴套接且转动配合。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托盘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输出连接管的内壁上设有向 内翘起且用于与第一输出管相抵靠的弹片,第二输出连接管的内壁上设有向内翘起且用于 与第二输出管相抵靠的弹片。
8. -种喷雾器,包括机身,机身上安装有用电单元和托盘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托盘机 构为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托盘机构,所述用电单元固定安装于托盘 的输出侧,且用电单元与输出连接件电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雾器,其特征是:所述喷雾器还包括有用于驱动托盘转动 的驱动电机,所述托盘水平设置,托盘的输入侧位于托盘的下方,托盘的输入侧固定有与旋 转中心线同轴设置的转轴,该转轴上设有从动斜齿轮,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与从 动斜齿轮相配合的主动斜齿轮。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雾器,其特征是:所述用电单元为风扇,该风扇通过导线 与第一输出连接管和第二输出连接管连接。
【文档编号】B05B15/04GK203886701SQ201420062287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12日
【发明者】金龙飞 申请人:李治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